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 X 时堂】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 来自各种平台的扶持还等于免费的午餐吗?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 X 时堂】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 来自各种平台的扶持还等于免费的午餐吗?

中国时尚产业对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品牌并不吝啬,反倒是设计师或许该考虑清楚自己需要哪一类扶持,以及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代价。

(左起)时堂Showroom Shanghai首席执行官林剑、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 图片来源:时堂

对中国独立设计师的扶持其实仍在继续,但要适当”断奶”

大多处在起步阶段的独立设计师,总认为扶持理所当然,有时还会比对各个城市时装周给予的资源配置。的确,为了保障活力与元气,包括电影展、设计周、电音节在内的所有行业盛世几乎都愿意为新人降低门槛,上海时装周亦是如此。

2003至2006年间,Lanvin、Ferragamo、Vivienne Westwood风风火火地飞来上海走秀,可当这些西方名牌一旦离开,赞助商也跟着抽身,本地时装周随即跌入低谷。

走过这一小段弯路后,“我们决定要做中国的原创力量。”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作为界面新闻 X 时堂Showroom Shanghai“新秩序New Order”时装产业高峰论坛的嘉宾,回忆起十年前自己立下的这个目标。

当时的中国设计力量刚刚起步,王一扬、张达等人初露头角。直到2010年——李鸿雁、周翔宇、吉承、王汁等大批中国时装设计人才的涌现,上海时装周才回血复活。主办方提供的支持力度和模式季季都有变化,“但扶持的尽头在哪里?”时堂创始人林剑在现场发问道。

“以前品牌做秀根本不用付钱,到后来付一点点钱,到付更多的钱。我觉得他们这时候最在乎、最认真,当他们认真的时候,什么都好看了。”吕晓磊认为自己在“扶持”这件事情上得到的深刻教训在于,单方面的宠爱很可能变成溺爱,适度地放任年轻品牌在成熟商业环境里自由生长反倒更加健康。

如同父母对待新生儿一般,对中国独立设计师的适当断奶,是其成长必经的过程。

时堂Showroom Shanghai首席执行官林剑(左)和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

建造这样的商业环境,上海时装周、新天地前前后后耕耘了十余年,以时堂、Mode为代表的订货会加入之后,展销体系羽翼逐渐丰满,让时装周不再是干卖吆喝的空架子。而在本季,以联合合作伙伴身份出现的京东更是给了时装周平台赋予了很多线上想象空间。

新天地时尚这样的商业地产零售商认为,真金白银地扶持设计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2011年4月开始,上海时装周就把举办场地从复兴公园搬到了面积更大的新天地太平湖公园,并将上海新天地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与定点发布基地。由香港瑞安集团执行改建的“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慢慢取代长乐路,成为中国设计师品牌的聚集地。

但促使这一改变的新天地招商部门,对中国设计师品牌吸纳的方式相当常规化。据中国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说,他的同事去到长乐路劝说传统品牌入驻商场,“我们从长远角度出发,认为这是商业的未来,所以没有收取多少租金。”2015年,设计师班晓雪把除广州之外的第二家实体店开进了新天地时尚,他曾向界面记者透露,品牌在通过上海时装周与新天地方面的洽谈中获得了多种优惠,包括租金调整和运营推广。

“因为大部分的商场是不会待见这些设计师的,你就卖那么几件衣服,这么小的东西,你能保得住底吗?”吕晓磊在论坛现场说道,“(那时)突然有个非常时髦、有情怀的机会出现在身边,我就帮助所有希望商业落地的设计师跟新天地做对接。”

五六年过去,身为业主的新天地时尚认为,以真金白银来扶持设计师的阶段已经翻篇,其中的道理正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商场眼下几乎满租,每年虽然有10%-15%的替换率,可后面可能有30%等着排队入驻。

新天地时尚对于设计师品牌的扶持方向,目前已经转向线下运营。“我对设计师没偏见,做商业、经营需要落地,而他们的思维模式往往非常艺术化、天马行空,有些连库存管理都做不好,所以具体落地实施方面需要很多帮助。”张良军补充说,“我们未来扶持可能会从这方面思考”。

