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太太口服液”背后的医药界“巴菲特”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太太口服液”背后的医药界“巴菲特”

让家族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家族企业的终极愿景。而提高公司绩效,设置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前提,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很多,股权结构是一大方面。

 

“当所有人都在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在坚持!当周围人都离你而去时,你还在坚持!!甚至当你家破人亡时,你还在坚持!!!你就一定会成功地达成你的目标!”

——丽珠集团、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

朱保国的“太太”传奇

靠5000元起家 ,一路开公司、搞并购,2次“死里逃生”,25年终成正果,身家高达197亿人民币,一举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朱保国不愧为医药界的“巴菲特” 。

朱保国,1962年4月25日出生于河南焦作,不过祖籍是河南上蔡。前不久,他给许多人送了两本书,一本是《人类简史》,一本是《未来简史》,意思相当明白:看看过去,想想未来。

不妨俺们也简单地回溯一下他的“简史”吧。1981年,朱保国考入位于新乡的河南师范学院化学系,4年后毕业分配到新乡第五化工厂当技术员,1986年,他被飞龙精细化工的老板“挖角”,朱当了差不多6年的厂长、总经理。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此句“鸡汤式”信条放在朱保国身上蛮合适的。1992年春节,在给二叔二婶家拜年时,闲聊中偶然听到一副治疗女性黄褐斑的养颜方子。反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跟二婶打听好住址后,第二天起早就跑去拜访那位女中医。上门一聊,方知是祖传的宫廷秘方,人家祖上是皇家御医;当即,讲好9万元价钱,把这一张秘方买下。

当时,蜂王浆、鳖精、太阳神等保健品在市场火热着,30岁的朱保国就与几个朋友攥着方子南下深圳,开始了创业之路。当然了,飞龙厂那边的工作也辞掉了,理由是与老板经营理念不合,当时具体真相及细节如何,也就无关紧要了。另外,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厂是需要资金的,这里容易筹资。当时,朱保国筹集了2千万元,一半建厂,另一边作为购买设备及流动资金。

1992年10月,朱保国与合伙人创办了太太药业的前身——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到第二年6月投产,朱保国起了个名字叫太太口服液,可账上只剩下100多万元,快“断粮”了,不久后连工人的工资都没有着落了。找银行贷款,找朋友筹,均两手空空。穷途末路,咬咬牙,朱保国拿以厂房和设备作抵押,借了500万的高利贷。

太太口服液之所以能迅速成功,首先是精准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即便20多年过去了,“女性经济”依旧蕴含着庞大空间。女性,特别是20-45岁的白领女性,其实是改革开放大潮一个矛盾集合拳头,在职场、情场等争夺过程中,成功与失败中交织着骄傲、自豪、满足与嫉妒、焦虑、忧郁,而女人场域中一个突出的“竞争性资本”,就是人人都爱“美”,或者也爱健康。

从商业套路上说,从最易感人群的病毒式营销是太太口服液成功的基础,当然了,许多医药保健品也大致如此,只不过太太口服液是“祖母级”产品,抢先了一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保健品的春天里,朱保国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推出女性内服美容保健品的企业。从1993年推出第一款产品以来,直到2015年因欧盟“何首乌事件”暂时退市,太太口服液热销了22年,相当成功。

1995年元旦,朱保国一举在央视砸下1000万,黄金播段毛阿敏那句“挚情长真,永驻我心”,让朱保国收获了1.6亿元的销量。

朱保国是个相当精明的人,自1993年创厂开始,他就逐步收拢股权,慢慢地将合伙人的公司股份收到个人名下。2001年6月,“太太药业”(2003年更名“健康元”)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时,朱保国家族(朱保国及妻子刘广霞、刘苗等)持有的“太太药业”股权比例高达74.2%。

太太药业的起家,多集中在保健品上,即便1997年收购了深圳市第三大制药厂海滨制药厂,也仅是涉足医药而已,并未形成气候,产品路线依旧狭窄。上市后,资金面较为宽裕的朱保国,又花1.4亿元收购健康药业100%股权,自此,实现了保健品、药品的双翼发展路线。期间,他们还获得“鹰牌”花旗参的商标权。

