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卢布危机把跨国车企坑惨了 它们现在进退两难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卢布危机把跨国车企坑惨了 它们现在进退两难

过去十年中,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赌注,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门户的新兴市场。这个梦想现在可能一夜倾覆。虽然目前没有人选择退出,但如果开始亏钱,那么在俄罗斯制造和进口汽车的业务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图片来源:CFP

本来在进入12月前,尽管俄罗斯糟糕的经济状况和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对俄的广泛制裁,都令全球汽车制造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依然对在俄投资的长期收益保有良好的预期。可现在情况正在越变越糟。

随着卢布的巨幅贬值以及汽车销量的严重缩水,这些汽车制造商有点坐不住了。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浩劫。所有汽车制造商都亏钱了。”12月19日,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日本横滨总部举行的媒体会上公开表示。

今年前11个月,俄罗斯市场轻型车(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累计销量为2,220,751辆,同比下跌11.6%。而统计机构预计2014年全年俄车市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跌12%。

另外,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作为石油输出国的俄罗斯币值不断“挥发”,自今年6月1日以来,卢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40%以上——原本就萎靡不振的进口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研究机构Evercore ISI分析师阿恩特·俄林豪斯特(Arndt Ellinghorst)称,鉴于卢布贬值近一半,宝马今年第四季度在俄收益可能遭受了1.5亿欧元(约合11.48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而“像戴勒姆、大众、雷诺以及现代这样的企业,由于与卢布的关系更紧密,因此他们的情况可能更糟”。

上周,通用发言人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写道,“鉴于卢布目前的汇率波动以及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考虑,通用俄罗斯决定暂停对经销商的整车供应。”

与通用一样,奥迪、捷豹、路虎为应对卢布的迅速贬值,纷纷采取了暂停销售或限量销售等紧急措施。而另一些制造商,例如福特和宝马则提高了产品定价,以遏止不断扩大的损失。

“坦率说,在这种汇率波动下,真的很难做生意。”卡洛斯·戈恩坦言,“尽管我们很愿意在俄罗斯开展业务……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自己来应对这些短期波动。”上周五,雷诺日产也宣布暂停接受部分在俄订单,同时对某些全进口或使用海外零部件的车型进行提价。

部分海外汽车制造商所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今年11月,福特在俄罗斯的销售量骤降四成,跌至56,807辆,就连畅销型号福克斯也出现了明显的订单下滑。通用方面,雪佛兰及欧宝品牌的在俄销量则一共下降了26%,跌至169,005辆。

2012年,俄罗斯市场为全球汽车行业贡献了290万辆的销售业绩,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市场。

过去十年中,也正是基于这种预期,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赌注,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门户的新兴市场。福特、通用、大众、日产、丰田、现代、起亚等汽车制造商先后落户俄罗斯,后者也为这些汽车品牌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在此期间,包括吉利、长安、奇瑞在内的众多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在俄罗斯开拓市场。可眼下,他们却在这场被分析师称作“地方性波动”的“卢布危机”中变得迷茫起来。

欧洲商业协会(AEB)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已排到英国之后,成为欧洲第三大市场。这一变化增添了业界对2015年俄罗斯市场表现的担忧。甚至有预测称,明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将进入萧条期,全年销量可能回落到2009年不足150万辆的水平。

福特在今年9月就预计,俄罗斯所面临的问题意味着,该市场在2015年非但无法实现长期预测中所称的那种利润回报,相反还可能令企业损失2.5亿美元。上周,福特欧洲的一名发言人承认:“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由来已久,当前汇率下跌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只是一种集中表现,并不会改变我们此前对该市场的负面判断。”

通用方面也表达了心中的不满,他们将今年第三季度在欧洲高达3.87亿美元的损失归咎于俄罗斯目前所爆发的各种问题。不过,通用坚称自己在欧洲的收益将于2016年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较于这些世界汽车业巨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抗灾能力”就没那么强了,尤其是对一些自主品牌来说。吉利或许是第一个因卢布危机引起外界关注的中国汽车品牌。上周,吉利H股股价盘中一度急挫22%,在此后的公告中,吉利方面将此事归因于卢布兑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其俄罗斯分公司录得未实现外汇汇兑,导致“纸面外汇损失”,并由此发出盈利预警,称企业今年的净利润或将倒退约五成。

