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意大利正在为生计发愁 可米兰却因设计而狂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意大利正在为生计发愁 可米兰却因设计而狂欢

如今在政经局势紧张的意大利,“意大利制造”依然被本地家居业者视作不可挑战的骄傲。起码在今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周上能感觉得到,意大利人相信自己仍是世界的中心。

米兰国际家具展入口处 图片来源:米兰国际家具展

米兰设计:给萎靡意大利的一针兴奋剂?

米兰位于意大利北部,是典型的欧洲城市,也是意大利制造业的中心,古老和现代在那里均衡而自然地对峙。通常,除了米兰大教堂周围的几条购物大道挤满了人,其他街道大可以一眼望穿,而车程一小时外的富人别墅区“科莫湖”也安静得像废弃豪宅里的穿衣镜,许久没沾染上人气了。

当地的地陪会这样提醒前来看展的游客:“晚上少出门,小心包和财物,难民潮和高达40%的失业率让抢劫变多。”不过说完这些,他们总也不忘加上一句:“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里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宗教中心,南方又有黑手党,这让意大利还未在欧洲暴恐频发期出现过太大问题。”

但不少商店紧闭的大门和专挑在设计周期间罢工的公交系统则显示出了危机在民间的蔓延。作为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眼下其实正经历着政治与经济的萧索。

据《华尔街日报》称,从2005年至2015年,意大利GDP平均每年萎缩0.5个百分点,表现得比希腊还要差。去年年底,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总理伦齐辞职,又令这个国度陷入“脱欧”的可能中。意大利共和报经济评论员Ferdinando Giugliano和伦敦智库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Christian Odendahl指出,意大利的多届政府无力改革本国经济,“僵化的劳动和产品市场令其对经济冲击的调整变得更为艰难。政治和司法机构低效,企业规模又太小,无法面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

然而这些天,如若有人向正沉浸在设计派对中的米兰人提到糟糕的经济和腐败的政治,他们却大多会回答:“经济?不如来看看我们的创意吧!”

4月的米兰,是全球最热闹的城市之一,米兰国际家具展、米兰设计周、卫星展等设计盛会同时举行,吸引了几十万人来到这里——即使前不久,意大利政府以“不公平竞争”为由禁止了Uber的服务,让去往Marni、Fendi Casa等位于城市小型分展场的活动少了一条路径,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出行热情。

这大概是独属于地中海的乐观。对比金融业、机械制造业的低迷,意大利如今却依然是热衷举办嘉年华的国家之一——从2月开始延续到年末,各种盛事接踵不断,其中的米兰时装周和设计周更像一针强力兴奋剂或麻醉剂,在带来全球各地的狂欢人潮时,也安慰了本地人的焦虑。漂亮的家居和散布在城市四处的装置艺术,让米兰像一张足料的披萨,秀色可餐。

然而,这份繁荣美景,是否能让意大利脱困?或者反而也随大环境消沉?现在,没有人会比意大利自己更在意这道选择题的答案。

米兰国际家具展入口人流
Interni杂志在米兰大学的主展场,也是米兰设计周的重点项目,图为illy展示的钢铁摇臂
米兰国际家具展家具馆

“意大利制造,米兰设计”的模式,看上去仍旧很美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能从今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周中窥见一些端倪。2017米兰国际家具展首次迎来了意大利总统Sergio Mattarella的致辞,由此足以可见政府对设计产业的空前重视,他说道:“这不仅是一项展会,更是一种商业文化,象征着一种在现代制造业中借助特定方式来实现共同合作的方法。”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家具展之一,至今已有56年历史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以促进意大利家居的出口为主要目标,对当地制造业意义巨大。它早先由几个意大利家具企业推动,后来被米兰国际家具展览公司COSMIT和意大利家居行业协会Federlegno-Arredo承揽了主办权。

