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如何读懂失控动物的痛苦?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如何读懂失控动物的痛苦?

动物,具体来说除了与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有没有情感、情绪,会不会面临精神方面的压力,对此科学界一直以来分化为两大阵营。

所评图书:

书名:《动物也疯狂》

作者:(美)劳蕾尔·布赖特曼

译者:张宝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美国作家、赫德兰艺术中心联席艺术家劳蕾尔·布赖特曼,在婚前最希望养的宠物是伯恩山犬。她的这个愿望很快实现,有人愿意将一只4岁大的伯恩山犬免费送给她,这只犬叫奥利弗,足足有110斤重。

奥利弗到了劳蕾尔的家,很快适应,表现得非常热情,让女主人深感宽慰。但在几个月后,劳蕾尔发现奥利弗在她离开家后,独自在屋里发出怪叫,还咬碎了枕头。情况越来越糟,在闪电的天气,奥利弗会表现出巨大的恐惧,而平时,这只伯恩山犬不停的吮吸自己的前爪,被舔部位从毛茸茸变成了光秃秃的样子,就像一些人压力下难以自控的撕手指皮。接下来,奥利弗从4楼跳楼,入住养狗场后吞食了一大块木头,离开了这个世界。

和奥利弗生活的经历,让劳蕾尔对动物的情绪产生了兴趣。动物,具体来说除了与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有没有情感、情绪,会不会面临精神方面的压力,对此科学界一直以来分化为两大阵营。不少科学家坚称部分动物的怪异行为只是条件反射,并无实质意义。但康拉德·洛伦茨(动物行为学创始人,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珍妮·古道尔(世界级动物保护学家)等科学家则以翔实的实证研究表明,非人类动物同样存在情绪、心理甚至社交、文化,并不是所谓无感情的机器。

20世纪最后30年及本世纪初,认知动物行为研究取得更大进展。2012年由多位神经解剖学家、认知神经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共同署名的《剑桥宣言:关于意识》发布,指出哺乳动物、鸟类甚至一些软体动物都有意识并能够体会情感。还有神经科学家证实,心理疗法对于评估和治疗动物在压力面前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具有治疗人类患者同样的效果。

《动物也疯狂》一书是劳蕾尔以动物情绪、情感、心理疾病为主题,经过多年考察研究而写成的。劳蕾尔借助许多科学家的实验和研究成果指出,许多动物有着与人类具有部分相同特征的情感、认知和心理,会因为生存压力、环境、动物社交环境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在人类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化带来的沧桑巨变面前,普通人实际上与动物一样,都在被迫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为此部分个体出现了心理和行为异常。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对于行为异常的个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一开始都给予简单的标签化,将行为异常与品性不端相联系。为此,各个时期,都有部分个体的人会成为社会中的异类,遭到边缘化甚至被隔离,而异常的动物则肯定成为屠戮的对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发生,大批量的士兵以及战区幸存的平民在战后都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人们才普遍意识到创伤性事件以及因此引发的症状与道德无关。同样在20世纪,动物行为学家及动物保护组织通过不懈努力,在加深对动物行为、情绪的了解的同时,切实的增强了关爱保护。

《动物也疯狂》书中指出,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了解动物才能更好的了解人。这不仅指的是动物行为异常与类似状况下的人具有相似性,而且借助行为异常、精神失常的动物的研究,各领域科学都在加深对人的研究理解。动物园、实验室里的动物,具有与人同样的思乡病和乡愁;生活在因为人类活动而不断萎缩的栖息地的动物,则会表现出与人相似的冲动行为,特别是在糟糕的待遇和虐待下,会作出几乎一致的报复性反应。劳蕾尔的爱犬奥利弗所表现出的焦虑性障碍,跟很多患有常见惊恐性障碍和焦虑习惯障碍的人的反应方式也非常接近。实验室中的大鼠,跟工业生产环境中的人一样,会因为潜在的烦恼触发出剧烈的崩溃性反应。圈养动物因为生活环境的严密限制,会导致郁郁寡欢,而这种反应会如出一辙的出现在封闭式学校或工厂中的人身上。

在不断加深对人的精神失常、心理障碍的研究了解基础上,医药工业不断推出更新精神药物,为的是帮助患者控制异常,也因此获取高额利润。而几乎所有的精神药物,不但在实验环节会选择动物为被试对象,而且在药物大规模上市后,也被大量用来诊治控制动物的异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人和动物身上,都会出现因为过度用药、不当用药所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异常。

劳蕾尔在全书结尾部分感慨指出,一些情况下,对于异常动物来说,最好的治疗师不是人或者药物,而是同类或者其他类别的动物。饱受压力的人们,显然也需要更多现实人际交往,获得亲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爱,才可能走出阴郁和灰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如何读懂失控动物的痛苦?

