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美式人文教育在香港的兴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美式人文教育在香港的兴起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把该城市的八所大学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以及只培养职业能力等广泛存在于亚洲教育系统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图片来源:网络

钟普(音译)看上去不像是那种会支持美式人文教育风范的类型。作为物流巨头DHL亚太分支的合伙人,钟先生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是这个前殖民地密集资本文化的成功者典范。

但是他同时也是倡导在香港的大学课程中加入更多人文社科科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与其他人的努力,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三年课程学制改革,其目标是把该城市的八所大学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以及只培养职业能力等广泛存在于亚洲教育系统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引进范围更广的学科,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智趣好奇,以及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且他们相信这些改变将会培养出一批富有活力和创意的人才——这正是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这种人文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典型的美国式教育。实际上,美国的本科教育正是这次香港人文教育运动的推崇模范。为了完成计划,已有一大批美国富布莱特的学者精英参与其中。

香港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对从艺术、历史到社会学的一切都敞开大门,将这些纳入本科课业的必修部分。然而,美国却仿佛开始背道而驰。随着学费的增长、越来越高的学生债务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于毕业后工作前景的担忧,许多美国人都开始用更加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人文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比率已经从1968年17%的巅峰下降到了6%。

 

当然,香港人也有着现实的担心。但是对于本科就读于惠蒂尔学院(Whittier College ,一所位于南加州的文理学院)的钟普而言,人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显然是能够和培养满足香港所需的有责任心、有经济竞争力的市民并道而行的。通识教育是香港最近用的一个新词,他们表示这能培养出那些“辨证和有创造力的思考者、问题的解决者、富有天分的交流着、团队领导者和道德领袖,”钟普在《南华早报》的社评中这样写道。将这些品质加入人文学科打造的“创新的活力社群”,他表示产出就会是实用性质的,亦即“雇主们愿意给出最高工资”的能力。

香港大学社会与教育政策教授Gerard Postiglione表示,虽然对于新教育模式的兴趣部分来源于政治以及社会因素,但是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最近数十年香港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型为主的巨大转变。细分类型的英式教育体制有很多优点,但是这不足以让香港和4S城市相抗衡:Seoul(首尔),Shanghai(上海),Sydney(悉尼)以及 Singapore(新加坡)。香港应该采取更加创新的模式来激发创造力。

环球博雅教育清单名录列出了183个非美国文科教育项目。它证明了亚洲是绝对兴趣所在,37%的项目都分布在了中国、印度和日本。欧洲第二,占比32%。

当香港的教育改革在2012年实施时,实质变化非常迅速。他们改变了这个居住人口700万的城市里初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接受新式人文教育要求的中学生们提早一年毕业。而大学生的本科由三年变成了四年,多加的这一年中新增的课程旨在拓宽他们的学术经验。新课程是对英式教育的重大转变,以前学生们通常只专门学习一门科目。

如何将这些措施付诸行动,对此学校拥有自主权,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五类学科下的选课制——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中国研究和“全球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则将一些非常具体的课程列为必修,类似于芝加哥大学Great Book Sequence的核心课程要求制度。香港科技大学近三分之一的本科课业都由一些核心人文课程组成。

能够在各种各样领域选课对于一些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香港科技大学修习机械工程和商业管理的大四学生Sivaraam说,“我对自己毕业之后要做什么还没什么打算,但是我对我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但是要实施一个和现状如此不同的教育体系非常复杂。钟普自己给出了100万美元的捐助,加上政府和大学基金的补贴,他们共引进了24名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帮忙。原因是这些学者们大多是美国大学教员,对于如何将传统的研究型大学转型为人文导向型的大学有着一手经验。

Glenn Shive是香港—美国中心掌管富布莱特学者项目的美方代表,现在是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该项目的副总裁。他表示,这都与培养人才有关,大学一直以来奉行的填鸭式的、狭隘的职业导向的训练,并不能培养社会想要的富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对比而言,他表示,在美国学习过的亚洲学生都能够“超越常规”,这正是美国的人文教育模型颇具魅力的原因。

 

虽然提倡者对于前景非常乐观,但是对于该项目到底有多成功并没有一致意见。这一改革并没有创造出像美国艾姆赫斯特学院和里德学院那样的特立独行自成一格的文理学院。改革的重心放在了人文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上:一是能够扩宽学生智力远见的课程,另一个是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富有活力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手段多种多样,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将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必修核心课程一部分,而港大的本科生们则可以选择“媒体,公众以及公共领域”这样的课。

也有一些阻力存在,学校非常希望老师能将纯讲授方式和讨论环节结合起来,但是经济上的压力意味着班级容量可能过大,教授和学生之间不能有有意义的交流。也不是所有的教员都支持这一改变。一些人更喜欢纯讲课方式。另一些采用了交互式教学方式的教师则发现很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听课、做笔记以及复习那些他们认为考试会考查到的内容。

