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看不懂当代艺术?我们在上海的新展上替你选了一些有趣的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看不懂当代艺术?我们在上海的新展上替你选了一些有趣的

这个展览是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陌生风景》。

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4月25日,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陌生风景》正式向公众开放,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5至7层,将持续至7月8日。该基金会由法国奢侈珠宝品牌卡地亚(Cartier)1984年创立,与品牌的主营业务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专门支持和推广知名、亦或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目前已收藏了350余位艺术家的1500个作品。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31位,带来了100多个作品。

在《陌生风景》中,数字化、科技化设施和沉浸式体验的展品数量较多,对于大众来说,更容易领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也增添了更丰富的体验。我们在《陌生风景》的百余个作品中找到了一些有趣的展品重点来说一说。

集导演、作家和画家为一身的北野武带来了画作和装置艺术。在博物馆5层,展览着他的画作系列《画家的孩子》和动物和花卉形象的花瓶。他曾在2010年就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合作展出了《画画的家伙》,那是他首次以画家的身份面世。北野武的电影虽然常有暴力和忧郁的色彩,但他在画画时好像翻出了内心童真而多彩的一面。在展厅一楼,还有他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北野缝纫机“秀吉”》。该装置由纸板、金属、布和泡沫板制成,上面涂着颜料,色彩和画作一样浓郁而鲜亮。

北野武作品《画画的家伙》(摄影:加琳玮)
《北野缝纫机“秀吉”》

在5层的西北角,有两座巨大的人像雕塑作品《购物的女人》和《在床上》,出自澳大利亚艺术家Ron Mueck之手。他的雕塑以混合媒材为主,突出写实主义,会让人觉得有趣,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因为他的作品有时非常庞大,而有时是比正常比例矮小许多,从来不是正常的人体尺寸。此次参展的作品就是前者,无论是血管、皱纹、发丝,甚至是痣,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可能是因为慢工出细活,他的创作速度较慢,目前雕塑类作品不到40件。

Ron Mueck作品《在床上》(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同在5层还有一个名为《动物大乐团》的展厅,看名字好像十分童趣,但这确实一个严肃的艺术项目。美国艺术家Bernie Krause原是一位音乐家,他用了40年时间收录了近5000个小时来自陆地和海洋自然之声,其中包含近1.5万种动物的声音。他踏过了许多气候和环境不同的地域,因此这些声音也能体现不同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这几十年间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的状况。

为了更有美学地展示这些声音,创立于英国的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为Krause只做了一种转换设备,通过音画同步的方式呈现视觉效果,在展厅内部的墙面上以声波的形式体现。不同地域的背景音之间还会穿插播放Bernie krause讲述的研究方法,观展者置身其中就好像是去到了世界不同的地方。

Bernie Krause作品《动物大乐团》》(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博物馆7楼的展厅中,蔡国强的作品占据了很大一块面积。此次他展出了三件作品,一个是配合《动物大乐团》而做的岩穴壁画《白声》,还有木质七折屏风《时空模糊计划》以及《地球也有黑洞: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六号》。他从1980年代开始变探索用火药制作艺术的可能性,后在艺术界为众人所知,并逐渐扩宽爆破艺术的外缘。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他的作品最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火焰大脚印莫属。

蔡国强作品《白声》》(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同在7楼的还有一个沉浸式艺术装置,里面的作品名为《出口》,由法国哲学家、城市理论家Paul Virilio提供理念,并有多位设计成员和事务所共同制作。一个地球从环形屏幕中从左向右缓慢移动,屏幕正中央的上方随着地球的移动轨迹,按照全球地图的顺序更换国旗,下方则是十个其他国家的国旗,这些国家代表着移民对于当地经济的贡献。这是一个关于全球人口迁移的艺术装置,反映了目前各个国家的移民迁移的趋势和相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人口转移、流动资金、难民迁移、上升的海平面和下沉的城市、自然灾害和濒危语言,整个艺术装置观看完毕需要45分钟时间。

《出口》》(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与《陌生风景》同在当天开幕的展览还有法国雕塑家、摄影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忆所》,这也是他首次在中国办展。参展的作品中有他的经典装置艺术《无人之境》——是一个重达30吨、高8米的 “衣山”,衣山的上方有一个红色的机械爪。“无人”译自法语Personnes,在法语中有“人们”和“无人”的双重含义,Boltanski想运用这个双关词强调衣物所指代的“人们”最终会幻化为“无人”的情况。

《无人之境》(摄影:加琳玮)

把艺术的意义交给观众自己去体会——这种“反对释义”的理念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当代艺术难以理解的原因。创作者们弱化了传统艺术中对于“美”的体现,取而代之的是表达自己稍纵即逝的情绪,甚至是虚无缥缈的意向,因此对于观看者来说有些难以捉摸,但往往也会在氛围的烘托下提炼出一些自己的感悟。

虽然学术界尚未给出当代艺术诞生的确切时间,但目前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更为蓬勃。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常见,已不止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形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看不懂当代艺术?我们在上海的新展上替你选了一些有趣的