踩踏郭家学“老巢”纯粹因为赌气

2003年5月,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或许有人会认为,名称变化代表着一个趋势,朱保国的雄心是从保健品突围,全面进入药品领域。如此理解也没错,可不全面;从品牌管理方面看,“太太”在公众心目中是女性保健品的代名词,若用于药业,恐怕定位不清晰、容易引发歧解。

让家族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家族企业的终极愿景。而要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收益,即公司绩效,设置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前提;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很多,股权结构是一大方面。

道理说白了,接下来要说的就好理解。健康元更名之前,朱保国进行了一次家族内部的股权合并。“太太药业” 发布股权变动公告称,第一大股东“百业源投资” 受让了第三、四、五大股东的所有股权,一下子把持股比例提高到55.63%,且每股转让价仅1元。

不少人奇怪,且不论当年“太太”每股净资产就有5.11元,单说二级市场上,股价就达18元多,谁当冤大头,出让价也低得离谱呀?呵呵!其中的原委是这样的,第一大股东百业源90%股权是朱保国,剩下10%是他老婆刘广霞的,100%的夫妻店。占股18.54%太太股权的香港鸿信行,实控人是谁?是刘苗,而她是朱保国、刘广霞的母亲。另外,第三、四、五大股东,其实也是家族关联人挂名,并没有实际的经营资产(差不多是“空壳”)。一家人“左手转右手”,目的很清楚,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一股独大。

股神巴菲特选股有眼光,朱保国也有这一个基因,他自称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财务报表,没事的时候,就趴在电脑前看。2005年购买的东盛科技股份,就是朱保国投资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说及东盛科技,就得提一下资本狂人郭家学,也就是今天上市药企广誉远掌门人。1999年,郭家学借壳上市“东盛科技”(即后来更名的“广誉远”),随后在短短5年内,挥舞收购大锤,一举收购了白加黑、盖天力、丽珠制药、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上市公司。您说一下,若是放到今天,郭家学的财富体量肯定令马化腾、马云“望其项背”!

朱保国是一个偏执的人,郭家学也是偏执的人,执著容易成大事,可过分偏执也往往误大事,否则郭家学十多年前也不会在财富巅峰上“一脚蹬空”!(创业者要记住一句话,“性格决定成败”!心态很关键,别不以为然。)

(东盛集团董事长、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

买东盛科技,朱保国投资成本其实1600万元不到,两年内卖出,市值是1.36亿元,获利快10倍!更令朱保国得意的是,当他将丽珠这朵“带刺的玫瑰”拿到手上时,郭家学是把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取得的股份平价7亿卖出,一毛钱也赚不到。

众所周知,万科之所以成为“宝万之争”举牌“惊弓之鸟”,最大的问题是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至今32年历史的珠海药企龙头丽珠药业,之所以一而再地跌入资本市场的“并购池”,问题就出在股权结构上。

说“丽珠”是朵绚丽的玫瑰,一点都不为过。中国第一家同时A、B股上市的药企,丽珠得乐、丽珠肠乐等产品知名度自不必说,另外还有完整的生产线及自主研发能力。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朱保国闻到玫瑰香,郭家学也不放过,不然就不会有国内商业史上重要一笔“丽珠收购战”。

丽珠原来的大股东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两方之间曾有过一段“幸福时光”,如同华润当时与王石一样,光大进入丽珠之后,相处甚欢,一直没有插手管理。

据说朱保国1996年就找过丽珠创始人徐孝先,想买点股权,不过,人家没有兴趣,理由与王石回应宝能系差不多。(民企不够格呗!)

2001年,光大集团内部战略调整、战线收缩,因搁浅于财政部审批,由丽珠人组成的社团法人“桂花职工互助会”第一次从光大那边的股权转让失败。后来,他们又成立了代表职工利益“丽士投资”, 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31%。

令丽珠人想不到的是,转入光大股权未果,丽珠不久后还陷入“三巨头”股权争夺战。哪三家巨头觊觎丽珠的芳容呢?东北老国企哈药集团、郭家学掌舵的东盛集团,还有朱保国的太太药业,他们都想承接光大集团放出的股权。

