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探究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蔡徐坤王菊为什么火?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探究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蔡徐坤王菊为什么火?

每个偶像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

今年年初《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节目轮番上线,偶像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然而不少从业者发现偶像产业市场变得不同了:95前和95后的消费方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偶像养成逐渐变成全民养成;大IP+小鲜肉等同于大SP的模式在现在市场已经走不通……不少“2018年是中国偶像元年”的论调和观点开始被放大,那么偶像工业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6月17日下午,由艾漫数据主办的“偶像工业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偶像艺人制造与运营主题论坛”上,漫数据总裁曹永寿,泰洋川禾联合创始人、经纪人赵珊,辰海资本合伙人、著名投资人陈悦天,esee英模文化总裁郑屹,可口可乐(中国)明星资产及内容共创总监Erra Kuang,以及麦锐娱乐董事长、CEO王丛等围绕偶像艺人养成与运营手段、打造爆款艺人的方式以及偶像艺人标准变迁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可以学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偶像经纪公司改革情况下,从业者应该掌握的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

颜值、才华和人品,哪个才是艺人“上道”决定性标准?

关于偶像的定义和认知,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看法。曹永寿根据几位嘉宾的看法和数据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偶像的几个特征:

第一, 新晋偶像比较年轻,多集中在20-24岁;

第二, 新晋偶像中女性偶像占比略高于男性的偶像;

第三, 新晋偶像中狮子座、天蝎座最多,处女座次之;

第四, 演员出身的新晋偶像中出身于中戏和北影的最高;

第五, 粉丝对男偶像的外显特征要求较高,对女偶像的实力要求较高。

除了以上几个特征,曹永寿还提到了自己对偶像的理解:“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许以深情。”但更多人喜欢用前三句来表达,那么,颜值、才华和人品,哪个才是艺人“上道”的决定性标准?

王丛表示哪个都不能少:“我们选人的三个标准,第一个肯定是才华;第二个我认为是欲望,因为练习生体系比较特别,过程特别漫长、特别辛苦,淘汰率特别高,必须个人有强烈的出道欲望作支撑;第三个是人品。”

Erra表示从可口可乐品牌角度来说,他们更看重艺人的人设。“从短期、蹭热点的角度来说,颜值最重要;长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人设更重要。”

“对于偶像来说,第一印象肯定是颜值。接下来就要看人格魅力和性格。还有人品对经纪公司也有重要的意义。” 郑屹还表示从经纪公司角度来说,作为典型案例的《偶像练习生》第一名蔡徐坤身陷经纪纠纷的事件很可惜。

陈悦天表示他们招的孩子比传统练习生要小得多,所以会再看重与练习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因为现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孩子寄托了家长的希望,所以除了孩子本身,我们还会看跟家庭相关的方面: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素质以及跟家长沟通的情况。”

而赵珊则强调,第一考虑的是人品,因为“人品不够好,人设容易崩塌”,而且“人品好的孩子跟你三观一致,也会更有毅力地坚持做练习生,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

挖掘和培养新人渠道效率低,艺人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新晋偶像的主流出道方式有所改变,以影视出道的方式居首位,而排第二位的便是目前最火爆的节目选手出道方式,之后便是歌手出道方式。

那么,对于经纪公司,挖掘和培养新人的渠道有哪些呢?

赵珊关注比较多的,先是上戏、北影等影视院校,“但基本已经没人可签了”,再就是考虑舞蹈院校,也从社交平台寻找新人。但赵珊认为“如果新人有良好的自控力、控制力,就不拘泥于之前的渠道” 。

陈悦天表示传统渠道还是新晋渠道都尝试过挖掘新人,他认为“挖掘和培育新人不能凭借一家公司单打独斗,需要把整个行业、产业调动起来,下沉下去,来挖掘更多的苗子”。

而模特公司的挖掘渠道多在全国的模特院校以及模特专业培训机构,郑屹表示“模特公司的优势是在下沉方面比较强”。除此之外,郑屹还构想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造星的角度,将素人分成9档,艺人经纪公司做1-3档、3-6档,6档以上由上市公司来做;而挖新人的基层工作应该与平台、院校交流合作。“因为现在的模式从素人挖掘到艺人知名度打造,即1到9档都得我们自己做,这肯定效率很低。”

郑屹还认为现在的受众有很多圈层,像是《创造101》里面的特别例子王菊,“王菊的圈层便是一个新的圈层,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学原因,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象级的例子,三五年才会出现一次”。

