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那些留着腿毛的女生 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那些留着腿毛的女生 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维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一定是因为懒,她们有可能要刻意表明一些宣言。

图片来源:Livestrong.com

我有一个朋友叫“刘木涵”,她是一个不怎么除毛的女生。

偏偏,这姑娘又是个汗毛挺发达的人。夏天,她也穿短裙和凉鞋,乍一看绝对是个可人的妹子——当然,就是两双美腿禁不起世俗眼光的观察。

对于不刮腿毛这件事,她态度明朗:“这有什么的,我觉得OK,脸美的人还在乎腿毛吗?”但另一方面,她却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透露她的真名,“我不要面子哒?”

对于女性而言,除毛到底是不是一项日常必须工作?在如今的舆论环境和民风下,这个答案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不过,这个答案关乎的是政治正不正确,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比方在日本,女性是否除毛是一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尤其是在大学校园,男孩们往往不会青睐那些手臂或大腿上有汗毛的女生,把她们视作邋遢又懒惰的代言人。而在电视上,戒指广告的特写如果出现了手指毛,势必将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但女性除毛不是一个亚洲课题,欧美的商店里也有多种多样的除毛用品。美国女性的腋下、腿部往往干净得犹如新生儿,因为这才是淑女的标志。在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毛发长时间被认为是返祖的标志,且意味着粗俗和贫穷。

当然,西方社会对毛发的看法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说腋毛其实也挺性感,但直到今天,许多西方女性和日本女性一样,对毛发保持着敌对心态。

相信你也看过不少好莱坞的电影中对体毛的鄙视,比如《特工佳丽》中,选美前的女孩们要集中除毛,用蜜蜡纸严严实实地贴在腿上,再刺啦一声撕下来,光听声音就十分凶猛。

而这种看起来像处置阶级敌人的方式被应用在许多细小的方面,而加州美妆品牌Benefit最有名的蜜蜡修眉也用的是同一种方法。

从长久来看,除毛文化是一个历史、文化、技术和商业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化。它与上述我们说到的文明进程息息相关,和少食、禁止随地大小便、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文明禁忌一样,除毛是逆自然的行为。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痛苦,女性将痛处施加给毛囊,以换取精神上和视觉上的愉悦,同时换取对男性对“美” 的定义的迎合。

有一种说法,是埃及人发明了除毛。这个文明古国认为,除毛和剃发一样,是要表现一种卫生观念,而这同时意味着除毛有上万年的历史,埃及后,希腊时代的上层阶级男性对女性的毛发可谓是厌恶至极,因此,他们发明出了用化学物质破坏毛囊的技术,以延长毛发生长的时间。

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以来,除毛一直经历着技术的精进和文化上的摇摆,实现它的技术手段大约为拔、刮、烧等。但在文化形态上,罗马时代的女权意识高涨,女性开始追求比以往更多的自由和权利,除毛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女性们依然要除毛,只是过去她们会私下处理,罗马时代则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理。而在民风最保守的时候,女性们即使发明出了更为保守的服饰,除毛也依然没有淡出大众视野。

除毛仪式为何能这样坚挺?汉堡大学历史硕士“神奇海狮”的博客中曾写道,除毛表面上看起来是文明、卫生和美的象征,但它的意义一直以来比洗澡等事物更加复杂。

在中世纪,“一生不洗澡”曾被视作离上帝最接近的人,但不除毛却依然是不洁的象征。在宗教中,毛发多被认为是与魔鬼做交易的证据,拥有过长体毛的女性在中世纪存在生命危险,他们会成为女巫猎杀的靶子。等到被抓住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被拖到公开场合施以剃毛仪式。

归根结底,毛发是人体更为自然而原生的状态,因而常和原罪联系起来。在东方的宗教中,除毛表现为剃度等形式,佛教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所以要除掉人世间的错误和烦恼、骄傲和偏见,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代表着尘缘和俗世牵挂。

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样文化本源性的问题。大多数女生对除毛的态度模棱两可,在21世纪,人们的审美变得多元,也已经极少有极端性的宗教思想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了,社会对男性、女性特征的区分不再强烈,性别模糊成为趋势,对LGBT人群的态度也更加开放,毛发的地位开始变得风雨飘扬。

许多女性很早就意识到,除毛是一件取决于社会舆论、而非自我意愿的事情。在时尚媒体Racked近日刊载的一篇文章中,29岁的女孩Nicki Meier说,自己从小就感受到了除毛带来的心理压力。她的母亲教会她除毛,一旦几天不这样做,就会有朋友说“你的腿杂草丛生了。”——这让青春期的Meier就开始意识到,这不公平。

