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特朗普答应让这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一年过去他们怎样了?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特朗普答应让这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一年过去他们怎样了?

韦尔奇,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麦克道尔县首府,曾因煤产量全美第一号称“美国煤斗之心”。1960年代,美国在这里喊出“向贫困开战”。但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成为“全美首贫”。

图片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记者:徐剑梅 金旼旼 

2018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一周年。自竞选开始,“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俨然响彻全球。美国优先、重振美国经济、把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这类宣誓至今仍在一遍遍重复。

这座小城倚山而建,从谷地往坡上铺陈、如同半个扇面般展开。

韦尔奇,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麦克道尔县首府,曾因煤产量全美第一,号称“美国煤斗之心”。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这里喊出“向贫困开战”。但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成为“全美首贫”。

脱贫,为何这样难?

专题:特朗普上任这一年

空空荡荡的街,一片萧瑟

运煤的火车拉长汽笛,紧挨着小城的“扇柄”呼啸而过。“扇柄”锁定小城西端,城中街道在此收束,铁路、国道在此交汇。一条出城路正在修,火车经过,震动地面,尘雾升腾。

路侧原本有家小加油站,一位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老兵打完仗回家,在这里守了几十年。小城居民说,半年前,96岁的老人进了养老院。

与一般小镇不同,韦尔奇城中心有很多高大建筑,或办公楼或厂房,一栋挨一栋,样式坚固。市政厅旁建有三四层高的公共停车楼,底层一根柱子上镌着铜牌,上写“建于1940年”。

停车楼虽大,没见几辆车。市中心街道皆冷冷清清,找不到一间咖啡馆,也没看到营业的餐馆。看似气派的楼房,底层店铺大多数门窗紧闭,甚至干脆用木板钉上。

从积满灰尘的橱窗往里望,尽是乱扔的桌椅杂物。街头有老人蹒跚走过,也有流浪汉模样的男子踯躅。

沿街路灯杆上,一些建筑墙上,披挂着各色圣诞装饰,显示市政管理的存在。城西尽头处一栋楼房,整墙绘着韦尔奇曾经繁华整洁的街景,上写:“韦尔奇市,建于1894年……是全美举行老兵节庆祝游行最早、最悠久的地方。”同事脱口而出,这是甲午战争那一年。

韦尔奇到底是县府,有政府机构、法院,这些年为创收招揽联邦监狱设在这里。此外,还有为数寥寥的律师行、保险公司,有一家车行、一家电影院,甚至还有家地方报馆,硕大牌匾上写着“韦尔奇每日新闻·1927年创办”。

其实,多年前报馆就因不景气不再每日出报,并更名为《韦尔奇新闻》,只是牌匾一直没换。

在报馆门口,记者遇到在小城出生长大的赫伯特·科林斯。他37岁,已失业数年,和母亲同住。政府发放的食品救济券,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煤矿产业不会回来了。没有多少年轻人留在这里。”他说。

走进一家兼卖日杂用品的药店,门可罗雀,倒有3名营业员。门边一位七八十岁白人老人,脚下放个大塑料袋,里面满满数百个橙红色小塑料药瓶,他正一个个拧开盖子,往里面分装小药片。问城里服用阿片类药物成瘾情况,他表情立刻凝固,紧紧闭上嘴扭过头去。

记者有些尴尬,走到柜台前,一位中年非裔女营业员过来招呼,记者自我介绍了一下,又问,过去这一年,小镇可有什么变化吗?她的表情也立刻严峻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什么变化都没有!”

从“小纽约”到贫困县的跌落

20世纪头50年,韦尔奇和麦克道尔县一路向上,至1950年达到峰值。这一年,全县人口十万以上,煤矿数十座,小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绰号“小纽约”。

2016年,根据美国人口初步统计结果,韦尔奇仅剩1816人。

“我80年代初开始在这里工作,当时还有100多家店铺,有很多餐馆、七八家酒店。现在,都无影无踪了。”麦克道尔县再发展局局长丹·赖利告诉新华社记者。

赖利说,全县仅剩四五座煤矿仍在开采,雇工总计150多人。

韦尔奇的盛衰是美国煤矿产业的样本。就在小城最繁荣的1950年,美国煤矿工人的悲歌其实已经奏响。1923年,全美有86.3万煤矿工人;而1950年只有不足50万人;如今,不足5万人。