相对于在美国和德国举办的另外两大家具展,意大利的优势在出众的“艺术感”和独特的“风格”,这些更为抽象的优势在近十几年的演进中逐渐催生出了灯具展、半成品展、配件展,以及自发形成的民间活动——以“艺术”为导向的米兰设计周,和为年轻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的米兰卫星展等。

类似孵化的历程与意大利设计人才教育体系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米兰设计周策展助理Michele Galeotto向界面解释道,“在意大利,设计专业原本没有分得这么细,最早没有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之类的学位,所有人都必须学习建筑。所以,意大利的所有著名设计师基本都有过建筑学的训练。”

因此在米兰,设计师们对大型装置的偏爱显而易见。在由意大利权威家居杂志Interni策展的米兰大学设计周主展区,咖啡品牌illy做了一根伸向天空的钢铁摇臂,LVMH集团旗下的美妆品牌集合店丝芙兰也来凑了热闹,它的黑色标志在巨大的口红和镜面装置旁十分显眼,成为了最佳拍照地点。

极高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则决定了活动每年都在吸引更多的来客。不需要凭票入内的设计周热闹非凡,而据官方统计,为期6日、需要注册入内的2017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总共接待来自165个国家的34.36万观众前来观看、2000多家公司参展,由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和国际办公家具展举办的双年展也较2015年实现了10%的观众数量增长。

这样一来,米兰就形成了一个支持各种背景人才、也包容着各种目标的庞大系统。城中的设计周,是五花八门的营销平台;城郊的家具展上,又是众多参展商对接经销商、服务商的贸易窗口。本土品牌在此得以走出意大利,国外品牌看重展览的权威性,将“米兰国际家具展参展商”的头衔视作镀金,不同的人怀抱着不同的诉求,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东西。

“太棒了,不是吗!?”在米兰美术馆附近,来自加拿大的女生Julia专程和同学组团来看展,目的仅是为了学习。这群大多来自北美的年轻人,均在德国学习设计。

他们自备笔记本,在相遇时,Julia正站在一个大型塔罗牌屋似的展览旁认真做着笔记——这家公司名叫Felix,主要为家具品牌提供新材料,据其创意总监Sandro Marini介绍:“展览的目的是营销,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真实产品,所以有必要用更有趣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的材料能让大家不会在桌子上留下手印,就像占卜一样富有魔力。”

Julia相信,米兰能告诉她行业的新趋势。这个想法在Galeotto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做装置艺术的材料公司越来越多,米兰设计周原本最重要的是家具品牌,但前几年家居行业遇冷,材料品牌就后来居上了,不过今年,家居产业有复苏的迹象。” 除此以外,新趋势还包括南美风大受欢迎、以及更多品牌加入了社交媒体打卡点等。

米兰国际家具展奢品馆
米兰国际家具展奢品馆
意大利灯具品牌Foscarini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的展位
意大利灯具品牌Foscarini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的展位,展位设计师为Ferruccio Laviani

为了不让皇冠掉,米兰选择不低头

家居行业的复苏与政府的提振政策有关。据意大利当地新闻网Italy24报道,意大利的家具业在2007年到2014年间度过了困难时光,从2015年起,意大利政府开始为家居市场减税,在金融投资上给出了50%的折扣条件,这成为了复兴家具市场的关键。接任伦齐的现任总理Paolo Gentiloni如今自然喜闻乐见,他在刚刚闭幕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上也证实了米兰家居业在这两年时间里为国家增加了一万个工作岗位,光是在国内就创收31.4亿欧元。

的确,在很多时候,分享的前提都是富有。对于米兰来说,它的富有就是设计资源的充沛和文化自信,所以它乐于展示和给予,并毫无炫耀之心地接纳他者。

但这也造成了米兰的展会,变成大量外来和本地小型公司的抄袭源头,甚至因此发展成了“大生意”。近13年来,许多设计师疲于应对盗版危机,不断督促政府立法,但据《路透社》称,由于这威胁到了托斯卡纳地区许多小企业的生计,托斯卡纳行业游说团曾以“好设计应该分享给所有人”、“合理价格”等为由向政府施压,以推迟新法案进入立法程序。