人们在青春期时候,对性别平等认知大多数来源于粗浅的外形对比。假如男孩子们毛发旺盛,便意味着成熟和性感,但女孩们却必须要剃毛——Meier不解,女性为什么和男性在这方面的差异,出于叛逆,她放弃了脱毛。这种做法是一种“刻意”的自由,和美国战后露出肌肉的女性海报一样,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宣言。

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口号和意志一直拥有多元的落脚点,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注意到已经出现了许多女孩子晒毛腿的照片。这些女生在美国依然是少数,但统计数据正在发生变化,2016年,据Mintel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6年之间,刮腿毛的女性比例从92%下降到85%,影响该比例的原因是健康和自然美容意识的流行。还有一些不刮毛的明星,比如茱莉亚罗伯茨和麦当娜,都起到了带头作用。

然而正如“刘木涵”说的那样,她不认为除毛一定要和女权扯上关系,因为现代社会中的除毛文化还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利益的助长。但也多亏了商业,令人们看到了除毛事务并不是只针对女性的“专政”。

除毛在现代商业领域的体现是从男性开始的。1880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种针对男性的便宜的一次性剃须刀,但直到1915年,吉列才推出了女性剃须刀;Harper’s Bazaar是第一家打女性剃刀广告的杂志,它告诉人们女性的腋下和手臂需要像脸一样光滑,这些营销想法不断能通过杂志向中产阶级渗透。

随着潮流的演进,商人们又看上了双腿,因为在二战时期,尼龙短缺,女人们没有连裤袜穿,她们只有除掉腿毛。

同时,有数据显示,腿毛分子通常是政治左派,他们呼吁的权利平等不仅仅局限在女人和男人之间,而是更广义的平等主义。而由于过去嬉皮士文化的盛行,除毛其实早已走出了原本的权力体系——如果你选择忽视社会普世价值和规范,甚至是一个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那大可以让腋毛和腿毛长得和头发一样长。

这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于,保留毛发和除掉毛发,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权利自由和权力意志的体现?事实上,这个议题很难从单一维度进行解释。因为权力意味着“控制”,女性用剃刀刮掉自己的毛发也是控制自己身体的体现,因此,除毛似乎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那些留着腿毛的女生 到底是怎么个想法?

对于一些女性来说,维持这种自然的状态不一定是因为懒,她们有可能要刻意表明一些宣言。

图片来源:Livestrong.com

我有一个朋友叫“刘木涵”,她是一个不怎么除毛的女生。

偏偏,这姑娘又是个汗毛挺发达的人。夏天,她也穿短裙和凉鞋,乍一看绝对是个可人的妹子——当然,就是两双美腿禁不起世俗眼光的观察。

对于不刮腿毛这件事,她态度明朗:“这有什么的,我觉得OK,脸美的人还在乎腿毛吗?”但另一方面,她却又千叮咛万嘱咐不要透露她的真名,“我不要面子哒?”

对于女性而言,除毛到底是不是一项日常必须工作?在如今的舆论环境和民风下,这个答案似乎越来越模糊了。不过,这个答案关乎的是政治正不正确,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又是另外一回事。

比方在日本,女性是否除毛是一个严肃的社会议题,尤其是在大学校园,男孩们往往不会青睐那些手臂或大腿上有汗毛的女生,把她们视作邋遢又懒惰的代言人。而在电视上,戒指广告的特写如果出现了手指毛,势必将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

但女性除毛不是一个亚洲课题,欧美的商店里也有多种多样的除毛用品。美国女性的腋下、腿部往往干净得犹如新生儿,因为这才是淑女的标志。在西方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毛发长时间被认为是返祖的标志,且意味着粗俗和贫穷。

当然,西方社会对毛发的看法也有一些争议。有人说腋毛其实也挺性感,但直到今天,许多西方女性和日本女性一样,对毛发保持着敌对心态。

相信你也看过不少好莱坞的电影中对体毛的鄙视,比如《特工佳丽》中,选美前的女孩们要集中除毛,用蜜蜡纸严严实实地贴在腿上,再刺啦一声撕下来,光听声音就十分凶猛。

而这种看起来像处置阶级敌人的方式被应用在许多细小的方面,而加州美妆品牌Benefit最有名的蜜蜡修眉也用的是同一种方法。

从长久来看,除毛文化是一个历史、文化、技术和商业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文化。它与上述我们说到的文明进程息息相关,和少食、禁止随地大小便、不要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等文明禁忌一样,除毛是逆自然的行为。这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痛苦,女性将痛处施加给毛囊,以换取精神上和视觉上的愉悦,同时换取对男性对“美” 的定义的迎合。

