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过着,醒来吃饱又是一天

本期信箱,由正午员工回复。

2018年01月21日正午员工 北京来源:界面新闻

随笔

1

 

正午你好

 

现在是2017年11月21日。中午十二点零五分,刚下班,中午不想吃饭,于是就想给你写封信,这已经你的第二封信了

 

昨天是我第22个生日,他们都告诉我说无论怎样那天都要让自己快乐,于是我努力控制平日的暴躁啤气,努力让自己轻松一点,一天下来我觉得我很快乐。

 

在22日零点时,我和一个人打着电话,那一刻眼泪就突然止不住了,我觉得我过得很不开心,是不是越在意什么东西就会越不开心。

 

希望现在及以后的苦难少一点,不想过成一条狗,也不想成为别人口中的笑话。昨天GALA出了新歌,我很喜欢。

 

日子一天天过着,醒来吃饱又是一天,一场演出一场演出的期盼着,不开心时就听几首歌 看看正午的信箱 又或者在梦里看书。等着在南京见过逼哥时,这一年也就过去了。

 

六苁于第23个岁月中写的第一封信

留念

 

 

NOON回复:

 

六苁你好,

 

我们俩生日差不了几天。关于生日那天“无论怎样都要让自己快乐”这个说法,我不能认同。自己心情难道不是由自己的当下意志决定的吗?一年里一个日子要快乐,那是不是还有一个日子要不快乐,还有一个日子要愤怒,还有一个日子要哀怨?今天是国庆节,一定要亢奋。今天是清明节,一定要愁苦。今天是国际消除贫困日,一定要亢奋并愁苦。太荒唐了吧。

 

你说不想过成一条狗,我不确定是什么意思,我挺喜欢狗的。别人眼里的笑话也没什么不好,想想梵高吧。不用太在意别人,做自己就好。我从十八开始,就坚定这个想法。那是高考完,我恶补金庸,看了所有的书。我最喜欢令狐冲,其次是杨过,他们都生得自由坦荡,不被世俗约束。当时我就想,我也不会为了任何人活着,除了我自己。那会儿太年轻,没见过什么世面,想得很简单。不过,我到现在还是这么想的。你不妨也试试?

 

愿你永远穿漂亮衣服。

 

正午 刘子珩

 

 

2

 

正午好

 

很久前就想写信了,此刻的自己终于鼓起勇气抒发情绪,或许我也多么希望通过描述自己的处境可以让自己将这一切看得更明白一些吧。

 

本人女性,而立之年,博士毕业两年在一家Top医院工作。

 

选择了一个很辛苦的行业,大学比高中辛苦,博士硕士比大学辛苦,工作了每天应付临床的同时还有无休止的科研任务。在这个科研大跃进的时代,用院长的话说就是没有科研业绩就等同于没有业绩。而科研业绩,都必须在应付三天到七天一个24小时班之后,再写文章申请课题。所以很能理解偶尔周末或节假日不值班,出去玩一趟都会觉得心虚的朋友们,因为工作常超时,业余时间有限,而科研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周围的人很多都是这样子。每次看见有医生猝死类的新闻,都会觉得这些事件离我并不遥远,因为我周围就有好几个朋友在这样的工作强度下出现了健康问题。

 

大环境就不说了,医患矛盾已经成为最剧烈的矛盾之一,由于分配制度不均,我们这些小医生就处于干得最多拿的最少的那部分群体,领导们永远站着说话不腰疼,每次开会允诺一个美好的未来,当然我们也就当作笑话来听听。想起淡豹的一个讲座,谈到结构性的困境,觉得和自己的处境挺像的。处于一个周期很长的行业中,我拥有的资源还不足以让自己有傲娇的资本,而熬下去就意味着继续接受这些不公正。

 

当初这个专业是自己被迫选择的,本科和后来求学的时候觉得自己没那么排斥了,毕竟这份行业还是可以给人带来希望的,没想到一毕业就碰上规范化培训,以至于这两年的收入仅供吃喝和租房,更别提对家庭经济有多大的支持了。如果当初选择留在这家医院还有点理想主义的话,现在都被这些外部的环境打败了。

 