Erra则从品牌方面阐述了挑选艺人的需求,第一品牌代言人,“品牌基因和艺人人设之间有非常透彻的渗透度,我们希望品牌和品牌代言人共同成长;第二项目需求;第三,新品牌具备优秀的品牌基因,与艺人之间的品牌合作灵活。”

王丛则认为现在练习生体系的套路和途径差不多,“只是我们至少要求艺考过,因为艺考、高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好的历练”。除此之外,王丛还认为现阶段选才差不多,“拼的是培训,这是更大的挑战”。

而对比早已成熟的欧美、日韩的偶像养成机制,郑屹觉得“韩国是更中心化的造星体系,日本是更养成化的造星体系。欧美倒是没有偶像一说,更多的还是靠内容、影视这些”,这些机制都与国内的不一样,国内的机制更适合称为“生态”。

目前,热门偶像还是得女性者得天下。从更具象的数据角度来看,是得年轻的女性者得天下。

对于“如何解决出道后资源短缺、粉丝流失等窘境”这个问题,没有培养过偶像团队的赵珊表示他们在做成熟艺人的时候,“比如周冬雨,先确定属于她自己的标签,然后再对她进行规划,先实现对她规划的小目标,然后不断过渡到大目标。”

而为了能更好地捕捉粉丝的审美需求变化,王丛认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变成粉丝,换位思考”,换位不了,就需要直接调查粉丝的需求。

偶像产业井喷,市场需要持续化、规模化发展

现在整个时代偶像产业呈井喷的态势,偶像市场的商业价值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但同一偶像的商业价值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大火的偶像自然对应着高商业价值,然而偶像的热度一旦下降,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也会下滑。

在看待与新生偶像的合作方面,Erra认为从品牌角度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可能从品牌的角度对偶像产业更早介入,共同打造我们需要的人设和艺人与品牌之间的关联度” 。Erra还认为“火很重要,但不是明星商业价值唯一的衡量标准,核心是人设” ,而且“品牌是一个长期塑造艺人的性格、发展艺人可持续性的企业,每个品牌都是有人设的公司,所以艺人人设要与品牌基因相匹配” 。

商业价值方面,陈悦天觉得 “如果要做持续性、规模化的市场,还是要把精力放在C端的收入上,会员费的提升、每年的投票、特殊应援品的售卖等。”

郑屹提到现在视频网站变现以广告和赞助为主,但IP变现、产业变现模式比较弱,“现在我在专门研究怎么把内容IP、艺人IP变现,做二次开发”。

面对当前如此大规模的艺人集中爆发带来的弊端,赵珊觉得还好,“偶像出道后能不能走得稳,要看后续的作品和表现,没有能力还是会被淘汰”。

而陈悦天认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第一、二季相关的经纪公司在现在的行业和资本市场上面比较抢手,第三季就会退热。陈悦天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每个内容产业里能直接控流量、用户的最大渠道公司,“这个可能就是产业链卡口” 。

纵观偶像市场,并没有哪个偶像能一直处于火热程度,每个偶像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而对于市场来说,偶像的生命周期也至关重要。

那么,面对新人快速迭代的趋势,是造新人还是想办法延长生命周期?

几位嘉宾更偏向于延长艺人的生命周期,而且大多提出了要保证艺人有作品、有内容的看法。

赵珊认为“素人到爱豆或者到演员的过程是我们未来有待开发的,但是首先肯定不能丢掉核心的怎么样把艺人从知名做到顶级” 。

郑屹则认为作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根据每个艺人的属性因材施教,这便要求“经纪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评估能力”。而郑屹也希望自己公司的模特成为全能艺人,“因为全能艺人可以吸引尽量多的流量,获取尽量多的新粉丝,留住尽量多的老粉丝。”

王丛觉得“现在是刚开始的过程,不存在生命周期”,而且也认同做好内容的观点,“有作品才是艺人能持续不断地到达新的不同高度的基础”。

而面对爆款艺人的成长模型和成功规律,陈悦天认为单个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郑屹表示复制爆款艺人的成功是小概率变成大概率,赵珊则认为“得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探究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蔡徐坤王菊为什么火?

每个偶像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

今年年初《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两档偶像竞演养成类真人秀节目轮番上线,偶像产业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然而不少从业者发现偶像产业市场变得不同了:95前和95后的消费方式出现了巨大差异;偶像养成逐渐变成全民养成;大IP+小鲜肉等同于大SP的模式在现在市场已经走不通……不少“2018年是中国偶像元年”的论调和观点开始被放大,那么偶像工业时代真的来临了吗?

