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反叛而迷失的“X世代”已步入中年,他们经历了什么?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反叛而迷失的“X世代”已步入中年,他们经历了什么?

上世纪90年代那群愤世嫉俗、反建制的“X世代”酷孩子们已经成了中年人,他们如今都去哪儿了呢?

图片来源:Tiffanie Darke

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和随后的“千禧一代”之间的斗争旷日持久,人们对此也十分熟悉。两代人似乎一直在吵来吵去。而出生于“婴儿潮”和“千禧一代”中间的这代人却少为人关注。X世代经历过什么?这迷失的一代人如今年龄在35岁到55岁之间,他们最初被作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命名为“X世代”是在1991年。他们这代人去了哪里,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如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蒂凡尼·达克(Tiffanie Darke)出版了新书《如今我们40岁:X世代究竟经历了什么?(Now We Are 40: Whatever Happened to Generation X?)》。蒂凡尼·达克在媒体工作,经常参加广告公司的活动。接受BBC文化采访时,蒂凡尼·达克说,“广告公司对这两代人非常狂热:‘婴儿潮一代’有终身工作和丰厚的退休金,他们时间和金钱都非常充裕。而焦虑的千禧一代虽然经济上不如前者,但却是科技通。”之后她想到了自己:“等会儿,我呢?在这两代人之间的X世代是怎样的呢?”

回到1990年代伊始,达克为了筹集印度旅行的费用在披萨店打工。回忆起当初,她说,柯普兰的书《X世代:加速文化的故事》清晰地描绘了我是谁。这本书将“X世代”描绘成:冷漠、愤世嫉俗、反政府的一代,不仅包括达克和她的朋友们,还有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人。在X世代的观念中,“巨额财富”文化不酷又庸俗。他们去旅行,开拓视野,偏爱创意产业,而不愿意在“雅皮士”领域内工作。他们创造了充斥着Techno音乐的锐舞文化,锐舞文化某种程度上影响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摇头丸的盛行。当时我任职的《The Face》杂志将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新人凯特·莫丝作为封面,宣告了第三次“爱之夏”的到来。

锐舞时代

“在前电子时代,为了会面你必须身体在场”——蒂凡尼·达克

达克曾深陷锐舞文化中,至今犹记得它其中的热恋、喜悦和包容。这种文化跨越了阶层、种族、性别。当时她还去过周末在伍斯特郡举办的临时锐舞舞会(如今不为人认可了),然而舞会最终被警察叫停了。锐舞文化既酷又叛逆,有“自由平等的精神”,她说:“在聚会中我们可能和任何人交流,每个人都平等且合法——这里有脏皮士、旅者,水管工、同性恋、黑人音乐。锐舞文化在其中有组织地、缓慢地发展。”

“在前电子时代,为了会面你必须身体在场,见面地点可以是公交站、田野里或是仓库中。”但是在199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刑事司法法案,规定这种民众自发集会是违法的。但是禁令的颁布,滋生了更多有组织、货币化的地下活动。“渐渐地锐舞集会的场景成了主流现象,在全国蔓延。当锐舞文化传播到足球看台时,它甚至终结了足球流氓活动。”

Corinne Day拍摄的凯特·莫丝成为《The face》当期封面,之后迅速成为90年代早期偶像,开创了第三次“爱之夏”。图片来源:Stephen Dowling

整个90年代都充斥着锐舞舞会,在美国有垃圾摇滚乐Grunge ,英国有英伦摇滚、Brit Art、假小子文化兴起。《名利场》曾说:“伦敦再次摇摆!”X世代的价值观重视包容心态,有组织地发展,最后大获成功。在达克看来,X世代观念当初盛行的原因是它以人们的真实交往为基础,并且是一种努力争取来的体验。“当初人们得花费时间、付出努力才能参与到文化场景中去。而如今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交往过于简化、过于混乱。一小时之内,人们能同时进出20个圈子,”“难怪千禧一代会有认同危机”,达克说这是因为“难不怪穿针引线、奶酪制作、精酿啤酒这些缓慢的手艺兴盛起来,它们和快科技成了鲜明对照。”

