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艾敬:不论歌手还是艺术家 都是爱的选择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艾敬:不论歌手还是艺术家 都是爱的选择

在艺术创作上,艾敬愿意称自己是“爱的制造者”。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一项可以称得上是“福利”的事,那就是他们的生命刻度相较于面目模糊的素人来说更为清晰。他们有一些明确的、可以承载意义的事物,比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件作品。如果一旦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还会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报道与讨论,与时代互为注脚。

艾敬有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比如让她一夜成名的歌曲《我的1997》实际上发行于1993年初。因为唱词中唱到了“香港 香港 为什么这么香”而被一些人做了政治解读,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24岁女孩的情歌,向往香港的原因在歌曲前半段就给出了答案——“因为我的那个他在香港。”

“1997快些到吧 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至于歌词中呼唤的这些和年轻女孩子想要和男友一起约会度假的心情别无二致。但也不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1992年邓小平同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改革开放的进程全面加速,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激动的年代开始。一批批人脱离了安稳的体制内的工作下海经商,而第一批跨国企业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香港在当时的国民心中是一个代表着发达、开放的意象。艾敬的歌词正好唱出了很多人对于“香港”及其所代表的图景的向往。在1992年后所有建设和追逐的动力都变得有的放矢了。2007年,艾敬受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重新改编了《我的1997》。香港旅游发展局方面告诉艾敬,“《我的1997》预示了香港‘自由行’的概念,是非常大胆和超前的。”

《我的1997》MV截图

回到歌曲本身,艾敬娓娓道来般的唱法,并不是每句都合辙押韵的歌词,还有最后几句似乎是忍俊不禁地轻笑声……这一切都给当时的内地华语乐坛带来了冲击。1992年,内地、香港最火的是周华健、陈淑桦的作品。很多人由此第一次接触到民谣这种曲风,抱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的艾敬也被称为“民谣女诗人”。《我的1997》这张专辑汇集了当时国内音乐圈尤其是摇滚圈最有名的一批人,弹琴的是臧天朔,崔健乐队的鼓三儿和刘效松打鼓,王迪编曲,何勇和艾迪也不时来帮忙,这张专辑在当前绝对是超前的,现在听也毫不过时。

93年前后也是中国摇滚无比重要的一段时期,黑豹、唐朝分别推出乐队同名专辑。李皖在《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中六十年三地歌》中写道:“摇滚乐需要政治相对开明的环境,尤其是,需要一种思想、文化上的大激荡、大碰撞、大变局,从世界范围看,概莫能外——摇滚乐是一种思想动荡的载体。很可能因为这一点,后来,只有大陆的摇滚乐风起云涌,港台地区的摇滚乐始终隐而不张。”包括艾敬在内的一批创作者受益于时代并用自己的方式回馈时代。

《我的1997》

两年以后,艾敬推出了她的第二张专辑《艳粉街的故事》,艳粉街就是她从小生活的街道。这张专辑从澳洲请到国际知名乐队 INXS 的鼓手 Jon Farris 制作了《情陷 89》《三套车》《Love in My Dream》三首歌曲。主打歌《艳粉街的故事》中艾敬以自己的视角,不含任何批判的记录下了时代变革中的一个画面:

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

“艳粉街”和文艺的缘分还不止这一首歌。著名纪录片导演王兵的作品《铁西区》中的第二部分就是《艳粉街》。

而与此同时,她的第一张专辑《我的1997》创下了亚洲外语唱片在日本的最佳销售成绩,《我的1997》还被日本著名民谣女音乐家加藤登纪子翻唱。

之后几年,艾敬在日本的音乐影响力不断扩大。1995年,她受邀参加国际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地球交响乐》音乐会,与崔健一同参加在东京武道馆举办的“95亚洲音乐节”,并在次年签约日本SONY 唱片公司,推出第三张专辑《追月》。

艾敬为《追月》这张专辑设计了封面,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看到她的手稿后说“你可以画画,我教你。” 就此成为艾敬开始学习画画的契机。

