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关于木刻版画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关于木刻版画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有别于油画、水彩等直接描绘的绘画,是利用媒材的性质,通过雕刻、腐蚀、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并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纸张、织物、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有别于油画、水彩等直接描绘的绘画,是利用媒材的性质,通过雕刻、腐蚀、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并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纸张、织物、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

简而言之,版画就是“印”出来的绘画。

在英语中Print一词其意为印刷、版画。可见版画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版画是对原版转印作品的总称,由于每一版画种类所采用的版材和制版方式的差异,因而版画的品种显得名目繁多。

从一般意义上讲,大多数是根据所选用版材材质,分别冠以“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金属版”、“麻胶版”等名称,若以制版方法来划分,还有“雕刻版”、“腐蚀版”、“照相感光版”、“拼贴版”等。

二十世纪以来,新的制版材料和新的印刷技术凭借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地产生并被版画艺术所吸纳利用,摄影、数码合成等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引入版画领域。

作为一门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画种,其发展的速度、拓展的空间相当巨大,新的版画种类势必不断出现。

PART ONE 木版画

木版画,它不止是绘画手段,也是一门严谨精细的手艺,光从视觉美学上就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木刻,要比简单地在纸上临摹要难得多,但它能保存很久,经受得起千百年历史的锤炼。

PART TWO 历史背景

木刻法是一种将图像印在纸张上的版画技法。要追溯这种技法的起源,我们可能要从埃及人说起,因为早在那时他们就用木板在布面上印制图案,印度人也使用过这种方法。

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雕版印刷有直接关系的,还是中国在唐朝时发明了印刷术,也就是雕版技术的基础。鉴真东渡将雕版印刷传入日本,在公元11世纪时就将它用于在纸制品上印刷带插图的经文。

而中国最早用雕版印刷印制图像的具体年份还有待考证,在1108年有刊印的《秘藏诠》木刻插图,而宋朝始于公元10世纪,能确定的是雕版印刷用于图像印制是在宋朝,有可能在12世纪之前艺术家便开始了这样的活动。

《秘藏诠》 木刻插画 1108年刊印

现在普遍认定是,木版画的起源,最早发现于中国。为印制而雕刻成版的版画是在隋唐五代时诞生的,这与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和运用关系十分密切。

以唐咸通九年所制的版画《金刚经》扉页为例,当时的刻工已是相当地精致。

大英博物馆的唐代金刚般若经

公元8世纪,日本也出现了中国佛教寺庙的木刻书。在764皇后光研委托百万小木制宝塔,每个包含印刷有佛教(hyakumantō陀罗尼)文本小木版。

这些被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寺庙,作为感谢镇压764年的埃米尔叛乱。

而现在日本最著名的也就是浮世绘版画,虽然灵感来源于中国,但它们有独立的制作体系。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1831

相同的技术,在欧洲它的出现和应用就要等到13世纪。在最初的时间里,他们用的都是木纹与版子切割线平行的木板(di filo) , 直到18世纪末才进而出现了切割线与木纹不平行的木板(di testa)。

这种木板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刻板时木板的硬度,从而使线条更加精致,接近金属板的效果。

木板印刷传入欧洲,最开始的时候和中国一样也主要用于宗教。在14世纪到18世纪这400年间,欧洲木版印刷发展很迅速。15世纪德国所制的圣母和圣子图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15世纪,插图木板版画已经广泛在书籍中运用。16世纪中叶,德国画家丢勒的出现,也使欧洲木刻达到了顶峰。

15世纪的欧洲亚当夏娃木刻版画

木版画最初的创作内容为这一类型的艺术打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因为内容大多是粗俗幽默的,像是纸牌上的插画。很多作品都是通俗的、粗犷的,综合性强,意义简单明了。于是,这种在版画艺术中出现的世俗的风格很快就将人们的创作兴趣引向了神秘世界和魔法世界中的诸多事物和元素,而这些元素之后也成为这种艺术形式中非常固定的表现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活字印刷了,这种印刷技术诞生于中国,出现于雕版印刷之后。