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最后以意大利引入欧盟法律达成了和解,法律规定“在设计师去世后的70年内,复制该设计师的任何家居作品都属于非法。”意大利行业设计协会的主席Luisa Bocchietto认为,该项立法可以保护意大利重要的高端利基市场,即便这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正在变得羸弱。

创意固然可以被复制,创意思维却很难被夺走。这是意大利人最津津乐道的一点,但却也是最后一道边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米兰在服装设计领域逐渐只保留了设计和销售能力,面料慢慢被来自于中国、日本等地的供应商瓜分,因此它比以往都更警惕在家居行业失守——事实上,宜家这家瑞典公司在规模和效益上的成功都已经证明了只保留核心设计能力、而将物流和制造业务外包给亚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巨大商业优势。

相较之下,大多数意大利家居品牌如今依然在小工厂生产、对数字化也不大上心,花费时间最多的还是设计。比如西班牙设计师Eugeni Quitllet就为本季的意大利著名灯具品牌Foscarini推出了一组新品,这场合作一谈就是三年,时间占线很长。“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到了去年,我们才觉得自己准备好了。”Quitllet回忆道。

谨慎、保守和对互联网的反抗像是在延缓金字招牌的式微。因此,在米兰的繁荣背后,不难看出一点自我保护的战战兢兢。米兰的街道上,所有的家居店门口都摆放着“米兰设计周”或“米兰国际家具展”的旗帜,而在其中工作的意大利人则像守卫皇宫的战士,孜孜不倦地向所有来客强调“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光环。这还不够,他们强调的是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控,“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100%意大利!”一位店员自豪地说。

这令意大利家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贵族”,也令许多人意识到,真正融入意大利设计业并不容易。“我们想着把生意做大,但意大利做事的思维和中国不同。”这一次帮中国电商京东在米兰设计周上策展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Interni设计时代》杂志的主编杨冬江认为。

而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到米兰设计周和家具展中的美国、亚洲品牌还太少,而来自中国、本届入围米兰卫星展SaloneSatellite20周年特别展的周宸宸设计工作室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它依然看到了瓶颈:“别想仅仅通过参展就坐享其成,品牌运作是个长链条行为。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至今没有一家中国品牌进入到真正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中来,都是在场外自娱自乐。所以说,欧洲品牌参展是做门道,中国品牌是去找热闹,这不是贬义,而是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一半归因于保护主义、一半归因于设计实力,米兰设计业隐形的门槛其实很高,而高达“百万欧元”的成本又阻碍着大多数小品牌漂洋过海,即使这场旅行会让你收获满满,也不得不让人望而却步。

米兰国际家具展DeLightFuL展览
米兰国际家具展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Euroluce)
米兰国际家具展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Euroluce)
人们在观看卫星展:20年创新历程特别展览,中国设计师周宸宸的作品也在此展出

“皇冠”的确没掉,但有可能是没人在意它掉不掉

于是,聪明的品牌学会了赚取眼光和噱头,比利时的新兴建筑感灯具品牌KING GEORGE就在米兰美术馆做了一场比基尼沙滩秀,其负责人坦言,米兰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但也是一个区域性的盛会。许多欧洲品牌有时在欧洲以外还没有知名度和市场,它们想要的只是在欧洲内部的拓展机会。

然而随着海外家居产业的发展,商业利益也潜移默化地促使米兰在做出改变。米兰设计周明年将去巴西做分展,十几年前,米兰国际家具展就在莫斯科举办了分展,2016年,又首次在上海办展,据主办方介绍,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进行着,开分展是顺应需求所做的决定。

这种主动占领新兴市场的行动有利有弊。如果你也亲临过米兰国际家具展和设计周,一定也曾被中国客人的庞大数量惊讶。随意行走在任一展馆中,东北、四川、广东方言都不绝于耳。在这里,代理商、分销商和散客把米兰的家居买回中国,抑或是有人“借鉴”着意大利风味的设计,再回国依赖生产能力也不错的中国工厂就此成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样,受到刺激的中国消费者对意大利风格家具的需求在半梦半醒中陡增。