尽管那是一段“幸福时光”,但X世代也并非一直处在玫瑰色的美景里。达克在书中描绘了这一代人,特别是女性,如何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成为“炮灰”,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变化中的性别政治的“炮灰”。她没有粉饰这一残酷现实:X世代到了中年生活艰难。但她也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这代人也许应该得到“回馈”。

本·斯蒂勒1994年拍摄的电影《四个毕业生》通过刻画了X世代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抉择,捕捉了当时时代精神。图片:Alamy

在达克看来,X世代如今已经由当初的“反建制”一代变成了建制的一部分,他们应当以“沟通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为己任。X世代能在两代人之间扮演和解的角色,推动双方相互包容。“我们都应该记住在数字时代之前,在有害的智能手机文化之前的那些重要之事。身处电子时代,我很惭愧。电子文化诱人上瘾,但向好的方向努力很重要。”

所有人都长大了

一旦我们离开,模拟时代的记忆也消逝了——道格拉斯·柯普兰

蒂凡尼·达克对X世代的评价慷慨激昂又令人信服。那么“X世代”的提出者如何看待这场演变呢?如今X世代在哪里呢?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如今55岁,是“X世代”中最年长的那波人。在新书《Big rot》中,柯普兰写道:“我可能偶尔会怀念我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脑,但我绝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他怀念什么又不怀念什么呢?“我并没有不好意思:我真的不记得了,”柯普兰接受BBC文化采访时说,“两年前我就开始遗忘了,现在已经完全过去了。有时在看书时,我会骗自己的大脑以为眼下仍是20世纪,但是一旦合上书,我就重回到现在。”尽管X世代经历了模拟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转变期,但科普兰说:“事实是,一旦我们离开,模拟时代的记忆也消逝了。”

那么如今计算机算法已经超越了人类直觉吗?还是未来会超越?“实际上,是的。我知道你期待否定的答案,然后高呼‘人性’。但是人类直觉注定失败。”作为谷歌文化机构的常驻艺术家,柯普兰形成了一个宏大的观点:“如果我们在宇宙中都是孤独的,那这就是宇宙中有史以来最宏伟的事情。”

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在1991年出版了《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图片来源:Wikipedia

柯普兰会如何描绘X世代的人生轨迹呢?“我从没这样讨论过X世代,但是我赞赏蒂凡尼·达克所做的研究。研究对X世代观察得很好;她很聪明,”柯普兰说。“理论上而言,X世代从当初猛烈抨击社会的玩乐一代,成为如今不苟言笑的一代是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婴儿潮一代并未改变。而X世代如今下要抚养孩子,上要赡养父母,再没时间去支持或反对建制。他们生活匆匆,急于将自己送进坟墓。”

柯普兰对千禧一代态度“中立”,他说:“社会对千禧一代的评价就是当初社会对X世代的评价,只不过千禧一代无法忍受不顺自己意愿的事情。”那么柯普兰认为当今文化像过去一样在加速吗?“是的,速度甚至比过去更快。数据是新的时间。云技术是新的无穷。一切变化都在你面前发生。”

但是我们不应当畏惧未来。“不,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很好了,”他说,“我们只是把高度警惕当做了自身的默认设置。我一点儿也不焦虑,你们也不应该焦虑。”柯普兰的乐观较之于蒂凡尼·达克少些狂热,但是同样具有说服力,能宽慰人心。柯普兰曾被誉为“具有洞察力的千里眼”,那他如何看待X世代的未来生活呢?“一瓶灰比诺葡萄酒、一副温暖的床榻、WIFI信号强,而周围没人烦扰他们。”

(翻译:黄文砚)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BBC

原标题:What happened to generation X?

最新更新时间:03/26 09: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反叛而迷失的“X世代”已步入中年,他们经历了什么?

上世纪90年代那群愤世嫉俗、反建制的“X世代”酷孩子们已经成了中年人,他们如今都去哪儿了呢?