就如张良军自己所说,现在租金水平真的已经不低。他在跟踪商户营业额数据时发现,尽管数字并不理想,对方却还是能够对几十块一平米的高租金铺位埋单。“他现在还愿意留在这儿,说明线上销售非常好。”当实体店铺沦为展示厅,业主又掌控不了线上销售状况,因而无法收取合理租金,张良军和同行聊起这一话题时猜想认为来自电商平台的压力可能倒逼业主走向集中收银,同时向体验式消费模式倾斜。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左)和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

上任两个月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倒不认为线下生意会被抢掉。线上线下相爱相杀的关系,她也只同意前一半。“不管大家怎么感觉线上汹涌澎湃、高速发展,中国今天线下线上所有产品的占比还是85:15,所以线下还是有巨大的市场,不需要恐慌。但是问题在线上在从0达到15的时候,对线下冲击非常大。”她解释说:“线上发展将来肯定也会碰到瓶颈,从全球展望来讲,没有线上超过50%的案例,所以大家如果从动态角度去看,从消费者的需求去看,线上线下还是会走向融合”。

对于上海时装周来说,相比线上销售,设计师的产品互动性、体验性更为重要。“但我们不能抗拒商业模式。”吕晓磊谈起与京东的这次合作,“设计师本来就在寻找多渠道,京东也有帮助中国设计师的情怀。”于是,在本季时装周期间,京东不光赞助了三场发布,还会以线上快闪店提供即秀即买。

“扶持”不是做慈善,而是一桩让双方都合适的买卖

以3C类产品起家的京东不久之前实现了服饰和家居类分拆。在满足入驻门槛的前提下,受平台扶植的设计师品牌可以免去部分平台费,享受小额佣金待遇,并获得运营层面的辅助。

但这并非天上掉馅饼,丁霞表示,线上世界虽然不如实体商场那样受物理空间限制,可竞争机制更加残酷。粉丝轻易就能比较出各家品牌人气、销售量的差距。如果你在这个地方通过几年销售量一个月只卖一万块是会被淘汰的,况且就算不被淘汰,他自己也会走掉的,因为留下来也没有意义。

鉴于线上购买人群的属性,丁霞说那些过于脱离实际的时装并不是京东的目标:“你可以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做(时装),但不用考虑做非常稀奇古怪、抓眼球的东西,如果东西不接地气,你根本没有必要到这儿(京东)来。”在她观察中,消费者甚至有时会被“设计师”三个字误导,认为”设计师“的衣服就意味着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其实我们讲的设计师是小众、个性化、品质高的产品,艺术品方面的时尚不是我们消费者想要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搭这个台。”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

中国国际时装周、广东时装周、深圳时装……过去几年来,中国大大小小城市出钱出力举办时装周。从秀场搭建灯光设备来说,上海虽然胜过首尔,但或许及不上深圳;梅赛德斯-奔驰赞助的走秀机会也拽走了一些年轻设计师飞往北京……为了满足、照顾到有意愿参与的时装品牌,上海时装周之前几季一直扩大规模。可到了2017秋冬,主办方反倒减少了新天地走秀总数,展会扩充步伐也得到控制。

背后原因来自极易被热闹喧嚣掩盖住的现实世界。“我们的C端(消费者)人群不是那么可观的,要是买手店卖不出去,下一次B2B订货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想得更远一点。”吕晓磊认为引导消费者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即将在本周末推出的为消费者定制的线下活动“时尚周末Fashion Weekend”的成立初衷。

延伸阅读:

 

界面 X 时堂Showroom Shanghai “新秩序New Order”时装产业高峰论坛完整报道:

【界面 X 时堂】这三个热门时尚业工种 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有什么转变?

【界面 X 时堂】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 来自各种平台的扶持还等于免费的午餐吗?

【界面 X 时堂】时尚品牌就该从传统门店起步?淘宝走出的Ms Min和密扇有话要说

【界面 X 时堂】新传播环境下 一份时尚媒体和品牌都应该看看的“生存指南”

【界面 X 时堂】从品牌到网红大V 时尚企业与投资人应如何正确联姻?

【界面 X 时堂】零售业正在拐角期 那行业里的老将新兵各有什么对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 X 时堂】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 来自各种平台的扶持还等于免费的午餐吗?