6月17日下午,由艾漫数据主办的“偶像工业时代真的到来了吗?——偶像艺人制造与运营主题论坛”上,漫数据总裁曹永寿,泰洋川禾联合创始人、经纪人赵珊,辰海资本合伙人、著名投资人陈悦天,esee英模文化总裁郑屹,可口可乐(中国)明星资产及内容共创总监Erra Kuang,以及麦锐娱乐董事长、CEO王丛等围绕偶像艺人养成与运营手段、打造爆款艺人的方式以及偶像艺人标准变迁等话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从他们的口中,我们可以学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偶像经纪公司改革情况下,从业者应该掌握的偶像艺人的制造和经营之道。

颜值、才华和人品,哪个才是艺人“上道”决定性标准?

关于偶像的定义和认知,每位嘉宾都有自己的看法。曹永寿根据几位嘉宾的看法和数据研究,总结了现阶段偶像的几个特征:

第一, 新晋偶像比较年轻,多集中在20-24岁;

第二, 新晋偶像中女性偶像占比略高于男性的偶像;

第三, 新晋偶像中狮子座、天蝎座最多,处女座次之;

第四, 演员出身的新晋偶像中出身于中戏和北影的最高;

第五, 粉丝对男偶像的外显特征要求较高,对女偶像的实力要求较高。

除了以上几个特征,曹永寿还提到了自己对偶像的理解:“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痴于肉体、迷于声音、许以深情。”但更多人喜欢用前三句来表达,那么,颜值、才华和人品,哪个才是艺人“上道”的决定性标准?

王丛表示哪个都不能少:“我们选人的三个标准,第一个肯定是才华;第二个我认为是欲望,因为练习生体系比较特别,过程特别漫长、特别辛苦,淘汰率特别高,必须个人有强烈的出道欲望作支撑;第三个是人品。”

Erra表示从可口可乐品牌角度来说,他们更看重艺人的人设。“从短期、蹭热点的角度来说,颜值最重要;长期的角度来说,我觉得人设更重要。”

“对于偶像来说,第一印象肯定是颜值。接下来就要看人格魅力和性格。还有人品对经纪公司也有重要的意义。” 郑屹还表示从经纪公司角度来说,作为典型案例的《偶像练习生》第一名蔡徐坤身陷经纪纠纷的事件很可惜。

陈悦天表示他们招的孩子比传统练习生要小得多,所以会再看重与练习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因为现在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偏多,孩子寄托了家长的希望,所以除了孩子本身,我们还会看跟家庭相关的方面: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素质以及跟家长沟通的情况。”

而赵珊则强调,第一考虑的是人品,因为“人品不够好,人设容易崩塌”,而且“人品好的孩子跟你三观一致,也会更有毅力地坚持做练习生,这样才能在这个行业继续走下去”。

挖掘和培养新人渠道效率低,艺人商业模式有待创新

现阶段,新晋偶像的主流出道方式有所改变,以影视出道的方式居首位,而排第二位的便是目前最火爆的节目选手出道方式,之后便是歌手出道方式。

那么,对于经纪公司,挖掘和培养新人的渠道有哪些呢?

赵珊关注比较多的,先是上戏、北影等影视院校,“但基本已经没人可签了”,再就是考虑舞蹈院校,也从社交平台寻找新人。但赵珊认为“如果新人有良好的自控力、控制力,就不拘泥于之前的渠道” 。

陈悦天表示传统渠道还是新晋渠道都尝试过挖掘新人,他认为“挖掘和培育新人不能凭借一家公司单打独斗,需要把整个行业、产业调动起来,下沉下去,来挖掘更多的苗子”。

而模特公司的挖掘渠道多在全国的模特院校以及模特专业培训机构,郑屹表示“模特公司的优势是在下沉方面比较强”。除此之外,郑屹还构想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以造星的角度,将素人分成9档,艺人经纪公司做1-3档、3-6档,6档以上由上市公司来做;而挖新人的基层工作应该与平台、院校交流合作。“因为现在的模式从素人挖掘到艺人知名度打造,即1到9档都得我们自己做,这肯定效率很低。”

郑屹还认为现在的受众有很多圈层,像是《创造101》里面的特别例子王菊,“王菊的圈层便是一个新的圈层,它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学原因,但我觉得这也是一个现象级的例子,三五年才会出现一次”。

