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种族主义+极端厌女: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暴露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种族主义+极端厌女: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暴露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科学家及人道主义偶像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下了不少涉嫌种族主义和非人性化的言论,其中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令人感到极度不适。

偶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陌生面孔,1921年。图片来源:Doreen Spooner/Getty Image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1920年代他在亚洲游历期间所遇到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现已公开的日记表明,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和人道主义偶像对亚洲人持有种族主义偏见。

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的日记记录了这位科学家对旅行、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思考。爱因斯坦曾经发表著名言论,称种族主义为“白种人的病”,但他却把见到的中国人描述为一群“勤劳、肮脏、驽钝的人”。他写道:“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不是坐在长凳上,而是像欧洲人在茂密的树丛中解手那样蹲在地上。一切都平静安稳、顺理成章。孩子们看起来也是无精打采、反应迟钝。”描写完中国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和他们强大的“繁殖能力”后,他继续写道:“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就太遗憾了。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世界上就只剩下难以形容的枯燥。”

泽埃夫·罗森克兰茨(Ze'ev Rosenkranz)是加州理工学院“爱因斯坦论文项目”的高级编辑和副主任,他说:“我认为爱因斯坦的很多言论很不友善,尤其是他对中国人的看法。这些言论和他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人道主义偶像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拿这些言论和他的公开声明相比,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他没打算公开这些日记,所以对此毫无防备。”

1922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中国写的旅行日记的某一页。图片来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以上内容均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The Travel Diaries of Albert Einstein),由罗森克兰茨负责编译,单册版本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其中包括日记原件的扫描图。这些日记之前只是作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论文集》15卷版本的组成部分在德国出版,仅附有一小部分英文补充翻译。普林斯顿大学的发言人称:“这是第一次任何人都可以阅读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即便你不是研究爱因斯坦的严肃学者。”

日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爱因斯坦和夫人在亚洲、西班牙和巴勒斯坦旅行期间作为备忘录写给远在柏林的继女们的。他写道:“甚至那些做牛做马的劳苦大众也完全没有表现出丝毫受苦受难的迹象。这个奇葩的、牲畜般的民族……更像是一群机器人。”他后来在仇外情绪中加入了“适量的极端厌女症”,他说(由罗森克兰茨翻译):“我发现,这里的男女女女基本上毫无二致,我不明白中国女人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致命吸引力,能让她们的男人臣服于自己的脚下,把繁殖后代当作一种可怕的福分却无力反抗。”

在锡兰的科伦坡,爱因斯坦描写了当地人如何“在肮脏污秽、散发恶臭的地面上生活”,他们“不怎么工作,也没什么需求。这里只有简单经济的生命轮回”。

相较而言,爱因斯坦对他遇到的日本人的看法更为积极正面:“日本人朴实无华,行为得体,总体而言富有魅力。这里有全世界最单纯的人。所有人都会爱上并且钦佩这个国家。”但是罗森克兰茨指出,爱因斯坦也曾总结说,“这个民族对知识的需求似乎比他们对艺术的需求要弱一些——这难道是生性使然?”

“有人断言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智力低下,爱因斯坦在日记里记录了这类言论的生物学起源,他的描述非常夸张,完全可以把他看作种族主义者——在这些例子中,其他人被描述为在生理上低人一等,这是种族主义的明显标志。就这一点而言,诸如中国人可能‘取代其他种族’此类令人忧虑的言论也是最露骨的,”罗森克兰茨说。

“爱因斯坦把其他‘种族’当作一种威胁,这正是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之一。然而,对当代读者最具冲击力的言论是,他假装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男人认为他们的妻子有足够的魅力,愿意与他们一起繁殖后代。从这些例子来看,我们肯定能够得出结论,爱因斯坦确实在日记中写下了不少有关种族主义和非人性化的言论,其中一些言论令人感到极度不适。”

罗森克兰茨告诉《卫报》记者,尽管像爱因斯坦这类观点在当时广为流传,但这些观点不具有普遍性。“我通常会得到这种反应——‘我们必须明白,他引领了当时的时代思潮’——但是我已想方设法提供更多背景信息,还有其他更具有包容性的言论,”他说。

罗森克兰茨在前言中写道,探索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道主义偶像就他遇到的人写下的仇外言论是很重要的——爱因斯坦的形象曾经被用在联合国难民署的运动中,并且配有标语:难民带给接纳他的国家的,不仅是一堆行李。爱因斯坦也曾是一位难民。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与当今世界关系重大,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对其他种族的憎恨相当猖獗,”他写道,“在面对其他种族时,甚至连爱因斯坦也曾度过了一段难以承认自我的时光。”

(翻译:陈艺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Einstein's travel diaries reveal 'shocking' xenophobi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种族主义+极端厌女: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暴露了他不为人知的一面