图片来源:Tiffanie Darke

在“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一代人和随后的“千禧一代”之间的斗争旷日持久,人们对此也十分熟悉。两代人似乎一直在吵来吵去。而出生于“婴儿潮”和“千禧一代”中间的这代人却少为人关注。X世代经历过什么?这迷失的一代人如今年龄在35岁到55岁之间,他们最初被作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命名为“X世代”是在1991年。他们这代人去了哪里,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如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些什么?

蒂凡尼·达克(Tiffanie Darke)出版了新书《如今我们40岁:X世代究竟经历了什么?(Now We Are 40: Whatever Happened to Generation X?)》。蒂凡尼·达克在媒体工作,经常参加广告公司的活动。接受BBC文化采访时,蒂凡尼·达克说,“广告公司对这两代人非常狂热:‘婴儿潮一代’有终身工作和丰厚的退休金,他们时间和金钱都非常充裕。而焦虑的千禧一代虽然经济上不如前者,但却是科技通。”之后她想到了自己:“等会儿,我呢?在这两代人之间的X世代是怎样的呢?”

回到1990年代伊始,达克为了筹集印度旅行的费用在披萨店打工。回忆起当初,她说,柯普兰的书《X世代:加速文化的故事》清晰地描绘了我是谁。这本书将“X世代”描绘成:冷漠、愤世嫉俗、反政府的一代,不仅包括达克和她的朋友们,还有世界上数以百万计的其他人。在X世代的观念中,“巨额财富”文化不酷又庸俗。他们去旅行,开拓视野,偏爱创意产业,而不愿意在“雅皮士”领域内工作。他们创造了充斥着Techno音乐的锐舞文化,锐舞文化某种程度上影响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摇头丸的盛行。当时我任职的《The Face》杂志将看起来弱不禁风的新人凯特·莫丝作为封面,宣告了第三次“爱之夏”的到来。

锐舞时代

“在前电子时代,为了会面你必须身体在场”——蒂凡尼·达克

达克曾深陷锐舞文化中,至今犹记得它其中的热恋、喜悦和包容。这种文化跨越了阶层、种族、性别。当时她还去过周末在伍斯特郡举办的临时锐舞舞会(如今不为人认可了),然而舞会最终被警察叫停了。锐舞文化既酷又叛逆,有“自由平等的精神”,她说:“在聚会中我们可能和任何人交流,每个人都平等且合法——这里有脏皮士、旅者,水管工、同性恋、黑人音乐。锐舞文化在其中有组织地、缓慢地发展。”

“在前电子时代,为了会面你必须身体在场,见面地点可以是公交站、田野里或是仓库中。”但是在199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刑事司法法案,规定这种民众自发集会是违法的。但是禁令的颁布,滋生了更多有组织、货币化的地下活动。“渐渐地锐舞集会的场景成了主流现象,在全国蔓延。当锐舞文化传播到足球看台时,它甚至终结了足球流氓活动。”

Corinne Day拍摄的凯特·莫丝成为《The face》当期封面,之后迅速成为90年代早期偶像,开创了第三次“爱之夏”。图片来源:Stephen Dowling

整个90年代都充斥着锐舞舞会,在美国有垃圾摇滚乐Grunge ,英国有英伦摇滚、Brit Art、假小子文化兴起。《名利场》曾说:“伦敦再次摇摆!”X世代的价值观重视包容心态,有组织地发展,最后大获成功。在达克看来,X世代观念当初盛行的原因是它以人们的真实交往为基础,并且是一种努力争取来的体验。“当初人们得花费时间、付出努力才能参与到文化场景中去。而如今互联网、社交媒体中的交往过于简化、过于混乱。一小时之内,人们能同时进出20个圈子,”“难怪千禧一代会有认同危机”,达克说这是因为“难不怪穿针引线、奶酪制作、精酿啤酒这些缓慢的手艺兴盛起来,它们和快科技成了鲜明对照。”

