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激励50名中高管 规模提速的远洋授出7.5亿股购股权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激励50名中高管 规模提速的远洋授出7.5亿股购股权

李明说,“高管团队里面除了我以外几乎就没有50岁以上的人,这批年轻人需要激励。”

12月12日,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2007年购股权计划的年期为期10年,已于2017年9月届满,董事局建议向股东推荐批准采纳新购股权计划。

根据公告,待新购股权计划生效及获股东批准后,远洋董事局建议将新购股权计划下的7.56亿份购股权授予受托人(将代李明、温海成、李洪波及其他47名指定个人参与者信托持有)。行使价每股4.98港元,有效期为5年,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988%。截至12月13日收盘,远洋股价为5.26港元/股。

在此次分配方案中,远洋董事局主席李明获配发的购股权数为3.78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9994%;执行董事温海成和李洪波各获得756万股,各占已发行宗股本的0.1%;47名中高层管理者共计获得3.63亿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4.7994%。

远洋方面表示,对这50名中高层授予股权,是肯定他们对远洋集团的贡献,并给予激励,使其利益与公司的财务表现统合一致。

股权激励是上市企业较为常见的激励机制,而对刚完成了管理层调整,业绩开始提速的远洋来说,此时推出新的股权激励方案,无疑是给新的管理层吃下“定心丸”。

李明在今年的半年业绩会上表示:“去年开始远洋管理层更新换代,目前调整已经完成了,大多数新的管理人员都是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都在基层做过项目经理,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超过10年,在高管团队里面除了我以外几乎就没有50岁以上的人,这批年轻人需要激励。”

不过购股权的行使也与远洋的业绩相挂钩,在公告中,远洋设置了两个先决条件,即如果远洋在2018年上半年的协议销售额比董事局或其指定委员会接纳的过往期间增长30%或以上,则将归属50%购股权,若2018全年增长30%或以上,则将归属100%购股权。

如果2017、2018、2019这三年中,任何一个财政年度远洋经审核拥有人应占溢利(扣除授予董事与雇员购股权的相关费用前)相比董事局或其指定委員会接纳的过往期间增长超过30%或以上,则将归属100%购股权。

这两者必须满足其一,购股权才能归属被授予人。

今年远洋将销售目标调整至700亿元,而明年远洋的业绩目标为10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30%,截至目前,远洋的协议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26.1亿元,11月份单月的销售额为80.3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9月25日,李明实际持有远洋集团2.22%的股权,在半年业绩会上,李明表示,“我觉得首先需要股东激励我自己,我拿1%的股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此次新的方案中,李明占据了50%的份额。

远洋在上市之后的10年里对股权激励比较热衷,而对目前比较流行的跟投制度却没有动作,李明也是员工持股的反对者。

在2007年远洋成功赴港IPO后,远洋就推出了激励计划,针对核心管理团队,经营的骨干理念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在10年时间以总股本的10%来用于激励。首次赋予了2%,以后根据每年的股东大会逐步实施。根据远洋地产的招股说明书,远洋地产的总股本大约44亿股,以上市当日股价11港元计算,10%的股权账面价值已经达到40多亿港元。

而2012年1月12日,远洋地产宣布,根据其购股权计划授出1.6亿份购股权,可供认购每股面值0.8元该公司普通股,购股权行使价为3.57元,有效期5年。据报道,这次股权激励计划除了授予董事部分以外,另外九成股权都是给予旗下员工,而这也是远洋对于公司人才做出的一次长期激励计划。

针对基层员工的激励措施,远洋并未实行“合伙人”制度,而是在2015年推出“背包人”制度,“以激励制度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每个事业部的激励标准则由自己部门制定,对于出现的不适应则立刻调整,以前这些问题都是等到年底再统一调整。”远洋内部人士曾向界面新闻表示。

远洋内部组织构架也为此进行了大变革,集团变成由10个事业部组成,职能中心只是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权利和责任都落到了“背包人”身上,李明对这种去组织化的方式给予了很大支持,“我只要求事业部在管理财务指标的时候,体系跟上市公司是一样的就行了,奖金事业部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但要多的就不能找集团要了。”李明表示。

对于合伙人制度,李明则表示:“只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是一些投资银行,这些完全是靠人力资本带来企业价值的公司,才比较适合伙人制度,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是靠物业、靠资产价值、土地储备,不是一个靠人力为主的行业。”

另外一家房企负责人也向界面新闻表示:“我们不会设置跟投制度,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对等的博弈,公司觉得是让利,员工觉得是吃亏,员工的100万是大钱,但对公司来说是小钱,所以这是不对称的,员工有钱可以去买公司股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激励50名中高管 规模提速的远洋授出7.5亿股购股权

李明说,“高管团队里面除了我以外几乎就没有50岁以上的人,这批年轻人需要激励。”