与吉利遭遇相似的,还有奇瑞、海马、力帆等品牌。今年前11个月,几乎所有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销量都遭遇了同比下滑的情况,纳智捷、一汽和比亚迪甚至出现了“零销量”。尽管在俄罗斯政府宣布新车购置补贴计划延长之后,此类情况将从理论上得到改善,但随即就出现了“近80卢布兑1美元”的疯狂汇率,海外车企在俄罗斯的实际利润受到巨大损失。

虽然形势变得如此严峻,但令人有点意外的是,截至目前并没有人萌生退意——至少公开层面都是这类消息。

“现在俄罗斯的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且不太稳定,但这是一个极富潜力的关键市场,未来有望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上述来自福特欧洲的发言人说。他同时表示,福特在俄销售的汽车中,有99%为本地生产。最近,该企业又开始在与索勒尔斯汽车公司(Sollers,前北方钢铁汽车公司,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合资兴建的工厂中生产次紧凑型SUV——EcoSport。2015年,福特还将把新一代Fiesta引入俄罗斯,以抢占次紧凑型汽车市场。

大众集团的发言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近年来,我们将不少精力投向了俄罗斯市场,目前也完成了一系列投资项目。”据悉,大众汽车于2006年–2013年间在俄罗斯投资13亿欧元(约合99.51亿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工厂。2015年,大众还将在其位于俄罗斯卡卢加的工厂内启动一项发动机生产项目。

不久前,日产X-Trail中型SUV的生产任务在圣彼得堡工厂启动,2015年他们还将加入刚引入俄罗斯的Qashqai紧凑型SUV,实现本地化生产。日产在欧洲的生产负责人柯林·罗瑟(Colin Lawther)表示,Qashqai虽然此前取得大卖,但其利润已受到本次卢布危机的冲击。“很明显,如果我们在俄罗斯生产这款车型,情况就会对我们有利得多。”他补充道。

在此之前,雷诺日产联盟从对拉达汽车(Lada)母公司伏尔加汽车(AvtoVAZ)的控股中获得了不少利益,并由此成为今年少数在俄销量提升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这从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该企业在伏尔加汽车陶里亚蒂(Togliatti)工厂生产的Almera车型,该车型在俄罗斯相当畅销。

现在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于,各跨国车企这样的“乐观”态度还可以维持多久。

“本地化生产战略在本次卢布汇率下跌的过程中对汽车制造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汇率持续下跌,那就会迫使这些企业修改其在俄的长期计划。”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尼古劳斯·兰分析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6至12个月,就连某些代工厂商的想法也会受到影响。”

宝马便是最早进行战略调整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今年夏天起,该企业就已经对在俄销量下滑的情况做出了反应,他们大幅削减了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并将产品“分配到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中”。

大众尽管表示愿意“坚守俄罗斯”,但也在战略上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调整。该企业曾一度计划在2018年之前向在俄业务追加12亿欧元(约合91.86亿元人民币)投资,不过在本次卢布危机过后,大众方面中断了这一计划。有消息称,今年大众在意识到俄罗斯市场前景惨淡之后,曾辞退了600名任职于卡卢加工厂的临时工,明年他们还计划辞退另外200名临时工和400名正式员工。

“各汽车生产商将在未来几周和数月间重整其在俄业务战略,但俄罗斯市场的大起大落可能会让他们心生倦怠。”汽车产业咨询公司资深分析师蒂姆·厄克特(Tim Urquhart)在一则评论中说道,“一旦开始亏钱,那么在俄罗斯制造和进口汽车的业务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表示,他预计俄罗斯市场即将趋于稳定,但并未就何时继续对俄售车给出明确的时间框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卢布危机把跨国车企坑惨了 它们现在进退两难

过去十年中,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赌注,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门户的新兴市场。这个梦想现在可能一夜倾覆。虽然目前没有人选择退出,但如果开始亏钱,那么在俄罗斯制造和进口汽车的业务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图片来源:CFP

本来在进入12月前,尽管俄罗斯糟糕的经济状况和乌克兰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对俄的广泛制裁,都令全球汽车制造商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但他们依然对在俄投资的长期收益保有良好的预期。可现在情况正在越变越糟。