然后,让她成名的1997才终于到来。艾敬也和家人一起在香港见证了香港的回归。

1998年,艾敬还在洛杉矶制作了一张专辑《Made in China》,但因为歌词没有通过审批,而没能在国内发行。直到06年她发行自己的精选集《艾在旅途》时才得以把《Made in China》这首歌放进去。尽管08年艾敬在自己的博客中到: “‘中国制造’在90年代的美国电视里是用来调侃“质量不好”的代名词,我们9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出国潮,因此我的这首《中国制造》在当时不被审批部门理解我是能够接受的。” 她也回忆过刚到美国的经历,那时艾敬提出要租3个月的房子,美国房东非常惊讶:“哪有中国人还会想回去的。”但艾敬这张专辑其实想表达对于自己是“中国制造”的骄傲。这次挫折在当时还是给艾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直接让她暂时告别了音乐,投入到了绘画和艺术创作。

《Made in China》

1999年,恰好艾敬与索尼合约期满,她开始在张晓刚的画室学习,被称为是张晓刚唯一的“俗家弟子”,因为诸多学生里只有她是没有绘画基础又有名气的。

但艾敬并不是一猛子就扎进了所谓纯艺术的海洋。在2002年她又成立了音乐工作室,还发行了第五张专辑《是不是梦》,也产生过“世界上还需不需要再多一个艺术家”这样的困惑。所以2014年她出版的自传叫《挣扎》,也反应了自己的心境。不过现在的艾敬已经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她告诉界面娱乐:“我过去从事过的职业,比如歌手、演员,这些经验都成就了今天的我,对我的见识和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没有一样是浪费的。”

2004年到2006年,艾敬开始在纽约过上艺术家的生活,在当地的画廊及美术馆欣赏艺术品,她“Love”系列的作品也在这一期间酝酿,并逐步完成。2007年她才正式以艺术家的身份受邀参展,这时距离她第一次拿起画笔,距离她的1997已经过去10年了。

就像“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 艾敬的创作也都和爱有关。她的作品很多就直接表现LOVE这四个字母。以此字符创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最知名的是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地安纳创作的“LOVE”雕塑。艾敬自己则表示她最初是受到了美国新波普艺术家基思·哈林的影响。

但她也说,“我认为这个符号我们都个人得可以使用它,因为每个人的感受,经验和体验都不同,我觉得在这个符号里面,可以做得东西实际上非常非常之多。”在Love的符号中注入自己的特质和感受是让她觉得既艰辛又享受的过程。

早期艾敬用极简、冷静的方式去表现这个符号,这一时期她有一些黑白基调的作品。

艾敬创作的LOVE系列的第一件油画作品:Love1,两幅300cmX300cm 油画,2007年

但回到国内,成立工作室之后,她的Love系列增加了很多很多的绘画语言和色彩语言。在表达方面好像也更加自信与直接了。比如《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这件作品中,最醒目的那条宽6米,长16米,充满“love”字样挂毯是母亲带领发动了家乡沈阳的近50名亲戚、朋友和邻居,共同参与编制的。而挂毯前的塑像就是母亲等比例的形象。2012年,包括这件作品在内的近200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主题是:“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而艾敬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位举办个展的当代艺术家。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废弃毛线、玻璃钢、硅胶, 1600x600cm, 2012

她后来的绘画系列“Walking in the Sun:烈日下的行走”。艾敬自己的解释是 “它的原形也是从LOVE这个符号中生成更多的色彩和无形的一些变化。”从有形,从观念语言到无形,这也是艾敬自己跨越了十多年的一个转变。

Walking in the Sun #1, 布面油画,90 x 90 cm,2014

艾敬对于“爱”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虔诚。她告诉界面娱乐:“我想我是相信爱的力量的人,我特别相信爱它不是空洞的,它是有力量的。而这种力量之无形、之巨大,是不可以想象的。人们还没有真正地发觉爱的力量可以替代战争和所有的不公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推动她创作的爱早不仅仅局限于“那个他”或者乡愁与亲人之爱。在艺术创作的坐标上,她是以“地球人”甚至“宇宙人”来自我定义并进行创作的。她说:“我们可以去尝试挖掘爱的能量,我就是这样去伸出这种触角去挖掘的人。”

