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恰逢杜菲逝世70周年,此次回顾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把分散在法国各地的杜菲作品汇集在一起,用全新的展陈方式呈现给中国观众。
影像装置艺术家曹斐巧妙地用“电子屏幕”的概念置换了“屏风”的概念。
展期将持续近三个月,9组灯光艺术作品在蟠龙天地免费向市民开放。
太空旅行、万历文物、英国V&A博物馆吉尔伯特精品、和平公园、Fotografiska开幕展、山东古代文明、在宜家午睡、侦探推理绘本、声音景观……
随着Fotografika影像艺术中心落地苏州河畔,上海的艺术版图也在出现变化。
RAMA外滩建筑节自2023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汇集多种历史上的与新的建筑思考,跨学科性地思考建筑与设计,涉及当代建筑、城市规划、艺术和设计等多个领域。
天野喜孝、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奥纳·泰特斯、信号、奥地利女性画家、新朦胧主义、摄影绘画、二元主义……
《北京条约》签订那年,中国的东南沿海陆续出现了职业摄影师。
环游地球80天、黛安·塞弗林·阮 、蛋彩画创新、矶崎新、泰康美术馆开馆、女性主义艺术、金宇澄、影像与现实……
自然、肖像、隈研吾、摩登巴黎、亨利·马蒂斯、猫与东方历史、80年代的儿童、女性双个展……
东方主义、崧泽·良渚文明、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馆藏展、柏林国立博古睿美术馆馆藏展、摄影艺术博览会、抽象绘画、当代水墨……
本次展览以“面孔”、“姿态”、“时机”、“刺点”、“人群”、“风土”、“后记”七个单元呈现,囊括历史事件现场、人物肖像和特定时期中不同国家民众真实日常生活等多个主题的摄影作品。将持续至今年12月17日。
该展正逢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洛克菲勒翼楼”修葺和重构之际。上海浦东美术馆作为“时间的轮廓”这一国际展览项目的首站,成为这场历史性航行的第一个目的地。
艺术作品作为可见之“物”,传递的往往是无形的精神,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艺术如何阐述当下的种种现实危机?
该案件引发国内外艺术界热议,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在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真正的独创性作品是否还存在?
5月17日,余德耀美术馆蟠龙天地新馆落成开幕,主馆开幕首展“洄游(A Journey)”以“家”为主题,呈现余德耀基金会收藏中40余件中外艺术家的代表作品。
博物馆看似是一个与世隔离的封闭空间,但事实上,它与气候、环保等可持续性问题密切相关。
阿格妮丝·马丁和张爱玲、雷蒙·德巴东、界面、宋元古籍、中国幻灯片艺术、澜沧江与湄公河、艺术家自画像、云雕塑……
“再次孟菲斯:设计革新 1981-1985”以时间为线索,展出1981年至1985年间意大利设计潮流孟菲斯(Memphis)推出的近200件最具代表性的家具和物件。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年度特展“本源之画——超现实主义与东方”目前正在上海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