Erra则从品牌方面阐述了挑选艺人的需求,第一品牌代言人,“品牌基因和艺人人设之间有非常透彻的渗透度,我们希望品牌和品牌代言人共同成长;第二项目需求;第三,新品牌具备优秀的品牌基因,与艺人之间的品牌合作灵活。”

王丛则认为现在练习生体系的套路和途径差不多,“只是我们至少要求艺考过,因为艺考、高考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很好的历练”。除此之外,王丛还认为现阶段选才差不多,“拼的是培训,这是更大的挑战”。

而对比早已成熟的欧美、日韩的偶像养成机制,郑屹觉得“韩国是更中心化的造星体系,日本是更养成化的造星体系。欧美倒是没有偶像一说,更多的还是靠内容、影视这些”,这些机制都与国内的不一样,国内的机制更适合称为“生态”。

目前,热门偶像还是得女性者得天下。从更具象的数据角度来看,是得年轻的女性者得天下。

对于“如何解决出道后资源短缺、粉丝流失等窘境”这个问题,没有培养过偶像团队的赵珊表示他们在做成熟艺人的时候,“比如周冬雨,先确定属于她自己的标签,然后再对她进行规划,先实现对她规划的小目标,然后不断过渡到大目标。”

而为了能更好地捕捉粉丝的审美需求变化,王丛认为“最重要的是把自己变成粉丝,换位思考”,换位不了,就需要直接调查粉丝的需求。

偶像产业井喷,市场需要持续化、规模化发展

现在整个时代偶像产业呈井喷的态势,偶像市场的商业价值一直是行业内关注的重点,但同一偶像的商业价值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大火的偶像自然对应着高商业价值,然而偶像的热度一旦下降,其自身的商业价值也会下滑。

在看待与新生偶像的合作方面,Erra认为从品牌角度应该以不变应万变,“我们可能从品牌的角度对偶像产业更早介入,共同打造我们需要的人设和艺人与品牌之间的关联度” 。Erra还认为“火很重要,但不是明星商业价值唯一的衡量标准,核心是人设” ,而且“品牌是一个长期塑造艺人的性格、发展艺人可持续性的企业,每个品牌都是有人设的公司,所以艺人人设要与品牌基因相匹配” 。

商业价值方面,陈悦天觉得 “如果要做持续性、规模化的市场,还是要把精力放在C端的收入上,会员费的提升、每年的投票、特殊应援品的售卖等。”

郑屹提到现在视频网站变现以广告和赞助为主,但IP变现、产业变现模式比较弱,“现在我在专门研究怎么把内容IP、艺人IP变现,做二次开发”。

面对当前如此大规模的艺人集中爆发带来的弊端,赵珊觉得还好,“偶像出道后能不能走得稳,要看后续的作品和表现,没有能力还是会被淘汰”。

而陈悦天认为《偶像练习生》和《创造101》第一、二季相关的经纪公司在现在的行业和资本市场上面比较抢手,第三季就会退热。陈悦天认为更重要的是找到每个内容产业里能直接控流量、用户的最大渠道公司,“这个可能就是产业链卡口” 。

纵观偶像市场,并没有哪个偶像能一直处于火热程度,每个偶像都有其自身的生命周期。而对于市场来说,偶像的生命周期也至关重要。

那么,面对新人快速迭代的趋势,是造新人还是想办法延长生命周期?

几位嘉宾更偏向于延长艺人的生命周期,而且大多提出了要保证艺人有作品、有内容的看法。

赵珊认为“素人到爱豆或者到演员的过程是我们未来有待开发的,但是首先肯定不能丢掉核心的怎么样把艺人从知名做到顶级” 。

郑屹则认为作品、内容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要根据每个艺人的属性因材施教,这便要求“经纪公司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评估能力”。而郑屹也希望自己公司的模特成为全能艺人,“因为全能艺人可以吸引尽量多的流量,获取尽量多的新粉丝,留住尽量多的老粉丝。”

王丛觉得“现在是刚开始的过程,不存在生命周期”,而且也认同做好内容的观点,“有作品才是艺人能持续不断地到达新的不同高度的基础”。

而面对爆款艺人的成长模型和成功规律,陈悦天认为单个人的成功是很难复制的,郑屹表示复制爆款艺人的成功是小概率变成大概率,赵珊则认为“得遇到那个合适的人”。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