尽管那是一段“幸福时光”,但X世代也并非一直处在玫瑰色的美景里。达克在书中描绘了这一代人,特别是女性,如何在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成为“炮灰”,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变化中的性别政治的“炮灰”。她没有粉饰这一残酷现实:X世代到了中年生活艰难。但她也始终如一地相信自己这代人也许应该得到“回馈”。

本·斯蒂勒1994年拍摄的电影《四个毕业生》通过刻画了X世代的态度和生活方式的抉择,捕捉了当时时代精神。图片:Alamy

在达克看来,X世代如今已经由当初的“反建制”一代变成了建制的一部分,他们应当以“沟通千禧一代和婴儿潮一代”为己任。X世代能在两代人之间扮演和解的角色,推动双方相互包容。“我们都应该记住在数字时代之前,在有害的智能手机文化之前的那些重要之事。身处电子时代,我很惭愧。电子文化诱人上瘾,但向好的方向努力很重要。”

所有人都长大了

一旦我们离开,模拟时代的记忆也消逝了——道格拉斯·柯普兰

蒂凡尼·达克对X世代的评价慷慨激昂又令人信服。那么“X世代”的提出者如何看待这场演变呢?如今X世代在哪里呢?加拿大作家、艺术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如今55岁,是“X世代”中最年长的那波人。在新书《Big rot》中,柯普兰写道:“我可能偶尔会怀念我前互联网时代的大脑,但我绝不想回到那个时候。”

他怀念什么又不怀念什么呢?“我并没有不好意思:我真的不记得了,”柯普兰接受BBC文化采访时说,“两年前我就开始遗忘了,现在已经完全过去了。有时在看书时,我会骗自己的大脑以为眼下仍是20世纪,但是一旦合上书,我就重回到现在。”尽管X世代经历了模拟时代向电子时代的转变期,但科普兰说:“事实是,一旦我们离开,模拟时代的记忆也消逝了。”

那么如今计算机算法已经超越了人类直觉吗?还是未来会超越?“实际上,是的。我知道你期待否定的答案,然后高呼‘人性’。但是人类直觉注定失败。”作为谷歌文化机构的常驻艺术家,柯普兰形成了一个宏大的观点:“如果我们在宇宙中都是孤独的,那这就是宇宙中有史以来最宏伟的事情。”

加拿大作家道格拉斯·柯普兰在1991年出版了《X世代:速成文化的故事》。图片来源:Wikipedia

柯普兰会如何描绘X世代的人生轨迹呢?“我从没这样讨论过X世代,但是我赞赏蒂凡尼·达克所做的研究。研究对X世代观察得很好;她很聪明,”柯普兰说。“理论上而言,X世代从当初猛烈抨击社会的玩乐一代,成为如今不苟言笑的一代是继承了父母的衣钵。婴儿潮一代并未改变。而X世代如今下要抚养孩子,上要赡养父母,再没时间去支持或反对建制。他们生活匆匆,急于将自己送进坟墓。”

柯普兰对千禧一代态度“中立”,他说:“社会对千禧一代的评价就是当初社会对X世代的评价,只不过千禧一代无法忍受不顺自己意愿的事情。”那么柯普兰认为当今文化像过去一样在加速吗?“是的,速度甚至比过去更快。数据是新的时间。云技术是新的无穷。一切变化都在你面前发生。”

但是我们不应当畏惧未来。“不,如今社会发展已经很好了,”他说,“我们只是把高度警惕当做了自身的默认设置。我一点儿也不焦虑,你们也不应该焦虑。”柯普兰的乐观较之于蒂凡尼·达克少些狂热,但是同样具有说服力,能宽慰人心。柯普兰曾被誉为“具有洞察力的千里眼”,那他如何看待X世代的未来生活呢?“一瓶灰比诺葡萄酒、一副温暖的床榻、WIFI信号强,而周围没人烦扰他们。”

(翻译:黄文砚)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BBC

原标题:What happened to generation X?

最新更新时间:03/26 09:13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