中国时尚产业对年轻有为的设计师品牌并不吝啬,反倒是设计师或许该考虑清楚自己需要哪一类扶持,以及能够接受什么样的代价。

(左起)时堂Showroom Shanghai首席执行官林剑、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 图片来源:时堂

对中国独立设计师的扶持其实仍在继续,但要适当”断奶”

大多处在起步阶段的独立设计师,总认为扶持理所当然,有时还会比对各个城市时装周给予的资源配置。的确,为了保障活力与元气,包括电影展、设计周、电音节在内的所有行业盛世几乎都愿意为新人降低门槛,上海时装周亦是如此。

2003至2006年间,Lanvin、Ferragamo、Vivienne Westwood风风火火地飞来上海走秀,可当这些西方名牌一旦离开,赞助商也跟着抽身,本地时装周随即跌入低谷。

走过这一小段弯路后,“我们决定要做中国的原创力量。”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作为界面新闻 X 时堂Showroom Shanghai“新秩序New Order”时装产业高峰论坛的嘉宾,回忆起十年前自己立下的这个目标。

当时的中国设计力量刚刚起步,王一扬、张达等人初露头角。直到2010年——李鸿雁、周翔宇、吉承、王汁等大批中国时装设计人才的涌现,上海时装周才回血复活。主办方提供的支持力度和模式季季都有变化,“但扶持的尽头在哪里?”时堂创始人林剑在现场发问道。

“以前品牌做秀根本不用付钱,到后来付一点点钱,到付更多的钱。我觉得他们这时候最在乎、最认真,当他们认真的时候,什么都好看了。”吕晓磊认为自己在“扶持”这件事情上得到的深刻教训在于,单方面的宠爱很可能变成溺爱,适度地放任年轻品牌在成熟商业环境里自由生长反倒更加健康。

如同父母对待新生儿一般,对中国独立设计师的适当断奶,是其成长必经的过程。

时堂Showroom Shanghai首席执行官林剑(左)和上海时装周组委会副秘书长吕晓磊

建造这样的商业环境,上海时装周、新天地前前后后耕耘了十余年,以时堂、Mode为代表的订货会加入之后,展销体系羽翼逐渐丰满,让时装周不再是干卖吆喝的空架子。而在本季,以联合合作伙伴身份出现的京东更是给了时装周平台赋予了很多线上想象空间。

新天地时尚这样的商业地产零售商认为,真金白银地扶持设计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从2011年4月开始,上海时装周就把举办场地从复兴公园搬到了面积更大的新天地太平湖公园,并将上海新天地作为长期合作伙伴与定点发布基地。由香港瑞安集团执行改建的“新天地时尚”购物中心慢慢取代长乐路,成为中国设计师品牌的聚集地。

但促使这一改变的新天地招商部门,对中国设计师品牌吸纳的方式相当常规化。据中国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说,他的同事去到长乐路劝说传统品牌入驻商场,“我们从长远角度出发,认为这是商业的未来,所以没有收取多少租金。”2015年,设计师班晓雪把除广州之外的第二家实体店开进了新天地时尚,他曾向界面记者透露,品牌在通过上海时装周与新天地方面的洽谈中获得了多种优惠,包括租金调整和运营推广。

“因为大部分的商场是不会待见这些设计师的,你就卖那么几件衣服,这么小的东西,你能保得住底吗?”吕晓磊在论坛现场说道,“(那时)突然有个非常时髦、有情怀的机会出现在身边,我就帮助所有希望商业落地的设计师跟新天地做对接。”

五六年过去,身为业主的新天地时尚认为,以真金白银来扶持设计师的阶段已经翻篇,其中的道理正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商场眼下几乎满租,每年虽然有10%-15%的替换率,可后面可能有30%等着排队入驻。

新天地时尚对于设计师品牌的扶持方向,目前已经转向线下运营。“我对设计师没偏见,做商业、经营需要落地,而他们的思维模式往往非常艺术化、天马行空,有些连库存管理都做不好,所以具体落地实施方面需要很多帮助。”张良军补充说,“我们未来扶持可能会从这方面思考”。