2017年,艾敬获得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又一项肯定。美国赫希洪博物馆2017年授予32位女性艺术家“全球最具开创性女性艺术家”称号,艾敬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入选者和包括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伊朗艺术家奈丽·巴格拉米恩和美国摄影师劳娜·辛普逊等在内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一同分享了这一荣誉。赫希洪博物馆给32位女性艺术家的共同评语这样写道:“她们改变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并围绕当下最重要的命题拓展了文化对话。”

艾敬说这是她去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但与此同时,艾敬说:“荣幸之余,实际上我在想为什么每天我还是很害怕。因为我还是要解决眼前的画面。”

艾敬与赫希洪博物馆馆长Melissa Chiu

和外界对于艺术家的想象不同。很多时候艺术家不是挥毫泼墨,肆意创作的,灵感未到可能只是懒惰者的一种托词。艾敬说:“灵感到处都是,你要随手去抓。你不能去等灵感,而要在做的过程中提炼。” 艾敬的《I LOVE COLOR》系列在创作过程中每画完一层颜色后,要等画面干透了再画另一层,“让每一层颜色都留下痕迹,而每一种绚丽又被遮盖。” 所以艺术创作也是一项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艾敬也经常自称是“手工业者”,她的艺术状态是“蓝领”的状态。

艾敬或许不知道现在流行的所谓“佛系”,但她告诉界面娱乐:“我觉得人生这种修行,选择了一样东西去做就好比去念经。经文每天都要念,越念越精湛,每一天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直到念不动的时候。”算上做歌手的时期,艾敬从事艺术创作已经30年了。尽管她尝试过各种艺术形式,但本质上都是对“爱”的吸收吐纳。

理解爱,制造爱,可能就是艾敬的经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艾敬:不论歌手还是艺术家 都是爱的选择

在艺术创作上,艾敬愿意称自己是“爱的制造者”。

对于艺术家来说有一项可以称得上是“福利”的事,那就是他们的生命刻度相较于面目模糊的素人来说更为清晰。他们有一些明确的、可以承载意义的事物,比如一首歌,一部电影,一件作品。如果一旦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还会在此基础上生长出报道与讨论,与时代互为注脚。

艾敬有这种对时间的敏感,比如让她一夜成名的歌曲《我的1997》实际上发行于1993年初。因为唱词中唱到了“香港 香港 为什么这么香”而被一些人做了政治解读,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24岁女孩的情歌,向往香港的原因在歌曲前半段就给出了答案——“因为我的那个他在香港。”

“1997快些到吧 八百伴究竟是什么样

1997快些到吧 我就可以去HONG KONG

1997快些到吧 让我站在红勘体育馆

1997快些到吧 和他去看午夜场”

至于歌词中呼唤的这些和年轻女孩子想要和男友一起约会度假的心情别无二致。但也不怪说者无心听者有意,1992年邓小平同志巡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改革开放的进程全面加速,人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激动的年代开始。一批批人脱离了安稳的体制内的工作下海经商,而第一批跨国企业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中国。香港在当时的国民心中是一个代表着发达、开放的意象。艾敬的歌词正好唱出了很多人对于“香港”及其所代表的图景的向往。在1992年后所有建设和追逐的动力都变得有的放矢了。2007年,艾敬受香港旅游发展局邀请重新改编了《我的1997》。香港旅游发展局方面告诉艾敬,“《我的1997》预示了香港‘自由行’的概念,是非常大胆和超前的。”

《我的1997》MV截图

回到歌曲本身,艾敬娓娓道来般的唱法,并不是每句都合辙押韵的歌词,还有最后几句似乎是忍俊不禁地轻笑声……这一切都给当时的内地华语乐坛带来了冲击。1992年,内地、香港最火的是周华健、陈淑桦的作品。很多人由此第一次接触到民谣这种曲风,抱着一把吉他自弹自唱的艾敬也被称为“民谣女诗人”。《我的1997》这张专辑汇集了当时国内音乐圈尤其是摇滚圈最有名的一批人,弹琴的是臧天朔,崔健乐队的鼓三儿和刘效松打鼓,王迪编曲,何勇和艾迪也不时来帮忙,这张专辑在当前绝对是超前的,现在听也毫不过时。

