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从数字朋克到病毒勒索:比特币的互联网乌托邦是怎么幻灭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从数字朋克到病毒勒索:比特币的互联网乌托邦是怎么幻灭的?

作为区块链技术最知名应用的比特币前景看好。但它作为一场互联网乌托邦实验,已经破灭了。

近来,一个名叫WannaCry(意为“想哭”)的病毒席卷全球,大量PC用户,从政府机构到私人,都受到了攻击,黑客以删除重要文件勒索受害者价值300美元的比特币。

这是比特币在被抄家哄抬多年之后,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

比特币在今天充满了争议。一方面,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1700美元,每天都有超过36万个以上的比特币投入交易,金额达到5亿美元。今年来,比特币作为投资产品,年收益率超过200%,其交易所从墨西哥城开到上海,从东京开到德黑兰。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价格大起大落,金融骗徒也用它洗钱。今年一月份,国内的三大比特币交易所同时被央行进驻,严查洗钱和外汇流失问题。三月份时,三大交易所甚至停止了比特币转出服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封。

比特币为何让人如此疯狂,又总是和各种灰色乃至黑色产业就纠葛不清?这要从比特币一开始承载的互联网理想说起。

去中心化与隐私性:比特币的设计理想

比特币的诞生,有一套浪漫主义叙事。它可以说是一群不信任全球政府和现存金融体系的互联网极客的产物:用先进的技术和自由人的自发结合,对抗全球的现行体制。在比特币身上,无政府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者,乃至激进左派,都能找到和自己理想共鸣的部分。

比特币在2008年由一位化名“中本聪”的网友提出,并在2009年正式发布开源版本。比特币交易有两大特点:一是隐私,交易记录公开但匿名,无法通过地址查看持有方和交易者身份;二是去中心化,其基础是区块链技术,即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它将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变为一个个分散节点,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可以在一个个区块上找到,但修改单个或多个节点,无法影响整体的数据记录。

和传统的中心化账本/数据库相比,区块链有着天然优势。全世界流通的货币总量中,只有少部分是以实体形式保存的。理论上,假如有一个疯狂的黑客组织攻陷了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数据库并修改交易记录,就可以凭空创造难以想象的巨额资产流失。而比特币的账本是分散式的,除非掌握了全网50%以上的计算点和区块,否则修改对单个或多个区块上的记录,都无法影响全体网络的交易历史。基于比特币的最初设计,在使用者数量巨大的情况下,掌握如此算力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也就保证了交易者的资产安全。

密码朋克:数字货币背后的乌托邦梦想

匿名和安全,正是最吸引早期比特币社群成员和开发者之处。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他曾经参与过密码朋克组织的活动。

匿名性对于坚信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极客而言是梦寐以求的,这种极客精神背后,是数字朋克式的无政府主义——他们相信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分享和人人平等的。而因为监管机构难以监控个人比特币交易,互联网自由原教旨主义者也试图通过比特币支持自己认可的组织和网站,如“维基解密”和“海盗湾”。安·兰德式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也通过比特币看到了乌托邦希望。2013年,他们就尝试在智利构建一个的自由意志主义乌托邦,并以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追溯比特币诞生的过程,无法绕过一个被称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的松散组织。这个组织包括了不少密码科学家。中本聪在开发比特币时,和密码朋克的一些成员有大量通讯。密码朋克来源于一份1993年的《密码朋克宣言》,这份宣言声明说:

“在电子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是必需品。我们不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么组织来承诺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隐私。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一个软件,用来保护个人隐私……”

值得一提的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和BT下载的开发者布莱姆·科亨,都曾经参与密码朋克的活动。

比特币的出现,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以密码朋克为首的人,似乎发现了超越政府和大金融机构的乌托邦可能。黎巴嫩裔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就认为比特币是“某种伟大事物的开端,一种无需政府的货币,不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在他们眼中,比特币严格按照数学的加密计算产生,人人都有发币权力,不会出现传统上政府调控利率,增发货币锁带来的通胀和紧缩。在这个前提下,无政府主义有了实现的空间。而传统上,金融机构对汇款,转账设置重重阻碍,收取高额的转账费用,但比特币可以统统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

于是,早期的比特币社区,完全是对1990年代互联网“自由解放”理想的二次复兴,极客们相信,他们的理想可以借助比特币实现,因为它将根本上“替代传统不公平和政商勾结的金融体系”,他们喊着:“是时候革一些人的命了!”

