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憾别五棵松,乐视体育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憾别五棵松,乐视体育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摘牌传闻被坐实,致命的不是缺钱、而是轻易承诺?

自去年贾跃亭公开发表“罪己诏”开始,乐视就成功吸引了各路媒体的注意,之后几乎三天一个大新闻、两天一则短消息,各种负面声音纷至沓来。开始还有人替乐视辩白,呼吁媒体不该让一个市值千亿的互联网公司平白死于“莫须有”,但随着一次又一次“谣言”坐实、一场又一场闹剧“打脸”,这个年轻的企业显然已经走向失控的边缘。

哪怕是曾经令整个体育圈为之骄傲的“乐视体育”,在经历了500天的“蒙眼狂奔”之后,也举步维艰。经过反复斟酌,贾跃亭将目光投向乐视体育的“招牌”。“没钱”所带来的窘迫,逐渐演变成透支“公信力”所产生的后果,这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一种“玩火自焚”的做法。但观察当前的形势,乐视显然已进入“危急存亡之秋”,它必须做出选择。

今年3月份,Pingwest爆出的一则消息,称“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将被摘牌称,随之而来的是腾讯微赛的冠名。这几乎给予乐视大厦致命一击,不仅意味着由其指点江山的时代已经过去,更意味着曾令其洋洋得意的“脸面”将被撕破。随后,乐视方面公开发表声明,称该报道不属实,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不存在合同终止情况,并扬言要诉诸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时隔两月,乐视方面的追责行动还未来得及付诸实践,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便就五棵松体育馆冠名合作事宜对外宣告终结,打脸来得太过干脆。无独有偶,不久前,懒熊体育亦报道称,乐视体育将至少裁员50%,该消息同样遭到乐视官方否定,但昨天36氪得到的消息,乐视体育离职员工数量将达到70%,大规模裁员传闻再次被证实,一次次在公众面前上演“狼来了”的乐视体育,未来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

“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摘牌传闻被坐实,致命的不是缺钱、而是轻易承诺?

近日,乐视生态体育中心的运营方华熙国际与乐视体育联合对外发出声明,宣布“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就五棵松体育馆冠名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该合作正式终止”。用虎嗅的话来说,“这是继北京国安、体奥动力之后,又一个曾经一起在朋友圈秀过「恩爱」的合作伙伴与乐视体育走到了尽头。”

时针拨回到2015年12月,彼时正是乐视体育冠名北京地标性建筑“五棵松”的开端,双方签署了一份长达5年的合约。刹时间,这则消息在中国体育圈炸开了锅,以前从来没有哪一家中国体育公司,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席卷整个行业,借助资本的力量,乐视体育参与着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甚至重新制定了部分领域的规则。

“乐视体育说,想让每个人更好的参与体育。他们承诺,要打造智能场馆,他们想要像改变中国转播格局那样,再杀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但一个没有实现的承诺,即使再美也不过是虚幻的泡沫。据了解,乐视与华熙合作终止的主要原因,正是乐视获得冠名权之初承诺的“智能化场馆计划”被一拖再拖,令华熙相当不满。早在两个月之前,Pingwest就曾撰写过一篇题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的牌子,终于要被摘下来了》的文章,称“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即将摘牌,拖欠应付款只是华熙换冠名商的原因之一,“智能化场馆计划”未能履约才是导火索。

据虎嗅报道,目前该场馆仅仅实现了铺设Wi-Fi,而App Store中仅有的一个与华熙相关的应用也显示,该产品由华熙国际和微影时代共同出资的公司出品,其中并没有乐视体育的身影。据悉,当年五棵松选择与乐视体育合作,便是看中了其互联网公司的身份和“生态”的概念,尽管华熙国际文化体育公司总经理国今娇拍板了这个冠名合同,但其实华熙的大老板华熙集团董事长赵燕对这个合作并不满意,她本人更对所谓“生态”不太感冒。

裁员70%、放弃冠名、放弃版权,乐视体育意在“向死而生”?

进化过快的乐视体育,这并非第一次呈现出齿轮难以咬合的状态。据懒熊体育报道,乐视体育内部正在准备新一轮裁员,预计规模将超过50%,其中智能硬件部门完全撤销,付费会员部和市场部裁员至少一半。尽管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乐视方面否定,但根据36氪昨天得到的消息,乐视体育调整之后,离职员工数量将高达到70%,员工数量将从700人,缩减至200人。不少员工甚至主动求被裁,以便于尽快谋求出路。

另外,乐视内部员工也透露,目前具体的裁员人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家现在全部躺倒不干事了”,连HR部门都已经裁撤一空,“负责裁员的人自己都走了”,原有上百人的市场品牌部门,也只剩下十多人维持日常运作。在业务进一步收缩,版权进一步旁落的情况下,乐视体育控制成本,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一口气裁员近70%,这显然有些骇人听闻。