在意大利,有史记载最早的木版画是“ Madonna del fuoco”,现存于Forlì主教堂,创作于1420年之前。32年后,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在美因茨第一次用活字印刷印制了圣经,在此之前则出现过一些同时带有文字和图片的书籍,他们一次性把图片和文字刻在一版上,之后再将一页页的纸粘连起来。古腾堡的出现掀起了一场文化上的革命,同时也是媒体的革命,纸制品的印刷速度被大大提升,《古腾堡圣经》共1282页,用活字印刷术复印180份需要3人工作2年,而在这之前,只一份副本就要一名抄写员工作3年。

Madonna del fuoco 约1420年

《古腾堡圣经》1454年 美因茨 约翰.古腾堡

《寻爱绮梦》插图

《寻爱绮梦》

《寻爱绮梦》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和传播也使另一种古老的艺术渐渐衰落,那就是细密画,中世纪最重要的艺术之一。但不要认为它的衰落就意味着相关的所有技艺和知识的流失,这些几个世纪积累下的经验为木版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图片和文字的排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沿用着细密画的方法,还有那些后来在威廉莫里斯极少的绘画作品和挂毯作品中能看到的哥特风格花纹都是将细密画中的图案作为原型,莫里斯认为在当时只有复兴哥特式才能挽救设计。

细密画 Vangeli di Lindisfarne 公元8世纪

到15世纪末我们才看到一些真正的代表作品(现代印刷业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行业),比如《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寻爱绮梦》),Francesco Colonna在1499年创作,在威尼斯由Aldo Manuzio印刷出版出版。Manuzio发明了新的书籍编辑种类,比如“口袋书”,也革新了活字印刷的设计,使字体比古腾堡的更简单易读,并且促成了威尼斯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使批量印刷大部头书籍成为可能。由此看来,没有印刷术的发明,文艺复兴,或者说整个现代文化面貌都将是不可想象的。

PART THREE 木刻版画的原理

木刻版画所使用的木头也很讲究。被认为最好的木头是带有纹理能拓印出特殊艺术效果的木头,比如说名贵的白皮松和水曲柳。用于商业印刷的多为杜仲,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这种质地细密,硬度较大的木材。而小块的黄杨木多用于切割信件和文件上私人印章的印章。

制作木刻版画所需的材料

木刻版画是凸版,也就是说最终在画面上呈现的白色区域是应该是在制版过程中被去掉的。而被保留下来的浮雕部分在画面上最终呈现的是黑色。一般木板版画可以被分为三个步骤:制版,上墨和转印。

在制版的复杂程度上,木板属于中等难度,比丝网版画复杂但是又没有铜板那么复杂。其主要的制版技法取决于所使用的木刻刀。木刻刀的刀口可以分为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和三角刀等。不用的木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刻画想要表现的形象。

木刻刀

按颜色来分可以分为: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

黑白木刻顾名思义就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也相对简单,只需要一版就可以完成。

但是当版画画面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色块的时候,就要用相应数量,画面相同的版次进行每个颜色的套印。分别拓印的颜色进行叠加最终形成整幅完整的版画。这个工序相当耗时,可以花费艺术家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一幅黑白木刻版画的终稿和雕刻的木头版

按颜料来分可以分为: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的西方木刻版画都是油印木刻,色彩强烈浓艳。而传统的东方木刻版画,多为水印木刻。包括中国模仿水墨画效果的水印木刻和日本浮世绘。国画颜料和日本浮世绘的颜料都属于水性颜料,色彩雅致没有油印木刻那么的浓墨重彩。

毕加索的油印木刻

歌川广重的水印木刻浮世绘

PART FOUR 黑白木刻的制作流程

打磨木板,用砂纸打磨木板,让木板平整光滑,若要追求木纹留下的自然纹理,也可不打磨,现在木板都已经相当光滑,这一步骤也可省略。

刷墨汁,清水稀释过的墨汁刷在木板上,为了在刻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看清黑白对比的效果,不要涂的太黑,后期打草图看不清楚。