就如张良军自己所说,现在租金水平真的已经不低。他在跟踪商户营业额数据时发现,尽管数字并不理想,对方却还是能够对几十块一平米的高租金铺位埋单。“他现在还愿意留在这儿,说明线上销售非常好。”当实体店铺沦为展示厅,业主又掌控不了线上销售状况,因而无法收取合理租金,张良军和同行聊起这一话题时猜想认为来自电商平台的压力可能倒逼业主走向集中收银,同时向体验式消费模式倾斜。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左)和新天地-太平桥项目总经理张良军

上任两个月的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倒不认为线下生意会被抢掉。线上线下相爱相杀的关系,她也只同意前一半。“不管大家怎么感觉线上汹涌澎湃、高速发展,中国今天线下线上所有产品的占比还是85:15,所以线下还是有巨大的市场,不需要恐慌。但是问题在线上在从0达到15的时候,对线下冲击非常大。”她解释说:“线上发展将来肯定也会碰到瓶颈,从全球展望来讲,没有线上超过50%的案例,所以大家如果从动态角度去看,从消费者的需求去看,线上线下还是会走向融合”。

对于上海时装周来说,相比线上销售,设计师的产品互动性、体验性更为重要。“但我们不能抗拒商业模式。”吕晓磊谈起与京东的这次合作,“设计师本来就在寻找多渠道,京东也有帮助中国设计师的情怀。”于是,在本季时装周期间,京东不光赞助了三场发布,还会以线上快闪店提供即秀即买。

“扶持”不是做慈善,而是一桩让双方都合适的买卖

以3C类产品起家的京东不久之前实现了服饰和家居类分拆。在满足入驻门槛的前提下,受平台扶植的设计师品牌可以免去部分平台费,享受小额佣金待遇,并获得运营层面的辅助。

但这并非天上掉馅饼,丁霞表示,线上世界虽然不如实体商场那样受物理空间限制,可竞争机制更加残酷。粉丝轻易就能比较出各家品牌人气、销售量的差距。如果你在这个地方通过几年销售量一个月只卖一万块是会被淘汰的,况且就算不被淘汰,他自己也会走掉的,因为留下来也没有意义。

鉴于线上购买人群的属性,丁霞说那些过于脱离实际的时装并不是京东的目标:“你可以用与众不同的思路做(时装),但不用考虑做非常稀奇古怪、抓眼球的东西,如果东西不接地气,你根本没有必要到这儿(京东)来。”在她观察中,消费者甚至有时会被“设计师”三个字误导,认为”设计师“的衣服就意味着高高在上、虚无缥缈,“其实我们讲的设计师是小众、个性化、品质高的产品,艺术品方面的时尚不是我们消费者想要的,因此也没有必要搭这个台。”

京东集团副总裁兼京东商城大服饰事业部总裁丁霞

中国国际时装周、广东时装周、深圳时装……过去几年来,中国大大小小城市出钱出力举办时装周。从秀场搭建灯光设备来说,上海虽然胜过首尔,但或许及不上深圳;梅赛德斯-奔驰赞助的走秀机会也拽走了一些年轻设计师飞往北京……为了满足、照顾到有意愿参与的时装品牌,上海时装周之前几季一直扩大规模。可到了2017秋冬,主办方反倒减少了新天地走秀总数,展会扩充步伐也得到控制。

背后原因来自极易被热闹喧嚣掩盖住的现实世界。“我们的C端(消费者)人群不是那么可观的,要是买手店卖不出去,下一次B2B订货就会出现问题,所以要想得更远一点。”吕晓磊认为引导消费者才有可能形成良性循环,这也是即将在本周末推出的为消费者定制的线下活动“时尚周末Fashion Weekend”的成立初衷。

延伸阅读:

 

界面 X 时堂Showroom Shanghai “新秩序New Order”时装产业高峰论坛完整报道:

【界面 X 时堂】这三个热门时尚业工种 如今对人才的要求有什么转变?

【界面 X 时堂】对于独立设计师而言 来自各种平台的扶持还等于免费的午餐吗?

【界面 X 时堂】时尚品牌就该从传统门店起步?淘宝走出的Ms Min和密扇有话要说

【界面 X 时堂】新传播环境下 一份时尚媒体和品牌都应该看看的“生存指南”

【界面 X 时堂】从品牌到网红大V 时尚企业与投资人应如何正确联姻?

【界面 X 时堂】零售业正在拐角期 那行业里的老将新兵各有什么对策?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