93年前后也是中国摇滚无比重要的一段时期,黑豹、唐朝分别推出乐队同名专辑。李皖在《多少次散场 忘记了忧伤——中六十年三地歌》中写道:“摇滚乐需要政治相对开明的环境,尤其是,需要一种思想、文化上的大激荡、大碰撞、大变局,从世界范围看,概莫能外——摇滚乐是一种思想动荡的载体。很可能因为这一点,后来,只有大陆的摇滚乐风起云涌,港台地区的摇滚乐始终隐而不张。”包括艾敬在内的一批创作者受益于时代并用自己的方式回馈时代。

《我的1997》

两年以后,艾敬推出了她的第二张专辑《艳粉街的故事》,艳粉街就是她从小生活的街道。这张专辑从澳洲请到国际知名乐队 INXS 的鼓手 Jon Farris 制作了《情陷 89》《三套车》《Love in My Dream》三首歌曲。主打歌《艳粉街的故事》中艾敬以自己的视角,不含任何批判的记录下了时代变革中的一个画面:

有一天一个长头发的大哥哥在艳粉街中走过,他的喇叭裤时髦又特别。他因此惹上了祸,被街道的大妈押送他游街,他的裤子已经扯破,尊严已剥落,脸上的表情难以捉摸。

“艳粉街”和文艺的缘分还不止这一首歌。著名纪录片导演王兵的作品《铁西区》中的第二部分就是《艳粉街》。

而与此同时,她的第一张专辑《我的1997》创下了亚洲外语唱片在日本的最佳销售成绩,《我的1997》还被日本著名民谣女音乐家加藤登纪子翻唱。

之后几年,艾敬在日本的音乐影响力不断扩大。1995年,她受邀参加国际指挥大师小泽征尔的《地球交响乐》音乐会,与崔健一同参加在东京武道馆举办的“95亚洲音乐节”,并在次年签约日本SONY 唱片公司,推出第三张专辑《追月》。

艾敬为《追月》这张专辑设计了封面,当代艺术家张晓刚看到她的手稿后说“你可以画画,我教你。” 就此成为艾敬开始学习画画的契机。

然后,让她成名的1997才终于到来。艾敬也和家人一起在香港见证了香港的回归。

1998年,艾敬还在洛杉矶制作了一张专辑《Made in China》,但因为歌词没有通过审批,而没能在国内发行。直到06年她发行自己的精选集《艾在旅途》时才得以把《Made in China》这首歌放进去。尽管08年艾敬在自己的博客中到: “‘中国制造’在90年代的美国电视里是用来调侃“质量不好”的代名词,我们90年代的中国还处于出国潮,因此我的这首《中国制造》在当时不被审批部门理解我是能够接受的。” 她也回忆过刚到美国的经历,那时艾敬提出要租3个月的房子,美国房东非常惊讶:“哪有中国人还会想回去的。”但艾敬这张专辑其实想表达对于自己是“中国制造”的骄傲。这次挫折在当时还是给艾敬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直接让她暂时告别了音乐,投入到了绘画和艺术创作。

《Made in China》

1999年,恰好艾敬与索尼合约期满,她开始在张晓刚的画室学习,被称为是张晓刚唯一的“俗家弟子”,因为诸多学生里只有她是没有绘画基础又有名气的。

但艾敬并不是一猛子就扎进了所谓纯艺术的海洋。在2002年她又成立了音乐工作室,还发行了第五张专辑《是不是梦》,也产生过“世界上还需不需要再多一个艺术家”这样的困惑。所以2014年她出版的自传叫《挣扎》,也反应了自己的心境。不过现在的艾敬已经没有这样的烦恼了,她告诉界面娱乐:“我过去从事过的职业,比如歌手、演员,这些经验都成就了今天的我,对我的见识和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没有一样是浪费的。”

2004年到2006年,艾敬开始在纽约过上艺术家的生活,在当地的画廊及美术馆欣赏艺术品,她“Love”系列的作品也在这一期间酝酿,并逐步完成。2007年她才正式以艺术家的身份受邀参展,这时距离她第一次拿起画笔,距离她的1997已经过去10年了。

