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再造芝加哥,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再造芝加哥,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回顾了100多年前《芝加哥规划》的编制实施背景与进程,浓墨重彩的引介了这一规划的主持者丹尼尔·H.伯纳姆,并直面《芝加哥规划》问世和实施之后引发的争论。

所评图书:

书名:《<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

作者:(美)卡尔·史密斯

译者:王红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1909年,由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丹尼尔·H.伯纳姆主持的《芝加哥规划》出版。这是城市规划史上最引人入胜和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19世纪下半期,美国迎来了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浪潮,城市化率急速上升。1830年还只是一个百来人居住的村落的芝加哥,到了1890年,居住人口就超过100万人。在《芝加哥规划》出版前后,仅纳入统计的芝加哥人口数超过了210万。但无论是对于当时的芝加哥、纽约,还是美国的其他大中城市而言,由于城市扩张中缺乏有序规划,因而使得城市功能布局相当混乱,公共配套设施、绿化缺乏的现象也很突出,整个城市都显露出肮脏、丑陋的一面,交通效率低下。富人、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居住片区被严格的区分开来,并因此引起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事实上,当时的很多人都曾希望将包括芝加哥在内的美国大中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改建,以彻底革除积弊,为城市创造美好未来。但问题是,当时的美国公众对于城市市政当局能否高效、清廉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过程中增进而不是损害、减少市民福祉,感到普遍怀疑。也有分析人士担心,城市在被改造得更加有序、美观的同时,失去亲民化、人性化的一面。

《芝加哥规划》在推行实施过程中,有效祛除了当时芝加哥市民及商界、政界人士的担忧与犹疑,在芝加哥市财政可担负的前提下大幅度的促进了城市再造,重新塑造出一个宜居的、充满活力的、绿意盎然的城市,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并且,高水平拟制的《芝加哥规划》,以其极强的前瞻性,使得规划安排在之后的100多年里,一直成为芝加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根本性蓝图,可谓“一张蓝图绘到底”。

回顾与研究《芝加哥规划》编制、实施,对于当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毋庸讳言,我国很多城市都突出存在规划发展思路不统一,继而影响城市规划发展水平的问题。孤立来看,这些城市的发展规划对于解决本地区发展与民生问题都开出了药方,但每一任主政官员都试图提出自己版本的规划,不愿意成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贯彻者,从而使得大量的发展资源被浪费在规划的反复起草、重复性建造政绩工程和标志建筑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从编制质量上与《芝加哥规划》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城市发展的走向缺乏有想象力的考虑,公共配套配置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创业者发展及居民宜居等方面的要求。

译林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美国西北大学英美研究方向富兰克林·布里斯·斯奈德教授、历史学教授卡尔·史密斯所著的《<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一书。这本书回顾了100多年前《芝加哥规划》的编制实施背景与进程,浓墨重彩的引介了这一规划的主持者丹尼尔·H.伯纳姆,并直面《芝加哥规划》问世和实施之后引发的争论。

城市繁荣常常被描述为市场自发形成发展的结果,许多经济学家从观念上就非常排斥通过“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做法。有趣的是,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大本营的芝加哥大学,地理学专家却坚定的相信,政府及企业通过规划可以起到发挥城市区位优势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芝加哥规划》得以推出的重要合法性依据。

《芝加哥规划》的编制者,在规划中将古希腊时期的雅典、19世纪的巴黎等城市称之为高水平规划的典范。特别是拿破仑三世支持下,欧仁·奥斯曼主持的巴黎重建,对于《芝加哥规划》产生了指引作用。《<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书中也提到,《芝加哥规划》将伦敦作为值得注意的反面教材,认为它浪费了多次提升城市建成环境的机会。