对于那些传统职业教育如工程、医药和法律领域的学生,他们将这些新课程视为浪费时间,跟他们获得一个有用的学位没什么关系。另外一些学生则觉得这些课大开眼界。

根据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兼清单制作人Kara Godwin 最近的分析,这些人文项目越来越多。虽然在很多国家比起传统学位数目仍然较少,但是上升趋势仍然不容忽视:将近60%左右非美国人文项目都是从1990年开始的,过去的15年内新增项目占比44%。

在亚洲,除了香港之外,引进人文项目的大学还有首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学。除此之外,类似于纽约大学上海分部以及耶鲁与新加坡国立合办学院这样的大学分校也实行了这种人文教育,体现了亚洲对于美式人文教育兴趣的逐渐增长。

香港的经验显示出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是这股人文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耶鲁大学前校长兼现任网络教育Coursera总裁Richard Levin表示,亚洲政府非常理解“要在知识为基础的后工业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整改”是一项必需手段。

Levin写到,政府们意识到“想要在商业、医药、法律、政府公共部门或者是学术圈成为领导人的学生们需要能够调整适应不同变换情境的能力,他们需要接受新的事务,并且为解决问题找到富有创意的方式。”

如果仅就毕业后工资水平而言,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那些修习传统人文学科的学生挣得更少(鉴于有些怀疑论者有看法,我们假设他们应该都有工作)。

但是根据美国学院大学联合会的报道,一个人的薪资高峰年龄差不多在56到60岁,这个时候本科修习人文学科的人年薪可能会比那些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例如医护和商业要多一点——多出大约2000美元。

钟普在他发表在《南华早报》的文章中还表示,人文教育可以营造政治自由的环境。他表示“除非学生和老师们都能采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允许不同的意见和价值观能够在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并存——不仅仅是教室内,还在社会中,在政府之中,”否则,香港的教育总改革“将不能发挥最大功效”。

翻译:鲍玉菡

来源:theatlantic

原标题:The Rise of Liberal Arts in Hong Ko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美式人文教育在香港的兴起

这一改革的目标是把该城市的八所大学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以及只培养职业能力等广泛存在于亚洲教育系统的怪圈中解放出来。

图片来源:网络

钟普(音译)看上去不像是那种会支持美式人文教育风范的类型。作为物流巨头DHL亚太分支的合伙人,钟先生是典型的白手起家的创业者,也是这个前殖民地密集资本文化的成功者典范。

但是他同时也是倡导在香港的大学课程中加入更多人文社科科目的主要领导者之一。

他与其他人的努力,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三年课程学制改革,其目标是把该城市的八所大学从死记硬背、应试教育以及只培养职业能力等广泛存在于亚洲教育系统的怪圈中解放出来。他们认为大学应该引进范围更广的学科,更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智趣好奇,以及培养他们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而且他们相信这些改变将会培养出一批富有活力和创意的人才——这正是快速变化的全球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这种人文教育模式一直以来都是典型的美国式教育。实际上,美国的本科教育正是这次香港人文教育运动的推崇模范。为了完成计划,已有一大批美国富布莱特的学者精英参与其中。

香港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对从艺术、历史到社会学的一切都敞开大门,将这些纳入本科课业的必修部分。然而,美国却仿佛开始背道而驰。随着学费的增长、越来越高的学生债务以及家长和学生对于毕业后工作前景的担忧,许多美国人都开始用更加实用主义的眼光看待高等教育。人文学科的学士学位授予比率已经从1968年17%的巅峰下降到了6%。

 

当然,香港人也有着现实的担心。但是对于本科就读于惠蒂尔学院(Whittier College ,一所位于南加州的文理学院)的钟普而言,人文教育所培养出来的思维习惯显然是能够和培养满足香港所需的有责任心、有经济竞争力的市民并道而行的。通识教育是香港最近用的一个新词,他们表示这能培养出那些“辨证和有创造力的思考者、问题的解决者、富有天分的交流着、团队领导者和道德领袖,”钟普在《南华早报》的社评中这样写道。将这些品质加入人文学科打造的“创新的活力社群”,他表示产出就会是实用性质的,亦即“雇主们愿意给出最高工资”的能力。

香港大学社会与教育政策教授Gerard Postiglione表示,虽然对于新教育模式的兴趣部分来源于政治以及社会因素,但是更大程度上应该归功于最近数十年香港经济从制造业为主到服务型为主的巨大转变。细分类型的英式教育体制有很多优点,但是这不足以让香港和4S城市相抗衡:Seoul(首尔),Shanghai(上海),Sydney(悉尼)以及 Singapore(新加坡)。香港应该采取更加创新的模式来激发创造力。