黑客与黑市:比特币乌托邦的幻灭

然而,比特币的乌托邦实验,很快就幻灭了。

首先,比特币的实用性很差,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大交易所影响,交易所又沦为黑客的攻击对象。比如2014年,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Gox 被黑客攻击,损失了用户存在交易所的,在当时价值4.5亿美元的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直接从最高点跌到了200美元以下,属于用户的比特币和数字货币资产也因此损失。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架构和容量,限制了它的交易速度。现时的比特币交易网络,每天都满负荷运作,然而最理想状态下,一笔交易也要至少15分钟时间才能确认。而如果一笔交易排在交易队列的尾端,花费24小时甚至一周才能确认交易的情况也不少见。试想在包邮区,前天晚上下单的小家电已经收货了,你赶时髦的朋友还在和商家确认款项有没有到。

在这种现实下,一般用户很难将比特币用作支付和交易。接受和使用比特币的商家始终很少,它更多像是吸引数字货币发烧友的噱头。在支付功能极差的前提下,“安全”,“去中心化”之类的理念,都变得苍白。

更糟糕的是,比特币的隐私性,不但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乌托邦”,反而方便了黑市交易和非法金融行为。比如曾经兴旺一时的“丝绸之路”网站上,黑道分子就用比特币交易毒品、枪支和儿童色情商品。前纽约比特币交易所 BitInstant 的联合创始人查理·施瑞姆(Charlie Shrem)就因为向该网站出售价值100万美元的比特币而被控参与洗钱,最终认罪入监。其后,“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也被传利用比特币进行资金筹集和结算。

比特币的隐私性,不但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乌托邦”,反而方便了黑市交易和非法金融行为。

不能否认的是,比特币已经在部分国家慢慢合法化。比如日本已经在今年认可了比特币作为合法支付手段和电子货币的地位,IBM,微软,德勤和 JP摩根这样的大型公司,也在开始研发和实现自己的区块链方案,尝试将其完全商业化。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区块链技术最知名应用的比特币前景看好;但作为一场互联网乌托邦实验的比特币,已经破灭了。

监管、暴利与规范化:数字货币的未来?

现存的比特币社群,早就不花时间讨论个人隐私、互联网自由这些话题了。

社区更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比特币能够完全纳入金融体系管控——因为成文的管控和规划意味着合法性,意味着价格上涨,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交易选项。对资本来说,比特币剧烈的价格波动和高回报率,有太多可以“创造”的空间,交易金额越高,次数越多,就意味着交易费总额越多,对于个人投资者,高额的回报率配上杠杆,意味着巨额快钱。

现存比特币网络的计算能力也早已被几个大型交易所瓜分,这些交易所一旦联合起来,就拥有超过全网 50%以上的计算能力。这意味着比特币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随时有被挑战和推翻的可能。另一边,不少国家和巨型公司都尝试在区块链技术上建立自己的数字货币。也许不用几年,我们就会直接用上以国家为单位开发发行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了。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去中心化也早就不复存在。对比特币抱有乌托邦期待的极客们也纷纷心灰意冷。比如前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Mike Hearn 就在不久前宣告退出比特币开发工作,将所持的比特币全额出售,并表示比特币作为理想主义实验已经失败。

比特币会死吗?大概不会,世界上永远会有对匿名货币的使用需要——勒索病毒和比特币支付的结合,就是这一证明。但作为一场号称要脱离政府和商业影响,构建平等金融体系的社会实验,它已经失败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从数字朋克到病毒勒索:比特币的互联网乌托邦是怎么幻灭的?

