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保险公司也将迎来人工智能?相互保险、再保险有望率先出现区块链应用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保险公司也将迎来人工智能?相互保险、再保险有望率先出现区块链应用

未来,机器保险公司将成为可能,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区块链+支付、区块链+征信、区块链+数字货币、区块链+交易所……区块链技术正不断点燃金融业的热情。在保险行业,区块链也已悄然从一个前沿概念落地至实践。

3月17日,《保险区块链研究》正式发布,保险区块链项目负责人、研究报告执笔人中国人保财险执行董事、副总裁王和对《保险区块链研究》表示,过去一年启动了对区块链保险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相互保险和再保险成为区块链应用的两个典型场景,而未来区块链会带我们进入一个算法信任或者机器信任的时代,最后可能会出现机器保险公司。

目前区块链在保险业的实践已有“尝鲜”,典型的包括人保财险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养牛保险的“标的唯一性”管理新模式,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阳光保险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的“阳光贝”积分,在普通积分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转增给朋友,或与其他公司发行的区块链积分互换。

关于区块链,《保险区块链研究》整理了十大观点,关于保险+区块链的十件事。

1.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

保险与区块链具有基因性相似与联系,社会性是二者共同的属性特征,实现个体的集合和协同是共同诉求,重构信任是核心价值。因此,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应予以高度关注。

保险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安排,其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实现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互助。区块链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全网共识”,其目的也是基于算法的相对刚性和高效的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为相关管理提供技术实现与保障。 

2.保险的区块链应用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

保险的区块链应用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但就初期应用而言,“寻找天花板”是务实之道,即树立相对独立的局部思维,这可能成为突破的关键。因此,行业和产业链是最佳应用场景,联盟链是最佳技术路径。

区块链根据不同的开放度,可以分为三种:即公有链(对所有人无门槛开放)、私链(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和联盟链(对特定的组织团体开放)。

3.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

保险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基础领域有:标的、事件(时空)和执行,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典型应用场景。

区块链与相互保险的结合,不仅仅是利用区块链重构信任,破解相互保险的信任难题,更重要的是利用区块链、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创新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助机制。区块链的“分布式自治组织”技术为构建一个更加理想的互助组织提供了逻辑和技术保障。

无论是相互保险2.0,还是保险公司的“相互化”变革,也许都不是终极目标,未来可能出现“机器保险公司”,即由平台提供结算系统,即按照相互保险的基本和明确规则,搭建一个交互系统,互助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和风险偏好,发起或参与一个“互助团组”,一旦有人出险,系统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摊和结算。“机器保险公司”的最大特点是不再依赖于一个第三方的存在,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构成典型的“自金融”形态。

从再保险的维度而言,区块链将催生“再保险2.0”时代的到来,其重要特征是“风险新分散”,是再保险职能的新存在。共识机制、时间戳和智能合约将扮演重要角色,将给再保险乃至保险行业的创新以全新的启发和路径。

4.破解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是区块链应用的价值所在;

5.保险业在利用数据时,要注重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被保险人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区块链应与互联网、定位技术、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配合与协同,形成保险科技核心能力,共同推动保险创新;

7.特别要关注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有所为”,还要关注“有所不为”,更要关注可能的新风险。

8.保险的区块链运用,需要求真务实,当前应更多地关注独立场景;

9.保险的区块链应用,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业务与技术融合创新模式,注重平台建设;不仅要注重企业和行业能力建设,也要注重与外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行业的合作与协同;

10.保险的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区块链不仅是新技术,更将成为新基础资源,推动商业模式的迭代创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保险公司也将迎来人工智能?相互保险、再保险有望率先出现区块链应用

未来,机器保险公司将成为可能,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区块链+支付、区块链+征信、区块链+数字货币、区块链+交易所……区块链技术正不断点燃金融业的热情。在保险行业,区块链也已悄然从一个前沿概念落地至实践。

3月17日,《保险区块链研究》正式发布,保险区块链项目负责人、研究报告执笔人中国人保财险执行董事、副总裁王和对《保险区块链研究》表示,过去一年启动了对区块链保险的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相互保险和再保险成为区块链应用的两个典型场景,而未来区块链会带我们进入一个算法信任或者机器信任的时代,最后可能会出现机器保险公司。

目前区块链在保险业的实践已有“尝鲜”,典型的包括人保财险利用区块链技术,探索养牛保险的“标的唯一性”管理新模式,构建了基于区块链的养殖业溯源体系;阳光保险利用区块链技术作为底层技术架构推出的“阳光贝”积分,在普通积分功能的基础上,还可以用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转增给朋友,或与其他公司发行的区块链积分互换。

关于区块链,《保险区块链研究》整理了十大观点,关于保险+区块链的十件事。

1.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

保险与区块链具有基因性相似与联系,社会性是二者共同的属性特征,实现个体的集合和协同是共同诉求,重构信任是核心价值。因此,保险是区块链应用的典型场景,应予以高度关注。

保险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的制度安排,其存在的重要基础和核心内涵是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实现基于市场机制的社会互助。区块链通过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全网共识”,其目的也是基于算法的相对刚性和高效的个体的集合与协同,继而为相关管理提供技术实现与保障。 

2.保险的区块链应用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

保险的区块链应用要关注顶层设计问题,但就初期应用而言,“寻找天花板”是务实之道,即树立相对独立的局部思维,这可能成为突破的关键。因此,行业和产业链是最佳应用场景,联盟链是最佳技术路径。

区块链根据不同的开放度,可以分为三种:即公有链(对所有人无门槛开放)、私链(对单独的个人或实体开放)和联盟链(对特定的组织团体开放)。

3.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区块链典型应用场景

保险的区块链技术应用的基础领域有:标的、事件(时空)和执行,相互保险和再保险将成为典型应用场景。

区块链与相互保险的结合,不仅仅是利用区块链重构信任,破解相互保险的信任难题,更重要的是利用区块链、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的结合,创新一个更加公平、透明、安全和高效的互助机制。区块链的“分布式自治组织”技术为构建一个更加理想的互助组织提供了逻辑和技术保障。

无论是相互保险2.0,还是保险公司的“相互化”变革,也许都不是终极目标,未来可能出现“机器保险公司”,即由平台提供结算系统,即按照相互保险的基本和明确规则,搭建一个交互系统,互助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基本情况和风险偏好,发起或参与一个“互助团组”,一旦有人出险,系统就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分摊和结算。“机器保险公司”的最大特点是不再依赖于一个第三方的存在,完全由系统自动完成,构成典型的“自金融”形态。

从再保险的维度而言,区块链将催生“再保险2.0”时代的到来,其重要特征是“风险新分散”,是再保险职能的新存在。共识机制、时间戳和智能合约将扮演重要角色,将给再保险乃至保险行业的创新以全新的启发和路径。

4.破解行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是区块链应用的价值所在;

5.保险业在利用数据时,要注重利用区块链技术,确保被保险人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6.区块链应与互联网、定位技术、大数据、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配合与协同,形成保险科技核心能力,共同推动保险创新;

7.特别要关注区块链可能带来的新风险;

区块链不是万能的,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有所为”,还要关注“有所不为”,更要关注可能的新风险。

8.保险的区块链运用,需要求真务实,当前应更多地关注独立场景;

9.保险的区块链应用,不仅要注重人才的培养,更要注重业务与技术融合创新模式,注重平台建设;不仅要注重企业和行业能力建设,也要注重与外部,尤其是区块链技术行业的合作与协同;

10.保险的未来属于基于新技术创新应用的商业模式创新。区块链不仅是新技术,更将成为新基础资源,推动商业模式的迭代创新。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