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卖资产“自救”治标不治本 双成药业内忧外困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卖资产“自救”治标不治本 双成药业内忧外困

双成药业内生增长面临营销调整和依赖单一品种的问题,外延并购也屡遭不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一场失算的外延并购而导致业绩黑洞的双成药业(002693.SZ)依旧未走出亏损泥淖,这家公司也在想办法自救,但却是治标不治本。

今年上半年,双成药业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净利润却依旧亏损达1754万元。同时,公司在中报中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将大幅减亏,但依旧会继续亏损800万元至1000万元。

不过,双成药业预亏的业绩可能会迎来逆转。近日,公司公告称,公司于9月20日与控股股东海南双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公司将旗下闲置多年的一处房产南洋大厦以约1295万元的成交价转让给双成投资。

这将为双成药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和资产收益,若将其全部计入下一报告期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中,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则有减亏的希望,甚至还能扭亏为盈,对今年全年业绩也能产生相应贡献。

但卖资产“自救”的方式不可持续,对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亦无裨益,因此显得治标不治本。双成药业面临着内忧外困的局面,公司内生增长面临营销调整和依赖单一品种的问题,外延并购也屡遭不顺。

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产销。去年双成药业净利润大幅亏损3.88亿元,除了受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澳亚生物)因业绩不及预期而计提2.77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外,公司产品销售和盈利能力下降亦造成一定拖累。

数据显示,去年,占公司营收比重近七成的多肽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超三成,同时毛利率也下降超3个百分点。此外,为公司业绩贡献超三成的其他产品去年收入更是下降超四成,毛利率下降近14%。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和各地招标政策变动以及两票制政策的陆续实施,使得公司产品销售竞争进一步加大。公司为此调整了营销结算模式,使得产品销量和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

但是营销方案的调整“吃力不讨好“,导致公司市场开发费用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三倍多,而产品销量增加的利润却不能有效覆盖增加的费用,利润亏损不可避免。在两票制等行业政策影响下,公司未来或会继续受到这一因素影响。

此外,双成药业还面临产品过于集中单一的风险。在公司主要的三种多肽药物产品中,用于治疗肝病、肿瘤、感染类等疾病的增强免疫药物基泰(注射用胸腺法新)是第一大主力产品。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基泰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均在50%左右。

但基泰在细分市场中并未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且还面临较多竞争。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可知,包括双成药业在内共有8家企业生产该产品,其中还有一家外企。2015年基泰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为18.12%,2016年下降至17%,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多肽类产品收入的下降,公司业绩受单一产品的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多肽药物市场目前以免疫产品为主,用于肿瘤和糖尿病等领域的产品占比不高,所以该行业市场尚未成熟,由此吸引了多个公司布局涉足,未来该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若未来双成药业仅仅依靠基泰,市场竞争力或会受到限制。但公司产品单一的情形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在研产品中,进展较快的或在等待注册申请,或是处于审评状态,能否通过还不确定。

在外延并购上,双成药业近年来可谓是连番不顺。曾经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是,双成药业意图收购澳亚生物全部股权的愿望落空,最终只完成了其46%的股权收购。然而,双成药业却因此患上并购“后遗症”,澳亚生物在去年成为公司的业绩黑洞。

除此之外,去年双成药业筹划一年的收购也走向了失败。2015年5月公司拟收购德企Lyomark Pharma GmbH和Bendalis GmbH两家公司各74.9%的股权,但近一年后,双方在标的估值、交易价格及合作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公司只好于去年5月终止收购,国际化战略受挫。

今年同样不顺,公司于5月25日停牌进入资产重组,拟收购医药行业相关资产。但历经两个月后双方依旧未能就重要条款达成一致,公司不得已终止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双成药业在开始此次重组之际,正是公司股价不断下行之时。从今年初到是次重组停牌前,公司股价累计下跌已达38%。在终止重组于7月25日复牌后,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的态势不再,反而呈现出缓慢上扬行情。但未来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公司股价恐难有更好的表现。

9月22日,该股收盘报7.33元/股,微涨0.96%。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双成药业

  • 双成药业:注射用硼替佐米获药品注册证书
  • CRO概念震荡拉升,双成药业、药明康德涨停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卖资产“自救”治标不治本 双成药业内忧外困