作为区块链技术最知名应用的比特币前景看好。但它作为一场互联网乌托邦实验,已经破灭了。

近来,一个名叫WannaCry(意为“想哭”)的病毒席卷全球,大量PC用户,从政府机构到私人,都受到了攻击,黑客以删除重要文件勒索受害者价值300美元的比特币。

这是比特币在被抄家哄抬多年之后,又一次成为社会热点。

比特币在今天充满了争议。一方面,单个比特币的价格已经超过1700美元,每天都有超过36万个以上的比特币投入交易,金额达到5亿美元。今年来,比特币作为投资产品,年收益率超过200%,其交易所从墨西哥城开到上海,从东京开到德黑兰。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价格大起大落,金融骗徒也用它洗钱。今年一月份,国内的三大比特币交易所同时被央行进驻,严查洗钱和外汇流失问题。三月份时,三大交易所甚至停止了比特币转出服务,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解封。

比特币为何让人如此疯狂,又总是和各种灰色乃至黑色产业就纠葛不清?这要从比特币一开始承载的互联网理想说起。

去中心化与隐私性:比特币的设计理想

比特币的诞生,有一套浪漫主义叙事。它可以说是一群不信任全球政府和现存金融体系的互联网极客的产物:用先进的技术和自由人的自发结合,对抗全球的现行体制。在比特币身上,无政府主义者、自由意志主义者,乃至激进左派,都能找到和自己理想共鸣的部分。

比特币在2008年由一位化名“中本聪”的网友提出,并在2009年正式发布开源版本。比特币交易有两大特点:一是隐私,交易记录公开但匿名,无法通过地址查看持有方和交易者身份;二是去中心化,其基础是区块链技术,即一种分布式数据库,它将传统的中心化数据库变为一个个分散节点,比特币的交易记录可以在一个个区块上找到,但修改单个或多个节点,无法影响整体的数据记录。

和传统的中心化账本/数据库相比,区块链有着天然优势。全世界流通的货币总量中,只有少部分是以实体形式保存的。理论上,假如有一个疯狂的黑客组织攻陷了某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数据库并修改交易记录,就可以凭空创造难以想象的巨额资产流失。而比特币的账本是分散式的,除非掌握了全网50%以上的计算点和区块,否则修改对单个或多个区块上的记录,都无法影响全体网络的交易历史。基于比特币的最初设计,在使用者数量巨大的情况下,掌握如此算力的情况几乎不可能,也就保证了交易者的资产安全。

密码朋克:数字货币背后的乌托邦梦想

匿名和安全,正是最吸引早期比特币社群成员和开发者之处。

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他曾经参与过密码朋克组织的活动。

匿名性对于坚信个人隐私和自由的极客而言是梦寐以求的,这种极客精神背后,是数字朋克式的无政府主义——他们相信互联网的精神是免费、分享和人人平等的。而因为监管机构难以监控个人比特币交易,互联网自由原教旨主义者也试图通过比特币支持自己认可的组织和网站,如“维基解密”和“海盗湾”。安·兰德式的自由意志主义者也通过比特币看到了乌托邦希望。2013年,他们就尝试在智利构建一个的自由意志主义乌托邦,并以比特币作为支付手段。

追溯比特币诞生的过程,无法绕过一个被称为密码朋克(cypherpunk)的松散组织。这个组织包括了不少密码科学家。中本聪在开发比特币时,和密码朋克的一些成员有大量通讯。密码朋克来源于一份1993年的《密码朋克宣言》,这份宣言声明说:

“在电子信息时代,个人隐私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是必需品。我们不指望政府、公司或者其他什么组织来承诺我们的隐私权。我们必须保护我们的隐私。必须有人站出来做一个软件,用来保护个人隐私……”

值得一提的是,维基解密的创始人阿桑奇和BT下载的开发者布莱姆·科亨,都曾经参与密码朋克的活动。

比特币的出现,正值金融危机爆发,以密码朋克为首的人,似乎发现了超越政府和大金融机构的乌托邦可能。黎巴嫩裔美国学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就认为比特币是“某种伟大事物的开端,一种无需政府的货币,不但必要而且势在必行”。在他们眼中,比特币严格按照数学的加密计算产生,人人都有发币权力,不会出现传统上政府调控利率,增发货币锁带来的通胀和紧缩。在这个前提下,无政府主义有了实现的空间。而传统上,金融机构对汇款,转账设置重重阻碍,收取高额的转账费用,但比特币可以统统不受这些因素的限制。

于是,早期的比特币社区,完全是对1990年代互联网“自由解放”理想的二次复兴,极客们相信,他们的理想可以借助比特币实现,因为它将根本上“替代传统不公平和政商勾结的金融体系”,他们喊着:“是时候革一些人的命了!”