来自深圳的吴先生就是一位消费者,已经光顾米兰设计周多次的他去年也看过了米兰国际家具展上海分展,这让吴先生对今年的米兰有了小抱怨,“忽然感觉和上海也差不多嘛。”但站在Versace家居展的外面看了看后,他又很快给出了新判断:“有些太超前了,拿回国内就太过了。” 在上海展会,家具更偏向于实用和经典款,没那么多天马行空的艺术范儿。

起码对于中国来说,艺术和设计上的差距决定了米兰短期内还不会被代替。但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兰设计周和家具展显然存在着地理限制,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周和家具展在新加坡、迈阿密、纽约等地兴起的原因。这些新兴势力一面向米兰朝圣,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就带有极强的米兰布展的影子,另一面,也稀释着米兰的中心能量。

在问到米兰是否会失去原本的地位时,Quitllet答道:“米兰目前当之无愧还是设计大中心,拥有权威性,其他地区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规模较小,有时只像是快闪店或秀。但是,人们需要了解世界更多,每个地区的代表性是不同的,你不会去韩国看米兰的设计,也不会去纽约找米兰,你去纽约是为了见识到只有在纽约才有的东西。”

不过,越来越多的设计大会也消磨着设计师的精力,Quitllet已经记不得去年参加过多少国际的展会了,因为在不同城市发了太多言,他的英语中也已经听不出太多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特口音,“还是做自己想做的比较好,我想是时候叫停了。”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意大利正在为生计发愁 可米兰却因设计而狂欢

如今在政经局势紧张的意大利,“意大利制造”依然被本地家居业者视作不可挑战的骄傲。起码在今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周上能感觉得到,意大利人相信自己仍是世界的中心。

米兰国际家具展入口处 图片来源:米兰国际家具展

米兰设计:给萎靡意大利的一针兴奋剂?

米兰位于意大利北部,是典型的欧洲城市,也是意大利制造业的中心,古老和现代在那里均衡而自然地对峙。通常,除了米兰大教堂周围的几条购物大道挤满了人,其他街道大可以一眼望穿,而车程一小时外的富人别墅区“科莫湖”也安静得像废弃豪宅里的穿衣镜,许久没沾染上人气了。

当地的地陪会这样提醒前来看展的游客:“晚上少出门,小心包和财物,难民潮和高达40%的失业率让抢劫变多。”不过说完这些,他们总也不忘加上一句:“但也不用太过担心,这里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宗教中心,南方又有黑手党,这让意大利还未在欧洲暴恐频发期出现过太大问题。”

但不少商店紧闭的大门和专挑在设计周期间罢工的公交系统则显示出了危机在民间的蔓延。作为欧洲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眼下其实正经历着政治与经济的萧索。

据《华尔街日报》称,从2005年至2015年,意大利GDP平均每年萎缩0.5个百分点,表现得比希腊还要差。去年年底,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总理伦齐辞职,又令这个国度陷入“脱欧”的可能中。意大利共和报经济评论员Ferdinando Giugliano和伦敦智库欧洲改革中心首席经济学家Christian Odendahl指出,意大利的多届政府无力改革本国经济,“僵化的劳动和产品市场令其对经济冲击的调整变得更为艰难。政治和司法机构低效,企业规模又太小,无法面对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挑战。”

然而这些天,如若有人向正沉浸在设计派对中的米兰人提到糟糕的经济和腐败的政治,他们却大多会回答:“经济?不如来看看我们的创意吧!”

