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戛纳】金棕榈得主是枝裕和:把细节拍成宇宙,在平凡中洞见人生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戛纳】金棕榈得主是枝裕和:把细节拍成宇宙,在平凡中洞见人生

祝贺是枝裕和导演!

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获得金棕榈奖(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 成雪岩

“电影本身是与世界的交流,而不是用来表现自我的。拍电影是发现并体认世界的过程。”是枝裕和说。

北京时间5月20日,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获得了金棕榈奖。

提起现今日本电影,是枝裕和导演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早已成为了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成漱巳喜男之后,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三大电影节闪耀的日本导演之一。

早在2013年,其导演的《如父如子》就曾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而《海街日记》《无人知晓》《距离》等亦均曾入围主竞赛单元。

在我眼中,是枝裕和的电影有一种淡如春雨的美妙——淅淅沥沥,轻盈细碎,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将城市、乡村中芸芸众生最普通的家常琐事,悲欢离合,演绎出了诗意的生活流,切肤醉心。在他的电影中,演员是主角,环境也是主角。

“电影编导只要用心开掘,每一件琐碎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著名导演柴伐梯尼曾这样说。是枝裕和正在做的,就是把细节拍成宇宙,让人在平凡中洞见人生的哲学。

海街日记 海街diary (2015)

1

于我来说,是枝裕和是一位极具匠人精神与气质的导演。他自始至终都在用如诗般的电影语言,像轻盈细碎的风铃,耐心地记录着岁月流逝的痕迹。他的作品不多,但每部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杰作,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无穷余韵,所表达的情感更为隽永悠长。

他细腻地刻画每一个角色的内心变化,并将其由内而外地升华为所有人的情感共通点。在他的电影中,影像仿佛可以呼吸和流动,有了一种十足的韵律感。著名影评人木卫二也说,对于如今的中国影迷来说,“是枝裕和的电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我们很难找到其他替代者。”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2008)

他就像是一位明心见性的智者,用一幅幅连续的浮世绘描绘着典雅的城市与乡村画卷,用简洁冷静的镜头,如春雨般描摹出别样的生活情调。

那舒缓清新的叙事手法,那满含温情的电影调性,那“静态里追逐动态,动态里强调静态”的张弛有度的美妙韵律,还有那娓娓道来的讲述……

他的作品仿佛始终带着一种春天般的气质,满含香气却又不浓烈,有温度却又不炽热,不经意间,已让观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在他的讲述中,春天就这么来了。

2

是枝裕和的典雅和诗意,在于他对景色捕捉的独特视角和对环境的重现与雕琢塑造。在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说他非常喜欢台湾导演侯孝贤说过的一句话:“天地有情。”

正如他最喜欢的电影——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那倾注着少年心事与往事的绵延山脉一样,在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中,万事万物也都被赋予了灵性。

恋恋风尘 戀戀風塵 (1987)

《比海更深》中,狂风暴雨的夜晚,一家三口在欢笑中寻捡着彩票,也将彼此的梦想捆绑在了一起。老母亲窗前的那棵树“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却在无声中告诉我们:不尽如人意的人生,也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个小格局的故事中,是枝裕和动情地描绘着自己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乡,绵延的情感早已超出了时间与空间之外。

《比海更深》

《下一站,天国》中,掠过飞机的云彩和吹入车窗的夏风巧妙还原了逝者的生之记忆,静默地见证着人们的一生。含蓄平缓又挥洒自如的镜头记录着岁月留痕,生与死的话题在舒缓而温情脉脉的铺陈中变得不再沉重。

《下一站,天国》剧照

《无人知晓》中,四季的交叠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清新与脏乱并存的小巷子又暗合了影片温柔中带着残酷的基调。

在季节的变幻中,是枝裕和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日本传统的文学形式,如俳句,如散文般,用细致幽微的生活细节充满感情地描绘着时光的流逝。

《无人知晓》中的小巷子和孩子们

《步履不停》中,先后三次掠过的黄蝴蝶,蕴含了母子二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逝者的追思,拾级而上的山间小路象征着人生路上跋涉不辍,步履不停,共同走过的岁月。