苦熬两年,郭家学的东盛集团获得了光大集团持有的3891.7518万股的国有法人股处置权,占总股本12.72%。(此前是托管)。令郭家学“郁闷”的是,自己虽为丽珠第一大股东,却是“陪太子读书”,因为实际控制权在朱保国手上。董事会5个席位,四个是朱家的,郭家学仅有一席,屈居副董事长,董事长是朱保国。为什么?因为一番争斗下来,第二、三、四、五大股东均是朱保国麾下的关联公司。

收购丽珠药业,朱保国花了10个亿,运用了二级市场吸筹、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股权托管、质押、AB股两个市场等多种手段,资本市场所有的并购技巧及战术套路差不多都派上用场。2005年,朱保国又祭出一套新方案,以10配6的高比例配股,可此时的郭家学正陷入云南白药收购案中,资金抽不开,也就是拿不出钱来。

结果,丽珠股权战迷雾散尽,拿不出资金的郭家学,要么原来的12%股权被稀释到7%,要么退出。朱保国如愿以偿,坐稳最大股东宝座,而失落的郭家学无奈地选择了后一条路子,让出了所有的丽珠股份。

抄郭家学的老巢“东盛”,大赚1个多亿,其实也是朱保国斗气斗出来的。丽珠股权战期间,憋气的郭家学每次开董事会,就是“反对、反对、反对。。。”纯粹因为赌气,朱保国一想,你不是老给我投反对票吗,我也买你一点股份,到时你干什么我也投反对票。

结论:一、从资本属性而言,朱郭两大家族争夺“丽珠”,都有强烈的资本运作动机,也带有产业资本寻求产业协同的动力。

二、做实业与做资本还是有差别,与资本靠风险投资盈利不同,做医药制造是要靠产品盈利,以利润作为支撑的。药品是大众的长期需求,资本并购运作后,无论是朱保国的健康元、丽珠药业,还是今天重回“广誉远”的郭家学都一样,创新与坚守的另一个“潜台词”,就是“十年磨一剑”,一步一个脚印,中间任何一环都少不了。

三、股权相对分散的高成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必须时刻提防资本“猎户”手上端着的枪,筑牢股权“隔离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太太口服液”背后的医药界“巴菲特”

让家族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家族企业的终极愿景。而提高公司绩效,设置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前提,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很多,股权结构是一大方面。

 

“当所有人都在说你是疯子的时候,你在坚持!当周围人都离你而去时,你还在坚持!!甚至当你家破人亡时,你还在坚持!!!你就一定会成功地达成你的目标!”

——丽珠集团、健康元董事长朱保国

朱保国的“太太”传奇

靠5000元起家 ,一路开公司、搞并购,2次“死里逃生”,25年终成正果,身家高达197亿人民币,一举成为两家上市公司的老板,朱保国不愧为医药界的“巴菲特” 。

朱保国,1962年4月25日出生于河南焦作,不过祖籍是河南上蔡。前不久,他给许多人送了两本书,一本是《人类简史》,一本是《未来简史》,意思相当明白:看看过去,想想未来。

不妨俺们也简单地回溯一下他的“简史”吧。1981年,朱保国考入位于新乡的河南师范学院化学系,4年后毕业分配到新乡第五化工厂当技术员,1986年,他被飞龙精细化工的老板“挖角”,朱当了差不多6年的厂长、总经理。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充分准备的人,此句“鸡汤式”信条放在朱保国身上蛮合适的。1992年春节,在给二叔二婶家拜年时,闲聊中偶然听到一副治疗女性黄褐斑的养颜方子。反正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跟二婶打听好住址后,第二天起早就跑去拜访那位女中医。上门一聊,方知是祖传的宫廷秘方,人家祖上是皇家御医;当即,讲好9万元价钱,把这一张秘方买下。

当时,蜂王浆、鳖精、太阳神等保健品在市场火热着,30岁的朱保国就与几个朋友攥着方子南下深圳,开始了创业之路。当然了,飞龙厂那边的工作也辞掉了,理由是与老板经营理念不合,当时具体真相及细节如何,也就无关紧要了。另外,深圳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开厂是需要资金的,这里容易筹资。当时,朱保国筹集了2千万元,一半建厂,另一边作为购买设备及流动资金。

1992年10月,朱保国与合伙人创办了太太药业的前身——深圳爱迷尔食品有限公司,到第二年6月投产,朱保国起了个名字叫太太口服液,可账上只剩下100多万元,快“断粮”了,不久后连工人的工资都没有着落了。找银行贷款,找朋友筹,均两手空空。穷途末路,咬咬牙,朱保国拿以厂房和设备作抵押,借了500万的高利贷。