随着卢布的巨幅贬值以及汽车销量的严重缩水,这些汽车制造商有点坐不住了。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场浩劫。所有汽车制造商都亏钱了。”12月19日,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Carlos Ghosn)在日本横滨总部举行的媒体会上公开表示。

今年前11个月,俄罗斯市场轻型车(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累计销量为2,220,751辆,同比下跌11.6%。而统计机构预计2014年全年俄车市销量为245万辆,同比下跌12%。

另外,由于国际油价持续走低,作为石油输出国的俄罗斯币值不断“挥发”,自今年6月1日以来,卢布兑美元汇率下跌了40%以上——原本就萎靡不振的进口车市场更是雪上加霜。研究机构Evercore ISI分析师阿恩特·俄林豪斯特(Arndt Ellinghorst)称,鉴于卢布贬值近一半,宝马今年第四季度在俄收益可能遭受了1.5亿欧元(约合11.48亿元人民币)的损失,而“像戴勒姆、大众、雷诺以及现代这样的企业,由于与卢布的关系更紧密,因此他们的情况可能更糟”。

上周,通用发言人在一份书面声明中写道,“鉴于卢布目前的汇率波动以及我们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考虑,通用俄罗斯决定暂停对经销商的整车供应。”

与通用一样,奥迪、捷豹、路虎为应对卢布的迅速贬值,纷纷采取了暂停销售或限量销售等紧急措施。而另一些制造商,例如福特和宝马则提高了产品定价,以遏止不断扩大的损失。

“坦率说,在这种汇率波动下,真的很难做生意。”卡洛斯·戈恩坦言,“尽管我们很愿意在俄罗斯开展业务……但同时,我们也需要保护自己来应对这些短期波动。”上周五,雷诺日产也宣布暂停接受部分在俄订单,同时对某些全进口或使用海外零部件的车型进行提价。

部分海外汽车制造商所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今年11月,福特在俄罗斯的销售量骤降四成,跌至56,807辆,就连畅销型号福克斯也出现了明显的订单下滑。通用方面,雪佛兰及欧宝品牌的在俄销量则一共下降了26%,跌至169,005辆。

2012年,俄罗斯市场为全球汽车行业贡献了290万辆的销售业绩,是仅次于德国的欧洲第二大市场。

过去十年中,也正是基于这种预期,跨国汽车制造商在俄罗斯下了数十亿美元的赌注,希望它能成为一个位于欧洲门户的新兴市场。福特、通用、大众、日产、丰田、现代、起亚等汽车制造商先后落户俄罗斯,后者也为这些汽车品牌提供了优惠的税收政策。在此期间,包括吉利、长安、奇瑞在内的众多中国汽车品牌也开始在俄罗斯开拓市场。可眼下,他们却在这场被分析师称作“地方性波动”的“卢布危机”中变得迷茫起来。

欧洲商业协会(AEB)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俄罗斯市场的地位已排到英国之后,成为欧洲第三大市场。这一变化增添了业界对2015年俄罗斯市场表现的担忧。甚至有预测称,明年俄罗斯汽车市场将进入萧条期,全年销量可能回落到2009年不足150万辆的水平。

福特在今年9月就预计,俄罗斯所面临的问题意味着,该市场在2015年非但无法实现长期预测中所称的那种利润回报,相反还可能令企业损失2.5亿美元。上周,福特欧洲的一名发言人承认:“俄罗斯市场的问题由来已久,当前汇率下跌所引发的连锁反应只是一种集中表现,并不会改变我们此前对该市场的负面判断。”

通用方面也表达了心中的不满,他们将今年第三季度在欧洲高达3.87亿美元的损失归咎于俄罗斯目前所爆发的各种问题。不过,通用坚称自己在欧洲的收益将于2016年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较于这些世界汽车业巨头,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抗灾能力”就没那么强了,尤其是对一些自主品牌来说。吉利或许是第一个因卢布危机引起外界关注的中国汽车品牌。上周,吉利H股股价盘中一度急挫22%,在此后的公告中,吉利方面将此事归因于卢布兑美元和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其俄罗斯分公司录得未实现外汇汇兑,导致“纸面外汇损失”,并由此发出盈利预警,称企业今年的净利润或将倒退约五成。