赖利解释了两点原因。一是二战结束后,石油开始取代煤成为美国主要能源;二是煤矿开采大规模机器化,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手。

此外,上世纪80年代美国钢铁业衰落重创煤矿业,以及本世纪初的一场突发洪水,都对韦尔奇雪上加霜,导致大量就业岗位和人口流失。

但这些似乎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这座城市对清晰的衰落前景如此缺乏准备;而衰落的脚步又何以如此迅疾,远远早于、快于铁锈带上美国制造业的萧条。

实际上,1960年,即达到人口顶峰10年之后,韦尔奇和整个麦克道尔县就陷入深度贫困。这一年,约翰·肯尼迪来到韦尔奇开展民主党总统预选,震惊于当地贫困状况,喊出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震撼人心的口号之一:向贫困开战。

翌年,肯尼迪政府农业部长亲临韦尔奇主持仪式,一户有15个孩子的家庭领取了联邦政府发放的第一份食品救济券,总计95美元。

从此,韦尔奇和麦克道尔县成为闻名全美的贫困户和扶贫样板。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执政期间,美国联邦政府主导推行了大规模、多方位的扶贫、脱贫立法和举措,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的扶贫结果如何呢?

今年上半年一份美媒报道,直截了当地把麦克道尔县称为“美国最穷、最病、最没有希望的县”。

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居民健康状况全美排名垫底,近半数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6岁至24岁青少年中,既不上学也没工作的“失联者”,占比高达43%。

赖利说,在韦尔奇,最穷的三口之家,每月收入仅约800美元到1000美元,饭钱、房钱、药钱、交通费,全在里面。而最富的三口之家,全年收入也不过七八万美元。

深陷困顿难有起色

其实,真正的“美国煤斗之心”早已转移到西部怀俄明州,全美五大煤矿都集中在那里。西弗吉尼亚产煤量虽名列全美第二,实际占比仅约11%。并且多年前,旅游业就超过煤矿成为该州主要经济支柱。即便对小城韦尔奇,煤矿从就业机会到经济拉动都已贡献不大。

煤矿不再唱主角,脱贫为什么还是这么难?

赖利说,西弗吉尼亚州自然资源丰富、四季转换鲜明、连接美东和中西部道路畅通,还拥有铁路等基础设施,但人们只是想当然地以为这些条件很棒。

韦尔奇看似楼房林立,但“我们的房屋状况可能是西弗吉尼亚州最糟糕的。能源供应、管道、建筑,统统达不到标准。很多房子年久失修,需要重建。镇上也没有文化生活。”赖利说。

“过去,韦尔奇有大公司开设的百货商店,有医生,有理发店、鞋店,人们不用到别处去就能买到日常需要的东西。但现在,买任何东西都得网购,或者出城到别处去买。”赖利说。小城之萧条,已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自循环。

更糟糕的是,阿片类药物成瘾问题也很早就在这里出现。多数阿片类药物就是镇痛剂。矿工因为工作性质容易受伤,加上过去美国镇痛剂处方药价格便宜,管制宽松,人们对其危害缺乏认识。麦克道尔如今是全美服药过量致死率最高的县。

2017年2月,韦尔奇起诉美国五大药业公司,指控它们在当地大量经销处方镇痛药物,大赚其钱,却把“烂摊子”甩给这座城市,导致其卫生、执法、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资源枯竭。

小城在光景好的时候,除了挖煤,就是狂挖煤。但财富随人走,小城既没有留住挖煤得来的财富,也没有抓紧发力产业多元化,更没有着眼长远建设学校发展教育。这些年,想要挽回颓势重建,不仅难觅新产业,更为匮乏的,是人力资源。

“我们失去的太多了”,赖利叹息。

眼前有出路,道阻且长

两种扶贫观点引人深思。

首先,树挪死,人挪活。几十年来,这个“国家煤斗之心”流失了80%以上的人口。虽然这导致地方财税剧减,但从另一层面看,即便地方无法脱贫,人口却可以靠符合经济规律的流动获得新的机会和生活。