《芝加哥规划》将城市美化运动的原则,作为城市设计的标准,其核心是兼顾效率和审美,仔细协调不同要素。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预见了城市各类功能区域未来可能的不同类型人流模式,整合了几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另外“在管道系统、垃圾清运等方面投入的精力与在恢弘重大的展览上投入的不相上下”。该规划还将芝加哥市的湖滨地带与杰克逊公园进行了整合规划的考虑,将部分湖面用以填造绿地,并重新打造一个连续的小型内湖,可供市民休憩游览。精心搭建的景观大道,为车辆、马匹、自行车和行人都划分了独立通道。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书中介绍了丹尼尔·H.伯纳姆的成长经历。丹尼尔·H.伯纳姆曾参与设计芝加哥多项标志性建筑,到他生命的晚期则倾力创造了《芝加哥规划》,提出了多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开创性意义,迄今仍然没有过时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按照这本书的介绍,《芝加哥规划》得以顺利编制、成功实施的经验在于,首先,当时的芝加哥市许多企业家、政治人物组成了商人俱乐部,大多倾向于赞同丹尼尔·H.伯纳姆的规划设计理念,并发挥政治影响力使得当地的政企两界在统一规划改造城市上达成共识。其次,在规划编制中就高度关注公众舆论,聘请专门的公关人员将规划方案中的总体原则及各细节都以恰当的方式,向公众推送,让公众能够理解改造城市的必要性及规划方案设计的用意。第三,《规划》含蓄地批评了企业界一些旨在牟取短期利益而对城市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的投机做法,强调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目的是“权利属于全体人民”。而这并不是空洞的宣称,比如,规划非常妥帖细致的对芝加哥市内的学校选址进行了安排,还为工厂职工安顿孩子提供了照看中心的设计。

《芝加哥规划》实施中,尽管一些方案设计因房地产主的反对而有所推延,但总体上延续了规划要求和建议。最令人激赏的是,《规划》提出重组铁路车站的建议被采纳,从而减缓了芝加哥市内的交通拥堵,提高了交通疏运能力;而建造公共公园的规划安排,也陆续转化实现,让这个城市的中心和城郊都腾挪出了较多的休闲用自然区域。近年来,芝加哥市市政当局重新提出了多份发展规划,但无一例外都宣称自己是《芝加哥规划》的遗产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再造芝加哥,如何“一张蓝图绘到底”?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回顾了100多年前《芝加哥规划》的编制实施背景与进程,浓墨重彩的引介了这一规划的主持者丹尼尔·H.伯纳姆,并直面《芝加哥规划》问世和实施之后引发的争论。

所评图书:

书名:《<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

作者:(美)卡尔·史密斯

译者:王红扬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5月

 

1909年,由建筑师和城市规划师丹尼尔·H.伯纳姆主持的《芝加哥规划》出版。这是城市规划史上最引人入胜和最为重要的文献之一。

19世纪下半期,美国迎来了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浪潮,城市化率急速上升。1830年还只是一个百来人居住的村落的芝加哥,到了1890年,居住人口就超过100万人。在《芝加哥规划》出版前后,仅纳入统计的芝加哥人口数超过了210万。但无论是对于当时的芝加哥、纽约,还是美国的其他大中城市而言,由于城市扩张中缺乏有序规划,因而使得城市功能布局相当混乱,公共配套设施、绿化缺乏的现象也很突出,整个城市都显露出肮脏、丑陋的一面,交通效率低下。富人、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居住片区被严格的区分开来,并因此引起了尖锐的阶级对立。

事实上,当时的很多人都曾希望将包括芝加哥在内的美国大中城市,进行大规模的翻新改建,以彻底革除积弊,为城市创造美好未来。但问题是,当时的美国公众对于城市市政当局能否高效、清廉推进城市更新,在此过程中增进而不是损害、减少市民福祉,感到普遍怀疑。也有分析人士担心,城市在被改造得更加有序、美观的同时,失去亲民化、人性化的一面。

《芝加哥规划》在推行实施过程中,有效祛除了当时芝加哥市民及商界、政界人士的担忧与犹疑,在芝加哥市财政可担负的前提下大幅度的促进了城市再造,重新塑造出一个宜居的、充满活力的、绿意盎然的城市,满足了社会各界的需求。并且,高水平拟制的《芝加哥规划》,以其极强的前瞻性,使得规划安排在之后的100多年里,一直成为芝加哥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根本性蓝图,可谓“一张蓝图绘到底”。

