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金庸和古龙笔下的人物为什么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金庸和古龙笔下的人物为什么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中国人则不然,哪怕是介绍一个外国人,也喜欢自作主张的在别人名头前面加一个“互联网行业第一人”这样的绰号。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金庸写了15部小说,然后宣布封笔,退出武侠小说的江湖,留下了一个后人再也无法超越的巅峰。在他这15部小说里,据有心人统计,总共写了1808 人,其中女性267 人,男性1541人。这些人物中,哪怕是无名无姓,从无出场,只是在别人的叙述中提到的,都显得个性十足,更别说那些主人公了。在塑造笔下这些人物的方法上,金庸继续沿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技法,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那就是几乎每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绰号就是一个人的外号,现在叫做花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庞统号称“卧龙雏凤”,得一人可安天下。在诸葛亮还在乡下种田时,卧龙的名号,就已经在当地的精英阶层中人尽皆知。刘备是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下,才三顾茅庐,屈尊请诸葛亮出山。一个能够被精英阶层称为“卧龙”的人,不用想就知道他有过人之处。张飞人称“猛张飞”,一个“猛”字就把张飞为人急躁、武功超强的形象给立起来了。关羽的美髯公绰号是皇帝钦赐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于是,关公手捋美髯,夜读《春秋》的武圣形象一下子就显得高大起来了。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同样用了绰号来树立每个人的江湖地位,比如宋江,绰号呼保义、及时雨,江湖上人人都知道他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水泊梁山108将落难之时都想到投奔宋江,他的绰号简直成了当时最知名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其他的人物如“黑旋风”李逵,“黑旋风”三个字把李逵的外貌、武功、性格、行事都一下子透过纸面让人感觉得到。

把每个人物赋予一个出神的绰号,这种艺术手法,在金庸的这15部小说中,依然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笔下,有一个人的绰号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鸳鸯刀》里的“太岳四侠”之一的“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这厮当时一出场报出自己的名号之时,都把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的总镖头、「铁鞭镇八方」的周威信着实吓了一跳。可见,有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绰号,对于行走江湖,确实可以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

利用绰号就能让人闻风丧胆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面的裘千丈,利用他的孪生弟弟湘西大帮铁掌帮的帮主,绰号“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的名号,在江湖上行骗,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一听到“铁掌水上飘”五个字就已经吓得半死,后来被黄蓉识破,等到见到真正的“铁掌水上飘”裘千仞的时候,黄蓉还以为是裘千丈这个骗子,结果被裘千仞打伤,差点送了性命。

金庸以其独到的笔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世界,正是这些丰满的、鲜活的人物,构建了一个只能是属于金庸的武侠江湖。《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个“邪”字刻画出了黄药师的做人做事都大大出乎世人约定俗成的风格,一个“毒”字就很好的写出了欧阳锋的为人和武功的特点。可以说,没有这些绰号,我们都很难精准的去认识某个人物。

同样,古龙在刻画自己的武侠世界的时候,也是和金庸一样,每个江湖人物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为大家所熟知的楚留香,就有盗帅、香帅之称。说他是盗帅,是因为他神出鬼没的偷盗功夫,他称第一,江湖上就没人敢称第二。“‘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这张短笺此刻就平铺在光亮的大理石桌面上,自粉红纱罩里透出来的烛光,将淡蓝的纸笺映成一种奇妙的浅紫色,也使那挺秀的字迹看来更飘逸潇洒,信上没有具名,却带郁金香的香气,这缥缈而富有诗意的香气,已足够说明这封短笺是谁写的。”香帅之称,即是来源于此。但古龙想到给楚留香这样一个绰号,我觉得不是因为张之洞也被人称为“香帅”,而是出自《金瓶梅》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看官听说,这人你道是谁?却原来正是那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开生药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的西门大官人便是。”各位看官,觉得可有道理?