城市因人而聚,人因机会而聚。人的脱贫,比地方脱贫更为重要。再说,十万人口脱贫,和两千人口脱贫,不是一回事,后者难度显然要小得多。

其次,大部分人都走了,留下的为什么宁愿生活在贫困中也不离去?从数据看,老、弱、病、残、缺乏技能者比例颇高。

美国右翼智库“理性基金会”则归咎于联邦政府“扶贫”“帮贫”的福利救助。它援引数据说,麦克道尔县全部个人收入中,接近47%来自政府发放的社会福利、残障保险、食品救济券及其他联邦项目。

太靠政府必生弊端,但不靠政府,这种小规模的锈城恐怕无法自行除锈,其弱势群体更难改变命运。关键还在于政府之手如何施为。福利只能济穷,但要救穷,需要从长远角度合理地重新规划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路。

失业者柯林斯说,小城衰落多年,未来一到五年不太可能会有明显变化。并且,小城要复兴,“得有人带来新思想,需要(与现在)不同的人。”

赖利幼年就和父母迁居到韦尔奇,成年后又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他对韦尔奇的发展怀抱期待。

这里有农业潜力,有优美环境、有水资源,有肥沃土壤适于果蔬栽培,除了煤,还出产木材和天然气,赖利说,“我们有很多资源。”

“这里的货物运输相当繁忙,成百上千车辆每天经过这里。我不知道它们去哪里,做什么,但这让我(对城市)抱有希望。”赖利说。

韦尔奇、麦克道尔县,连同西弗吉尼亚州,都在致力于向旅游业转型。赖利说,过去一年里,韦尔奇有不少起色,出现新的工作机会,新的建筑工程。矿业博物馆、艺术和文化中心,都在兴建之中。“进步慢,但肯定是取得了进步”。

“还有很多该做的没有做”,他同时强调。

送别记者时,赖利认真地说,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不得不始终为变化作好准备。”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原标题:特朗普曾答应让这里人过上好日子,整整一年过去了……

最新更新时间:01/21 11: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特朗普答应让这里的人过上好日子 一年过去他们怎样了?

韦尔奇,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麦克道尔县首府,曾因煤产量全美第一号称“美国煤斗之心”。1960年代,美国在这里喊出“向贫困开战”。但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成为“全美首贫”。

图片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记者:徐剑梅 金旼旼 

2018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一周年。自竞选开始,“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俨然响彻全球。美国优先、重振美国经济、把工作岗位带回美国,这类宣誓至今仍在一遍遍重复。

这座小城倚山而建,从谷地往坡上铺陈、如同半个扇面般展开。

韦尔奇,美国西弗吉尼亚州麦克道尔县首府,曾因煤产量全美第一,号称“美国煤斗之心”。

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在这里喊出“向贫困开战”。但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成为“全美首贫”。

脱贫,为何这样难?

专题:特朗普上任这一年

空空荡荡的街,一片萧瑟

运煤的火车拉长汽笛,紧挨着小城的“扇柄”呼啸而过。“扇柄”锁定小城西端,城中街道在此收束,铁路、国道在此交汇。一条出城路正在修,火车经过,震动地面,尘雾升腾。

路侧原本有家小加油站,一位参加过太平洋战争的老兵打完仗回家,在这里守了几十年。小城居民说,半年前,96岁的老人进了养老院。

与一般小镇不同,韦尔奇城中心有很多高大建筑,或办公楼或厂房,一栋挨一栋,样式坚固。市政厅旁建有三四层高的公共停车楼,底层一根柱子上镌着铜牌,上写“建于1940年”。

停车楼虽大,没见几辆车。市中心街道皆冷冷清清,找不到一间咖啡馆,也没看到营业的餐馆。看似气派的楼房,底层店铺大多数门窗紧闭,甚至干脆用木板钉上。

从积满灰尘的橱窗往里望,尽是乱扔的桌椅杂物。街头有老人蹒跚走过,也有流浪汉模样的男子踯躅。

沿街路灯杆上,一些建筑墙上,披挂着各色圣诞装饰,显示市政管理的存在。城西尽头处一栋楼房,整墙绘着韦尔奇曾经繁华整洁的街景,上写:“韦尔奇市,建于1894年……是全美举行老兵节庆祝游行最早、最悠久的地方。”同事脱口而出,这是甲午战争那一年。

