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三十岁 慌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三十岁 慌了?

突然间所有跟我讲话的人都在准备辞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普通早晨,收到三个跳槽的消息。分别来自我的大学同学、前同事以及朋友。

然后路过一个微信群,撞见第四个要辞职的。辞职也传染?

先说我同学。人在成都,工作节奏比北上广友好太多了。前几年在一家不错的培训机构工作,做杂志、办活动,算是很享福的。后来公司人事变动,交好的朋友走了奇葩的同事来了,她不想忍,2017年换了现在这个工作。平台大很多、待遇好很多,又遇到一朵奇葩。

再说我的前同事。到现在我还没跟他绝交因为他是个富二代千顷地上一棵独苗却普通得让人感动。没有闪瞎眼的学历,认识他的时候在月薪三千多的工作上每天口吐莲花。后来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不归路——公关,在一家创业公司。最近他跳槽进了本土首屈一指的传播公司。每次跳槽薪酬都能往上翻跟头,就是现在上班离家更远了。“做得比以前开心,同事们人挺好。”这货姿势换得特别快,马上就开始为新东家摇旗呐喊挖墙脚。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跟他绝交▼

前同事说他换工作的时候,我正跟同学聊辞职的事儿。电脑界面右边聊天框犹豫不决,左边好友栏蹦出结果。我把这个喜感的画面截图给朋友看。

朋友说:“好巧啊~”

我:(; ̄ェ ̄)

有这样一种人,跳槽对他来说相当于改嫁。朋友在国企工作,当年还没拿到毕业证就签了卖身契,简直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而且他的国企工作还不太一样,经常是临危受命、挑战极限。去年开始整天感叹自己眼界窄,却是潜意识里排斥换工作的。即便他能从零开始用半个小时搞明白PPP收益模式,也不敢正视自己放在人才市场上能值多少钱。所以他突然就打好了辞职报告还是挺让人欣慰。

意识到可能要做插图,我撤回了两句骂街。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像大公司里拼命表现以求留下转正的实习生。然后某一天发现公司新人是个97年的孩子才被现实猛轰一拳——我快三十了啊…… 

当初身边人有的决心去留学,于是量身打造简历,做公益活动、参加课外比赛、考雅思托福。也有人想当个咨询师,就迫不及待武装好西装领带,上穷碧落争一个实习机会然后用整个暑假做一个个PPT。对着这些人我们昂首挺胸,坚信人生还有无限可能,一定有什么东西更精彩。直到现在我们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而对喜欢的、擅长的仍旧一无所知。换个不客气的词,叫迷茫。

年近三十还在迷茫,你恐慌吗。

为什么二十岁没人问我慌不慌,三十岁却成了分水岭?

两年前在北京国贸一个咖啡厅,有人跟我讲:假如你三十岁还只是个普通员工,还搞不清自己要什么,那以后的日子都将碌碌无为。咖啡厅楼上,是他的新公司办公室。这个人曾经在阿里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离职深造后回来,集结了京东、腾讯、德勤等各大企业近百名HR出谋划策一起拍了部网剧。这个IP就是他创业的起点。

今年7月,有位银行人在他的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叫:我最怕30岁以后,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他说HR圈子里有个秘而不宣的招聘潜规则:

“中层以下,35岁肯定不要,30岁以上最好也别要,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30以上,就算愿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问清楚家庭背景情况,不稳定因素太大。”

“30岁以上的应聘者,看简历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选择,跳槽喜欢从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图个高薪舒服养老的,这种人不能要。”

是,三十岁的确不能跑招聘会。与时俱进来讲,在智联、51job上投简历都要脸红一红。工作三年以上,行业内哪家公司什么文化、什么定位、未来战略也该了解。行业外哪些红海蓝海,如果你要往里跳当然也是先考量清楚。听几个论坛统揽全局,请几个业内人吃饭布控重点。如果最后找不到个朋友帮你内推,只能说你人缘不太好。最不济还有猎头嘛。

但,三十岁以上怎么就不该招用呢?就算不能带资源,却能带本事。同学问,什么样的简历能让猎头看上?我玩笑说,善用夸张修辞的。“的确哎,现在简历水分好大。直属领导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骗他,有文字功底的。”假如让同学半个小时做一份需要三个小时完成的汇报材料,她可以详略得当做得很漂亮。这个叫经验。

三十岁以上不稳定因素大。或许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能找出很多论据。但是房贷、车贷、奶粉钱,猴子再不稳定三座大山也能压到没脾气。更何况还有前同事这种有产阶级不在乎junior薪水的。根据领英发布的人才趋势报告,2014年开始中国职场人平均一年半跳槽一次,2017年约平均两年跳槽一次。HR所谓的稳定只是不愿醒来罢了。

最后,三十岁养老的都在原来的岗位上抽烟喝酒烫头,不会再递出简历了。而且三十岁也没有养老的,只有焦虑到着火的。那个做PPP测算的朋友想调动直属领导工作积极性,已经开始研究行为经济学了。

如果你在迷茫,试着向自己的三个亲人、三个朋友、三个同事问:我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答案绝对跟你自己意识到的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帮你认清自己。然后为工作标记两个刻度,比如薪酬,比如团队文化。任何工作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只要它满足了你的H点、没踩中痛点就别矫情。

我被问:试对还好说,万一试错了呢,在一个岗位上蹉跎吗。

…… 突然就更理解“斜杠青年”的动力了。假如一只脚踩错,还有另一只脚在试探前进。

所以三十岁往上不会贬值,真正让我们摔倒的是退化掉学习的能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三十岁 慌了?

突然间所有跟我讲话的人都在准备辞职。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一个普通早晨,收到三个跳槽的消息。分别来自我的大学同学、前同事以及朋友。

然后路过一个微信群,撞见第四个要辞职的。辞职也传染?