回顾与研究《芝加哥规划》编制、实施,对于当前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进程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毋庸讳言,我国很多城市都突出存在规划发展思路不统一,继而影响城市规划发展水平的问题。孤立来看,这些城市的发展规划对于解决本地区发展与民生问题都开出了药方,但每一任主政官员都试图提出自己版本的规划,不愿意成为“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贯彻者,从而使得大量的发展资源被浪费在规划的反复起草、重复性建造政绩工程和标志建筑等方面。另一方面,我国城市的城市发展规划,从编制质量上与《芝加哥规划》存在较大差距,对于城市发展的走向缺乏有想象力的考虑,公共配套配置不足,无法满足企业、创业者发展及居民宜居等方面的要求。

译林出版社近日引进出版了美国西北大学英美研究方向富兰克林·布里斯·斯奈德教授、历史学教授卡尔·史密斯所著的《<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一书。这本书回顾了100多年前《芝加哥规划》的编制实施背景与进程,浓墨重彩的引介了这一规划的主持者丹尼尔·H.伯纳姆,并直面《芝加哥规划》问世和实施之后引发的争论。

城市繁荣常常被描述为市场自发形成发展的结果,许多经济学家从观念上就非常排斥通过“看得见的手”来推动城市发展的做法。有趣的是,作为自由主义经济学大本营的芝加哥大学,地理学专家却坚定的相信,政府及企业通过规划可以起到发挥城市区位优势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芝加哥规划》得以推出的重要合法性依据。

《芝加哥规划》的编制者,在规划中将古希腊时期的雅典、19世纪的巴黎等城市称之为高水平规划的典范。特别是拿破仑三世支持下,欧仁·奥斯曼主持的巴黎重建,对于《芝加哥规划》产生了指引作用。《<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书中也提到,《芝加哥规划》将伦敦作为值得注意的反面教材,认为它浪费了多次提升城市建成环境的机会。

《芝加哥规划》将城市美化运动的原则,作为城市设计的标准,其核心是兼顾效率和审美,仔细协调不同要素。值得一提的是,该规划预见了城市各类功能区域未来可能的不同类型人流模式,整合了几种不同的交通方式,另外“在管道系统、垃圾清运等方面投入的精力与在恢弘重大的展览上投入的不相上下”。该规划还将芝加哥市的湖滨地带与杰克逊公园进行了整合规划的考虑,将部分湖面用以填造绿地,并重新打造一个连续的小型内湖,可供市民休憩游览。精心搭建的景观大道,为车辆、马匹、自行车和行人都划分了独立通道。

《<芝加哥规划>与美国城市的再造》书中介绍了丹尼尔·H.伯纳姆的成长经历。丹尼尔·H.伯纳姆曾参与设计芝加哥多项标志性建筑,到他生命的晚期则倾力创造了《芝加哥规划》,提出了多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开创性意义,迄今仍然没有过时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案。

按照这本书的介绍,《芝加哥规划》得以顺利编制、成功实施的经验在于,首先,当时的芝加哥市许多企业家、政治人物组成了商人俱乐部,大多倾向于赞同丹尼尔·H.伯纳姆的规划设计理念,并发挥政治影响力使得当地的政企两界在统一规划改造城市上达成共识。其次,在规划编制中就高度关注公众舆论,聘请专门的公关人员将规划方案中的总体原则及各细节都以恰当的方式,向公众推送,让公众能够理解改造城市的必要性及规划方案设计的用意。第三,《规划》含蓄地批评了企业界一些旨在牟取短期利益而对城市长远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的投机做法,强调了城市改造和发展的目的是“权利属于全体人民”。而这并不是空洞的宣称,比如,规划非常妥帖细致的对芝加哥市内的学校选址进行了安排,还为工厂职工安顿孩子提供了照看中心的设计。

《芝加哥规划》实施中,尽管一些方案设计因房地产主的反对而有所推延,但总体上延续了规划要求和建议。最令人激赏的是,《规划》提出重组铁路车站的建议被采纳,从而减缓了芝加哥市内的交通拥堵,提高了交通疏运能力;而建造公共公园的规划安排,也陆续转化实现,让这个城市的中心和城郊都腾挪出了较多的休闲用自然区域。近年来,芝加哥市市政当局重新提出了多份发展规划,但无一例外都宣称自己是《芝加哥规划》的遗产的一部分。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