工作的心酸是一方面,还有来自生活上的。目前单身,而且周围还有不少工作勤勉性情温和又还算漂亮的姑娘们因为工作忙、圈子窄的原因没找到对象,而奇怪的是,这个行业的男生都非常容易找到另一半。来自父母的压力也不小,似乎进入一个情绪的死循环,与那些什么都能做好的人相比,好像自己什么都做不好。当然我也从没觉得人必须要走入婚姻,如果我可以做个优雅的单身贵族也不错啊,但前提是能够生活的好一些。所以一年前,开始正式考虑转行的可能性了。

 

 并不羡慕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人,相信自己是可以通过努力部分改变命运,也认为自己一直都是个努力又自律的人,但很多时候真的觉得,生活挺难的。

 

想要放空的小兔子

 

 

NOON回复:

 

想要放空的小兔子:

  

读着来信,我想象着一位穿白大褂的医生,在值班后的倦怠中,给“正午”孤独地写信。独处和写字,就可能让人的心安宁一点,我希望是。我非常了解你们的生活,因为身边有个好朋友就是一个优秀的专科医生,在一家很TOP的医院。

 

 前几天,她也找我谈心,谈了好久。她和你一样,想换工作了。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不要啊!太可惜了。中国多缺好医生啊!”你们寒窗很多年,又是规培,又是轮岗,十几年下来,才能当上医生。

 

 “我是医生,可是我的孩子发烧了,是姥姥背着他去医院,看医生,我都不能陪他。孩子的运动会,家长会,我都参加不了,要值班。现在,孩子慢慢长大了,他需要妈妈的陪伴。”我的朋友这样反驳。同为母亲,我还能说什么呢? 

 

 我们的孩子年龄相近,关系亲密,以前经常一起玩。通常都是她家的老人带着孩子出来,她要值班,要搞科研,写论文,很少看到她陪孩子的情景。孩子也接受了这样的生活,“妈妈工作很忙,没空。”我看着他学会走路,学会说话,去了幼儿园。这一路,我就留心,多给他拍照片,不定期发给他的妈妈。

 

我也问过她,当初学医的志向。她说,热爱医生这个职业的,也记得入医学院的那天,集体宣誓的时候,心潮澎湃,以为这是终身的事业。

 

在我以前住的社区,也有好几位医生在租房住。那个医院的医生工资都不高,包括我的朋友也常常抱怨付出和收入完全不成正比。新闻老曝光的“红包”,她并没收过,因为有资格收“红包”的医生,需要熬很多年头,熬出名声。这些年,中央推了好几轮医疗改革,并不能改善医护人员的收入,也没能缓和医患矛盾,越是TOP的医院,医生的压力越大。

 

我问朋友,“如果越来越多医护人员转行了,那我们怎么办呢?”

 

可是,难道为了我们,就要你们牺牲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吗?

 

我也想不出答案来。

 

2011年,我采访过同仁医院医生被刺伤的案件。歹徒拿着刀冲进医生办公室了,徐文医生的双前臂、头额部、后颈部、左下肢等多处被砍,致肌腱断裂和颅骨、尺骨、胫骨骨折,并大量失血。经抢救,她的命保住了,可是据说手无法康复,永远不能给病人做手术了。当时,我怀孕好几个月了,喘着气,歇了好几回,才爬完楼梯,找到凶手的家。他被逮捕了,家里剩下妻子。她给我们说了就医过程和各种不满情绪的累积。她丈夫是从家里拿了一把刀,坐公交车去了医院。 事后,我申请采访医院的领导和医生,都遭到拒绝了。很多“刺医”事件发生之后,医院常常被上级部门通知对媒体沉默。这种沉默,很伤害医护人员的感情。那件事情,只被新闻关注了十几天,后来,很少人再去提及。血腥和伤痛,都不知道掩埋在哪里了。日子依然这样过,身边奏着主旋律,宣传着正能量,很多事情被选择性遗忘。

 

这封回复,好像太“丧”了,我好像不能鼓舞你。我不知道怎么样才能留住你,因为很多病人会需要你。人一旦生病,就是一副臭皮囊,只有医护人员的妙手,可以重赋生命。医生的职业,就是“伟大高尚”。这四个字,名至实归,一点都不会过分。2016年,我生儿子,破羊水,胎位不正,躺在产床20多个小时,都没分娩,两分钟一次的阵痛简直会让人昏迷过去。后来,很有经验的女医生和助产士,戴着消毒后的手套,伸入我的子宫,轻轻地调整胎儿的位置。那时候,我几乎是屏住了呼吸,盯着白口罩上面自信的眼神,别无选择,把自己和孩子的命都交付给她们了。

 

凌晨时分,新生婴儿的哭声安慰了所有的痛苦。等儿子长大,我会教育他,庆祝生日的时候,要记得感谢那位值得尊敬的女医生和助产士。

 

亲爱的兔子,如果可以,我想拥抱你。我祝福你,嫁个有能力挣钱的人,有人爱,有钱花,你可以做一位快乐的医生。

 

我们这个社会亏欠了医护人员,我希望你们终有回报,而且,那一天要快一点到来。

 

谢谢你的来信!