这部电影中,是枝用云淡风轻却满含深情的清新而洁净的画面告诉我们,原来那些无法忘却的失去,那些细微的刺痛,那些大大小小的遗憾都让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学会了珍惜与爱。

《步履不停》中的黄蝴蝶

《奇迹》中,蓝天白云映衬着少年的意气风发,飞驰而过的新干线列车承载了他们对于美好愿望的憧憬与期冀。两辆列车交汇,三十个急速闪现的空镜头还原了孩子们的愿望,更告诉观众:生活虽总是难如人愿,世界却不乏精彩美妙。

《奇迹》剧照

《海街日记》中,蔚蓝的大海倾听着四姐妹的欢笑,五十五岁的老梅树彰显着家族的传承与执念。

四姐妹看着夜色中的梅子树,聊着,笑着,所有的烦恼仿佛被瞬间抛却,生活中只留下了平凡质朴的美好。物候轮回,时间流转,是枝裕和在淡然中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心不老,岁月永恒。

《海街日记》中海边的四姐妹

3

是枝裕和曾经说,电影本身是与世界的交流,拍电影便是一个“发现世界”的过程。于是,在他的电影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界限被打破,真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以安静而迷人的方式触及到了电影的天性。而这样的“万物有灵”,让他的电影有了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通透与豁达。

他的达观天下,还在于他对于生活的深入体悟。他将这样的体悟和深情融入了电影,于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真挚而走心。

《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与母亲

在谈及《步履不停》的创作背景时,他说:“对于如何接受母亲去世这一事实的思考,促使我拍摄这部电影。”

后来,《步履不停》被拍成了一部明朗的电影,它没有刻意描述母亲生命枯竭的过程,而是通过一家人两天内的短短相处,聚焦于她生命中的温暖瞬间。

是枝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最后一次目送母亲的背影,她高高兴兴地挥手说再见时,他心中泛起的波澜。

在阿亮与母亲一起为哥哥扫墓的归途中,一只黄蝴蝶翩然飞过。母亲说:“我听说,如果粉红色的蝴蝶能够在冬天幸存下来,它们就会变成黄色。”阿亮不以为然。

后来,母亲去世后,阿亮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给父母亲扫墓。归去的途中,又一只黄蝴蝶飞过。阿亮对女儿讲起了母亲说过的话。女儿问:“爸爸,这是谁和你说的呀?”阿亮说:“让我再想想。”影片就在这样的父女对话中戛然而止。

这样巧妙的前呼后应,简单的两句话,蕴含着阿亮和是枝对于母亲深深的眷恋,以及亲情的传承。我想,这样的念想,在几代人的生命中,会被当作延长的记忆,代代相传,融入了家族的血液之中。

《步履不停》剧照

而是枝裕和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如父如子》,同样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为了拍摄《奇迹》,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后来当他有一天终于回到家,发现女儿在他面前表现得很拘谨。第二天早晨出门,女儿礼貌地对他说:“下次再来啊。”这样的客气让他倍感难过,也让他意识到,原来亲情不能仅仅只靠血脉关系来维持。

于是《如父如子》中,他通过对于“时间”与“血脉”的深入探讨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个信息:父亲是一项无人能够取代的伟大事业,而孩子其实也教会了父亲很多。父亲在与子女的同步成长中,也逐步走向了成熟。

《如父如子》剧照

4

前不久,是枝裕和的新片《第三度嫌疑人》在世界范围内上映。与之前的家庭题材不同,这部由福山雅治和役所广司主演的电影,是一部法律题材的悬疑片。

笔者曾于伦敦的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本片中,真相到底如何仿佛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是枝用留白引发观众对于人性善恶的深入思考。

笔者收藏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签名海报

为拍摄这部电影,是枝亲自造访了律师和检控官们,还邀请他们按片中设定进行模拟审判,然后根据在场诸人的真实反应进行实录并创作剧本。而“真实”,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拍摄电影的宗旨。他说,导演的职责就是呈现人们生活的世界的真实样貌。