况且在此之前,乐视还曾连续失去多名高管,3月底COO于航离职,首席营销官强炜也确认即将离开。加上半月前被传“离职的”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现在的乐视体育可谓是“人心尽失”。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乐视体育开启了B+轮的融资,但较早参与的投资方首钢基金认为其估值过高,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过去半年,乐视体育更相继失去中超、亚冠、12强赛三大头部版权,甚至5月3日还出现了欧冠直播取消事件。每个消息的曝出都让乐视体育处在风口浪尖,有人认为乐视确实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业务四处“崩盘”,但也有人表示,这正是乐视刮骨疗毒的好时机。

从“行业中心”回归“拼图一角”,乐视体育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在去年年底,乐视体育的构架和业务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调整,原有的四大业务体系“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被调整为“新媒体及线下事业群+线下商业事业群+体育消费业务事业群”。乐视体育官方也曾强调,未来要开始精细化运营,产生正向现金流是最迫切的需求,乐视体育也将调转方向,向赛事运营方面着重发力。

此外,在头部版权存在一定程度缺失的情况下,乐视体育的媒体平台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它将尝试用UGC内容来代替有着高昂版权费的赛事,从专注赛事直播转向赛事直播与全媒体两手抓。打造包括图文、短视频在内的全媒体平台,邀请自媒体人入驻。4月底乐视体育还上线了一款名为“SHOOT”的短视频工具,为用户提供自动的视频剪辑服务,这款软件在App Store中获得了首页推荐。

但显然,这些调整都不足抵消狂奔过后的副作用。在先前的融资协议里,贾跃亭承诺,如果2018年不能上市,就会以12%的收益回购全部股权。此前,乐视体育曾意图借壳中体产业的计划流产,之后又传出消息,称乐视体育努力筹划在港股进行上市,但上个月又传出乐视体育在香港因为欠费,导致服务器无法访问的消息。

如今的乐视体育在资源和体量上不断瘦身,员工已经无心工作。以“公信力”为赌注换取生存的资格,看起来有些“玩火”的意味。据36氪报道,乐视体育内部甚至有传言,公司已经很难维持,可能又要回到乐视网,继续做一个体育频道——这正是乐视体育最初的形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憾别五棵松,乐视体育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摘牌传闻被坐实,致命的不是缺钱、而是轻易承诺?

自去年贾跃亭公开发表“罪己诏”开始,乐视就成功吸引了各路媒体的注意,之后几乎三天一个大新闻、两天一则短消息,各种负面声音纷至沓来。开始还有人替乐视辩白,呼吁媒体不该让一个市值千亿的互联网公司平白死于“莫须有”,但随着一次又一次“谣言”坐实、一场又一场闹剧“打脸”,这个年轻的企业显然已经走向失控的边缘。

哪怕是曾经令整个体育圈为之骄傲的“乐视体育”,在经历了500天的“蒙眼狂奔”之后,也举步维艰。经过反复斟酌,贾跃亭将目光投向乐视体育的“招牌”。“没钱”所带来的窘迫,逐渐演变成透支“公信力”所产生的后果,这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一种“玩火自焚”的做法。但观察当前的形势,乐视显然已进入“危急存亡之秋”,它必须做出选择。

今年3月份,Pingwest爆出的一则消息,称“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将被摘牌称,随之而来的是腾讯微赛的冠名。这几乎给予乐视大厦致命一击,不仅意味着由其指点江山的时代已经过去,更意味着曾令其洋洋得意的“脸面”将被撕破。随后,乐视方面公开发表声明,称该报道不属实,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不存在合同终止情况,并扬言要诉诸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时隔两月,乐视方面的追责行动还未来得及付诸实践,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便就五棵松体育馆冠名合作事宜对外宣告终结,打脸来得太过干脆。无独有偶,不久前,懒熊体育亦报道称,乐视体育将至少裁员50%,该消息同样遭到乐视官方否定,但昨天36氪得到的消息,乐视体育离职员工数量将达到70%,大规模裁员传闻再次被证实,一次次在公众面前上演“狼来了”的乐视体育,未来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

“乐视体育生态中心”摘牌传闻被坐实,致命的不是缺钱、而是轻易承诺?