探花郎李寻欢位列古龙笔下的“四大公子”之一,绰号“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无论邪恶的力量如何强大,只要小李飞刀还在,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例无虚发,小李飞刀成为一种希望,一种光明。刀光闪处,必将迎来黎明。

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宏大叙事的巨著里,到以游侠为主的《聂隐娘》、《昆仑奴》、《红线》、《虬髯客传》等唐传奇中,乃至《三侠五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等评书中,民国武侠小说《奇侠精忠传》、《荒江女侠》、《碧血丹心》、《四海群龙记》、《江湖二十四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七杀碑》、《卧虎藏龙》,以致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这里,对于人物的描写,给每个人物一个绰号,是一脉相承的。这当然是一种文学艺术塑造的需要,一个传神的精准的绰号,可以节省大量的笔墨。绰号成为一个人物的标签,只要看到这个人的绰号,这个人的江湖地位、武艺高低、性格特征乃至组织结构都七七八八的有个了解。

或者自己给自己一个绰号,或者是江湖上的人送给自己一个绰号,这种只能出现在中国文化语境的特有的现象,在现在依然得到了继承,甚至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多国外的人,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别人介绍,都不大可能说自己是“某某行业第一人”,只会说自己是某个公司CEO,或者某大学的教授,都只会在职业层面介绍,而不会在江湖地位上来说明自己。但中国人则不然,哪怕是介绍一个外国人,也喜欢自作主张的在别人名头前面加一个“互联网行业第一人”这样的绰号。

可以说,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绰号现象,一方面是刻画人物的叙事技巧,一方面确实有着强大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以至于阿里巴巴公司,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取一个花名,意即绰号,放眼世界各国企业,似乎只有阿里这么干。但仔细看看国内其他各行各业,看看他们给自己的名号,着实让人目瞪口呆,你看看他们的绰号:营销智慧第一人 、赢销鬼才、中国服饰品牌终端营销界的奇迹、服装界百年难遇的奇才、大王、中国服装拉客之神、第一传播大使、 影响世人两千年、灵魂捍卫者,微博营销第一人,电商第一人,自媒体第一人,社群第一人,微营销第一人,微商第一人,服装零售培训第一人……

为什么这些人都如此热衷给自己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呢?除了我们有着这样的文化和社会传统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众看官稍安勿躁,待在下一一道来。

一、标签化造神

绰号是什么?也可以叫做花名,昵称,外号,其实质就是标签,无论是别人加诸你身上的,还是你自己刻意塑造的,一旦标签化之后,也就是等于完成自己了你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的绰号变化就深刻揭示了标签之于一个人的角色定位,刚刚出场的吕布是什么样的,“见此人,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苍插额入鬟,一双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头戴一顶亮银冠,二龙斗宝,顶门嵌珍珠,光华四射,雉鸡尾,脑后飘洒;身穿粉绫色百花战袍,插金边,走金线,团花朵朵,腰扎宝蓝色丝蛮大带,镶珍珠,嵌异宝,粉绫色兜档滚裤,足下蹬一双粉绫色飞云战靴,肋下佩剑,站在那儿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正虎视眈眈对董卓。”这就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一个少年英才跃然纸上。

但后来呢?“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当张飞第一个叫吕布为三姓家奴后,就像小男孩说皇帝没有穿衣一样,吕布自此便走向了人生下坡路,直至被曹操生擒,“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当时曹操已经有些心动,想放吕布一条生路,但刘备却点出吕布是三姓家奴,不可信,于是曹操下定决心杀掉吕布。至今读之,仍令人不胜唏嘘,说吕布是死在被人打上了一个不忠不义的标签上,似乎一点不为过。就是刘备自己,不是也和吕布一样到处投靠别人吗?他就投靠过刘焉、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而且吊诡的是,刘备投靠过吕布,但他仍然仁义布于天下,因为他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恢复汉室的标签,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正义的。

在《射雕英雄传》里,为什么大家要拼命去华山论剑的第一呢?因为这个第一的标签就是一个造神的过程,想想看看,有了华山论剑第一的名头,在江湖上的地位是何其牛逼呢?而且这个第一的名头就是一种正义的代名词,所以,东邪、南帝、北丐他们才要齐心合力的打败欧阳锋,这个第一的名头是万万不能让西毒夺得的。要不是欧阳锋真的疯了,你说江湖上的人该如何是好呢?

