正在阅读:

11月进出口“双增”超预期 明年初外贸有望减压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11月进出口“双增”超预期 明年初外贸有望减压

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改善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体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管是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计算,11月外贸数据均显示出转好态势。

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进出口“双增”远超此前市场预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外贸数据改善的根源并非是基数原因,而是印证了中国经济回升势头迅猛。

“11月,进口在基数大幅抬高9.7%的情况下增速回升8.1%,出口增速在基数不变的情况下抬升7.6%,相较于8月由于基数抬升带来的出口回升而言,本月的外贸数据的改善幅度令人咋舌。叠加11月人民币实际上继续维持贬值势头,进口的实际回升幅度更大,显示中国内需坚实回暖,经济回升势头迅猛。”邓海清说。

招商宏观点评中国11月进出口数据亦称,发达国家需求带动出口。11月出口好于预期,与PMI新出口订单分项反弹至全年最高水平相一致,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改善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体现。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说:“出口反弹确实是与国外最近短期经济有所好转有关,包括美国的新兴指标和德国的新兴指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出口有带动。”

另外,制造业投资温和加速或许也暗示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下滑的态势将会结束。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今年2月以来,PPI环比累计上升了2.7%,同比从-4.9%回升至10月份的+1.2%,带动制造业的真实利率大幅下降。在过去的周期中,真实利率的下降大约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三四个季度左右。因此,近期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改善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

海关总署在数据公布后表示,明年年初外贸出口压力有望减轻。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6.9,较上月回升1.3。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0.8至40;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1.8、0.7至41.3、45.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9至25.5。

进口的企稳回升则得到了更多经济学家的确定。

分析师们指出,11月进口大增得益于国内需求回暖以及价格因素等影响,令大宗商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数量明显增加,整体回暖态势有望持续。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受价格基数影响及国内供给侧改革效果逐渐显现,对内需的提振有望持续,也有助后续进口维持正增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11月进出口“双增”超预期 明年初外贸有望减压

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改善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体现。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不管是以人民币还是以美元计算,11月外贸数据均显示出转好态势。

12月8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35万亿元,增长8.9%。其中出口1.32万亿元,增长5.9%,自今年3月以来首次“转正”;进口1.03万亿元,增长13%。进出口“双增”远超此前市场预期。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外贸数据改善的根源并非是基数原因,而是印证了中国经济回升势头迅猛。

“11月,进口在基数大幅抬高9.7%的情况下增速回升8.1%,出口增速在基数不变的情况下抬升7.6%,相较于8月由于基数抬升带来的出口回升而言,本月的外贸数据的改善幅度令人咋舌。叠加11月人民币实际上继续维持贬值势头,进口的实际回升幅度更大,显示中国内需坚实回暖,经济回升势头迅猛。”邓海清说。

招商宏观点评中国11月进出口数据亦称,发达国家需求带动出口。11月出口好于预期,与PMI新出口订单分项反弹至全年最高水平相一致,发达国家经济基本面改善对中国出口的带动作用有所体现。

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说:“出口反弹确实是与国外最近短期经济有所好转有关,包括美国的新兴指标和德国的新兴指标都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所以对出口有带动。”

另外,制造业投资温和加速或许也暗示中国的制造业出口下滑的态势将会结束。

中金公司研报认为,今年2月以来,PPI环比累计上升了2.7%,同比从-4.9%回升至10月份的+1.2%,带动制造业的真实利率大幅下降。在过去的周期中,真实利率的下降大约领先制造业投资增速的回升三四个季度左右。因此,近期制造业投资增速的改善可能有一定的“必然性”。

海关总署在数据公布后表示,明年年初外贸出口压力有望减轻。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36.9,较上月回升1.3。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当月,中国出口经理人指数回升0.8至40;新增出口订单指数、经理人信心指数分别回升1.8、0.7至41.3、45.5,企业综合成本指数回落1.9至25.5。

进口的企稳回升则得到了更多经济学家的确定。

分析师们指出,11月进口大增得益于国内需求回暖以及价格因素等影响,令大宗商品及资源类产品进口数量明显增加,整体回暖态势有望持续。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称,受价格基数影响及国内供给侧改革效果逐渐显现,对内需的提振有望持续,也有助后续进口维持正增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