 

致以真挚的敬意!

 

正午 罗洁琪

 

 

3

 

不知道写点什么,写了很多又删掉了,感觉要把自己那无知的22年都写进去……

 

我是一名剪辑助理,现在在剧组里,第一次出组,再过几天要杀青了,可偏偏在这个时候我犯了一个愚蠢至极的错误。

 

这是一部网剧,里面的演员都是些不知名的人,前几天的特约是某歌唱比赛出来还算有些名气的歌手,场记跟我说要他的视频,我一想里面有他唱歌的部分,应该只是个迷妹的请求吧(我经常脑袋懵懵,每次犯了错才后悔莫及)。理所当然的被我们剪辑师发现了,因为我把要上传的文件夹就建在他能看到的地方。我的网盘也在他的电脑上登着,之后他跟我说了保密协议之类的话,以及当面删了我上传的链接,第二天又删了场记的。这应该是再正常不过的处理方式了。

 

可我心里却有了芥蒂,我知道是我错了,但我那该死的自尊心又跑出来凑热闹,我是该批评它还是安慰它……我用各种麻痹自我的方式来劝导它。

 

每次犯了错我都想辞职,好像这样就能求他饶过我这颗脆弱的心:你看,我都这样了,不该同情一下我吗?亦或只是自己的臆想和矫情。

 

我总是间歇性的忧郁,为各种事,有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事。却依然麻木无感面无表情的状态。从小被人说内向,导致我很长的时间都特别怕这个词以及和这个词笔画相像的字。这或许就是别人贴给我的第一个标签,而它限制了我的可能性。有个人问过我是不是有忧郁症。我承认有时候我挺喜欢那种安静忧郁的气质,所以可能不经意间会有些模仿。再后来竟也分不清是模仿还是真实的自己,看文章或是电影时都会最先感知探讨人性或文字性的那部分。

 

记得刚来北京那几个月里,经常莫名其妙的哭,在公交车上,在出租房里。在某个从梦里惊醒的夜晚……

 

最近喜欢的一句诗,博尔赫斯的“你的肉体只是时光,不停流逝的时光,你不过是每个孤独的瞬息”

 

我并没有丢失感受快乐的本能,和朋友在一起时,发现生活的细小和可爱时,感受到父母给予我的无声的爱时,以及被某个陌人温暖的瞬间……

 

蹲马桶的小姑娘

 

 

NOON回复:

 

蹲马桶的小姑娘

 

你的信叫我想起最近看了很多次的一个小说,每次看我都泪流满面,叫《既有爱也有污秽凄苦》,作者塞林格。讲述的是一个在欧洲参加二战的美国士兵和一个单纯善良的英国女孩相遇的故事。怎么说呢?它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对人的摧残,但最打动我的不是它发生的背景,而是它传达的另一层意义(可能是读者的自我投射):如果人来到世上就是受苦的,确实很多人回溯生命历程时,总不免涌现出许多艰难困苦以及如何克服艰难困苦的。可他们仍对死亡毫无向往,乃至畏惧,也就是说,无限依恋着生。这是为什么? 我想,或许只有“爱”能够解释,就像这个故事,活着不仅有“凄苦”还有“爱”。因为有来自亲人、朋友、陌生人的“爱”的存在,即便经受了战争般的不幸,我们仍有机会恢复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

     

祝你的生活多一些爱,少一些凄苦。也祝我自己。

     

正午 李纯

 

 

4

 

正午的各位:

 

周五好!

