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非裔和亚裔模特走上了T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时尚界就平等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非裔和亚裔模特走上了T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时尚界就平等了

设计师的发布会统一叫做“秀”,这也许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Man Repeller

种族问题在时尚产业里一直是个敏感话题。这一点不难看到,不然欧美时装周不会因为使用了许多亚裔、非裔模特就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进入了新的时代。而当今年纽约时尚科技学院博物馆FIT举办了史上第一场“非裔美国人时装设计师”的展览后,反而更将种族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必要单独去向公众解释有色人种对某个产业做出贡献的必要。

歧视有时候正是产生于反复提醒和故意强调,这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矫枉过正。事实上,在品牌和设计师纷纷站出来强调自己很平等之前,的确有许多冷不防就出现的歧视事件。

美国媒体Observer曾写到过Versace去年所遇到的诉讼。一位Versace奥特莱斯的加州前培训经理曾教导雇员们当遇到非洲裔顾客想进入门店时,叫员工们拿起店门前的黑色衣服以示暗号,那些衣服上写着“D410”的标签。这位经理还有理有据,认为这是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并不会伤害到谁,“他们也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他曾解释道。

这样的故事在许多品牌都曾经出现,Alexander McQueen在麦迪逊大道的门店被前雇员诉讼了三次,这位前雇员称自己总被老板称作“卷饼脸”或者“墨西哥玉米饼烟鬼”,不难猜到这位前雇员来自南美。而2014年,奢侈品零售商Barneys也不得不处理一系列来自消费者和雇员的抱怨,这些歧视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个片段的,来自于每个人的态度,说实话,从品牌的根基上很难完全杜绝。

时尚品牌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反种族歧视条款,但这些条款在执行时总有疏漏。之所以它们总能激起社会关注,很可能正是人们在门店中所遭受到的境遇与品牌在电视、广告里的形象落差太大。我们都知道,时尚曾经是精英主义的,但种族问题是个大众问题,ABC新闻数据显示,光是在美国,就有60%的非裔美国人在人生中受到过至少一次种族歧视,这一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有体会:“几乎所有非裔美国人都在百货里经历过不好的事。”

这不是一两次在秀场上喊出口号、或把标语印在T恤上就能解决的问题。越南模特Bethann Hardison现在也是一位时尚活动家,她对Observer 说:“从思想根基上,非裔顾客就会被设定为更容易偷东西。也许他们下意识就在指导员工有色人种是不可能买得起爱马仕夹克的,除非她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的妻子或者身上已经穿了很多名牌的有钱人。”而即使品牌已经明文规定要杜绝歧视,反而却更加提醒了员工们要对有色人种顾客多加注意。

这更多是来源于刻板印象,根据尼尔森的数据,非裔美国消费者到2017年会达到1.3万亿的水准,这已经一个引爆点。而它恰恰证明了,在设计师、T台等离开门店的领域,时尚多元化的程度实在太低。

2016年,纽约时装周官方日程上共有110位设计师,但只有10位不是白人,包括Tracy Reese、Telfar Clemens和Kanye West。根据Fashion Spot2017春季报告,能登上主要秀场的模特中,70%是白人,而向The Row这样的品牌是只试镜白人模特的。这种现在在1990年的超级模特时代结束后就一直持续。

许多时尚活动家想从这个方向着手去改善形式,Hardison目前做得更多的也只是推动T台模特的多元化。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Hardison说“现在已经不像以前,时尚界有了很多选择,一些中欧、亚洲和印度的女孩也很不错,但是天哪,当你看到样品间或者电梯里的姑娘们站在一起时还是会觉得怎么都是白人。”

改善的主力有时候不止在设计师那端,很多也是商业管理团队的意志。2013年7月,Raf Simons就在Dior的发布会上推出了6名非裔模特。后来,Prada近20年来首次选用非洲裔模特拍摄女装广告,但据说都是受到行业协会警示的结果。即使随着亚洲区成为每年贡献财报的大头、非洲成为可挖掘的新市场,有色模特出现得多了,但这并非是源于对有色人种主观看法的改善,就显得目的性太强。

Hardison认为当下的程度显然还是不够的,“商业已经改变很多了。成为设计师是一种承诺、一种经历,需要很多很多钱。它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我能理解非裔设计师消失。但是这不能解释买手、业务或时尚编辑在人种上的单一性,这些岗位其实在实现多样化上更加容易。”

有色人种在时尚产业的上升通道还是受阻,就目前来看,产业的高层几乎都是白人,公司内的体制很难短时期内推翻,他们很少有人愿意在日常经营中提及种族这个敏感话题。并且,高层很难真正监管基层员工的工作是不是符合规定。

时尚活动家的任务依然繁重,也许时尚业界需要更强硬的立场。Harison说就像1960年代,有人会对设计师们说如果不用非洲裔模特,就会遭到联合抵制,甚至让社交媒体参与其中等。这当然过分了一些,但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品牌对此的看法也很不一,但共识是很少有人承认如今正在变得多元化的模特队伍或广告海报是因为了规避种族主义所做的选择,他们会愿意说是出于艺术的角度。Calvin Klein和Dior的模特试镜总监Maida Gregori Boina曾在采访中说,预定某个非白人模特并非因为批评,而是因为那个系列强调的是多文化理念。

刚离任纪梵希的创意总监Riccardo Tisci也曾表达过对那些只选用白人模特的品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是在偷懒。人们有时认为,‘我们习惯老样子,那样不费劲。’” 困难的是,这些基于审美的考虑也总是模棱两可,他们的支持者会说年轻人的审美还是偏向白人,但批评者会问,那意思是不是衣服穿在黑人身上不好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非裔和亚裔模特走上了T台 但这并不意味着时尚界就平等了