标签就是这样有着造神的作用,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打着各种第一的人,无不是用第一的标签来完成自我造神。当然,自我造神搞得不好下场是很惨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但他的称号不被官方认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后来上面还是不放心,安排他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用紧箍咒来收拾他,最后终于顺利削了他的“齐天大圣”的绰号,给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名号。就这样把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猴子,改造成了一个体制内的佛。不一样的标签,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

二、标签化认知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候,信息传播且慢且乱,你缺少获取真相的手段和途径,你可能要东打听西打听,才能拼揍一个大概的形象。比如说《水浒传》中这些落难的江湖草莽,他怎么就敢放心大胆的去找宋江呢?他们凭什么去相信一个从来没有谋面,也从未有任何交情的陌生人呢?“呼保义、及时雨”这六个字就是最好的保证啊,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标签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求必应,有情有义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可以放心投靠,这样的人也不必去仔细打听他的底细,就这样,《水浒传》上的人,只要一听到这六个字就赶紧收拾收拾铺盖到水泊梁山了。

可见标签化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获取信息所需要的成本,特别是现在碎片化信息海量的充斥着我们的社交空间,我们如何去了解一个人呢?这些信息的呈现混乱、繁杂、自相矛盾,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们是无所适从的。想要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去真正认识、了解一个人,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的,也就是获取正确的信息的成本太大了,但得到的收益可能得不偿失,所以,一方面我们就会过滤那些没有收益的信息,一方面我们又希望用一种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真相,于是,标签就有了这样的作用。比如说大家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我卢晓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根本就不想了解卢晓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卢晓周这个人又时不时的出现在自己的社交空间的时间线上,实在不想花费时间去了解一个和自己没有多少交集的人,于是,关于卢晓周这个人标签就能帮到你,从性感营销,新媒体营销这两个标签就能七七八八知道卢晓周是干什么的。如果我可以恬不知耻的加上一个性感营销概念的提出者,新媒体营销专家则更加有助于大家的了解。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第一人,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谁有兴趣知道他们到底是干嘛的呢?给自己标上一个“第一人”就够了。标签是什么?标签是社会关系的认证系统,我们的身份标签,不仅是社会定义我们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定义自己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敢于称自己是某某第一人的时候,也就是暗示了社会关系对于他的这个称号的认证,大家默认了他的这个江湖地位,也就是完成了造神。其次,当你敢于顶着某某第一人的时候,也就是你已经告诉大家,你要承担这个第一所赋予的角色的责任。如果,你背离了这个第一的角色的责任,也就是你违背了社会关系给你的认证,你就会遭到抛弃。这就是很多很多某某第一人最后被大家耻笑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经闻名郡里,社会精英趋之若鹜,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关系网,随着“卧龙”名号的叫响,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象也就随之建立。可以说,这个传播的过程,“卧龙”的绰号帮了大忙,“卧龙雏凤,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对于身陷创业困境,前路极其危险的刘备而言,诱惑力就太强了。在三顾茅庐、隆中献策之前,刘备仅仅只是听到水镜先生和徐庶的介绍,刘备就决定前往,不能不说“卧龙”的绰号所带来的影响力。

正如前面所说,标签化让认知过程简化了,也让人的认知有了焦点,因为过多的选择会影响人的判断。《三国演义》中刘备只是提醒曹操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一点,就让曹操的杀机陡起,如果要是细细分辨一下吕布的功过是非,也许吕布有可能就不会被杀。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西毒欧阳锋就坦然接受“西毒”这个称号,因为西毒这个绰号有利于他在江湖上的传播,听到西毒二字就让人头皮发麻。当标签的传播深入人心的时候,就很难改变别人的认知了。