12月12日,远洋集团发布公告称,2007年购股权计划的年期为期10年,已于2017年9月届满,董事局建议向股东推荐批准采纳新购股权计划。

根据公告,待新购股权计划生效及获股东批准后,远洋董事局建议将新购股权计划下的7.56亿份购股权授予受托人(将代李明、温海成、李洪波及其他47名指定个人参与者信托持有)。行使价每股4.98港元,有效期为5年,购股权相当于已发行股份总数约9.9988%。截至12月13日收盘,远洋股价为5.26港元/股。

在此次分配方案中,远洋董事局主席李明获配发的购股权数为3.78亿股,占公司已发行股份的4.9994%;执行董事温海成和李洪波各获得756万股,各占已发行宗股本的0.1%;47名中高层管理者共计获得3.63亿股,占已发行总股本的4.7994%。

远洋方面表示,对这50名中高层授予股权,是肯定他们对远洋集团的贡献,并给予激励,使其利益与公司的财务表现统合一致。

股权激励是上市企业较为常见的激励机制,而对刚完成了管理层调整,业绩开始提速的远洋来说,此时推出新的股权激励方案,无疑是给新的管理层吃下“定心丸”。

李明在今年的半年业绩会上表示:“去年开始远洋管理层更新换代,目前调整已经完成了,大多数新的管理人员都是年轻人,受过高等教育,都在基层做过项目经理,在公司工作的时间超过10年,在高管团队里面除了我以外几乎就没有50岁以上的人,这批年轻人需要激励。”

不过购股权的行使也与远洋的业绩相挂钩,在公告中,远洋设置了两个先决条件,即如果远洋在2018年上半年的协议销售额比董事局或其指定委员会接纳的过往期间增长30%或以上,则将归属50%购股权,若2018全年增长30%或以上,则将归属100%购股权。

如果2017、2018、2019这三年中,任何一个财政年度远洋经审核拥有人应占溢利(扣除授予董事与雇员购股权的相关费用前)相比董事局或其指定委員会接纳的过往期间增长超过30%或以上,则将归属100%购股权。

这两者必须满足其一,购股权才能归属被授予人。

今年远洋将销售目标调整至700亿元,而明年远洋的业绩目标为1000亿元,增长幅度超过30%,截至目前,远洋的协议销售额已经达到了626.1亿元,11月份单月的销售额为80.3亿元。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港交所披露的文件显示,截至2017年9月25日,李明实际持有远洋集团2.22%的股权,在半年业绩会上,李明表示,“我觉得首先需要股东激励我自己,我拿1%的股份做成这样已经不错了。”而此次新的方案中,李明占据了50%的份额。

远洋在上市之后的10年里对股权激励比较热衷,而对目前比较流行的跟投制度却没有动作,李明也是员工持股的反对者。

在2007年远洋成功赴港IPO后,远洋就推出了激励计划,针对核心管理团队,经营的骨干理念采用股票期权的方式,在10年时间以总股本的10%来用于激励。首次赋予了2%,以后根据每年的股东大会逐步实施。根据远洋地产的招股说明书,远洋地产的总股本大约44亿股,以上市当日股价11港元计算,10%的股权账面价值已经达到40多亿港元。

而2012年1月12日,远洋地产宣布,根据其购股权计划授出1.6亿份购股权,可供认购每股面值0.8元该公司普通股,购股权行使价为3.57元,有效期5年。据报道,这次股权激励计划除了授予董事部分以外,另外九成股权都是给予旗下员工,而这也是远洋对于公司人才做出的一次长期激励计划。

针对基层员工的激励措施,远洋并未实行“合伙人”制度,而是在2015年推出“背包人”制度,“以激励制度去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而每个事业部的激励标准则由自己部门制定,对于出现的不适应则立刻调整,以前这些问题都是等到年底再统一调整。”远洋内部人士曾向界面新闻表示。

远洋内部组织构架也为此进行了大变革,集团变成由10个事业部组成,职能中心只是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权利和责任都落到了“背包人”身上,李明对这种去组织化的方式给予了很大支持,“我只要求事业部在管理财务指标的时候,体系跟上市公司是一样的就行了,奖金事业部想怎么发就怎么发,但要多的就不能找集团要了。”李明表示。

对于合伙人制度,李明则表示:“只有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是一些投资银行,这些完全是靠人力资本带来企业价值的公司,才比较适合伙人制度,而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是靠物业、靠资产价值、土地储备,不是一个靠人力为主的行业。”

另外一家房企负责人也向界面新闻表示:“我们不会设置跟投制度,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是不对等的博弈,公司觉得是让利,员工觉得是吃亏,员工的100万是大钱,但对公司来说是小钱,所以这是不对称的,员工有钱可以去买公司股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