用电熨斗将蜡烫进去,上蜡不仅是为了填满木版中的空隙,上完蜡的变脆,更容易刻制,对刻刀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调油墨,将油墨与油画颜料或者松节油混合,加入油画颜料的主要是利用油画颜料里的油去稀释胶版油墨,然后在工作台上同一个方向打磨油墨,直至油墨的颗粒大小细腻。

手工印制,将宣纸、皮纸等正面(光滑面)对着木板进行印制。手工印制可调控性比较强,在印制过程中刻随时查看效果,并及时用滚筒添加油墨,油墨着色比较均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手工印制的纸无需打湿。

机器印制,机器印制的纸张,需要用喷壶稍微打湿,这样不仅让纸张更平整,也可以着色效果更好,但是纸张不可太湿,容易粘在板子上,造成破损。

机器转两圈就完成了

木刻版画注重用木刻语言和手法来进行构思和创作“以刀代笔”画面上的每根线条、色块、点等具有鲜明的雕刻的痕迹我们称之为“刀味”。

黑白木刻版画以下艺术特点:

1.结合对象,利用圆口刀、角刀、平刀等各种刻刀的特点,尽可能地显现出“刀味”,一刀就是一刀,干脆,不拖泥带水。

2.“黑与白”,利用黑与白的关系,构成丰富,有视觉感受力和生命力的作品。

3.点线面之间的疏密关系,以及刻刀轻重手法的不同,构成不同灰面来创造出“黑白木刻”独特的层次感。

 

来源:润识艺术

原标题:干货知识贴丨木刻版画 Woodcu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关于木刻版画的历史,你了解多少?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有别于油画、水彩等直接描绘的绘画,是利用媒材的性质,通过雕刻、腐蚀、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并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纸张、织物、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

版画是一门间接性的绘画艺术,它有别于油画、水彩等直接描绘的绘画,是利用媒材的性质,通过雕刻、腐蚀、照相感光等方法制作出印版,并借助于印刷的方式,将图像转印到纸张、织物、金属、玻璃、合成材料等承印物上。

简而言之,版画就是“印”出来的绘画。

在英语中Print一词其意为印刷、版画。可见版画与印刷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版画是对原版转印作品的总称,由于每一版画种类所采用的版材和制版方式的差异,因而版画的品种显得名目繁多。

从一般意义上讲,大多数是根据所选用版材材质,分别冠以“木版”、“铜版”、“石版”、“丝网版”、“金属版”、“麻胶版”等名称,若以制版方法来划分,还有“雕刻版”、“腐蚀版”、“照相感光版”、“拼贴版”等。

二十世纪以来,新的制版材料和新的印刷技术凭借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不断地产生并被版画艺术所吸纳利用,摄影、数码合成等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引入版画领域。

作为一门与科技进步密切相关的画种,其发展的速度、拓展的空间相当巨大,新的版画种类势必不断出现。

PART ONE 木版画

木版画,它不止是绘画手段,也是一门严谨精细的手艺,光从视觉美学上就让人叹为观止。

因为木刻,要比简单地在纸上临摹要难得多,但它能保存很久,经受得起千百年历史的锤炼。

PART TWO 历史背景

木刻法是一种将图像印在纸张上的版画技法。要追溯这种技法的起源,我们可能要从埃及人说起,因为早在那时他们就用木板在布面上印制图案,印度人也使用过这种方法。

和我们现在所讨论的雕版印刷有直接关系的,还是中国在唐朝时发明了印刷术,也就是雕版技术的基础。鉴真东渡将雕版印刷传入日本,在公元11世纪时就将它用于在纸制品上印刷带插图的经文。

而中国最早用雕版印刷印制图像的具体年份还有待考证,在1108年有刊印的《秘藏诠》木刻插图,而宋朝始于公元10世纪,能确定的是雕版印刷用于图像印制是在宋朝,有可能在12世纪之前艺术家便开始了这样的活动。