动物,具体来说除了与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有没有情感、情绪,会不会面临精神方面的压力,对此科学界一直以来分化为两大阵营。

所评图书:

书名:《动物也疯狂》

作者:(美)劳蕾尔·布赖特曼

译者:张宝文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日期:2015年11月

美国作家、赫德兰艺术中心联席艺术家劳蕾尔·布赖特曼,在婚前最希望养的宠物是伯恩山犬。她的这个愿望很快实现,有人愿意将一只4岁大的伯恩山犬免费送给她,这只犬叫奥利弗,足足有110斤重。

奥利弗到了劳蕾尔的家,很快适应,表现得非常热情,让女主人深感宽慰。但在几个月后,劳蕾尔发现奥利弗在她离开家后,独自在屋里发出怪叫,还咬碎了枕头。情况越来越糟,在闪电的天气,奥利弗会表现出巨大的恐惧,而平时,这只伯恩山犬不停的吮吸自己的前爪,被舔部位从毛茸茸变成了光秃秃的样子,就像一些人压力下难以自控的撕手指皮。接下来,奥利弗从4楼跳楼,入住养狗场后吞食了一大块木头,离开了这个世界。

和奥利弗生活的经历,让劳蕾尔对动物的情绪产生了兴趣。动物,具体来说除了与人类相似的灵长类动物,究竟有没有情感、情绪,会不会面临精神方面的压力,对此科学界一直以来分化为两大阵营。不少科学家坚称部分动物的怪异行为只是条件反射,并无实质意义。但康拉德·洛伦茨(动物行为学创始人,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珍妮·古道尔(世界级动物保护学家)等科学家则以翔实的实证研究表明,非人类动物同样存在情绪、心理甚至社交、文化,并不是所谓无感情的机器。

20世纪最后30年及本世纪初,认知动物行为研究取得更大进展。2012年由多位神经解剖学家、认知神经学家、神经生理学家和动物行为学家共同署名的《剑桥宣言:关于意识》发布,指出哺乳动物、鸟类甚至一些软体动物都有意识并能够体会情感。还有神经科学家证实,心理疗法对于评估和治疗动物在压力面前表现出的生理反应,具有治疗人类患者同样的效果。

《动物也疯狂》一书是劳蕾尔以动物情绪、情感、心理疾病为主题,经过多年考察研究而写成的。劳蕾尔借助许多科学家的实验和研究成果指出,许多动物有着与人类具有部分相同特征的情感、认知和心理,会因为生存压力、环境、动物社交环境造成抑郁等心理疾病。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在于,在人类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化带来的沧桑巨变面前,普通人实际上与动物一样,都在被迫适应剧烈变化的环境,为此部分个体出现了心理和行为异常。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对于行为异常的个体,无论是人还是动物,一开始都给予简单的标签化,将行为异常与品性不端相联系。为此,各个时期,都有部分个体的人会成为社会中的异类,遭到边缘化甚至被隔离,而异常的动物则肯定成为屠戮的对象。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样的历史性事件发生,大批量的士兵以及战区幸存的平民在战后都出现了创伤后应激障碍,人们才普遍意识到创伤性事件以及因此引发的症状与道德无关。同样在20世纪,动物行为学家及动物保护组织通过不懈努力,在加深对动物行为、情绪的了解的同时,切实的增强了关爱保护。

《动物也疯狂》书中指出,动物是人类的一面镜子,了解动物才能更好的了解人。这不仅指的是动物行为异常与类似状况下的人具有相似性,而且借助行为异常、精神失常的动物的研究,各领域科学都在加深对人的研究理解。动物园、实验室里的动物,具有与人同样的思乡病和乡愁;生活在因为人类活动而不断萎缩的栖息地的动物,则会表现出与人相似的冲动行为,特别是在糟糕的待遇和虐待下,会作出几乎一致的报复性反应。劳蕾尔的爱犬奥利弗所表现出的焦虑性障碍,跟很多患有常见惊恐性障碍和焦虑习惯障碍的人的反应方式也非常接近。实验室中的大鼠,跟工业生产环境中的人一样,会因为潜在的烦恼触发出剧烈的崩溃性反应。圈养动物因为生活环境的严密限制,会导致郁郁寡欢,而这种反应会如出一辙的出现在封闭式学校或工厂中的人身上。

在不断加深对人的精神失常、心理障碍的研究了解基础上,医药工业不断推出更新精神药物,为的是帮助患者控制异常,也因此获取高额利润。而几乎所有的精神药物,不但在实验环节会选择动物为被试对象,而且在药物大规模上市后,也被大量用来诊治控制动物的异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人和动物身上,都会出现因为过度用药、不当用药所导致的更为严重的异常。

劳蕾尔在全书结尾部分感慨指出,一些情况下,对于异常动物来说,最好的治疗师不是人或者药物,而是同类或者其他类别的动物。饱受压力的人们,显然也需要更多现实人际交往,获得亲人、朋友和社会的关爱,才可能走出阴郁和灰暗。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