 

阴雨蒙蒙的天气,轻柔的音乐激起了写信的欲望,经过一个多月的混乱,很少再提笔写字。写信的习惯保持至今,有两个通信的老友,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重庆,我已经快两个月没有回信。昨天得知一个很敬重的老师,每年在自己的女儿生日时,写长长的几十页的A4纸的信,瞬间觉得柔软。这年头,还愿意提笔写信的,内心深处一定有某部分柔软得不行。

 

我想过,如果有一天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就为他写一封封情书,毕竟我也就只有这点能力。

 

整个十月都埋首于校招,不过这个经历就懒得说了,大部分人的境遇都相似。我想说的是城市的选择,跟风般说去深圳、广州,又说想去重庆(朋友做过分析,重庆房价较合理,哈哈哈哈)。但内心总有一个拉扯,招聘网站写简历,城市选择永远是“北京”。执念一般,不去待一段时间就无法做到真正放弃。总有朋友问我为什么想去北京,我说因为那里有我想去的书店和酒馆,只有那里有。多简单的理由,但好像确实如此。

 

自从正午酒馆营业后,就一直想着能够在北京工作,每周去一次酒馆。我总是想得很美,但这种状态的确是我向往的部分。可能会喝着酒,和正午的你们瞎聊,不过更多的时候可能什么也不说,就闷头喝酒,猜测着同样在喝酒的人的生活。我爱啤酒,但从不喝醉。

 

记忆中和酒有关的,都是混乱的。喝醉酒的二伯拿着砖块追赶大伯,喝醉酒的父亲在病重的爷爷床前嚎啕大哭,以及那些断断续续却从未休止的扭打、咒骂、哭喊。他们开心时喝酒,难过时也喝酒,我觉得他们还能喝,生活就是好的。

 

我喝酒,某种程度上是在寻找一些熟悉的感觉。虽然从没有去过,总感觉正午酒馆是熟悉的。就像午饭时,钻进村子里任何一户人家,都能坐下来吃饭的安心的感觉。

 

如果去了北京,希望能去酒馆坐坐,也许会看到醉酒的二伯拉着我说:“三三,你好呀,我看见鬼了。”,也许醉酒的父亲会喝着罐装牛奶,在叔叔伯伯间炫耀:“看,这是我妈妈给我喝的,你们都没有。”【他们还能喝,真好呀~】

 

我依然爱啤酒,但不喝醉。

 

鱼~

 

 

NOON回复:

 

鱼,你好。

 

跟你分享几个我听过的,喝大的故事。

 

一哥们儿喝多了特逗,把腰带抽出来,对着路边的行道树猛抽,喊“Die! Stark!”(钢铁侠,死!)说那是丧鞭。把腰带上的套都给抽没了。

 

另一哥们儿喝多了,很亢奋。走到家楼下,看到一辆蹦蹦,亢奋劲儿没过,心痒,特别想试一下自己的力量。于是他走过去,一抬,一下给那辆蹦蹦翻了个个儿。

 

还一个哥们儿喝多了,巨开心,在路上跳起舞。那会儿已经是半夜了,街上没人,他在马路中央舞蹈着往前跳,不时敲路边停着的空车的车窗,喊:“哥们儿出来蹦啊!”

 

其中一个哥们儿跟我说:“我喝大了就是高兴,好玩,干点儿胡逼事,图一乐儿。你看那种喝多了哭啊,闹酒炸啊,找事儿的那种,都是活得不高兴,压力太大了。”我挺喜欢人喝大了散德行的样子,但是得是高兴的那种,不是哭闹的。遗憾的是,我几乎没有喝到这个程度过,喝吐过,但意识上还是太冷静了。基本上也是个爱啤酒,但没怎么喝醉过的人。

 

距离你来信已经过了三个月,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已经决定好去哪儿了。我从来没有因为特别向往哪个地方而想去一个城市,一个酒馆、一家书店、一条路、一道河,都没有。我在北京工作三年了,近半年我常常想,可能把自己抛到哪儿都ok,在哪儿都能找到让自己比较舒服的地方。

 

在北京,我喜欢呆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我学脏辫的脏辫店,另一个是正午酒馆。这两个地方的共同点是,很自在。有音乐,有酒,可以抽烟,可以盘腿坐,或者把腿挂在椅子扶手上,可以跟人随便聊点什么,也可以不说话自个儿呆着。这几个月我很少去脏辫店了,仅仅是因为走在路上太冷。我去脏辫店要步行四公里左右。这个冬天我明显感觉到,自己变得软弱了,表现之一就是怕冷。以前我非常喜欢在寒风中步行,想点事。这跟年纪变大或者身体变差无关,就是内心的原因。我不太喜欢目前的状态,挺想改变的,明天出门我可能会试着不穿秋裤。