4月的米兰,是全球最热闹的城市之一,米兰国际家具展、米兰设计周、卫星展等设计盛会同时举行,吸引了几十万人来到这里——即使前不久,意大利政府以“不公平竞争”为由禁止了Uber的服务,让去往Marni、Fendi Casa等位于城市小型分展场的活动少了一条路径,却也丝毫没有影响到大家的出行热情。

这大概是独属于地中海的乐观。对比金融业、机械制造业的低迷,意大利如今却依然是热衷举办嘉年华的国家之一——从2月开始延续到年末,各种盛事接踵不断,其中的米兰时装周和设计周更像一针强力兴奋剂或麻醉剂,在带来全球各地的狂欢人潮时,也安慰了本地人的焦虑。漂亮的家居和散布在城市四处的装置艺术,让米兰像一张足料的披萨,秀色可餐。

然而,这份繁荣美景,是否能让意大利脱困?或者反而也随大环境消沉?现在,没有人会比意大利自己更在意这道选择题的答案。

米兰国际家具展入口人流
Interni杂志在米兰大学的主展场,也是米兰设计周的重点项目,图为illy展示的钢铁摇臂
米兰国际家具展家具馆

“意大利制造,米兰设计”的模式,看上去仍旧很美

对于这个问题,也许我们能从今年的米兰国际家具展/设计周中窥见一些端倪。2017米兰国际家具展首次迎来了意大利总统Sergio Mattarella的致辞,由此足以可见政府对设计产业的空前重视,他说道:“这不仅是一项展会,更是一种商业文化,象征着一种在现代制造业中借助特定方式来实现共同合作的方法。”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三大家具展之一,至今已有56年历史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以促进意大利家居的出口为主要目标,对当地制造业意义巨大。它早先由几个意大利家具企业推动,后来被米兰国际家具展览公司COSMIT和意大利家居行业协会Federlegno-Arredo承揽了主办权。

相对于在美国和德国举办的另外两大家具展,意大利的优势在出众的“艺术感”和独特的“风格”,这些更为抽象的优势在近十几年的演进中逐渐催生出了灯具展、半成品展、配件展,以及自发形成的民间活动——以“艺术”为导向的米兰设计周,和为年轻设计师提供展示平台的米兰卫星展等。

类似孵化的历程与意大利设计人才教育体系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米兰设计周策展助理Michele Galeotto向界面解释道,“在意大利,设计专业原本没有分得这么细,最早没有产品设计、家具设计之类的学位,所有人都必须学习建筑。所以,意大利的所有著名设计师基本都有过建筑学的训练。”

因此在米兰,设计师们对大型装置的偏爱显而易见。在由意大利权威家居杂志Interni策展的米兰大学设计周主展区,咖啡品牌illy做了一根伸向天空的钢铁摇臂,LVMH集团旗下的美妆品牌集合店丝芙兰也来凑了热闹,它的黑色标志在巨大的口红和镜面装置旁十分显眼,成为了最佳拍照地点。

极高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则决定了活动每年都在吸引更多的来客。不需要凭票入内的设计周热闹非凡,而据官方统计,为期6日、需要注册入内的2017年米兰国际家具展,总共接待来自165个国家的34.36万观众前来观看、2000多家公司参展,由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和国际办公家具展举办的双年展也较2015年实现了10%的观众数量增长。

这样一来,米兰就形成了一个支持各种背景人才、也包容着各种目标的庞大系统。城中的设计周,是五花八门的营销平台;城郊的家具展上,又是众多参展商对接经销商、服务商的贸易窗口。本土品牌在此得以走出意大利,国外品牌看重展览的权威性,将“米兰国际家具展参展商”的头衔视作镀金,不同的人怀抱着不同的诉求,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东西。

“太棒了,不是吗!?”在米兰美术馆附近,来自加拿大的女生Julia专程和同学组团来看展,目的仅是为了学习。这群大多来自北美的年轻人,均在德国学习设计。

他们自备笔记本,在相遇时,Julia正站在一个大型塔罗牌屋似的展览旁认真做着笔记——这家公司名叫Felix,主要为家具品牌提供新材料,据其创意总监Sandro Marini介绍:“展览的目的是营销,因为我们没有自己的真实产品,所以有必要用更有趣的方式告诉大家,我们的材料能让大家不会在桌子上留下手印,就像占卜一样富有魔力。”

