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跨国文化资本引领电视产业走向何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跨国文化资本引领电视产业走向何方?

跨国资本就像之前掌控全球主流报纸媒体那样,在电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所评图书:

书名:《全球电视产业》

作者:(美)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

译者:范雪竹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20世纪80-90年代,包括长期坚持电视机构国有化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内,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电视产业私有化浪潮。这股浪潮不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私有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机构,而且还带来了跨国并购。跨国资本就像之前掌控全球主流报纸媒体那样,在电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这一时期也迎来了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勃兴,所以哪怕是外资电视机构,也会在所在国或地区推出迎合本土观众口味的节目方式。当然,无论是外资电视机构、私有电视台,还是继续坚持国有的电视台,均开始尝试国际化路线,也就是在制作节目时,会将受众设定为国际观众,更加广泛的借鉴所在国或地区之外其他国家、地区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这种探索极大的丰富了各国电视节目,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韩国、日本,受欢迎的电视栏目往往会在很快时间内,以授权合作制作甚至山寨的方式,快速推进到全球各地。

美国电视产业研究专家、亚利桑那大学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相当程度一致化、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制作(联合制作),美国好莱坞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国际联合制作将美式电视文化更为有效的扩散到了全球,反过来,国际联合制作对于美国电视文化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电视节目,就要比之前80年代更为国际化。这种合作制作的方式带来的好处,还包括,能够让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电视节目,接受多元化并存的观念;许多国际联合制作的动画节目,注入了相当的科学元素,就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受众的科学素养。

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在其所著的《全球电视产业》一书指出,尽管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电视产业私有化,最终让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几家大型跨国媒体公司,通过横向和垂直整合成为了大赢家,但这些媒体企业并不服务于美国的民族主义。书中给出的一个典型例证是,好莱坞企业控制英国电视机构后,更加热衷制作英国本土题材的历史剧。

当然,资本驱动的全球电视产业集中度提升,并出现更加密集高频的联合制作,确实也会出现文化批判者指出的文化霸权泛滥等问题。书中列举了相关批判者有关电视节目全球联合制作带来的节目同质化,以及对于美式媒体的模仿,激愤者甚至将之称为“多语种垃圾”。

《全球电视产业》一书第一章讨论了历史虚构题材,探讨了国际联合制作是如何向各国观众呈现历史的,从而重塑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和全球主义等观念的。由于国际联合制作必须要考虑到多国观众的需要,所以通常会站在国际视角来叙述历史,探索将历史、动作冒险等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挖掘电视节目的潜力。尽管一定程度上,国际联合制作会更加清楚的描绘某一个国家曾上演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国际化、区域化而非单个国家的视角来评述,但其英雄塑造模式也不可避免流为套路,即依照美式影视剧中的英雄成长路径,来重现美国以外的相关国家的历史人物。而国际联合制作为了避免社会风险,会淡化历史上本来存在过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信众之间的冲突。

书作者指出,国际联合制作创作出的电视节目,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和平始终是主线、战争和冲突只是极少数好战者带来的灾难的虚拟世界。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许多国家年轻一代民族观念淡漠的推手。全书第二章中则更加深入讨论了,国际联合制作除了营造全球主义观念之外,是如何以反潮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所在国的民族主义。书作者给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国电视业在跨国文化资本的驱动下,以反潮流的方式制作英伦风格浓郁的电视节目,迎合了英国观众的历史自豪感,并因此让文化资本获得巨额收益的案例。

《全球电视产业》第三章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国际联合制作最流行的形式,也是风险最低、最可能赢得市场的节目:儿童节目,用丰富的案例说明了跨国文化资本如何在儿童节目中注入全球主义导向的价值观念,教导儿童如何成为社群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范围内经由电视播出的儿童综艺、动画节目,在观念上与迪士尼(皮克斯)大片是一脉相承的。

儿童节目的教育对象、受众是儿童,跨国文化资本用同样的制作逻辑,为成年观众制作纪录片,以揭示真相的名义开展教导。这其中,又以历史记录片和科学纪录片最为受欢迎。虽然批判者往往会从这类电视纪录片隐藏了美式政治、文化观念入手,发表质疑,但应当承认,电视纪录片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本身就体现了电视媒体节目内容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回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跨国文化资本引领电视产业走向何方?

