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WeWork、弘毅、软银成立独立“中国WeWork” 正在招兵买马加速扩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WeWork、弘毅、软银成立独立“中国WeWork” 正在招兵买马加速扩张

“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赵令欢表示。

7月26日,全球共享办公服务商WeWork,联合中国PE投资基金弘毅投资、日本软银集团宣布,设立“中国WeWork”。

以及,中国WeWork实体成立后,第一次独立融资5亿美元,由弘毅投资、软银集团领投。

2016年3月,弘毅投资领投了WeWork的F轮融资,并为其引入联想控股、锦江、绿地、泛海等中国投资人。并且首先落户上海,开启了中国扩张之路。

在弘毅这轮投资之后,软银在今年2月投资了WeWork。之后在7月,WeWork全球与软银合作成立WeWork Japan。根据TechCrunch,WeWork Japan以合资公司( joint venture )的形式进行,WeWork与软银各占50%的股份。

然而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WeWork全球会在几个特别重要的市场,跟本地资源合作。而且,中国WeWork并非以合资公司的形式。由于法律关系,暂不披露具体的股权架构,弘毅投资、软银作为中国WeWork投资者,WeWork全球依然占据控股权。

WeWork上海威海路旗舰店

WeWork为什么要成立一个独立的中国团队?

中国WeWork代表了WeWork的本地化的方案。

在弘毅当时投资WeWork的时候,WeWork创始人、CEO Adam Neumann即提出可以成立WeWork China,更好的结合本地资源,而当时赵令欢认为还是要保持统一的品牌,因而把钱投入到WeWork Global。随着资金的交割完成和WeWork在中国的扩张,WeWork在中国的发展形态逐渐清晰。

赵令欢特地把中国实体命名为中国WeWork,而不是WeWork中国,“中国WeWork将有自主的架构管理,本地化的团队,资本背景,也会逐渐吸引新的投资人。如果必要的话,WeWork在纽约会在合适的时间上市,中国WeWork则会保持本地化团队和资本结构,合适的时候也可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赵令欢对界面创业记者表示。

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接下来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赵令欢说。

WeWork方面还宣布,李凯先(Christian Lee)将任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负责WeWork在这一区域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发展,包括继续强化本地团队、追求合作和成长的机会,并确保WeWork的独特文化、产品与社区的连续性。李凯先于2015加入WeWork,此前在多个资深管理岗位任职,参与了WeWork在全球的发展。

虽然赵令欢并没有披露他在中国WeWork董事会的头衔,但从中国WeWork由他和其团队推动操作来看,可以推测他是领导中国WeWork董事会的核心。

在中国WeWork团队建设完成后,将独立负责中国区域的战略决策,而不需要向WeWork纽约总部汇报。即中国WeWork在融资、人事和决策上都拥有自主权。

在本地化团队组建完成后,中国WeWork的最大变化将会是加速扩张。“中国WeWork将在目前已经进入的中国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香港继续增加办公空间,同时,还将在未来一年进入3-4个适合WeWork发展的新城市。”赵令欢表示。

目前,WeWork在大中华区已经在上述3个城市开设了8个办公空间,另有3个办公空间即将开业,预计在2017年底将拥有超过1万名会员。

在我们之前对采访中,WeWork的全球化的网络规模被认为是其硬性壁垒,而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虽然我们没有统计数字,但是WeWork目前在中国的办公地点,拥有国际化背景,以及寻求国际化扩张的用户更多。

赵令欢近期还表示,正在全球扩张中的ofo,也入驻了WeWork在海外的办公空间。他同样认为全球化的网络是WeWork的重要优势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了WeWork独特的业务模式、明确的领先优势:不仅提供共享的办公空间,更通过它的全球网络为会员提供全球化的服务、资源;不仅服务于创新创业者、初创企业,更创造了新时代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诸多大企业入驻。”

WeWork目前在全球的网络布局,美国城市占了半壁江山

然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本土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如雨后春笋,办公空间地点的扩张也更加激进。而WeWork在中国的办公地点更多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因此保持了跟其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城市均衡的扩张速度,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像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客户拓展,比如吸引一些对中国城市网络有需求,但海外扩张需求弱的客户。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WeWork团队的成立,将会大大加快扩张速度,以及将会向二线城市下沉,未来或将达到WeWork已经在美国形成的办公地点密度。

最新上任的李凯先将在一周后从纽约抵达上海,界面创业将会继续对他进行更多采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WeWork、弘毅、软银成立独立“中国WeWork” 正在招兵买马加速扩张