先说我同学。人在成都,工作节奏比北上广友好太多了。前几年在一家不错的培训机构工作,做杂志、办活动,算是很享福的。后来公司人事变动,交好的朋友走了奇葩的同事来了,她不想忍,2017年换了现在这个工作。平台大很多、待遇好很多,又遇到一朵奇葩。

再说我的前同事。到现在我还没跟他绝交因为他是个富二代千顷地上一棵独苗却普通得让人感动。没有闪瞎眼的学历,认识他的时候在月薪三千多的工作上每天口吐莲花。后来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不归路——公关,在一家创业公司。最近他跳槽进了本土首屈一指的传播公司。每次跳槽薪酬都能往上翻跟头,就是现在上班离家更远了。“做得比以前开心,同事们人挺好。”这货姿势换得特别快,马上就开始为新东家摇旗呐喊挖墙脚。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跟他绝交▼

前同事说他换工作的时候,我正跟同学聊辞职的事儿。电脑界面右边聊天框犹豫不决,左边好友栏蹦出结果。我把这个喜感的画面截图给朋友看。

朋友说:“好巧啊~”

我:(; ̄ェ ̄)

有这样一种人,跳槽对他来说相当于改嫁。朋友在国企工作,当年还没拿到毕业证就签了卖身契,简直是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而且他的国企工作还不太一样,经常是临危受命、挑战极限。去年开始整天感叹自己眼界窄,却是潜意识里排斥换工作的。即便他能从零开始用半个小时搞明白PPP收益模式,也不敢正视自己放在人才市场上能值多少钱。所以他突然就打好了辞职报告还是挺让人欣慰。

意识到可能要做插图,我撤回了两句骂街。

每天我们都忙忙碌碌,像大公司里拼命表现以求留下转正的实习生。然后某一天发现公司新人是个97年的孩子才被现实猛轰一拳——我快三十了啊…… 

当初身边人有的决心去留学,于是量身打造简历,做公益活动、参加课外比赛、考雅思托福。也有人想当个咨询师,就迫不及待武装好西装领带,上穷碧落争一个实习机会然后用整个暑假做一个个PPT。对着这些人我们昂首挺胸,坚信人生还有无限可能,一定有什么东西更精彩。直到现在我们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而对喜欢的、擅长的仍旧一无所知。换个不客气的词,叫迷茫。

年近三十还在迷茫,你恐慌吗。

为什么二十岁没人问我慌不慌,三十岁却成了分水岭?

两年前在北京国贸一个咖啡厅,有人跟我讲:假如你三十岁还只是个普通员工,还搞不清自己要什么,那以后的日子都将碌碌无为。咖啡厅楼上,是他的新公司办公室。这个人曾经在阿里负责人力资源工作,离职深造后回来,集结了京东、腾讯、德勤等各大企业近百名HR出谋划策一起拍了部网剧。这个IP就是他创业的起点。

今年7月,有位银行人在他的公众号上写了篇文章叫:我最怕30岁以后,还要去招聘会找工作。他说HR圈子里有个秘而不宣的招聘潜规则:

“中层以下,35岁肯定不要,30岁以上最好也别要,除非带资源,带流量,带可估量的收益。”

“30以上,就算愿意拿junior薪水也不能要,做不久,问清楚家庭背景情况,不稳定因素太大。”

“30岁以上的应聘者,看简历基本上能看出人性的选择,跳槽喜欢从高往低走的,多半是图个高薪舒服养老的,这种人不能要。”

是,三十岁的确不能跑招聘会。与时俱进来讲,在智联、51job上投简历都要脸红一红。工作三年以上,行业内哪家公司什么文化、什么定位、未来战略也该了解。行业外哪些红海蓝海,如果你要往里跳当然也是先考量清楚。听几个论坛统揽全局,请几个业内人吃饭布控重点。如果最后找不到个朋友帮你内推,只能说你人缘不太好。最不济还有猎头嘛。

但,三十岁以上怎么就不该招用呢?就算不能带资源,却能带本事。同学问,什么样的简历能让猎头看上?我玩笑说,善用夸张修辞的。“的确哎,现在简历水分好大。直属领导说我是唯一一个没有骗他,有文字功底的。”假如让同学半个小时做一份需要三个小时完成的汇报材料,她可以详略得当做得很漂亮。这个叫经验。

三十岁以上不稳定因素大。或许为了证明这个论点能找出很多论据。但是房贷、车贷、奶粉钱,猴子再不稳定三座大山也能压到没脾气。更何况还有前同事这种有产阶级不在乎junior薪水的。根据领英发布的人才趋势报告,2014年开始中国职场人平均一年半跳槽一次,2017年约平均两年跳槽一次。HR所谓的稳定只是不愿醒来罢了。

最后,三十岁养老的都在原来的岗位上抽烟喝酒烫头,不会再递出简历了。而且三十岁也没有养老的,只有焦虑到着火的。那个做PPP测算的朋友想调动直属领导工作积极性,已经开始研究行为经济学了。

如果你在迷茫,试着向自己的三个亲人、三个朋友、三个同事问:我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答案绝对跟你自己意识到的不一样。他们的回答帮你认清自己。然后为工作标记两个刻度,比如薪酬,比如团队文化。任何工作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只要它满足了你的H点、没踩中痛点就别矫情。

我被问:试对还好说,万一试错了呢,在一个岗位上蹉跎吗。

…… 突然就更理解“斜杠青年”的动力了。假如一只脚踩错,还有另一只脚在试探前进。

所以三十岁往上不会贬值,真正让我们摔倒的是退化掉学习的能力。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