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发布 构建老年友好型网络社会

为了研究中老年对于互联网的参与和融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展开合作,采用焦点组访谈+线下调查+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历时近一年完成《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

3月19日,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腾讯浏览指数在社科院联合举办“生活在此处2018”年度发布会,首次发布了《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报告对50岁以上人群的互联网生活进行了多方面解读,并认为行动愿景的不同导致了中老年人互联网行动能力的差异。报告的洞察对于如何推动和促进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基于大数据和焦点组调研数据,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中老年人的互联网使用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征。

第一,中老年人的互联网应用集中于沟通交流和信息获取方面。

第二,中老年人上网时的情感和沟通需求更加突出。

第三,中老年人的信息甄别能力需要加强。

第四,认同越高,自信越足,网络行动能力越强。

今年3月,马化腾在全国两会时披露,微信和wechat合并月活跃用户数突破10亿。《中老年互联网生活研究报告》显示,在中老年人的互联网世界,微信已成为最主流的通讯工具。

数据显示,中老年人不仅将微信作为即时通讯工具,还将其视作表达情感和维系社交的互动平台,如在微信里发表情和图片(81.8%)或小视频(68.9%),在朋友圈与他人互动(81.6%),接收或发微信红包(83.0%)。

基于对中老年人与互联网关系的相同理念和期望,腾讯社会研究中心与社科院社会学所牵头,联合腾讯浏览指数、腾讯产业政策部、腾讯智能创新业务部、光明日报智库、U40青年文化学者营、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助理院长黄真平、北京服装学院新媒体系主任丁肇辰共同发起倡议,呼吁社会、企业、家庭共同努力,建设“老年人友好型网络社会”。

倡议书认为,一个老年人友好型的互联网生态,既包括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终端等硬件,也包括软件产品设计与功能以及网络安全环境,既需要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努力,也需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激励与行动。

发布会当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腾讯社会研究中心、广东省青少年事业研究与发展中心、《青年研究》杂志、《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等单位共同发起启动“P95”青年研究平台,旨在让“青年人研究青年人”,依托各方优势打造一个学术研究的开放性平台。当天同时发布新书《生活在此处:中国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这是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社会研究中心2016年度合作的成果。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