标签化,一方面让认知简化,聚焦,一方面让传播有穿透力,这就是大家都要忙着给自己搞一个牛逼哄哄称号的原因。面对一个复杂的东西,我们本能的就失去了进一步一探究竟的意愿,太麻烦,吃力不讨好,一旦标签化之后,就聚焦了,比如说沃尔沃汽车,它的标签是安全,于是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安全是沃尔沃的品质保证。当某某人说自己是某某领域第一人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把他和别人区别开来,而且很快人人都知道了。

郭靖在襄阳守城之后,江湖上的人都纷纷跟随,就是因为他是大侠郭靖,贴上了“侠”的标签,一下子就把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形象传播更广了。

标签化塑造人物特征的这样一种艺术手段,已经从《三国演义》、金庸、古龙这样的文学领域走向了社会学、营销学的领域。这方面中国人可以说轻车熟路,随手拈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标签化构建的文化、社会、商业氛围之中,我们的社交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标签化人物,他们要么自称,要么被人强加,我们也乐此不疲的给别人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今天的探讨可以说是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金庸和古龙笔下的人物为什么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

中国人则不然,哪怕是介绍一个外国人,也喜欢自作主张的在别人名头前面加一个“互联网行业第一人”这样的绰号。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部《越女剑》,金庸写了15部小说,然后宣布封笔,退出武侠小说的江湖,留下了一个后人再也无法超越的巅峰。在他这15部小说里,据有心人统计,总共写了1808 人,其中女性267 人,男性1541人。这些人物中,哪怕是无名无姓,从无出场,只是在别人的叙述中提到的,都显得个性十足,更别说那些主人公了。在塑造笔下这些人物的方法上,金庸继续沿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经典技法,如《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等,那就是几乎每一个有名有姓的人物,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绰号就是一个人的外号,现在叫做花名。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庞统号称“卧龙雏凤”,得一人可安天下。在诸葛亮还在乡下种田时,卧龙的名号,就已经在当地的精英阶层中人尽皆知。刘备是在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推荐下,才三顾茅庐,屈尊请诸葛亮出山。一个能够被精英阶层称为“卧龙”的人,不用想就知道他有过人之处。张飞人称“猛张飞”,一个“猛”字就把张飞为人急躁、武功超强的形象给立起来了。关羽的美髯公绰号是皇帝钦赐的,《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帝曰:’真美髯公也!’因此人皆呼为’美髯公’。”于是,关公手捋美髯,夜读《春秋》的武圣形象一下子就显得高大起来了。

《水浒传》中的人物也同样用了绰号来树立每个人的江湖地位,比如宋江,绰号呼保义、及时雨,江湖上人人都知道他为人仗义,挥金如土,好结交朋友,水泊梁山108将落难之时都想到投奔宋江,他的绰号简直成了当时最知名的品牌,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其他的人物如“黑旋风”李逵,“黑旋风”三个字把李逵的外貌、武功、性格、行事都一下子透过纸面让人感觉得到。

把每个人物赋予一个出神的绰号,这种艺术手法,在金庸的这15部小说中,依然得到了发扬光大。在他的笔下,有一个人的绰号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鸳鸯刀》里的“太岳四侠”之一的“八步赶蟾、赛专诸、踏雪无痕、独脚水上飞、双刺盖七省盖一鸣”,这厮当时一出场报出自己的名号之时,都把陕西西安府威信镖局的总镖头、「铁鞭镇八方」的周威信着实吓了一跳。可见,有个听起来很厉害的绰号,对于行走江湖,确实可以起到威慑对手的作用。

利用绰号就能让人闻风丧胆的,还有一个人,就是《射雕英雄传》里面的裘千丈,利用他的孪生弟弟湘西大帮铁掌帮的帮主,绰号“铁掌水上飘”的裘千仞的名号,在江湖上行骗,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一听到“铁掌水上飘”五个字就已经吓得半死,后来被黄蓉识破,等到见到真正的“铁掌水上飘”裘千仞的时候,黄蓉还以为是裘千丈这个骗子,结果被裘千仞打伤,差点送了性命。