《秘藏诠》 木刻插画 1108年刊印

现在普遍认定是,木版画的起源,最早发现于中国。为印制而雕刻成版的版画是在隋唐五代时诞生的,这与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和运用关系十分密切。

以唐咸通九年所制的版画《金刚经》扉页为例,当时的刻工已是相当地精致。

大英博物馆的唐代金刚般若经

公元8世纪,日本也出现了中国佛教寺庙的木刻书。在764皇后光研委托百万小木制宝塔,每个包含印刷有佛教(hyakumantō陀罗尼)文本小木版。

这些被分发到全国各地的寺庙,作为感谢镇压764年的埃米尔叛乱。

而现在日本最著名的也就是浮世绘版画,虽然灵感来源于中国,但它们有独立的制作体系。

葛饰北斋 《神奈川冲浪里》 1831

相同的技术,在欧洲它的出现和应用就要等到13世纪。在最初的时间里,他们用的都是木纹与版子切割线平行的木板(di filo) , 直到18世纪末才进而出现了切割线与木纹不平行的木板(di testa)。

这种木板可以最大限度地加大刻板时木板的硬度,从而使线条更加精致,接近金属板的效果。

木板印刷传入欧洲,最开始的时候和中国一样也主要用于宗教。在14世纪到18世纪这400年间,欧洲木版印刷发展很迅速。15世纪德国所制的圣母和圣子图是欧洲现存最早的木刻作品。15世纪,插图木板版画已经广泛在书籍中运用。16世纪中叶,德国画家丢勒的出现,也使欧洲木刻达到了顶峰。

15世纪的欧洲亚当夏娃木刻版画

木版画最初的创作内容为这一类型的艺术打开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因为内容大多是粗俗幽默的,像是纸牌上的插画。很多作品都是通俗的、粗犷的,综合性强,意义简单明了。于是,这种在版画艺术中出现的世俗的风格很快就将人们的创作兴趣引向了神秘世界和魔法世界中的诸多事物和元素,而这些元素之后也成为这种艺术形式中非常固定的表现内容。

接下来我们就要说到活字印刷了,这种印刷技术诞生于中国,出现于雕版印刷之后。

在意大利,有史记载最早的木版画是“ Madonna del fuoco”,现存于Forlì主教堂,创作于1420年之前。32年后,德国人约翰·古腾堡在美因茨第一次用活字印刷印制了圣经,在此之前则出现过一些同时带有文字和图片的书籍,他们一次性把图片和文字刻在一版上,之后再将一页页的纸粘连起来。古腾堡的出现掀起了一场文化上的革命,同时也是媒体的革命,纸制品的印刷速度被大大提升,《古腾堡圣经》共1282页,用活字印刷术复印180份需要3人工作2年,而在这之前,只一份副本就要一名抄写员工作3年。

Madonna del fuoco 约1420年

《古腾堡圣经》1454年 美因茨 约翰.古腾堡

《寻爱绮梦》插图

《寻爱绮梦》

《寻爱绮梦》

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出现和传播也使另一种古老的艺术渐渐衰落,那就是细密画,中世纪最重要的艺术之一。但不要认为它的衰落就意味着相关的所有技艺和知识的流失,这些几个世纪积累下的经验为木版画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比如图片和文字的排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沿用着细密画的方法,还有那些后来在威廉莫里斯极少的绘画作品和挂毯作品中能看到的哥特风格花纹都是将细密画中的图案作为原型,莫里斯认为在当时只有复兴哥特式才能挽救设计。

细密画 Vangeli di Lindisfarne 公元8世纪

到15世纪末我们才看到一些真正的代表作品(现代印刷业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和行业),比如《Hypnerotomachia Poliphili》(《寻爱绮梦》),Francesco Colonna在1499年创作,在威尼斯由Aldo Manuzio印刷出版出版。Manuzio发明了新的书籍编辑种类,比如“口袋书”,也革新了活字印刷的设计,使字体比古腾堡的更简单易读,并且促成了威尼斯蓬勃发展的出版业,使批量印刷大部头书籍成为可能。由此看来,没有印刷术的发明,文艺复兴,或者说整个现代文化面貌都将是不可想象的。