“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赵令欢表示。

7月26日,全球共享办公服务商WeWork,联合中国PE投资基金弘毅投资、日本软银集团宣布,设立“中国WeWork”。

以及,中国WeWork实体成立后,第一次独立融资5亿美元,由弘毅投资、软银集团领投。

2016年3月,弘毅投资领投了WeWork的F轮融资,并为其引入联想控股、锦江、绿地、泛海等中国投资人。并且首先落户上海,开启了中国扩张之路。

在弘毅这轮投资之后,软银在今年2月投资了WeWork。之后在7月,WeWork全球与软银合作成立WeWork Japan。根据TechCrunch,WeWork Japan以合资公司( joint venture )的形式进行,WeWork与软银各占50%的股份。

然而弘毅投资董事长兼CEO赵令欢表示,WeWork全球会在几个特别重要的市场,跟本地资源合作。而且,中国WeWork并非以合资公司的形式。由于法律关系,暂不披露具体的股权架构,弘毅投资、软银作为中国WeWork投资者,WeWork全球依然占据控股权。

WeWork上海威海路旗舰店

WeWork为什么要成立一个独立的中国团队?

中国WeWork代表了WeWork的本地化的方案。

在弘毅当时投资WeWork的时候,WeWork创始人、CEO Adam Neumann即提出可以成立WeWork China,更好的结合本地资源,而当时赵令欢认为还是要保持统一的品牌,因而把钱投入到WeWork Global。随着资金的交割完成和WeWork在中国的扩张,WeWork在中国的发展形态逐渐清晰。

赵令欢特地把中国实体命名为中国WeWork,而不是WeWork中国,“中国WeWork将有自主的架构管理,本地化的团队,资本背景,也会逐渐吸引新的投资人。如果必要的话,WeWork在纽约会在合适的时间上市,中国WeWork则会保持本地化团队和资本结构,合适的时候也可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市。”赵令欢对界面创业记者表示。

本地化的团队组建,将是中国WeWork接下来首先面对的重要任务。“现在我这儿重要的工作是尽快把本地化团队建立起来,从CEO到高管,到每一个城市的负责人,我们都在找人。”赵令欢说。

WeWork方面还宣布,李凯先(Christian Lee)将任WeWork亚太区董事总经理,负责WeWork在这一区域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发展,包括继续强化本地团队、追求合作和成长的机会,并确保WeWork的独特文化、产品与社区的连续性。李凯先于2015加入WeWork,此前在多个资深管理岗位任职,参与了WeWork在全球的发展。

虽然赵令欢并没有披露他在中国WeWork董事会的头衔,但从中国WeWork由他和其团队推动操作来看,可以推测他是领导中国WeWork董事会的核心。

在中国WeWork团队建设完成后,将独立负责中国区域的战略决策,而不需要向WeWork纽约总部汇报。即中国WeWork在融资、人事和决策上都拥有自主权。

在本地化团队组建完成后,中国WeWork的最大变化将会是加速扩张。“中国WeWork将在目前已经进入的中国城市包括北京、上海、香港继续增加办公空间,同时,还将在未来一年进入3-4个适合WeWork发展的新城市。”赵令欢表示。

目前,WeWork在大中华区已经在上述3个城市开设了8个办公空间,另有3个办公空间即将开业,预计在2017年底将拥有超过1万名会员。

在我们之前对采访中,WeWork的全球化的网络规模被认为是其硬性壁垒,而且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超越的。虽然我们没有统计数字,但是WeWork目前在中国的办公地点,拥有国际化背景,以及寻求国际化扩张的用户更多。

赵令欢近期还表示,正在全球扩张中的ofo,也入驻了WeWork在海外的办公空间。他同样认为全球化的网络是WeWork的重要优势之一,“我们已经看到了WeWork独特的业务模式、明确的领先优势:不仅提供共享的办公空间,更通过它的全球网络为会员提供全球化的服务、资源;不仅服务于创新创业者、初创企业,更创造了新时代的工作方式、吸引了诸多大企业入驻。”

WeWork目前在全球的网络布局,美国城市占了半壁江山

然而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本土共享办公空间运营商如雨后春笋,办公空间地点的扩张也更加激进。而WeWork在中国的办公地点更多是作为其全球化网络的节点,因此保持了跟其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城市均衡的扩张速度,办公空间远远没有达到像其在美国那样的网络密度。这可能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在中国市场的客户拓展,比如吸引一些对中国城市网络有需求,但海外扩张需求弱的客户。

基于这样的判断,我们认为中国WeWork团队的成立,将会大大加快扩张速度,以及将会向二线城市下沉,未来或将达到WeWork已经在美国形成的办公地点密度。

最新上任的李凯先将在一周后从纽约抵达上海,界面创业将会继续对他进行更多采访。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