跨国资本就像之前掌控全球主流报纸媒体那样,在电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所评图书:

书名:《全球电视产业》

作者:(美)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

译者:范雪竹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年7月

 

20世纪80-90年代,包括长期坚持电视机构国有化的法国等欧洲国家在内,世界许多国家掀起了电视产业私有化浪潮。这股浪潮不仅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私有电视台和节目制作机构,而且还带来了跨国并购。跨国资本就像之前掌控全球主流报纸媒体那样,在电视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影响力。

有趣的是,这一时期也迎来了全球范围内民族主义勃兴,所以哪怕是外资电视机构,也会在所在国或地区推出迎合本土观众口味的节目方式。当然,无论是外资电视机构、私有电视台,还是继续坚持国有的电视台,均开始尝试国际化路线,也就是在制作节目时,会将受众设定为国际观众,更加广泛的借鉴所在国或地区之外其他国家、地区广受欢迎的电视节目。这种探索极大的丰富了各国电视节目,无论是美国、英国,还是韩国、日本,受欢迎的电视栏目往往会在很快时间内,以授权合作制作甚至山寨的方式,快速推进到全球各地。

美国电视产业研究专家、亚利桑那大学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意识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相当程度一致化、同质化的电视节目制作(联合制作),美国好莱坞在这一过程中利用国际联合制作将美式电视文化更为有效的扩散到了全球,反过来,国际联合制作对于美国电视文化也发挥了重要影响,比如,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电视节目,就要比之前80年代更为国际化。这种合作制作的方式带来的好处,还包括,能够让各种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通过电视节目,接受多元化并存的观念;许多国际联合制作的动画节目,注入了相当的科学元素,就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受众的科学素养。

芭芭拉·J.塞尔兹尼克在其所著的《全球电视产业》一书指出,尽管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全球电视产业私有化,最终让来自美国好莱坞的几家大型跨国媒体公司,通过横向和垂直整合成为了大赢家,但这些媒体企业并不服务于美国的民族主义。书中给出的一个典型例证是,好莱坞企业控制英国电视机构后,更加热衷制作英国本土题材的历史剧。

当然,资本驱动的全球电视产业集中度提升,并出现更加密集高频的联合制作,确实也会出现文化批判者指出的文化霸权泛滥等问题。书中列举了相关批判者有关电视节目全球联合制作带来的节目同质化,以及对于美式媒体的模仿,激愤者甚至将之称为“多语种垃圾”。

《全球电视产业》一书第一章讨论了历史虚构题材,探讨了国际联合制作是如何向各国观众呈现历史的,从而重塑民族主义、地方主义和全球主义等观念的。由于国际联合制作必须要考虑到多国观众的需要,所以通常会站在国际视角来叙述历史,探索将历史、动作冒险等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挖掘电视节目的潜力。尽管一定程度上,国际联合制作会更加清楚的描绘某一个国家曾上演过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国际化、区域化而非单个国家的视角来评述,但其英雄塑造模式也不可避免流为套路,即依照美式影视剧中的英雄成长路径,来重现美国以外的相关国家的历史人物。而国际联合制作为了避免社会风险,会淡化历史上本来存在过的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宗教信众之间的冲突。

书作者指出,国际联合制作创作出的电视节目,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一个从来没有存在过的、和平始终是主线、战争和冲突只是极少数好战者带来的灾难的虚拟世界。这很大程度上成为了许多国家年轻一代民族观念淡漠的推手。全书第二章中则更加深入讨论了,国际联合制作除了营造全球主义观念之外,是如何以反潮流的方式,一定程度上再造了所在国的民族主义。书作者给出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英国电视业在跨国文化资本的驱动下,以反潮流的方式制作英伦风格浓郁的电视节目,迎合了英国观众的历史自豪感,并因此让文化资本获得巨额收益的案例。

《全球电视产业》第三章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国际联合制作最流行的形式,也是风险最低、最可能赢得市场的节目:儿童节目,用丰富的案例说明了跨国文化资本如何在儿童节目中注入全球主义导向的价值观念,教导儿童如何成为社群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范围内经由电视播出的儿童综艺、动画节目,在观念上与迪士尼(皮克斯)大片是一脉相承的。

儿童节目的教育对象、受众是儿童,跨国文化资本用同样的制作逻辑,为成年观众制作纪录片,以揭示真相的名义开展教导。这其中,又以历史记录片和科学纪录片最为受欢迎。虽然批判者往往会从这类电视纪录片隐藏了美式政治、文化观念入手,发表质疑,但应当承认,电视纪录片赢得越来越多的受众,本身就体现了电视媒体节目内容向着理性化的方向回归。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