Julia相信,米兰能告诉她行业的新趋势。这个想法在Galeotto那里也得到了证实,“近年来,做装置艺术的材料公司越来越多,米兰设计周原本最重要的是家具品牌,但前几年家居行业遇冷,材料品牌就后来居上了,不过今年,家居产业有复苏的迹象。” 除此以外,新趋势还包括南美风大受欢迎、以及更多品牌加入了社交媒体打卡点等。

米兰国际家具展奢品馆
米兰国际家具展奢品馆
意大利灯具品牌Foscarini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的展位
意大利灯具品牌Foscarini在米兰国际家具展上的展位,展位设计师为Ferruccio Laviani

为了不让皇冠掉,米兰选择不低头

家居行业的复苏与政府的提振政策有关。据意大利当地新闻网Italy24报道,意大利的家具业在2007年到2014年间度过了困难时光,从2015年起,意大利政府开始为家居市场减税,在金融投资上给出了50%的折扣条件,这成为了复兴家具市场的关键。接任伦齐的现任总理Paolo Gentiloni如今自然喜闻乐见,他在刚刚闭幕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上也证实了米兰家居业在这两年时间里为国家增加了一万个工作岗位,光是在国内就创收31.4亿欧元。

的确,在很多时候,分享的前提都是富有。对于米兰来说,它的富有就是设计资源的充沛和文化自信,所以它乐于展示和给予,并毫无炫耀之心地接纳他者。

但这也造成了米兰的展会,变成大量外来和本地小型公司的抄袭源头,甚至因此发展成了“大生意”。近13年来,许多设计师疲于应对盗版危机,不断督促政府立法,但据《路透社》称,由于这威胁到了托斯卡纳地区许多小企业的生计,托斯卡纳行业游说团曾以“好设计应该分享给所有人”、“合理价格”等为由向政府施压,以推迟新法案进入立法程序。

有趣的是,这个故事最后以意大利引入欧盟法律达成了和解,法律规定“在设计师去世后的70年内,复制该设计师的任何家居作品都属于非法。”意大利行业设计协会的主席Luisa Bocchietto认为,该项立法可以保护意大利重要的高端利基市场,即便这个国家的总体经济正在变得羸弱。

创意固然可以被复制,创意思维却很难被夺走。这是意大利人最津津乐道的一点,但却也是最后一道边界。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米兰在服装设计领域逐渐只保留了设计和销售能力,面料慢慢被来自于中国、日本等地的供应商瓜分,因此它比以往都更警惕在家居行业失守——事实上,宜家这家瑞典公司在规模和效益上的成功都已经证明了只保留核心设计能力、而将物流和制造业务外包给亚洲、澳大利亚等地的巨大商业优势。

相较之下,大多数意大利家居品牌如今依然在小工厂生产、对数字化也不大上心,花费时间最多的还是设计。比如西班牙设计师Eugeni Quitllet就为本季的意大利著名灯具品牌Foscarini推出了一组新品,这场合作一谈就是三年,时间占线很长。“就像谈恋爱一样,需要彼此了解和认识,到了去年,我们才觉得自己准备好了。”Quitllet回忆道。

谨慎、保守和对互联网的反抗像是在延缓金字招牌的式微。因此,在米兰的繁荣背后,不难看出一点自我保护的战战兢兢。米兰的街道上,所有的家居店门口都摆放着“米兰设计周”或“米兰国际家具展”的旗帜,而在其中工作的意大利人则像守卫皇宫的战士,孜孜不倦地向所有来客强调“Made in Italy”(意大利制造)的光环。这还不够,他们强调的是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控,“从设计到生产再到销售,100%意大利!”一位店员自豪地说。

这令意大利家具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贵族”,也令许多人意识到,真正融入意大利设计业并不容易。“我们想着把生意做大,但意大利做事的思维和中国不同。”这一次帮中国电商京东在米兰设计周上策展的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Interni设计时代》杂志的主编杨冬江认为。