就像“每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 艾敬的创作也都和爱有关。她的作品很多就直接表现LOVE这四个字母。以此字符创作的艺术家不在少数,最知名的是美国波普艺术家罗伯特·印地安纳创作的“LOVE”雕塑。艾敬自己则表示她最初是受到了美国新波普艺术家基思·哈林的影响。

但她也说,“我认为这个符号我们都个人得可以使用它,因为每个人的感受,经验和体验都不同,我觉得在这个符号里面,可以做得东西实际上非常非常之多。”在Love的符号中注入自己的特质和感受是让她觉得既艰辛又享受的过程。

早期艾敬用极简、冷静的方式去表现这个符号,这一时期她有一些黑白基调的作品。

艾敬创作的LOVE系列的第一件油画作品:Love1,两幅300cmX300cm 油画,2007年

但回到国内,成立工作室之后,她的Love系列增加了很多很多的绘画语言和色彩语言。在表达方面好像也更加自信与直接了。比如《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这件作品中,最醒目的那条宽6米,长16米,充满“love”字样挂毯是母亲带领发动了家乡沈阳的近50名亲戚、朋友和邻居,共同参与编制的。而挂毯前的塑像就是母亲等比例的形象。2012年,包括这件作品在内的近200件作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主题是:“I LOVE AIJING:艾敬综合艺术展”,而艾敬也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位举办个展的当代艺术家。

我的母亲和我的家乡,  废弃毛线、玻璃钢、硅胶, 1600x600cm, 2012

她后来的绘画系列“Walking in the Sun:烈日下的行走”。艾敬自己的解释是 “它的原形也是从LOVE这个符号中生成更多的色彩和无形的一些变化。”从有形,从观念语言到无形,这也是艾敬自己跨越了十多年的一个转变。

Walking in the Sun #1, 布面油画,90 x 90 cm,2014

艾敬对于“爱”有一种近乎宗教式的虔诚。她告诉界面娱乐:“我想我是相信爱的力量的人,我特别相信爱它不是空洞的,它是有力量的。而这种力量之无形、之巨大,是不可以想象的。人们还没有真正地发觉爱的力量可以替代战争和所有的不公平。”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推动她创作的爱早不仅仅局限于“那个他”或者乡愁与亲人之爱。在艺术创作的坐标上,她是以“地球人”甚至“宇宙人”来自我定义并进行创作的。她说:“我们可以去尝试挖掘爱的能量,我就是这样去伸出这种触角去挖掘的人。”

2017年,艾敬获得了自己作为艺术家的又一项肯定。美国赫希洪博物馆2017年授予32位女性艺术家“全球最具开创性女性艺术家”称号,艾敬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入选者和包括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伊朗艺术家奈丽·巴格拉米恩和美国摄影师劳娜·辛普逊等在内的享誉世界的艺术家一同分享了这一荣誉。赫希洪博物馆给32位女性艺术家的共同评语这样写道:“她们改变了公众对当代艺术的看法,并围绕当下最重要的命题拓展了文化对话。”

艾敬说这是她去年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但与此同时,艾敬说:“荣幸之余,实际上我在想为什么每天我还是很害怕。因为我还是要解决眼前的画面。”

艾敬与赫希洪博物馆馆长Melissa Chiu

和外界对于艺术家的想象不同。很多时候艺术家不是挥毫泼墨,肆意创作的,灵感未到可能只是懒惰者的一种托词。艾敬说:“灵感到处都是,你要随手去抓。你不能去等灵感,而要在做的过程中提炼。” 艾敬的《I LOVE COLOR》系列在创作过程中每画完一层颜色后,要等画面干透了再画另一层,“让每一层颜色都留下痕迹,而每一种绚丽又被遮盖。” 所以艺术创作也是一项需要大量重复的工作。艾敬也经常自称是“手工业者”,她的艺术状态是“蓝领”的状态。

艾敬或许不知道现在流行的所谓“佛系”,但她告诉界面娱乐:“我觉得人生这种修行,选择了一样东西去做就好比去念经。经文每天都要念,越念越精湛,每一天的理解也会不一样,直到念不动的时候。”算上做歌手的时期,艾敬从事艺术创作已经30年了。尽管她尝试过各种艺术形式,但本质上都是对“爱”的吸收吐纳。

理解爱,制造爱,可能就是艾敬的经文。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