而在这次获得金棕榈的《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又聚焦于通过偷盗来补充微薄薪金的一家人。戛纳评审团评价道:“本片是对日本底层社会家庭深入而感人至深的刻画。”《卫报》评价本片“美丽而震撼人心”。

不论拍摄什么题材,是枝裕和都会在电影这条路上秉持着他的初心。就像他在介绍《步履不停》时所说的:“关注脚下,虽然道路狭窄,但只要坚定不移地前行,电影中表达的东西自然会传达给它应当传达到的人。”

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认为电影应当不直接言及悲喜,而是把它们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在他的电影里,导演的角色仿佛被隐去了,他更像是一位克制的旁观者,以从容淡然的视角和姿态去审视人类的情感。

他又像是一个不动声色的领路人,引领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以“走路的速度”探寻着平凡的美好和生活的真谛,从中提取出生命的本质。

《比海更深》剧照

是枝裕和曾说,“人”永远比“故事”更重要,而电影就是要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再现给观众。

于是,在那看似散漫却神韵俱在的平铺直叙里,他将生活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让观众在这样的琐碎中参照着自己的人生,欣然面对生命中的相聚与别离,得到与失去,欢喜与哀伤……

这只蝴蝶就是《有如走路的速度》的插画

就像他的随笔集书名——“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样,他的作品能够让踌躇前行的芸芸众生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静下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影的这条路上,是枝裕和一定会永远不疾不徐地走下去,温暖踏实,步履不停。

以下为完整获奖名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戛纳】金棕榈得主是枝裕和:把细节拍成宇宙,在平凡中洞见人生

祝贺是枝裕和导演!

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获得金棕榈奖(图源:视觉中国)

作者: 成雪岩

“电影本身是与世界的交流,而不是用来表现自我的。拍电影是发现并体认世界的过程。”是枝裕和说。

北京时间5月20日,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是枝裕和导演的《小偷家族》获得了金棕榈奖。

提起现今日本电影,是枝裕和导演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他早已成为了继黑泽明、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和成漱巳喜男之后,为数不多的在世界三大电影节闪耀的日本导演之一。

早在2013年,其导演的《如父如子》就曾获得戛纳评审团大奖,而《海街日记》《无人知晓》《距离》等亦均曾入围主竞赛单元。

在我眼中,是枝裕和的电影有一种淡如春雨的美妙——淅淅沥沥,轻盈细碎,却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他将城市、乡村中芸芸众生最普通的家常琐事,悲欢离合,演绎出了诗意的生活流,切肤醉心。在他的电影中,演员是主角,环境也是主角。

“电影编导只要用心开掘,每一件琐碎的事都将变成一个金矿。”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倡导者、著名导演柴伐梯尼曾这样说。是枝裕和正在做的,就是把细节拍成宇宙,让人在平凡中洞见人生的哲学。

海街日记 海街diary (2015)

1

于我来说,是枝裕和是一位极具匠人精神与气质的导演。他自始至终都在用如诗般的电影语言,像轻盈细碎的风铃,耐心地记录着岁月流逝的痕迹。他的作品不多,但每部都是经过精心打磨的杰作,有着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无穷余韵,所表达的情感更为隽永悠长。

他细腻地刻画每一个角色的内心变化,并将其由内而外地升华为所有人的情感共通点。在他的电影中,影像仿佛可以呼吸和流动,有了一种十足的韵律感。著名影评人木卫二也说,对于如今的中国影迷来说,“是枝裕和的电影就是日本或日本的想象,我们很难找到其他替代者。”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 (2008)

他就像是一位明心见性的智者,用一幅幅连续的浮世绘描绘着典雅的城市与乡村画卷,用简洁冷静的镜头,如春雨般描摹出别样的生活情调。

那舒缓清新的叙事手法,那满含温情的电影调性,那“静态里追逐动态,动态里强调静态”的张弛有度的美妙韵律,还有那娓娓道来的讲述……

他的作品仿佛始终带着一种春天般的气质,满含香气却又不浓烈,有温度却又不炽热,不经意间,已让观者置身其中,感同身受。在他的讲述中,春天就这么来了。

2

是枝裕和的典雅和诗意,在于他对景色捕捉的独特视角和对环境的重现与雕琢塑造。在随笔集《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说他非常喜欢台湾导演侯孝贤说过的一句话:“天地有情。”