而从整体上来看,参与到米兰设计周和家具展中的美国、亚洲品牌还太少,而来自中国、本届入围米兰卫星展SaloneSatellite20周年特别展的周宸宸设计工作室已经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它依然看到了瓶颈:“别想仅仅通过参展就坐享其成,品牌运作是个长链条行为。一个残酷的事实是,至今没有一家中国品牌进入到真正的米兰国际家具展中来,都是在场外自娱自乐。所以说,欧洲品牌参展是做门道,中国品牌是去找热闹,这不是贬义,而是中国产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

一半归因于保护主义、一半归因于设计实力,米兰设计业隐形的门槛其实很高,而高达“百万欧元”的成本又阻碍着大多数小品牌漂洋过海,即使这场旅行会让你收获满满,也不得不让人望而却步。

米兰国际家具展DeLightFuL展览
米兰国际家具展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Euroluce)
米兰国际家具展欧洲灯光国际照明展(Euroluce)
人们在观看卫星展:20年创新历程特别展览,中国设计师周宸宸的作品也在此展出

“皇冠”的确没掉,但有可能是没人在意它掉不掉

于是,聪明的品牌学会了赚取眼光和噱头,比利时的新兴建筑感灯具品牌KING GEORGE就在米兰美术馆做了一场比基尼沙滩秀,其负责人坦言,米兰是世界上最高级别的展览,但也是一个区域性的盛会。许多欧洲品牌有时在欧洲以外还没有知名度和市场,它们想要的只是在欧洲内部的拓展机会。

然而随着海外家居产业的发展,商业利益也潜移默化地促使米兰在做出改变。米兰设计周明年将去巴西做分展,十几年前,米兰国际家具展就在莫斯科举办了分展,2016年,又首次在上海办展,据主办方介绍,对中国市场的研究在过去几年中一直进行着,开分展是顺应需求所做的决定。

这种主动占领新兴市场的行动有利有弊。如果你也亲临过米兰国际家具展和设计周,一定也曾被中国客人的庞大数量惊讶。随意行走在任一展馆中,东北、四川、广东方言都不绝于耳。在这里,代理商、分销商和散客把米兰的家居买回中国,抑或是有人“借鉴”着意大利风味的设计,再回国依赖生产能力也不错的中国工厂就此成立起自己的品牌,这样,受到刺激的中国消费者对意大利风格家具的需求在半梦半醒中陡增。

来自深圳的吴先生就是一位消费者,已经光顾米兰设计周多次的他去年也看过了米兰国际家具展上海分展,这让吴先生对今年的米兰有了小抱怨,“忽然感觉和上海也差不多嘛。”但站在Versace家居展的外面看了看后,他又很快给出了新判断:“有些太超前了,拿回国内就太过了。” 在上海展会,家具更偏向于实用和经典款,没那么多天马行空的艺术范儿。

起码对于中国来说,艺术和设计上的差距决定了米兰短期内还不会被代替。但从这个角度来说,米兰设计周和家具展显然存在着地理限制,这也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周和家具展在新加坡、迈阿密、纽约等地兴起的原因。这些新兴势力一面向米兰朝圣,比如北京国际设计周就带有极强的米兰布展的影子,另一面,也稀释着米兰的中心能量。

在问到米兰是否会失去原本的地位时,Quitllet答道:“米兰目前当之无愧还是设计大中心,拥有权威性,其他地区还没有这么大的力量,规模较小,有时只像是快闪店或秀。但是,人们需要了解世界更多,每个地区的代表性是不同的,你不会去韩国看米兰的设计,也不会去纽约找米兰,你去纽约是为了见识到只有在纽约才有的东西。”

不过,越来越多的设计大会也消磨着设计师的精力,Quitllet已经记不得去年参加过多少国际的展会了,因为在不同城市发了太多言,他的英语中也已经听不出太多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独特口音,“还是做自己想做的比较好,我想是时候叫停了。”他说。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