金庸以其独到的笔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个性鲜明、特点突出的世界,正是这些丰满的、鲜活的人物,构建了一个只能是属于金庸的武侠江湖。《射雕英雄传》里面的五绝: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一个“邪”字刻画出了黄药师的做人做事都大大出乎世人约定俗成的风格,一个“毒”字就很好的写出了欧阳锋的为人和武功的特点。可以说,没有这些绰号,我们都很难精准的去认识某个人物。

同样,古龙在刻画自己的武侠世界的时候,也是和金庸一样,每个江湖人物都有一个响当当的绰号。为大家所熟知的楚留香,就有盗帅、香帅之称。说他是盗帅,是因为他神出鬼没的偷盗功夫,他称第一,江湖上就没人敢称第二。“‘闻君有白玉美人,妙手雕成,极尽妍态,不胜心向往之。今夜子正,当踏月来取,君素雅达,必不致令我徒劳往返也。’这张短笺此刻就平铺在光亮的大理石桌面上,自粉红纱罩里透出来的烛光,将淡蓝的纸笺映成一种奇妙的浅紫色,也使那挺秀的字迹看来更飘逸潇洒,信上没有具名,却带郁金香的香气,这缥缈而富有诗意的香气,已足够说明这封短笺是谁写的。”香帅之称,即是来源于此。但古龙想到给楚留香这样一个绰号,我觉得不是因为张之洞也被人称为“香帅”,而是出自《金瓶梅》第二回《俏潘娘帘下勾情,老王婆茶坊说技》:“看官听说,这人你道是谁?却原来正是那嘲风弄月的班头,拾翠寻香的元帅,开生药铺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的西门大官人便是。”各位看官,觉得可有道理?

探花郎李寻欢位列古龙笔下的“四大公子”之一,绰号“小李飞刀,例无虚发”,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无论邪恶的力量如何强大,只要小李飞刀还在,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例无虚发,小李飞刀成为一种希望,一种光明。刀光闪处,必将迎来黎明。

从《水浒传》、《三国演义》,这样宏大叙事的巨著里,到以游侠为主的《聂隐娘》、《昆仑奴》、《红线》、《虬髯客传》等唐传奇中,乃至《三侠五义》、《封神演义》、《说岳全传》等等评书中,民国武侠小说《奇侠精忠传》、《荒江女侠》、《碧血丹心》、《四海群龙记》、《江湖二十四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七杀碑》、《卧虎藏龙》,以致到了金庸、古龙、梁羽生这里,对于人物的描写,给每个人物一个绰号,是一脉相承的。这当然是一种文学艺术塑造的需要,一个传神的精准的绰号,可以节省大量的笔墨。绰号成为一个人物的标签,只要看到这个人的绰号,这个人的江湖地位、武艺高低、性格特征乃至组织结构都七七八八的有个了解。

或者自己给自己一个绰号,或者是江湖上的人送给自己一个绰号,这种只能出现在中国文化语境的特有的现象,在现在依然得到了继承,甚至已经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很多国外的人,无论是自我介绍,还是别人介绍,都不大可能说自己是“某某行业第一人”,只会说自己是某个公司CEO,或者某大学的教授,都只会在职业层面介绍,而不会在江湖地位上来说明自己。但中国人则不然,哪怕是介绍一个外国人,也喜欢自作主张的在别人名头前面加一个“互联网行业第一人”这样的绰号。

可以说,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绰号现象,一方面是刻画人物的叙事技巧,一方面确实有着强大的文化和社会基础。以至于阿里巴巴公司,每个人都要给自己取一个花名,意即绰号,放眼世界各国企业,似乎只有阿里这么干。但仔细看看国内其他各行各业,看看他们给自己的名号,着实让人目瞪口呆,你看看他们的绰号:营销智慧第一人 、赢销鬼才、中国服饰品牌终端营销界的奇迹、服装界百年难遇的奇才、大王、中国服装拉客之神、第一传播大使、 影响世人两千年、灵魂捍卫者,微博营销第一人,电商第一人,自媒体第一人,社群第一人,微营销第一人,微商第一人,服装零售培训第一人……