近日,乐视生态体育中心的运营方华熙国际与乐视体育联合对外发出声明,宣布“乐视体育与华熙国际就五棵松体育馆冠名合作事宜进行了友好协商,双方一致同意该合作正式终止”。用虎嗅的话来说,“这是继北京国安、体奥动力之后,又一个曾经一起在朋友圈秀过「恩爱」的合作伙伴与乐视体育走到了尽头。”

时针拨回到2015年12月,彼时正是乐视体育冠名北京地标性建筑“五棵松”的开端,双方签署了一份长达5年的合约。刹时间,这则消息在中国体育圈炸开了锅,以前从来没有哪一家中国体育公司,能以这么快的速度席卷整个行业,借助资本的力量,乐视体育参与着行业的各个细分领域,甚至重新制定了部分领域的规则。

“乐视体育说,想让每个人更好的参与体育。他们承诺,要打造智能场馆,他们想要像改变中国转播格局那样,再杀入一个崭新的领域。”

但一个没有实现的承诺,即使再美也不过是虚幻的泡沫。据了解,乐视与华熙合作终止的主要原因,正是乐视获得冠名权之初承诺的“智能化场馆计划”被一拖再拖,令华熙相当不满。早在两个月之前,Pingwest就曾撰写过一篇题为《“乐视体育生态中心”的牌子,终于要被摘下来了》的文章,称“乐视体育生态中心”即将摘牌,拖欠应付款只是华熙换冠名商的原因之一,“智能化场馆计划”未能履约才是导火索。

据虎嗅报道,目前该场馆仅仅实现了铺设Wi-Fi,而App Store中仅有的一个与华熙相关的应用也显示,该产品由华熙国际和微影时代共同出资的公司出品,其中并没有乐视体育的身影。据悉,当年五棵松选择与乐视体育合作,便是看中了其互联网公司的身份和“生态”的概念,尽管华熙国际文化体育公司总经理国今娇拍板了这个冠名合同,但其实华熙的大老板华熙集团董事长赵燕对这个合作并不满意,她本人更对所谓“生态”不太感冒。

裁员70%、放弃冠名、放弃版权,乐视体育意在“向死而生”?

进化过快的乐视体育,这并非第一次呈现出齿轮难以咬合的状态。据懒熊体育报道,乐视体育内部正在准备新一轮裁员,预计规模将超过50%,其中智能硬件部门完全撤销,付费会员部和市场部裁员至少一半。尽管这一说法很快遭到乐视方面否定,但根据36氪昨天得到的消息,乐视体育调整之后,离职员工数量将高达到70%,员工数量将从700人,缩减至200人。不少员工甚至主动求被裁,以便于尽快谋求出路。

另外,乐视内部员工也透露,目前具体的裁员人数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大家现在全部躺倒不干事了”,连HR部门都已经裁撤一空,“负责裁员的人自己都走了”,原有上百人的市场品牌部门,也只剩下十多人维持日常运作。在业务进一步收缩,版权进一步旁落的情况下,乐视体育控制成本,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但一口气裁员近70%,这显然有些骇人听闻。

况且在此之前,乐视还曾连续失去多名高管,3月底COO于航离职,首席营销官强炜也确认即将离开。加上半月前被传“离职的”乐视体育副董事长马国力。现在的乐视体育可谓是“人心尽失”。此前还有媒体报道,乐视体育开启了B+轮的融资,但较早参与的投资方首钢基金认为其估值过高,最终双方没有达成一致。

过去半年,乐视体育更相继失去中超、亚冠、12强赛三大头部版权,甚至5月3日还出现了欧冠直播取消事件。每个消息的曝出都让乐视体育处在风口浪尖,有人认为乐视确实因为资金链断裂导致业务四处“崩盘”,但也有人表示,这正是乐视刮骨疗毒的好时机。

从“行业中心”回归“拼图一角”,乐视体育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事实上,在去年年底,乐视体育的构架和业务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调整,原有的四大业务体系“赛事运营+内容平台+智能化+互联网应用服务”被调整为“新媒体及线下事业群+线下商业事业群+体育消费业务事业群”。乐视体育官方也曾强调,未来要开始精细化运营,产生正向现金流是最迫切的需求,乐视体育也将调转方向,向赛事运营方面着重发力。

此外,在头部版权存在一定程度缺失的情况下,乐视体育的媒体平台功能也在发生变化。它将尝试用UGC内容来代替有着高昂版权费的赛事,从专注赛事直播转向赛事直播与全媒体两手抓。打造包括图文、短视频在内的全媒体平台,邀请自媒体人入驻。4月底乐视体育还上线了一款名为“SHOOT”的短视频工具,为用户提供自动的视频剪辑服务,这款软件在App Store中获得了首页推荐。

但显然,这些调整都不足抵消狂奔过后的副作用。在先前的融资协议里,贾跃亭承诺,如果2018年不能上市,就会以12%的收益回购全部股权。此前,乐视体育曾意图借壳中体产业的计划流产,之后又传出消息,称乐视体育努力筹划在港股进行上市,但上个月又传出乐视体育在香港因为欠费,导致服务器无法访问的消息。

如今的乐视体育在资源和体量上不断瘦身,员工已经无心工作。以“公信力”为赌注换取生存的资格,看起来有些“玩火”的意味。据36氪报道,乐视体育内部甚至有传言,公司已经很难维持,可能又要回到乐视网,继续做一个体育频道——这正是乐视体育最初的形态。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