双成药业内生增长面临营销调整和依赖单一品种的问题,外延并购也屡遭不顺。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因一场失算的外延并购而导致业绩黑洞的双成药业(002693.SZ)依旧未走出亏损泥淖,这家公司也在想办法自救,但却是治标不治本。

今年上半年,双成药业增收不增利,营收同比增长近四成,净利润却依旧亏损达1754万元。同时,公司在中报中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净利润相较去年同期将大幅减亏,但依旧会继续亏损800万元至1000万元。

不过,双成药业预亏的业绩可能会迎来逆转。近日,公司公告称,公司于9月20日与控股股东海南双成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公司将旗下闲置多年的一处房产南洋大厦以约1295万元的成交价转让给双成投资。

这将为双成药业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和资产收益,若将其全部计入下一报告期的非经常性损益金额中,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则有减亏的希望,甚至还能扭亏为盈,对今年全年业绩也能产生相应贡献。

但卖资产“自救”的方式不可持续,对公司的长期业绩增长亦无裨益,因此显得治标不治本。双成药业面临着内忧外困的局面,公司内生增长面临营销调整和依赖单一品种的问题,外延并购也屡遭不顺。

双成药业主要从事化学合成多肽药品的研产销。去年双成药业净利润大幅亏损3.88亿元,除了受杭州澳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澳亚生物)因业绩不及预期而计提2.77亿元的资产减值准备的影响外,公司产品销售和盈利能力下降亦造成一定拖累。

数据显示,去年,占公司营收比重近七成的多肽类产品收入同比下降超三成,同时毛利率也下降超3个百分点。此外,为公司业绩贡献超三成的其他产品去年收入更是下降超四成,毛利率下降近14%。

今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和各地招标政策变动以及两票制政策的陆续实施,使得公司产品销售竞争进一步加大。公司为此调整了营销结算模式,使得产品销量和收入同比均有所增长。

但是营销方案的调整“吃力不讨好“,导致公司市场开发费用大幅增加,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增长三倍多,而产品销量增加的利润却不能有效覆盖增加的费用,利润亏损不可避免。在两票制等行业政策影响下,公司未来或会继续受到这一因素影响。

此外,双成药业还面临产品过于集中单一的风险。在公司主要的三种多肽药物产品中,用于治疗肝病、肿瘤、感染类等疾病的增强免疫药物基泰(注射用胸腺法新)是第一大主力产品。去年和今年上半年,基泰收入占公司营收的比重均在50%左右。

但基泰在细分市场中并未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且还面临较多竞争。查询国家食药监总局可知,包括双成药业在内共有8家企业生产该产品,其中还有一家外企。2015年基泰在国内同类产品的市场份额为18.12%,2016年下降至17%,与之对应的是公司多肽类产品收入的下降,公司业绩受单一产品的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多肽药物市场目前以免疫产品为主,用于肿瘤和糖尿病等领域的产品占比不高,所以该行业市场尚未成熟,由此吸引了多个公司布局涉足,未来该行业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若未来双成药业仅仅依靠基泰,市场竞争力或会受到限制。但公司产品单一的情形一时半会还无法解决,在研产品中,进展较快的或在等待注册申请,或是处于审评状态,能否通过还不确定。

在外延并购上,双成药业近年来可谓是连番不顺。曾经引起市场广泛关注的是,双成药业意图收购澳亚生物全部股权的愿望落空,最终只完成了其46%的股权收购。然而,双成药业却因此患上并购“后遗症”,澳亚生物在去年成为公司的业绩黑洞。

除此之外,去年双成药业筹划一年的收购也走向了失败。2015年5月公司拟收购德企Lyomark Pharma GmbH和Bendalis GmbH两家公司各74.9%的股权,但近一年后,双方在标的估值、交易价格及合作方式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分歧,公司只好于去年5月终止收购,国际化战略受挫。

今年同样不顺,公司于5月25日停牌进入资产重组,拟收购医药行业相关资产。但历经两个月后双方依旧未能就重要条款达成一致,公司不得已终止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双成药业在开始此次重组之际,正是公司股价不断下行之时。从今年初到是次重组停牌前,公司股价累计下跌已达38%。在终止重组于7月25日复牌后,公司股价“跌跌不休”的态势不再,反而呈现出缓慢上扬行情。但未来如果没有基本面的支撑,公司股价恐难有更好的表现。

9月22日,该股收盘报7.33元/股,微涨0.96%。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