为什么这些人都如此热衷给自己一个响当当的绰号呢?除了我们有着这样的文化和社会传统之外,还有什么样的原因呢?众看官稍安勿躁,待在下一一道来。

一、标签化造神

绰号是什么?也可以叫做花名,昵称,外号,其实质就是标签,无论是别人加诸你身上的,还是你自己刻意塑造的,一旦标签化之后,也就是等于完成自己了你在社会关系中的角色定位。《三国演义》中的吕布的绰号变化就深刻揭示了标签之于一个人的角色定位,刚刚出场的吕布是什么样的,“见此人,身高七尺开外,细腰扎背膀,双肩抱拢,面似傅粉,宝剑眉合入天苍插额入鬟,一双俊目皂白分明,鼻如玉柱,口似丹朱,大耳朝怀;头戴一顶亮银冠,二龙斗宝,顶门嵌珍珠,光华四射,雉鸡尾,脑后飘洒;身穿粉绫色百花战袍,插金边,走金线,团花朵朵,腰扎宝蓝色丝蛮大带,镶珍珠,嵌异宝,粉绫色兜档滚裤,足下蹬一双粉绫色飞云战靴,肋下佩剑,站在那儿是威风凛凛,气宇轩昂,正虎视眈眈对董卓。”这就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吕布,一个少年英才跃然纸上。

但后来呢?“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当张飞第一个叫吕布为三姓家奴后,就像小男孩说皇帝没有穿衣一样,吕布自此便走向了人生下坡路,直至被曹操生擒,“方操送宫下楼时,布告玄德曰:“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玄德点头。及操上楼来,布叫曰:“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操回顾玄德曰!“何如?”玄德答曰:“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布目视玄德曰:“是儿最无信者!”操令牵下楼缢之。”当时曹操已经有些心动,想放吕布一条生路,但刘备却点出吕布是三姓家奴,不可信,于是曹操下定决心杀掉吕布。至今读之,仍令人不胜唏嘘,说吕布是死在被人打上了一个不忠不义的标签上,似乎一点不为过。就是刘备自己,不是也和吕布一样到处投靠别人吗?他就投靠过刘焉、陶谦、曹操、袁绍、刘表、刘璋,而且吊诡的是,刘备投靠过吕布,但他仍然仁义布于天下,因为他给自己打上了一个恢复汉室的标签,他的所作所为就是正义的。

在《射雕英雄传》里,为什么大家要拼命去华山论剑的第一呢?因为这个第一的标签就是一个造神的过程,想想看看,有了华山论剑第一的名头,在江湖上的地位是何其牛逼呢?而且这个第一的名头就是一种正义的代名词,所以,东邪、南帝、北丐他们才要齐心合力的打败欧阳锋,这个第一的名头是万万不能让西毒夺得的。要不是欧阳锋真的疯了,你说江湖上的人该如何是好呢?

标签就是这样有着造神的作用,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打着各种第一的人,无不是用第一的标签来完成自我造神。当然,自我造神搞得不好下场是很惨的,《西游记》中的孙悟空,自称“齐天大圣”,但他的称号不被官方认可,被压在五指山下500年,后来上面还是不放心,安排他随唐僧去西天取经,用紧箍咒来收拾他,最后终于顺利削了他的“齐天大圣”的绰号,给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名号。就这样把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猴子,改造成了一个体制内的佛。不一样的标签,决定了不一样的人生。

二、标签化认知

在通讯不发达的时候,信息传播且慢且乱,你缺少获取真相的手段和途径,你可能要东打听西打听,才能拼揍一个大概的形象。比如说《水浒传》中这些落难的江湖草莽,他怎么就敢放心大胆的去找宋江呢?他们凭什么去相信一个从来没有谋面,也从未有任何交情的陌生人呢?“呼保义、及时雨”这六个字就是最好的保证啊,因为有这样的一个标签的人,一定是一个有求必应,有情有义的人,这样的人当然可以放心投靠,这样的人也不必去仔细打听他的底细,就这样,《水浒传》上的人,只要一听到这六个字就赶紧收拾收拾铺盖到水泊梁山了。