与吉利遭遇相似的,还有奇瑞、海马、力帆等品牌。今年前11个月,几乎所有中国车企在俄罗斯的销量都遭遇了同比下滑的情况,纳智捷、一汽和比亚迪甚至出现了“零销量”。尽管在俄罗斯政府宣布新车购置补贴计划延长之后,此类情况将从理论上得到改善,但随即就出现了“近80卢布兑1美元”的疯狂汇率,海外车企在俄罗斯的实际利润受到巨大损失。

虽然形势变得如此严峻,但令人有点意外的是,截至目前并没有人萌生退意——至少公开层面都是这类消息。

“现在俄罗斯的商业环境充满挑战且不太稳定,但这是一个极富潜力的关键市场,未来有望成为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上述来自福特欧洲的发言人说。他同时表示,福特在俄销售的汽车中,有99%为本地生产。最近,该企业又开始在与索勒尔斯汽车公司(Sollers,前北方钢铁汽车公司,俄罗斯最大的汽车生产商之一)合资兴建的工厂中生产次紧凑型SUV——EcoSport。2015年,福特还将把新一代Fiesta引入俄罗斯,以抢占次紧凑型汽车市场。

大众集团的发言人也表达了类似的态度。“近年来,我们将不少精力投向了俄罗斯市场,目前也完成了一系列投资项目。”据悉,大众汽车于2006年–2013年间在俄罗斯投资13亿欧元(约合99.51亿元人民币),用于兴建工厂。2015年,大众还将在其位于俄罗斯卡卢加的工厂内启动一项发动机生产项目。

不久前,日产X-Trail中型SUV的生产任务在圣彼得堡工厂启动,2015年他们还将加入刚引入俄罗斯的Qashqai紧凑型SUV,实现本地化生产。日产在欧洲的生产负责人柯林·罗瑟(Colin Lawther)表示,Qashqai虽然此前取得大卖,但其利润已受到本次卢布危机的冲击。“很明显,如果我们在俄罗斯生产这款车型,情况就会对我们有利得多。”他补充道。

在此之前,雷诺日产联盟从对拉达汽车(Lada)母公司伏尔加汽车(AvtoVAZ)的控股中获得了不少利益,并由此成为今年少数在俄销量提升的汽车制造商之一,这从一定程度上归功于该企业在伏尔加汽车陶里亚蒂(Togliatti)工厂生产的Almera车型,该车型在俄罗斯相当畅销。

现在令人担心的问题在于,各跨国车企这样的“乐观”态度还可以维持多久。

“本地化生产战略在本次卢布汇率下跌的过程中对汽车制造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如果汇率持续下跌,那就会迫使这些企业修改其在俄的长期计划。”波士顿咨询集团高级合伙人尼古劳斯·兰分析道,“如果这种情况持续6至12个月,就连某些代工厂商的想法也会受到影响。”

宝马便是最早进行战略调整的汽车制造商之一,从今年夏天起,该企业就已经对在俄销量下滑的情况做出了反应,他们大幅削减了对俄罗斯的出口量,并将产品“分配到更具吸引力的市场中”。

大众尽管表示愿意“坚守俄罗斯”,但也在战略上做出了一些实质性的调整。该企业曾一度计划在2018年之前向在俄业务追加12亿欧元(约合91.86亿元人民币)投资,不过在本次卢布危机过后,大众方面中断了这一计划。有消息称,今年大众在意识到俄罗斯市场前景惨淡之后,曾辞退了600名任职于卡卢加工厂的临时工,明年他们还计划辞退另外200名临时工和400名正式员工。

“各汽车生产商将在未来几周和数月间重整其在俄业务战略,但俄罗斯市场的大起大落可能会让他们心生倦怠。”汽车产业咨询公司资深分析师蒂姆·厄克特(Tim Urquhart)在一则评论中说道,“一旦开始亏钱,那么在俄罗斯制造和进口汽车的业务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雷诺日产联盟CEO卡洛斯·戈恩表示,他预计俄罗斯市场即将趋于稳定,但并未就何时继续对俄售车给出明确的时间框架。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