 

现在,我正在正午酒馆给你回信。在这里,我跟朋友或陌生人有过几次还不错的聊天。如果你哪天来,也许我们也能聊上几句,看缘分啦。

 

祝你喝酒愉快,写信舒心。

 

正午 小黄

 

5

 

我一夜没睡,刷了半夜的购物网站,看了半夜的综艺节目。

 

大概是电商兴起以后,我渐渐有了现代购物症。网络普及以后,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了,从前要去到商店才能偶然得知的促销信息现在点一点鼠标就能够获得,行为经济学认为社会人是损失厌恶的,不多见的,我的经验完美契合了如此的学术理论,换句话说,面对SALE而不作为常常让我感觉错失了占便宜的机会,于是我格外注意购物网站的红色字体。昨晚是平安夜,距离我的期末考试还有16天,平安夜前两天我开始着手复习,可惜一年一年,我对经济学的兴趣实在所剩无几,用力的看课本,抄笔记,眼睛里蹦过一个一个字母,脑袋里还是空空荡荡,从大一到大四,我不再因为经济、金融、商业感觉兴奋。我努力想通过香烟或者读几篇短文完成某种仪式,从而进入一种高效的状态,无奈整个下午还是碌碌无为,像向上爬了很久下行的电梯,却始终在原地踏步,这打击到我了,我感到疲惫又沮丧,于是收了背包离开了图书馆。我打包了一份汉堡、薯条和可乐回了寝室,我低落的时候喜欢就着薯条可乐看搞笑节目,也喜欢上购物网站淘宝,毕竟学习和工作是负效用的,而短视的看,休闲和消费都是愉悦的体验。然而我始终不是书上所谓的理性的经济人,过于紧身的牛仔裤,大了半码的运动鞋,我都没有退掉,我花了时间和精力在上面,而且我也不愿意放弃得来的便宜。我总是这样,不愿意割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犹豫着要不要退货终于还是没退,犹豫着要不要换专业终于还是没换。行为经济学把我这种不理性的行为解释为禀赋效应,一旦拥有了什么,对现状的评估总比拥有之前高很多多,面对选择常常选择不作为,网络上管这个叫选择恐惧症。我没有淘到什么,于像输了钱的赌徒,我更加沮丧了。

 

我自觉荒废了上半夜,赶忙洗了澡,换了身衣服,又下楼吃了一根烟打算重新开始。然而下半夜我也没能如愿复习,我一夜没睡,刷了半夜的购物网站,看了半夜的综艺节目。这和我吃薯片的经验相似,开始只想吃几片,然后越吃越多,虽然吃到最后边际的愉悦体验已经很低。我总是如此,患得患失,在意沉没的成本,一旦亏了本,就自暴自弃,像输红了眼的赌徒赔上身家性命的孤注一掷,赢一把功败身退。

 

 

NOON回复:

 

这位似乎没有署名的、喜欢购物的同好:

 

你好!

 

选择回这封信是因为,太好了,终于能聊聊购物了。作为一个“淘气值”常年徘徊在2500附近的四钻双百分百好评买家,我把很多时间交给淘宝,我开着它看书,开着它写稿,睡觉前也要抓起手机再刷一会儿,高兴、难过、不高兴也不难过就是有点无聊的时候,我都要买买东西,以志再也不会想起的纪念。

 

购物构筑了现代人,同时也让生活变得像原地旋转的圆笼。

 

过去的2017年,我还是没少买,但不再那么纠结。我逐渐意识到“可能性”没有那么多。能够进入自己的生活并不带违和地停留下来的物件只有窄窄的几类,对着购物网站,对着物质之海,不需要再掂量“是不是有可能”,而是在看到图片的瞬间就已经知道“绝对没有可能”。

 

在达到这个判断力之前,我花费了很多,时间,钱,精力。选择令人疲倦,犹豫真是太磨人了。我不懂经济学,可能这就是你所说的“沉没成本”?但我总觉得,虽然它沉没了,好歹是有点用,不用过分怪罪自己。当然了,有时也不免觉得,要是少点就更好了。

 

祝你享受,但不要被束缚,譬如购物,也譬如(我真的不知道好笑在哪儿的)综艺节目。

 

正午 张莹莹

 

 

—— 完 ——

 

表情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