黑客与黑市:比特币乌托邦的幻灭

然而,比特币的乌托邦实验,很快就幻灭了。

首先,比特币的实用性很差,其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大交易所影响,交易所又沦为黑客的攻击对象。比如2014年,世界最大的比特币交易所 Mt.Gox 被黑客攻击,损失了用户存在交易所的,在当时价值4.5亿美元的比特币,比特币的价格直接从最高点跌到了200美元以下,属于用户的比特币和数字货币资产也因此损失。

另一方面,比特币的架构和容量,限制了它的交易速度。现时的比特币交易网络,每天都满负荷运作,然而最理想状态下,一笔交易也要至少15分钟时间才能确认。而如果一笔交易排在交易队列的尾端,花费24小时甚至一周才能确认交易的情况也不少见。试想在包邮区,前天晚上下单的小家电已经收货了,你赶时髦的朋友还在和商家确认款项有没有到。

在这种现实下,一般用户很难将比特币用作支付和交易。接受和使用比特币的商家始终很少,它更多像是吸引数字货币发烧友的噱头。在支付功能极差的前提下,“安全”,“去中心化”之类的理念,都变得苍白。

更糟糕的是,比特币的隐私性,不但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乌托邦”,反而方便了黑市交易和非法金融行为。比如曾经兴旺一时的“丝绸之路”网站上,黑道分子就用比特币交易毒品、枪支和儿童色情商品。前纽约比特币交易所 BitInstant 的联合创始人查理·施瑞姆(Charlie Shrem)就因为向该网站出售价值100万美元的比特币而被控参与洗钱,最终认罪入监。其后,“伊斯兰国”的恐怖分子也被传利用比特币进行资金筹集和结算。

比特币的隐私性,不但没有带来预期的“自由乌托邦”,反而方便了黑市交易和非法金融行为。

不能否认的是,比特币已经在部分国家慢慢合法化。比如日本已经在今年认可了比特币作为合法支付手段和电子货币的地位,IBM,微软,德勤和 JP摩根这样的大型公司,也在开始研发和实现自己的区块链方案,尝试将其完全商业化。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区块链技术最知名应用的比特币前景看好;但作为一场互联网乌托邦实验的比特币,已经破灭了。

监管、暴利与规范化:数字货币的未来?

现存的比特币社群,早就不花时间讨论个人隐私、互联网自由这些话题了。

社区更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比特币能够完全纳入金融体系管控——因为成文的管控和规划意味着合法性,意味着价格上涨,甚至有可能带来更多更丰富的金融交易选项。对资本来说,比特币剧烈的价格波动和高回报率,有太多可以“创造”的空间,交易金额越高,次数越多,就意味着交易费总额越多,对于个人投资者,高额的回报率配上杠杆,意味着巨额快钱。

现存比特币网络的计算能力也早已被几个大型交易所瓜分,这些交易所一旦联合起来,就拥有超过全网 50%以上的计算能力。这意味着比特币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随时有被挑战和推翻的可能。另一边,不少国家和巨型公司都尝试在区块链技术上建立自己的数字货币。也许不用几年,我们就会直接用上以国家为单位开发发行的区块链数字货币了。

在这样的现实面前,去中心化也早就不复存在。对比特币抱有乌托邦期待的极客们也纷纷心灰意冷。比如前比特币核心开发者 Mike Hearn 就在不久前宣告退出比特币开发工作,将所持的比特币全额出售,并表示比特币作为理想主义实验已经失败。

比特币会死吗?大概不会,世界上永远会有对匿名货币的使用需要——勒索病毒和比特币支付的结合,就是这一证明。但作为一场号称要脱离政府和商业影响,构建平等金融体系的社会实验,它已经失败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