有一种说法,是埃及人发明了除毛。这个文明古国认为,除毛和剃发一样,是要表现一种卫生观念,而这同时意味着除毛有上万年的历史,埃及后,希腊时代的上层阶级男性对女性的毛发可谓是厌恶至极,因此,他们发明出了用化学物质破坏毛囊的技术,以延长毛发生长的时间。

在之后的数个世纪以来,除毛一直经历着技术的精进和文化上的摇摆,实现它的技术手段大约为拔、刮、烧等。但在文化形态上,罗马时代的女权意识高涨,女性开始追求比以往更多的自由和权利,除毛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女性们依然要除毛,只是过去她们会私下处理,罗马时代则可以在大庭广众之下处理。而在民风最保守的时候,女性们即使发明出了更为保守的服饰,除毛也依然没有淡出大众视野。

除毛仪式为何能这样坚挺?汉堡大学历史硕士“神奇海狮”的博客中曾写道,除毛表面上看起来是文明、卫生和美的象征,但它的意义一直以来比洗澡等事物更加复杂。

在中世纪,“一生不洗澡”曾被视作离上帝最接近的人,但不除毛却依然是不洁的象征。在宗教中,毛发多被认为是与魔鬼做交易的证据,拥有过长体毛的女性在中世纪存在生命危险,他们会成为女巫猎杀的靶子。等到被抓住以后,第一件事就是被拖到公开场合施以剃毛仪式。

归根结底,毛发是人体更为自然而原生的状态,因而常和原罪联系起来。在东方的宗教中,除毛表现为剃度等形式,佛教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所以要除掉人世间的错误和烦恼、骄傲和偏见,头发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代表着尘缘和俗世牵挂。

不过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会思考这样文化本源性的问题。大多数女生对除毛的态度模棱两可,在21世纪,人们的审美变得多元,也已经极少有极端性的宗教思想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约束了,社会对男性、女性特征的区分不再强烈,性别模糊成为趋势,对LGBT人群的态度也更加开放,毛发的地位开始变得风雨飘扬。

许多女性很早就意识到,除毛是一件取决于社会舆论、而非自我意愿的事情。在时尚媒体Racked近日刊载的一篇文章中,29岁的女孩Nicki Meier说,自己从小就感受到了除毛带来的心理压力。她的母亲教会她除毛,一旦几天不这样做,就会有朋友说“你的腿杂草丛生了。”——这让青春期的Meier就开始意识到,这不公平。

人们在青春期时候,对性别平等认知大多数来源于粗浅的外形对比。假如男孩子们毛发旺盛,便意味着成熟和性感,但女孩们却必须要剃毛——Meier不解,女性为什么和男性在这方面的差异,出于叛逆,她放弃了脱毛。这种做法是一种“刻意”的自由,和美国战后露出肌肉的女性海报一样,是旗帜鲜明的女权主义宣言。

在美国,平权运动的口号和意志一直拥有多元的落脚点,在社交媒体上,有人注意到已经出现了许多女孩子晒毛腿的照片。这些女生在美国依然是少数,但统计数据正在发生变化,2016年,据Mintel的研究报告显示,2013年-2016年之间,刮腿毛的女性比例从92%下降到85%,影响该比例的原因是健康和自然美容意识的流行。还有一些不刮毛的明星,比如茱莉亚罗伯茨和麦当娜,都起到了带头作用。

然而正如“刘木涵”说的那样,她不认为除毛一定要和女权扯上关系,因为现代社会中的除毛文化还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商业利益的助长。但也多亏了商业,令人们看到了除毛事务并不是只针对女性的“专政”。

除毛在现代商业领域的体现是从男性开始的。1880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种针对男性的便宜的一次性剃须刀,但直到1915年,吉列才推出了女性剃须刀;Harper’s Bazaar是第一家打女性剃刀广告的杂志,它告诉人们女性的腋下和手臂需要像脸一样光滑,这些营销想法不断能通过杂志向中产阶级渗透。

随着潮流的演进,商人们又看上了双腿,因为在二战时期,尼龙短缺,女人们没有连裤袜穿,她们只有除掉腿毛。

同时,有数据显示,腿毛分子通常是政治左派,他们呼吁的权利平等不仅仅局限在女人和男人之间,而是更广义的平等主义。而由于过去嬉皮士文化的盛行,除毛其实早已走出了原本的权力体系——如果你选择忽视社会普世价值和规范,甚至是一个坚定的无政府主义者,那大可以让腋毛和腿毛长得和头发一样长。

这其中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于,保留毛发和除掉毛发,到底谁才是真正的权利自由和权力意志的体现?事实上,这个议题很难从单一维度进行解释。因为权力意味着“控制”,女性用剃刀刮掉自己的毛发也是控制自己身体的体现,因此,除毛似乎才等同于真正意义上的女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