可见标签化让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获取信息所需要的成本,特别是现在碎片化信息海量的充斥着我们的社交空间,我们如何去了解一个人呢?这些信息的呈现混乱、繁杂、自相矛盾,面对这样的信息,我们是无所适从的。想要从这些海量的信息中去真正认识、了解一个人,是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的,也就是获取正确的信息的成本太大了,但得到的收益可能得不偿失,所以,一方面我们就会过滤那些没有收益的信息,一方面我们又希望用一种最简单最便捷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真相,于是,标签就有了这样的作用。比如说大家可能根本就不了解我卢晓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根本就不想了解卢晓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卢晓周这个人又时不时的出现在自己的社交空间的时间线上,实在不想花费时间去了解一个和自己没有多少交集的人,于是,关于卢晓周这个人标签就能帮到你,从性感营销,新媒体营销这两个标签就能七七八八知道卢晓周是干什么的。如果我可以恬不知耻的加上一个性感营销概念的提出者,新媒体营销专家则更加有助于大家的了解。

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第一人,也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谁有兴趣知道他们到底是干嘛的呢?给自己标上一个“第一人”就够了。标签是什么?标签是社会关系的认证系统,我们的身份标签,不仅是社会定义我们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定义自己的一部分。当一个人敢于称自己是某某第一人的时候,也就是暗示了社会关系对于他的这个称号的认证,大家默认了他的这个江湖地位,也就是完成了造神。其次,当你敢于顶着某某第一人的时候,也就是你已经告诉大家,你要承担这个第一所赋予的角色的责任。如果,你背离了这个第一的角色的责任,也就是你违背了社会关系给你的认证,你就会遭到抛弃。这就是很多很多某某第一人最后被大家耻笑的原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未出茅庐而已经闻名郡里,社会精英趋之若鹜,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社会关系网,随着“卧龙”名号的叫响,诸葛亮智慧化身的形象也就随之建立。可以说,这个传播的过程,“卧龙”的绰号帮了大忙,“卧龙雏凤,得一人可安天下”,这对于身陷创业困境,前路极其危险的刘备而言,诱惑力就太强了。在三顾茅庐、隆中献策之前,刘备仅仅只是听到水镜先生和徐庶的介绍,刘备就决定前往,不能不说“卧龙”的绰号所带来的影响力。

正如前面所说,标签化让认知过程简化了,也让人的认知有了焦点,因为过多的选择会影响人的判断。《三国演义》中刘备只是提醒曹操吕布是三姓家奴这一点,就让曹操的杀机陡起,如果要是细细分辨一下吕布的功过是非,也许吕布有可能就不会被杀。像《射雕英雄传》中的西毒欧阳锋就坦然接受“西毒”这个称号,因为西毒这个绰号有利于他在江湖上的传播,听到西毒二字就让人头皮发麻。当标签的传播深入人心的时候,就很难改变别人的认知了。

标签化,一方面让认知简化,聚焦,一方面让传播有穿透力,这就是大家都要忙着给自己搞一个牛逼哄哄称号的原因。面对一个复杂的东西,我们本能的就失去了进一步一探究竟的意愿,太麻烦,吃力不讨好,一旦标签化之后,就聚焦了,比如说沃尔沃汽车,它的标签是安全,于是一下子大家都知道了安全是沃尔沃的品质保证。当某某人说自己是某某领域第一人的时候,我们更容易把他和别人区别开来,而且很快人人都知道了。

郭靖在襄阳守城之后,江湖上的人都纷纷跟随,就是因为他是大侠郭靖,贴上了“侠”的标签,一下子就把郭靖“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形象传播更广了。

标签化塑造人物特征的这样一种艺术手段,已经从《三国演义》、金庸、古龙这样的文学领域走向了社会学、营销学的领域。这方面中国人可以说轻车熟路,随手拈来。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由标签化构建的文化、社会、商业氛围之中,我们的社交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标签化人物,他们要么自称,要么被人强加,我们也乐此不疲的给别人贴着各种各样的标签。今天的探讨可以说是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敬请方家指正。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