太太口服液之所以能迅速成功,首先是精准地锁定目标消费群体,即便20多年过去了,“女性经济”依旧蕴含着庞大空间。女性,特别是20-45岁的白领女性,其实是改革开放大潮一个矛盾集合拳头,在职场、情场等争夺过程中,成功与失败中交织着骄傲、自豪、满足与嫉妒、焦虑、忧郁,而女人场域中一个突出的“竞争性资本”,就是人人都爱“美”,或者也爱健康。

从商业套路上说,从最易感人群的病毒式营销是太太口服液成功的基础,当然了,许多医药保健品也大致如此,只不过太太口服液是“祖母级”产品,抢先了一步。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保健品的春天里,朱保国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推出女性内服美容保健品的企业。从1993年推出第一款产品以来,直到2015年因欧盟“何首乌事件”暂时退市,太太口服液热销了22年,相当成功。

1995年元旦,朱保国一举在央视砸下1000万,黄金播段毛阿敏那句“挚情长真,永驻我心”,让朱保国收获了1.6亿元的销量。

朱保国是个相当精明的人,自1993年创厂开始,他就逐步收拢股权,慢慢地将合伙人的公司股份收到个人名下。2001年6月,“太太药业”(2003年更名“健康元”)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时,朱保国家族(朱保国及妻子刘广霞、刘苗等)持有的“太太药业”股权比例高达74.2%。

太太药业的起家,多集中在保健品上,即便1997年收购了深圳市第三大制药厂海滨制药厂,也仅是涉足医药而已,并未形成气候,产品路线依旧狭窄。上市后,资金面较为宽裕的朱保国,又花1.4亿元收购健康药业100%股权,自此,实现了保健品、药品的双翼发展路线。期间,他们还获得“鹰牌”花旗参的商标权。

踩踏郭家学“老巢”纯粹因为赌气

2003年5月,太太药业更名为健康元。或许有人会认为,名称变化代表着一个趋势,朱保国的雄心是从保健品突围,全面进入药品领域。如此理解也没错,可不全面;从品牌管理方面看,“太太”在公众心目中是女性保健品的代名词,若用于药业,恐怕定位不清晰、容易引发歧解。

让家族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是家族企业的终极愿景。而要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和经营收益,即公司绩效,设置一个合理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前提;而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很多,股权结构是一大方面。

道理说白了,接下来要说的就好理解。健康元更名之前,朱保国进行了一次家族内部的股权合并。“太太药业” 发布股权变动公告称,第一大股东“百业源投资” 受让了第三、四、五大股东的所有股权,一下子把持股比例提高到55.63%,且每股转让价仅1元。

不少人奇怪,且不论当年“太太”每股净资产就有5.11元,单说二级市场上,股价就达18元多,谁当冤大头,出让价也低得离谱呀?呵呵!其中的原委是这样的,第一大股东百业源90%股权是朱保国,剩下10%是他老婆刘广霞的,100%的夫妻店。占股18.54%太太股权的香港鸿信行,实控人是谁?是刘苗,而她是朱保国、刘广霞的母亲。另外,第三、四、五大股东,其实也是家族关联人挂名,并没有实际的经营资产(差不多是“空壳”)。一家人“左手转右手”,目的很清楚,提高大股东的股权集中度,一股独大。

股神巴菲特选股有眼光,朱保国也有这一个基因,他自称最大的爱好就是看财务报表,没事的时候,就趴在电脑前看。2005年购买的东盛科技股份,就是朱保国投资生涯中的经典之作。

说及东盛科技,就得提一下资本狂人郭家学,也就是今天上市药企广誉远掌门人。1999年,郭家学借壳上市“东盛科技”(即后来更名的“广誉远”),随后在短短5年内,挥舞收购大锤,一举收购了白加黑、盖天力、丽珠制药、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上市公司。您说一下,若是放到今天,郭家学的财富体量肯定令马化腾、马云“望其项背”!