科学家及人道主义偶像爱因斯坦在日记中写下了不少涉嫌种族主义和非人性化的言论,其中一些关于中国的言论令人感到极度不适。

偶像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陌生面孔,1921年。图片来源:Doreen Spooner/Getty Images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日记中详细记录了1920年代他在亚洲游历期间所遇到的人,尤其是中国人,现已公开的日记表明,这位理论物理学家和人道主义偶像对亚洲人持有种族主义偏见。

1922年10月至1923年3月的日记记录了这位科学家对旅行、科学、哲学和艺术的思考。爱因斯坦曾经发表著名言论,称种族主义为“白种人的病”,但他却把见到的中国人描述为一群“勤劳、肮脏、驽钝的人”。他写道:“中国人吃饭的时候不是坐在长凳上,而是像欧洲人在茂密的树丛中解手那样蹲在地上。一切都平静安稳、顺理成章。孩子们看起来也是无精打采、反应迟钝。”描写完中国人“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和他们强大的“繁殖能力”后,他继续写道:“如果这些中国人取代了其他种族就太遗憾了。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世界上就只剩下难以形容的枯燥。”

泽埃夫·罗森克兰茨(Ze'ev Rosenkranz)是加州理工学院“爱因斯坦论文项目”的高级编辑和副主任,他说:“我认为爱因斯坦的很多言论很不友善,尤其是他对中国人的看法。这些言论和他在公众心目中树立的人道主义偶像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拿这些言论和他的公开声明相比,真是让人瞠目结舌。他没打算公开这些日记,所以对此毫无防备。”

1922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中国写的旅行日记的某一页。图片来源:《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

以上内容均来自《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The Travel Diaries of Albert Einstein),由罗森克兰茨负责编译,单册版本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首次出版,其中包括日记原件的扫描图。这些日记之前只是作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论文集》15卷版本的组成部分在德国出版,仅附有一小部分英文补充翻译。普林斯顿大学的发言人称:“这是第一次任何人都可以阅读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即便你不是研究爱因斯坦的严肃学者。”

日记中的某些篇章被认为是爱因斯坦和夫人在亚洲、西班牙和巴勒斯坦旅行期间作为备忘录写给远在柏林的继女们的。他写道:“甚至那些做牛做马的劳苦大众也完全没有表现出丝毫受苦受难的迹象。这个奇葩的、牲畜般的民族……更像是一群机器人。”他后来在仇外情绪中加入了“适量的极端厌女症”,他说(由罗森克兰茨翻译):“我发现,这里的男女女女基本上毫无二致,我不明白中国女人身上究竟有什么样的致命吸引力,能让她们的男人臣服于自己的脚下,把繁殖后代当作一种可怕的福分却无力反抗。”

在锡兰的科伦坡,爱因斯坦描写了当地人如何“在肮脏污秽、散发恶臭的地面上生活”,他们“不怎么工作,也没什么需求。这里只有简单经济的生命轮回”。

相较而言,爱因斯坦对他遇到的日本人的看法更为积极正面:“日本人朴实无华,行为得体,总体而言富有魅力。这里有全世界最单纯的人。所有人都会爱上并且钦佩这个国家。”但是罗森克兰茨指出,爱因斯坦也曾总结说,“这个民族对知识的需求似乎比他们对艺术的需求要弱一些——这难道是生性使然?”

“有人断言日本人、中国人和印度人智力低下,爱因斯坦在日记里记录了这类言论的生物学起源,他的描述非常夸张,完全可以把他看作种族主义者——在这些例子中,其他人被描述为在生理上低人一等,这是种族主义的明显标志。就这一点而言,诸如中国人可能‘取代其他种族’此类令人忧虑的言论也是最露骨的,”罗森克兰茨说。

“爱因斯坦把其他‘种族’当作一种威胁,这正是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特点之一。然而,对当代读者最具冲击力的言论是,他假装无法理解为什么中国男人认为他们的妻子有足够的魅力,愿意与他们一起繁殖后代。从这些例子来看,我们肯定能够得出结论,爱因斯坦确实在日记中写下了不少有关种族主义和非人性化的言论,其中一些言论令人感到极度不适。”

罗森克兰茨告诉《卫报》记者,尽管像爱因斯坦这类观点在当时广为流传,但这些观点不具有普遍性。“我通常会得到这种反应——‘我们必须明白,他引领了当时的时代思潮’——但是我已想方设法提供更多背景信息,还有其他更具有包容性的言论,”他说。

罗森克兰茨在前言中写道,探索像爱因斯坦这样的人道主义偶像就他遇到的人写下的仇外言论是很重要的——爱因斯坦的形象曾经被用在联合国难民署的运动中,并且配有标语:难民带给接纳他的国家的,不仅是一堆行李。爱因斯坦也曾是一位难民。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与当今世界关系重大,现在全世界很多地方对其他种族的憎恨相当猖獗,”他写道,“在面对其他种族时,甚至连爱因斯坦也曾度过了一段难以承认自我的时光。”

(翻译:陈艺帆)

……………………………………

欢迎你来微博找我们,请点这里

也可以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来源:卫报

原标题:Einstein's travel diaries reveal 'shocking' xenophobia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