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继续呈现企稳态势。国家统计局1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1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为51.4%,略低于上月0.3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点;12月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4.5%,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亦为年内次高点。
12月制造业与非制造业PMI双双下滑,前者是7月以来首次下滑,后者是8月以来首次下滑。方正证券报告表示,这主要是受生产回落拖累,受治霾停产扰动。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指出,12月PMI较上月整体回落,但仍处于年内高位,各类PMI均在全年PMI均值之上,且制造业PMI、非制造业PMI、建筑业PMI均为2016年第二高点,表明经济仍然呈现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验证中国经济L型拐点已过。
从制造业各项指标来看,数据显示,12月PMI生产指数为53.3%,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12月新订单指数为53.2%,与上月持平,继续处于两年最高位。方正证券报告认为,新订单指数仍处高位,表明经济仍在惯性扩张,主要受房地产投资、基建PPP、企业利润改善、制造业投资恢复等带动。国泰君安报告指出,生产与订单差值创三年以来新低,显示供需状况好转。
另外,12月制造业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双双下滑,前者为48.0%,比上月下降0.4个百分点;后者为44.4%,比上月减慢1.5个百分点。邓海清指出,产成品库存为2010年以来最低,经济仍然处于被动去库存阶段。这表明2016年的经济企稳主因是需求端回暖,并非库存周期所致,企业主动生产补库存尚未出现,2017年补库存空间巨大。
从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来看,其高于上月1.3个百分点达到69.6%,创2011年以来新高。方正证券报告认为,这与供给侧收缩、需求改善、汇率贬值等有关,而环保压力、银行限贷、行业集中度提升等制约产能恢复。
邓海清认为,这表明PPI进一步上行是大概率事件,结合基数因素来看PPI同比高点将在2017年2月份,PPI峰值将超过5%,这将给CPI带来长期的上行压力。国泰君安报告亦认为,购进价格新高显示当前通胀压力仍大。考虑到OPEC限产后2017年油价中枢上移,环保限产和汇率贬值等对通胀的影响,该报告预计2017年CPI中枢可能上升至2.5%。
另外,建筑业继续快速扩张,12月其PMI为61.9%,比上月上升1.5个百分点,为年内次高。邓海清指出,这表明房地产投资并未因房地产调控而快速下滑,反而继续处于年内高位。从政府调控意图来看,政府并不希望房地产市场崩盘,而是希望通过增加土地供给、限制炒房需求来调控房价,这意味着2017年房地产市场尽管弱于2016年,但房地产投资仍可能维持5%附近的合理水平。
对于2017年的经济运行态势,国泰君安报告表示,2017年初换汇窗口到来,汇率仍是1月影响政策和市场的关键变量。随着地产调控的传导和信贷回落,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可能在2017年一季末开始显现,维持经济下行拐点在2017年上半年的判断。
方正证券报告亦认为,考虑到销量和信贷传导到投资大约6个月左右,2017年2季度前后经济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二次探底,但探底幅度不深。该报告预计2017年微观比宏观好,供给出清和行业集中度提升将有助于改善企业效益。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