韦尔奇到底是县府,有政府机构、法院,这些年为创收招揽联邦监狱设在这里。此外,还有为数寥寥的律师行、保险公司,有一家车行、一家电影院,甚至还有家地方报馆,硕大牌匾上写着“韦尔奇每日新闻·1927年创办”。

其实,多年前报馆就因不景气不再每日出报,并更名为《韦尔奇新闻》,只是牌匾一直没换。

在报馆门口,记者遇到在小城出生长大的赫伯特·科林斯。他37岁,已失业数年,和母亲同住。政府发放的食品救济券,是他的主要经济来源。

“煤矿产业不会回来了。没有多少年轻人留在这里。”他说。

走进一家兼卖日杂用品的药店,门可罗雀,倒有3名营业员。门边一位七八十岁白人老人,脚下放个大塑料袋,里面满满数百个橙红色小塑料药瓶,他正一个个拧开盖子,往里面分装小药片。问城里服用阿片类药物成瘾情况,他表情立刻凝固,紧紧闭上嘴扭过头去。

记者有些尴尬,走到柜台前,一位中年非裔女营业员过来招呼,记者自我介绍了一下,又问,过去这一年,小镇可有什么变化吗?她的表情也立刻严峻起来,斩钉截铁地说:“没有,什么变化都没有!”

从“小纽约”到贫困县的跌落

20世纪头50年,韦尔奇和麦克道尔县一路向上,至1950年达到峰值。这一年,全县人口十万以上,煤矿数十座,小城灯红酒绿,车水马龙,绰号“小纽约”。

2016年,根据美国人口初步统计结果,韦尔奇仅剩1816人。

“我80年代初开始在这里工作,当时还有100多家店铺,有很多餐馆、七八家酒店。现在,都无影无踪了。”麦克道尔县再发展局局长丹·赖利告诉新华社记者。

赖利说,全县仅剩四五座煤矿仍在开采,雇工总计150多人。

韦尔奇的盛衰是美国煤矿产业的样本。就在小城最繁荣的1950年,美国煤矿工人的悲歌其实已经奏响。1923年,全美有86.3万煤矿工人;而1950年只有不足50万人;如今,不足5万人。

赖利解释了两点原因。一是二战结束后,石油开始取代煤成为美国主要能源;二是煤矿开采大规模机器化,不再需要那么多人手。

此外,上世纪80年代美国钢铁业衰落重创煤矿业,以及本世纪初的一场突发洪水,都对韦尔奇雪上加霜,导致大量就业岗位和人口流失。

但这些似乎不足以解释,为什么这座城市对清晰的衰落前景如此缺乏准备;而衰落的脚步又何以如此迅疾,远远早于、快于铁锈带上美国制造业的萧条。

实际上,1960年,即达到人口顶峰10年之后,韦尔奇和整个麦克道尔县就陷入深度贫困。这一年,约翰·肯尼迪来到韦尔奇开展民主党总统预选,震惊于当地贫困状况,喊出了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最震撼人心的口号之一:向贫困开战。

翌年,肯尼迪政府农业部长亲临韦尔奇主持仪式,一户有15个孩子的家庭领取了联邦政府发放的第一份食品救济券,总计95美元。

从此,韦尔奇和麦克道尔县成为闻名全美的贫困户和扶贫样板。肯尼迪和林登·约翰逊执政期间,美国联邦政府主导推行了大规模、多方位的扶贫、脱贫立法和举措,对美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半个多世纪过去,这里的扶贫结果如何呢?

今年上半年一份美媒报道,直截了当地把麦克道尔县称为“美国最穷、最病、最没有希望的县”。

统计数据显示,全县居民健康状况全美排名垫底,近半数儿童生活在贫困线以下,16岁至24岁青少年中,既不上学也没工作的“失联者”,占比高达43%。

赖利说,在韦尔奇,最穷的三口之家,每月收入仅约800美元到1000美元,饭钱、房钱、药钱、交通费,全在里面。而最富的三口之家,全年收入也不过七八万美元。

深陷困顿难有起色

其实,真正的“美国煤斗之心”早已转移到西部怀俄明州,全美五大煤矿都集中在那里。西弗吉尼亚产煤量虽名列全美第二,实际占比仅约11%。并且多年前,旅游业就超过煤矿成为该州主要经济支柱。即便对小城韦尔奇,煤矿从就业机会到经济拉动都已贡献不大。

煤矿不再唱主角,脱贫为什么还是这么难?