正如他最喜欢的电影——侯孝贤的《恋恋风尘》中那倾注着少年心事与往事的绵延山脉一样,在是枝裕和导演的电影中,万事万物也都被赋予了灵性。

恋恋风尘 戀戀風塵 (1987)

《比海更深》中,狂风暴雨的夜晚,一家三口在欢笑中寻捡着彩票,也将彼此的梦想捆绑在了一起。老母亲窗前的那棵树“没有开花,也没有结果”,却在无声中告诉我们:不尽如人意的人生,也可以发现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在这个小格局的故事中,是枝裕和动情地描绘着自己生活了十九年的家乡,绵延的情感早已超出了时间与空间之外。

《比海更深》

《下一站,天国》中,掠过飞机的云彩和吹入车窗的夏风巧妙还原了逝者的生之记忆,静默地见证着人们的一生。含蓄平缓又挥洒自如的镜头记录着岁月留痕,生与死的话题在舒缓而温情脉脉的铺陈中变得不再沉重。

《下一站,天国》剧照

《无人知晓》中,四季的交叠记录着孩子们的成长,清新与脏乱并存的小巷子又暗合了影片温柔中带着残酷的基调。

在季节的变幻中,是枝裕和用整整一年的时间,以日本传统的文学形式,如俳句,如散文般,用细致幽微的生活细节充满感情地描绘着时光的流逝。

《无人知晓》中的小巷子和孩子们

《步履不停》中,先后三次掠过的黄蝴蝶,蕴含了母子二人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对逝者的追思,拾级而上的山间小路象征着人生路上跋涉不辍,步履不停,共同走过的岁月。

这部电影中,是枝用云淡风轻却满含深情的清新而洁净的画面告诉我们,原来那些无法忘却的失去,那些细微的刺痛,那些大大小小的遗憾都让我们在平凡的人生中学会了珍惜与爱。

《步履不停》中的黄蝴蝶

《奇迹》中,蓝天白云映衬着少年的意气风发,飞驰而过的新干线列车承载了他们对于美好愿望的憧憬与期冀。两辆列车交汇,三十个急速闪现的空镜头还原了孩子们的愿望,更告诉观众:生活虽总是难如人愿,世界却不乏精彩美妙。

《奇迹》剧照

《海街日记》中,蔚蓝的大海倾听着四姐妹的欢笑,五十五岁的老梅树彰显着家族的传承与执念。

四姐妹看着夜色中的梅子树,聊着,笑着,所有的烦恼仿佛被瞬间抛却,生活中只留下了平凡质朴的美好。物候轮回,时间流转,是枝裕和在淡然中道出了生命的真谛:人心不老,岁月永恒。

《海街日记》中海边的四姐妹

3

是枝裕和曾经说,电影本身是与世界的交流,拍电影便是一个“发现世界”的过程。于是,在他的电影中,纪录片与剧情片的界限被打破,真实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以安静而迷人的方式触及到了电影的天性。而这样的“万物有灵”,让他的电影有了一种“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的通透与豁达。

他的达观天下,还在于他对于生活的深入体悟。他将这样的体悟和深情融入了电影,于是他的每一部作品都真挚而走心。

《有如走路的速度》中是枝裕和与母亲

在谈及《步履不停》的创作背景时,他说:“对于如何接受母亲去世这一事实的思考,促使我拍摄这部电影。”

后来,《步履不停》被拍成了一部明朗的电影,它没有刻意描述母亲生命枯竭的过程,而是通过一家人两天内的短短相处,聚焦于她生命中的温暖瞬间。

是枝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最后一次目送母亲的背影,她高高兴兴地挥手说再见时,他心中泛起的波澜。

