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仪式之后,海军博物馆与广东画院召开了“新时代英雄人物题材暨油画《麦贤得》美术创作座谈会”。
没有心怀人民的艺术家创造性劳动, 就没有兼具有世界性和民族性的人民币设计。
沧海桑田,情意相连。25年前,一位广东画家用画笔深情表达他对香港回归的期盼;在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愿以这样一幅画作、这样一个故事续写这份情意,祝愿祖国更好,香港更好。
在今天面临百年未遇的变局里,英雄人物的事迹和精神,更有着特别的意义。
从连环画到国画,从铅笔到毛笔,本文描述了画家汪观清的创作生涯。
近日,冯少协受邀再次创作巨幅油画《中国共产党党员——钟南山》同题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推动美育教育,增强文化自信。
一个时代所走过的脚印,一定是可以从绘画作品之中得以体现。
《奋斗》展中这一组表现抗疫主题的现实题材作品,就是冯少协对现实的强烈关照,从历史、文化、家国情怀的角度向观众传达自己的态度。
海派画家重走长征路,新作《长城》亮相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
喜欢老树画作的人,从他的作品中读到了自己,如找到知音一般,那是因为艺术家用心解读这个世界,自然容易共情。而这件《创造者》,正是老树在年轻时候对时代的一种自我解读,同样诚恳又自由。
《奋斗》展是红色美育工作的有力实践。
今天这个时代,艺术行业的传播速度超过了之前任何时期,当美术馆和展览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这家有着文化传媒背景的新晋美术馆,在其开幕新展《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中提供了一份非常值得研究的创新传播案例。
在创作《韶山立春早》这幅作品时,朱敏的心情是复杂的,也是激动的。画中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山,一物一人,都投射了艺术家创作中的真实感受,寄托了对伟人的深厚缅怀之情。
相比英雄传奇、战争风云等军旅题材,军营生活的最大优势是与青年官兵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近,更接地气,更具时代性和感召力。80后画家李青一在大学时应征入伍,《搏》描绘的正是画家和战友们在训练之余玩“骑马打仗”的一个瞬间,用来纪念难忘的军旅生涯。
献礼建党百年,高校红色美育专题系列访谈
一个擅长人物水墨画,一个专攻传统工笔画,父子二人联手创作了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红色圣地》。这件作品背后演绎的动人一幕,既是整个国家的奋斗之路,也是“小家”艺术传承的奋斗之路。
虽中国画的巅峰在宋代,但对中国画在近现代的发展,汤哲明有着自己的观点。他曾评价说:“我认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画作,是中国国画的又一个高峰......那是新中国刚刚站起来的阶段,大家是饱含着真挚情感在创作,从而造就了一批红色经典。”《大渡桥横》这件作品也是对当年那批国画大师的致敬。
程十发先生的创作人生寄予后人的启发意义就在于,他始终以中国的气派、风格、语言与西方做平等交流,不排斥也不媚从,同时还创作出既属于东方,也属于世界的艺术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