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界面评论】中国今年在哪方面的改革“可能超出预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界面评论】中国今年在哪方面的改革“可能超出预期”?

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以及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开放可能会提速,而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将超预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日前在参加2018冬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并且“一些政策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身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的话语举足轻重,他的言论通常被理解为是高层对当前形势的发声。那么,2018年,中国将在哪些领域推出重大的、且可能超预期的改革?

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以及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开放可能会提速,而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将超预期。

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对优化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过去十年,中国金融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金融脱实向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机构缺乏竞争力、国际化程度太低等等。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制造业投资回升,全球经济复苏的外溢效应加上国内通胀水平温和,为中国此刻进行金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刘鹤不但指出“中国金融风险尤为突出”,还为化解风险设立了时间表。他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他的言论和此前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谓是一脉相承。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可以预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将成为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刚刚过去的2017年恐怕还不是“史上最严金融监管年”,今年的监管力度将有过之无不及。

事实上,进入2018年后,一行三会已经在密集发声,政策落地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历史罕见。1月4日,一行三会共同下发《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5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严格限制委托贷款;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剑指银行业的核心风险点。

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步伐也会有所加快。

去年11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了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未来3至5年,外资不仅可以控股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还将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在达沃斯论坛上,刘鹤表示,“已宣布的金融开放举措今年内将一一加以落实,如果能更早就更好。”

我们看到,尽管资产规模庞大,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粗放,在公司治理、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直接融资比例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以至于大家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管理较弱,跟不上创新的步伐。

因此,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微观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此外,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接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形象有相当的距离,不仅影响行业竞争力,也对人民币国际化、企业“走出去”战略等形成较大的制约。

关于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去年9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表的《径山报告》提出了七点政策建议,包括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让市场因素起更多的作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尊重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等。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开放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不稳定,甚至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在开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界面评论】中国今年在哪方面的改革“可能超出预期”?

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以及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开放可能会提速,而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将超预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日前在参加2018冬季达沃斯论坛时表示,中国将利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机会,推出新的、力度更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并且“一些政策可能超出国际社会预期”。

身为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鹤的话语举足轻重,他的言论通常被理解为是高层对当前形势的发声。那么,2018年,中国将在哪些领域推出重大的、且可能超预期的改革?

结合国际社会对中国的预期以及中国的现状来看,我们认为,金融行业的开放可能会提速,而金融领域的监管力度将超预期。

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对优化资源配置起着关键作用,过去十年,中国金融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如金融脱实向虚、资金使用效率低下、风险过于集中在银行、机构缺乏竞争力、国际化程度太低等等。

目前全球经济复苏、制造业投资回升,全球经济复苏的外溢效应加上国内通胀水平温和,为中国此刻进行金融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刘鹤不但指出“中国金融风险尤为突出”,还为化解风险设立了时间表。他说,“我们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针对影子银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突出问题,争取在未来3年左右时间,使宏观杠杆率得到有效控制。”

他的言论和此前十九大报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可谓是一脉相承。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首,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可以预见,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还将成为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议题之一。在这种情况下,刚刚过去的2017年恐怕还不是“史上最严金融监管年”,今年的监管力度将有过之无不及。

事实上,进入2018年后,一行三会已经在密集发声,政策落地频率之高,力度之大,历史罕见。1月4日,一行三会共同下发《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5日,银监会就《商业银行大额风险暴露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设立股权投资计划有关事项的通知》;6日,银监会发布《商业银行委托贷款管理办法》严格限制委托贷款;13日,银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剑指银行业的核心风险点。

在加强金融监管的同时,中国金融业的开放步伐也会有所加快。

去年11月,中国政府向世界公布了国内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时间表,未来3至5年,外资不仅可以控股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期货公司,还将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

在达沃斯论坛上,刘鹤表示,“已宣布的金融开放举措今年内将一一加以落实,如果能更早就更好。”

我们看到,尽管资产规模庞大,但与国际同行相比,中国金融机构经营模式粗放,在公司治理、产品创新、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直接融资比例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以至于大家纷纷涌向房地产市场;金融风险管理较弱,跟不上创新的步伐。

因此,金融业持续对外开放,有利于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微观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实体经济的运行效率。此外,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有利于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和国际接轨。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与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形象有相当的距离,不仅影响行业竞争力,也对人民币国际化、企业“走出去”战略等形成较大的制约。

关于金融业的进一步开放,去年9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发表的《径山报告》提出了七点政策建议,包括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让市场因素起更多的作用;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并放松外资机构的持股比例,真正推动金融机构的对外开放;尊重国际市场的规则和惯例,实现金融市场更高层次的开放;利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契机,积极构建对外投融资框架等。

当然,必须强调的是,开放的同时也会带来金融不稳定,甚至金融危机的风险。所以在开放的过程当中,一定要花很大的力气来建立与开放金融体系相匹配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