在阿亮与母亲一起为哥哥扫墓的归途中,一只黄蝴蝶翩然飞过。母亲说:“我听说,如果粉红色的蝴蝶能够在冬天幸存下来,它们就会变成黄色。”阿亮不以为然。

后来,母亲去世后,阿亮带着妻子和孩子去给父母亲扫墓。归去的途中,又一只黄蝴蝶飞过。阿亮对女儿讲起了母亲说过的话。女儿问:“爸爸,这是谁和你说的呀?”阿亮说:“让我再想想。”影片就在这样的父女对话中戛然而止。

这样巧妙的前呼后应,简单的两句话,蕴含着阿亮和是枝对于母亲深深的眷恋,以及亲情的传承。我想,这样的念想,在几代人的生命中,会被当作延长的记忆,代代相传,融入了家族的血液之中。

《步履不停》剧照

而是枝裕和获得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的《如父如子》,同样源于他的亲身经历。

为了拍摄《奇迹》,他很长时间没有回家。后来当他有一天终于回到家,发现女儿在他面前表现得很拘谨。第二天早晨出门,女儿礼貌地对他说:“下次再来啊。”这样的客气让他倍感难过,也让他意识到,原来亲情不能仅仅只靠血脉关系来维持。

于是《如父如子》中,他通过对于“时间”与“血脉”的深入探讨传递给观众这样一个信息:父亲是一项无人能够取代的伟大事业,而孩子其实也教会了父亲很多。父亲在与子女的同步成长中,也逐步走向了成熟。

《如父如子》剧照

4

前不久,是枝裕和的新片《第三度嫌疑人》在世界范围内上映。与之前的家庭题材不同,这部由福山雅治和役所广司主演的电影,是一部法律题材的悬疑片。

笔者曾于伦敦的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在本片中,真相到底如何仿佛已经变得不再重要,是枝用留白引发观众对于人性善恶的深入思考。

笔者收藏的《第三度嫌疑人》是枝裕和签名海报

为拍摄这部电影,是枝亲自造访了律师和检控官们,还邀请他们按片中设定进行模拟审判,然后根据在场诸人的真实反应进行实录并创作剧本。而“真实”,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拍摄电影的宗旨。他说,导演的职责就是呈现人们生活的世界的真实样貌。

而在这次获得金棕榈的《小偷家族》中,是枝裕和又聚焦于通过偷盗来补充微薄薪金的一家人。戛纳评审团评价道:“本片是对日本底层社会家庭深入而感人至深的刻画。”《卫报》评价本片“美丽而震撼人心”。

不论拍摄什么题材,是枝裕和都会在电影这条路上秉持着他的初心。就像他在介绍《步履不停》时所说的:“关注脚下,虽然道路狭窄,但只要坚定不移地前行,电影中表达的东西自然会传达给它应当传达到的人。”

步履不停

是枝裕和认为电影应当不直接言及悲喜,而是把它们呈现出来,让观众自己去体会。

在他的电影里,导演的角色仿佛被隐去了,他更像是一位克制的旁观者,以从容淡然的视角和姿态去审视人类的情感。

他又像是一个不动声色的领路人,引领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之中,以“走路的速度”探寻着平凡的美好和生活的真谛,从中提取出生命的本质。

《比海更深》剧照

是枝裕和曾说,“人”永远比“故事”更重要,而电影就是要对日常生活进行丰富的描述,并且把它真实地再现给观众。

于是,在那看似散漫却神韵俱在的平铺直叙里,他将生活的细枝末节娓娓道来,让观众在这样的琐碎中参照着自己的人生,欣然面对生命中的相聚与别离,得到与失去,欢喜与哀伤……

这只蝴蝶就是《有如走路的速度》的插画

就像他的随笔集书名——“有如走路的速度”一样,他的作品能够让踌躇前行的芸芸众生走到心都出其不意地静下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影的这条路上,是枝裕和一定会永远不疾不徐地走下去,温暖踏实,步履不停。

以下为完整获奖名单: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