赖利说,西弗吉尼亚州自然资源丰富、四季转换鲜明、连接美东和中西部道路畅通,还拥有铁路等基础设施,但人们只是想当然地以为这些条件很棒。

韦尔奇看似楼房林立,但“我们的房屋状况可能是西弗吉尼亚州最糟糕的。能源供应、管道、建筑,统统达不到标准。很多房子年久失修,需要重建。镇上也没有文化生活。”赖利说。

“过去,韦尔奇有大公司开设的百货商店,有医生,有理发店、鞋店,人们不用到别处去就能买到日常需要的东西。但现在,买任何东西都得网购,或者出城到别处去买。”赖利说。小城之萧条,已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自循环。

更糟糕的是,阿片类药物成瘾问题也很早就在这里出现。多数阿片类药物就是镇痛剂。矿工因为工作性质容易受伤,加上过去美国镇痛剂处方药价格便宜,管制宽松,人们对其危害缺乏认识。麦克道尔如今是全美服药过量致死率最高的县。

2017年2月,韦尔奇起诉美国五大药业公司,指控它们在当地大量经销处方镇痛药物,大赚其钱,却把“烂摊子”甩给这座城市,导致其卫生、执法、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资源枯竭。

小城在光景好的时候,除了挖煤,就是狂挖煤。但财富随人走,小城既没有留住挖煤得来的财富,也没有抓紧发力产业多元化,更没有着眼长远建设学校发展教育。这些年,想要挽回颓势重建,不仅难觅新产业,更为匮乏的,是人力资源。

“我们失去的太多了”,赖利叹息。

眼前有出路,道阻且长

两种扶贫观点引人深思。

首先,树挪死,人挪活。几十年来,这个“国家煤斗之心”流失了80%以上的人口。虽然这导致地方财税剧减,但从另一层面看,即便地方无法脱贫,人口却可以靠符合经济规律的流动获得新的机会和生活。

城市因人而聚,人因机会而聚。人的脱贫,比地方脱贫更为重要。再说,十万人口脱贫,和两千人口脱贫,不是一回事,后者难度显然要小得多。

其次,大部分人都走了,留下的为什么宁愿生活在贫困中也不离去?从数据看,老、弱、病、残、缺乏技能者比例颇高。

美国右翼智库“理性基金会”则归咎于联邦政府“扶贫”“帮贫”的福利救助。它援引数据说,麦克道尔县全部个人收入中,接近47%来自政府发放的社会福利、残障保险、食品救济券及其他联邦项目。

太靠政府必生弊端,但不靠政府,这种小规模的锈城恐怕无法自行除锈,其弱势群体更难改变命运。关键还在于政府之手如何施为。福利只能济穷,但要救穷,需要从长远角度合理地重新规划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路。

失业者柯林斯说,小城衰落多年,未来一到五年不太可能会有明显变化。并且,小城要复兴,“得有人带来新思想,需要(与现在)不同的人。”

赖利幼年就和父母迁居到韦尔奇,成年后又在这里工作了30多年。他对韦尔奇的发展怀抱期待。

这里有农业潜力,有优美环境、有水资源,有肥沃土壤适于果蔬栽培,除了煤,还出产木材和天然气,赖利说,“我们有很多资源。”

“这里的货物运输相当繁忙,成百上千车辆每天经过这里。我不知道它们去哪里,做什么,但这让我(对城市)抱有希望。”赖利说。

韦尔奇、麦克道尔县,连同西弗吉尼亚州,都在致力于向旅游业转型。赖利说,过去一年里,韦尔奇有不少起色,出现新的工作机会,新的建筑工程。矿业博物馆、艺术和文化中心,都在兴建之中。“进步慢,但肯定是取得了进步”。

“还有很多该做的没有做”,他同时强调。

送别记者时,赖利认真地说,变化是一定会发生的,“我们不得不始终为变化作好准备。”

来源:新华国际头条

原标题:特朗普曾答应让这里人过上好日子,整整一年过去了……

最新更新时间:01/21 11:21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