PART THREE 木刻版画的原理

木刻版画所使用的木头也很讲究。被认为最好的木头是带有纹理能拓印出特殊艺术效果的木头,比如说名贵的白皮松和水曲柳。用于商业印刷的多为杜仲,梨木、白果木、桦木、枣木和椴木这种质地细密,硬度较大的木材。而小块的黄杨木多用于切割信件和文件上私人印章的印章。

制作木刻版画所需的材料

木刻版画是凸版,也就是说最终在画面上呈现的白色区域是应该是在制版过程中被去掉的。而被保留下来的浮雕部分在画面上最终呈现的是黑色。一般木板版画可以被分为三个步骤:制版,上墨和转印。

在制版的复杂程度上,木板属于中等难度,比丝网版画复杂但是又没有铜板那么复杂。其主要的制版技法取决于所使用的木刻刀。木刻刀的刀口可以分为斜口刀,平口刀,圆口刀和三角刀等。不用的木刻刀通过刻、切、铲、凿、划等手段来刻画想要表现的形象。

木刻刀

按颜色来分可以分为:黑白木刻和套色木刻

黑白木刻顾名思义就是只有黑白两种颜色的木刻版画,制作工序也相对简单,只需要一版就可以完成。

但是当版画画面具有两个以上的不同色块的时候,就要用相应数量,画面相同的版次进行每个颜色的套印。分别拓印的颜色进行叠加最终形成整幅完整的版画。这个工序相当耗时,可以花费艺术家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一幅黑白木刻版画的终稿和雕刻的木头版

按颜料来分可以分为:水印木刻和油印木刻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大多的西方木刻版画都是油印木刻,色彩强烈浓艳。而传统的东方木刻版画,多为水印木刻。包括中国模仿水墨画效果的水印木刻和日本浮世绘。国画颜料和日本浮世绘的颜料都属于水性颜料,色彩雅致没有油印木刻那么的浓墨重彩。

毕加索的油印木刻

歌川广重的水印木刻浮世绘

PART FOUR 黑白木刻的制作流程

打磨木板,用砂纸打磨木板,让木板平整光滑,若要追求木纹留下的自然纹理,也可不打磨,现在木板都已经相当光滑,这一步骤也可省略。

刷墨汁,清水稀释过的墨汁刷在木板上,为了在刻的过程中能更好的看清黑白对比的效果,不要涂的太黑,后期打草图看不清楚。

用电熨斗将蜡烫进去,上蜡不仅是为了填满木版中的空隙,上完蜡的变脆,更容易刻制,对刻刀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调油墨,将油墨与油画颜料或者松节油混合,加入油画颜料的主要是利用油画颜料里的油去稀释胶版油墨,然后在工作台上同一个方向打磨油墨,直至油墨的颗粒大小细腻。

手工印制,将宣纸、皮纸等正面(光滑面)对着木板进行印制。手工印制可调控性比较强,在印制过程中刻随时查看效果,并及时用滚筒添加油墨,油墨着色比较均匀,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手工印制的纸无需打湿。

机器印制,机器印制的纸张,需要用喷壶稍微打湿,这样不仅让纸张更平整,也可以着色效果更好,但是纸张不可太湿,容易粘在板子上,造成破损。

机器转两圈就完成了

木刻版画注重用木刻语言和手法来进行构思和创作“以刀代笔”画面上的每根线条、色块、点等具有鲜明的雕刻的痕迹我们称之为“刀味”。

黑白木刻版画以下艺术特点:

1.结合对象,利用圆口刀、角刀、平刀等各种刻刀的特点,尽可能地显现出“刀味”,一刀就是一刀,干脆,不拖泥带水。

2.“黑与白”,利用黑与白的关系,构成丰富,有视觉感受力和生命力的作品。

3.点线面之间的疏密关系,以及刻刀轻重手法的不同,构成不同灰面来创造出“黑白木刻”独特的层次感。

 

来源:润识艺术

原标题:干货知识贴丨木刻版画 Woodcut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