设计师的发布会统一叫做“秀”,这也许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

图片来源:Man Repeller

种族问题在时尚产业里一直是个敏感话题。这一点不难看到,不然欧美时装周不会因为使用了许多亚裔、非裔模特就大张旗鼓地宣传自己进入了新的时代。而当今年纽约时尚科技学院博物馆FIT举办了史上第一场“非裔美国人时装设计师”的展览后,反而更将种族问题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有没有必要单独去向公众解释有色人种对某个产业做出贡献的必要。

歧视有时候正是产生于反复提醒和故意强调,这很多情况下是一种矫枉过正。事实上,在品牌和设计师纷纷站出来强调自己很平等之前,的确有许多冷不防就出现的歧视事件。

美国媒体Observer曾写到过Versace去年所遇到的诉讼。一位Versace奥特莱斯的加州前培训经理曾教导雇员们当遇到非洲裔顾客想进入门店时,叫员工们拿起店门前的黑色衣服以示暗号,那些衣服上写着“D410”的标签。这位经理还有理有据,认为这是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方法,并不会伤害到谁,“他们也不知道你们在说什么”他曾解释道。

这样的故事在许多品牌都曾经出现,Alexander McQueen在麦迪逊大道的门店被前雇员诉讼了三次,这位前雇员称自己总被老板称作“卷饼脸”或者“墨西哥玉米饼烟鬼”,不难猜到这位前雇员来自南美。而2014年,奢侈品零售商Barneys也不得不处理一系列来自消费者和雇员的抱怨,这些歧视是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每个片段的,来自于每个人的态度,说实话,从品牌的根基上很难完全杜绝。

时尚品牌大多数都有明确的反种族歧视条款,但这些条款在执行时总有疏漏。之所以它们总能激起社会关注,很可能正是人们在门店中所遭受到的境遇与品牌在电视、广告里的形象落差太大。我们都知道,时尚曾经是精英主义的,但种族问题是个大众问题,ABC新闻数据显示,光是在美国,就有60%的非裔美国人在人生中受到过至少一次种族歧视,这一点美国前总统奥巴马也有体会:“几乎所有非裔美国人都在百货里经历过不好的事。”

这不是一两次在秀场上喊出口号、或把标语印在T恤上就能解决的问题。越南模特Bethann Hardison现在也是一位时尚活动家,她对Observer 说:“从思想根基上,非裔顾客就会被设定为更容易偷东西。也许他们下意识就在指导员工有色人种是不可能买得起爱马仕夹克的,除非她是一名篮球运动员的妻子或者身上已经穿了很多名牌的有钱人。”而即使品牌已经明文规定要杜绝歧视,反而却更加提醒了员工们要对有色人种顾客多加注意。

这更多是来源于刻板印象,根据尼尔森的数据,非裔美国消费者到2017年会达到1.3万亿的水准,这已经一个引爆点。而它恰恰证明了,在设计师、T台等离开门店的领域,时尚多元化的程度实在太低。

2016年,纽约时装周官方日程上共有110位设计师,但只有10位不是白人,包括Tracy Reese、Telfar Clemens和Kanye West。根据Fashion Spot2017春季报告,能登上主要秀场的模特中,70%是白人,而向The Row这样的品牌是只试镜白人模特的。这种现在在1990年的超级模特时代结束后就一直持续。

许多时尚活动家想从这个方向着手去改善形式,Hardison目前做得更多的也只是推动T台模特的多元化。这取得了一定的效果,Hardison说“现在已经不像以前,时尚界有了很多选择,一些中欧、亚洲和印度的女孩也很不错,但是天哪,当你看到样品间或者电梯里的姑娘们站在一起时还是会觉得怎么都是白人。”

改善的主力有时候不止在设计师那端,很多也是商业管理团队的意志。2013年7月,Raf Simons就在Dior的发布会上推出了6名非裔模特。后来,Prada近20年来首次选用非洲裔模特拍摄女装广告,但据说都是受到行业协会警示的结果。即使随着亚洲区成为每年贡献财报的大头、非洲成为可挖掘的新市场,有色模特出现得多了,但这并非是源于对有色人种主观看法的改善,就显得目的性太强。

Hardison认为当下的程度显然还是不够的,“商业已经改变很多了。成为设计师是一种承诺、一种经历,需要很多很多钱。它也是一种责任,所以我能理解非裔设计师消失。但是这不能解释买手、业务或时尚编辑在人种上的单一性,这些岗位其实在实现多样化上更加容易。”

有色人种在时尚产业的上升通道还是受阻,就目前来看,产业的高层几乎都是白人,公司内的体制很难短时期内推翻,他们很少有人愿意在日常经营中提及种族这个敏感话题。并且,高层很难真正监管基层员工的工作是不是符合规定。

时尚活动家的任务依然繁重,也许时尚业界需要更强硬的立场。Harison说就像1960年代,有人会对设计师们说如果不用非洲裔模特,就会遭到联合抵制,甚至让社交媒体参与其中等。这当然过分了一些,但是取法乎上,仅得其中。

品牌对此的看法也很不一,但共识是很少有人承认如今正在变得多元化的模特队伍或广告海报是因为了规避种族主义所做的选择,他们会愿意说是出于艺术的角度。Calvin Klein和Dior的模特试镜总监Maida Gregori Boina曾在采访中说,预定某个非白人模特并非因为批评,而是因为那个系列强调的是多文化理念。

刚离任纪梵希的创意总监Riccardo Tisci也曾表达过对那些只选用白人模特的品牌的看法:“我觉得他们是在偷懒。人们有时认为,‘我们习惯老样子,那样不费劲。’” 困难的是,这些基于审美的考虑也总是模棱两可,他们的支持者会说年轻人的审美还是偏向白人,但批评者会问,那意思是不是衣服穿在黑人身上不好看。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