这个展览是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的《陌生风景》。

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4月25日,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展览《陌生风景》正式向公众开放,位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5至7层,将持续至7月8日。该基金会由法国奢侈珠宝品牌卡地亚(Cartier)1984年创立,与品牌的主营业务并无太大关系,而是专门支持和推广知名、亦或未成名的艺术家作品,目前已收藏了350余位艺术家的1500个作品。此次参展的艺术家有31位,带来了100多个作品。

在《陌生风景》中,数字化、科技化设施和沉浸式体验的展品数量较多,对于大众来说,更容易领会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也增添了更丰富的体验。我们在《陌生风景》的百余个作品中找到了一些有趣的展品重点来说一说。

集导演、作家和画家为一身的北野武带来了画作和装置艺术。在博物馆5层,展览着他的画作系列《画家的孩子》和动物和花卉形象的花瓶。他曾在2010年就和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合作展出了《画画的家伙》,那是他首次以画家的身份面世。北野武的电影虽然常有暴力和忧郁的色彩,但他在画画时好像翻出了内心童真而多彩的一面。在展厅一楼,还有他创作的大型装置作品《北野缝纫机“秀吉”》。该装置由纸板、金属、布和泡沫板制成,上面涂着颜料,色彩和画作一样浓郁而鲜亮。

北野武作品《画画的家伙》(摄影:加琳玮)
《北野缝纫机“秀吉”》

在5层的西北角,有两座巨大的人像雕塑作品《购物的女人》和《在床上》,出自澳大利亚艺术家Ron Mueck之手。他的雕塑以混合媒材为主,突出写实主义,会让人觉得有趣,也会让人心生恐惧。因为他的作品有时非常庞大,而有时是比正常比例矮小许多,从来不是正常的人体尺寸。此次参展的作品就是前者,无论是血管、皱纹、发丝,甚至是痣,都能看的一清二楚。可能是因为慢工出细活,他的创作速度较慢,目前雕塑类作品不到40件。

Ron Mueck作品《在床上》(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同在5层还有一个名为《动物大乐团》的展厅,看名字好像十分童趣,但这确实一个严肃的艺术项目。美国艺术家Bernie Krause原是一位音乐家,他用了40年时间收录了近5000个小时来自陆地和海洋自然之声,其中包含近1.5万种动物的声音。他踏过了许多气候和环境不同的地域,因此这些声音也能体现不同地区的生态多样性。同时,也提醒着人们这几十年间生物多样性大幅下降的状况。

为了更有美学地展示这些声音,创立于英国的联合视觉艺术家协会为Krause只做了一种转换设备,通过音画同步的方式呈现视觉效果,在展厅内部的墙面上以声波的形式体现。不同地域的背景音之间还会穿插播放Bernie krause讲述的研究方法,观展者置身其中就好像是去到了世界不同的地方。

Bernie Krause作品《动物大乐团》》(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博物馆7楼的展厅中,蔡国强的作品占据了很大一块面积。此次他展出了三件作品,一个是配合《动物大乐团》而做的岩穴壁画《白声》,还有木质七折屏风《时空模糊计划》以及《地球也有黑洞:为外星人作的计划第十六号》。他从1980年代开始变探索用火药制作艺术的可能性,后在艺术界为众人所知,并逐渐扩宽爆破艺术的外缘。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他的作品最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火焰大脚印莫属。

蔡国强作品《白声》》(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同在7楼的还有一个沉浸式艺术装置,里面的作品名为《出口》,由法国哲学家、城市理论家Paul Virilio提供理念,并有多位设计成员和事务所共同制作。一个地球从环形屏幕中从左向右缓慢移动,屏幕正中央的上方随着地球的移动轨迹,按照全球地图的顺序更换国旗,下方则是十个其他国家的国旗,这些国家代表着移民对于当地经济的贡献。这是一个关于全球人口迁移的艺术装置,反映了目前各个国家的移民迁移的趋势和相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人口转移、流动资金、难民迁移、上升的海平面和下沉的城市、自然灾害和濒危语言,整个艺术装置观看完毕需要45分钟时间。

《出口》》(图片来源: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

与《陌生风景》同在当天开幕的展览还有法国雕塑家、摄影艺术家Christian Boltanski的《忆所》,这也是他首次在中国办展。参展的作品中有他的经典装置艺术《无人之境》——是一个重达30吨、高8米的 “衣山”,衣山的上方有一个红色的机械爪。“无人”译自法语Personnes,在法语中有“人们”和“无人”的双重含义,Boltanski想运用这个双关词强调衣物所指代的“人们”最终会幻化为“无人”的情况。

《无人之境》(摄影:加琳玮)

把艺术的意义交给观众自己去体会——这种“反对释义”的理念是当代艺术的一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觉得当代艺术难以理解的原因。创作者们弱化了传统艺术中对于“美”的体现,取而代之的是表达自己稍纵即逝的情绪,甚至是虚无缥缈的意向,因此对于观看者来说有些难以捉摸,但往往也会在氛围的烘托下提炼出一些自己的感悟。

虽然学术界尚未给出当代艺术诞生的确切时间,但目前来看,进入21世纪之后的当代艺术在科技手段的加持下更为蓬勃。装置艺术、新媒体艺术和交互艺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常见,已不止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形式。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