朱保国是一个偏执的人,郭家学也是偏执的人,执著容易成大事,可过分偏执也往往误大事,否则郭家学十多年前也不会在财富巅峰上“一脚蹬空”!(创业者要记住一句话,“性格决定成败”!心态很关键,别不以为然。)

(东盛集团董事长、广誉远掌门人郭家学)

买东盛科技,朱保国投资成本其实1600万元不到,两年内卖出,市值是1.36亿元,获利快10倍!更令朱保国得意的是,当他将丽珠这朵“带刺的玫瑰”拿到手上时,郭家学是把自己之前辛辛苦苦取得的股份平价7亿卖出,一毛钱也赚不到。

众所周知,万科之所以成为“宝万之争”举牌“惊弓之鸟”,最大的问题是股权结构较为分散。至今32年历史的珠海药企龙头丽珠药业,之所以一而再地跌入资本市场的“并购池”,问题就出在股权结构上。

说“丽珠”是朵绚丽的玫瑰,一点都不为过。中国第一家同时A、B股上市的药企,丽珠得乐、丽珠肠乐等产品知名度自不必说,另外还有完整的生产线及自主研发能力。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朱保国闻到玫瑰香,郭家学也不放过,不然就不会有国内商业史上重要一笔“丽珠收购战”。

丽珠原来的大股东是中国光大(集团)总公司,两方之间曾有过一段“幸福时光”,如同华润当时与王石一样,光大进入丽珠之后,相处甚欢,一直没有插手管理。

据说朱保国1996年就找过丽珠创始人徐孝先,想买点股权,不过,人家没有兴趣,理由与王石回应宝能系差不多。(民企不够格呗!)

2001年,光大集团内部战略调整、战线收缩,因搁浅于财政部审批,由丽珠人组成的社团法人“桂花职工互助会”第一次从光大那边的股权转让失败。后来,他们又成立了代表职工利益“丽士投资”, 成为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7.31%。

令丽珠人想不到的是,转入光大股权未果,丽珠不久后还陷入“三巨头”股权争夺战。哪三家巨头觊觎丽珠的芳容呢?东北老国企哈药集团、郭家学掌舵的东盛集团,还有朱保国的太太药业,他们都想承接光大集团放出的股权。

苦熬两年,郭家学的东盛集团获得了光大集团持有的3891.7518万股的国有法人股处置权,占总股本12.72%。(此前是托管)。令郭家学“郁闷”的是,自己虽为丽珠第一大股东,却是“陪太子读书”,因为实际控制权在朱保国手上。董事会5个席位,四个是朱家的,郭家学仅有一席,屈居副董事长,董事长是朱保国。为什么?因为一番争斗下来,第二、三、四、五大股东均是朱保国麾下的关联公司。

收购丽珠药业,朱保国花了10个亿,运用了二级市场吸筹、大宗交易、协议转让、股权托管、质押、AB股两个市场等多种手段,资本市场所有的并购技巧及战术套路差不多都派上用场。2005年,朱保国又祭出一套新方案,以10配6的高比例配股,可此时的郭家学正陷入云南白药收购案中,资金抽不开,也就是拿不出钱来。

结果,丽珠股权战迷雾散尽,拿不出资金的郭家学,要么原来的12%股权被稀释到7%,要么退出。朱保国如愿以偿,坐稳最大股东宝座,而失落的郭家学无奈地选择了后一条路子,让出了所有的丽珠股份。

抄郭家学的老巢“东盛”,大赚1个多亿,其实也是朱保国斗气斗出来的。丽珠股权战期间,憋气的郭家学每次开董事会,就是“反对、反对、反对。。。”纯粹因为赌气,朱保国一想,你不是老给我投反对票吗,我也买你一点股份,到时你干什么我也投反对票。

结论:一、从资本属性而言,朱郭两大家族争夺“丽珠”,都有强烈的资本运作动机,也带有产业资本寻求产业协同的动力。

二、做实业与做资本还是有差别,与资本靠风险投资盈利不同,做医药制造是要靠产品盈利,以利润作为支撑的。药品是大众的长期需求,资本并购运作后,无论是朱保国的健康元、丽珠药业,还是今天重回“广誉远”的郭家学都一样,创新与坚守的另一个“潜台词”,就是“十年磨一剑”,一步一个脚印,中间任何一环都少不了。

三、股权相对分散的高成长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必须时刻提防资本“猎户”手上端着的枪,筑牢股权“隔离墙”!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