环球博雅教育清单名录列出了183个非美国文科教育项目。它证明了亚洲是绝对兴趣所在,37%的项目都分布在了中国、印度和日本。欧洲第二,占比32%。

当香港的教育改革在2012年实施时,实质变化非常迅速。他们改变了这个居住人口700万的城市里初高等教育的形式和内容。已经接受新式人文教育要求的中学生们提早一年毕业。而大学生的本科由三年变成了四年,多加的这一年中新增的课程旨在拓宽他们的学术经验。新课程是对英式教育的重大转变,以前学生们通常只专门学习一门科目。

如何将这些措施付诸行动,对此学校拥有自主权,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五类学科下的选课制——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中国研究和“全球问题”。香港中文大学则将一些非常具体的课程列为必修,类似于芝加哥大学Great Book Sequence的核心课程要求制度。香港科技大学近三分之一的本科课业都由一些核心人文课程组成。

能够在各种各样领域选课对于一些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香港科技大学修习机械工程和商业管理的大四学生Sivaraam说,“我对自己毕业之后要做什么还没什么打算,但是我对我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非常明确,我一直都希望能够成为一个文艺复兴式的人物。”

但是要实施一个和现状如此不同的教育体系非常复杂。钟普自己给出了100万美元的捐助,加上政府和大学基金的补贴,他们共引进了24名美国富布莱特学者帮忙。原因是这些学者们大多是美国大学教员,对于如何将传统的研究型大学转型为人文导向型的大学有着一手经验。

Glenn Shive是香港—美国中心掌管富布莱特学者项目的美方代表,现在是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该项目的副总裁。他表示,这都与培养人才有关,大学一直以来奉行的填鸭式的、狭隘的职业导向的训练,并不能培养社会想要的富有创造力的问题解决者。对比而言,他表示,在美国学习过的亚洲学生都能够“超越常规”,这正是美国的人文教育模型颇具魅力的原因。

 

虽然提倡者对于前景非常乐观,但是对于该项目到底有多成功并没有一致意见。这一改革并没有创造出像美国艾姆赫斯特学院和里德学院那样的特立独行自成一格的文理学院。改革的重心放在了人文教育的两个组成部分之上:一是能够扩宽学生智力远见的课程,另一个是能够让他们变得更加富有活力的交互式教学方式。

手段多种多样,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将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作为必修核心课程一部分,而港大的本科生们则可以选择“媒体,公众以及公共领域”这样的课。

也有一些阻力存在,学校非常希望老师能将纯讲授方式和讨论环节结合起来,但是经济上的压力意味着班级容量可能过大,教授和学生之间不能有有意义的交流。也不是所有的教员都支持这一改变。一些人更喜欢纯讲课方式。另一些采用了交互式教学方式的教师则发现很难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听课、做笔记以及复习那些他们认为考试会考查到的内容。

对于那些传统职业教育如工程、医药和法律领域的学生,他们将这些新课程视为浪费时间,跟他们获得一个有用的学位没什么关系。另外一些学生则觉得这些课大开眼界。

根据波士顿学院国际高等教育中心兼清单制作人Kara Godwin 最近的分析,这些人文项目越来越多。虽然在很多国家比起传统学位数目仍然较少,但是上升趋势仍然不容忽视:将近60%左右非美国人文项目都是从1990年开始的,过去的15年内新增项目占比44%。

在亚洲,除了香港之外,引进人文项目的大学还有首尔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以及上海的复旦大学。除此之外,类似于纽约大学上海分部以及耶鲁与新加坡国立合办学院这样的大学分校也实行了这种人文教育,体现了亚洲对于美式人文教育兴趣的逐渐增长。

香港的经验显示出促进经济增长的需求是这股人文教育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耶鲁大学前校长兼现任网络教育Coursera总裁Richard Levin表示,亚洲政府非常理解“要在知识为基础的后工业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体系进行整改”是一项必需手段。

Levin写到,政府们意识到“想要在商业、医药、法律、政府公共部门或者是学术圈成为领导人的学生们需要能够调整适应不同变换情境的能力,他们需要接受新的事务,并且为解决问题找到富有创意的方式。”

如果仅就毕业后工资水平而言,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那些修习传统人文学科的学生挣得更少(鉴于有些怀疑论者有看法,我们假设他们应该都有工作)。

但是根据美国学院大学联合会的报道,一个人的薪资高峰年龄差不多在56到60岁,这个时候本科修习人文学科的人年薪可能会比那些职业教育的毕业生例如医护和商业要多一点——多出大约2000美元。

钟普在他发表在《南华早报》的文章中还表示,人文教育可以营造政治自由的环境。他表示“除非学生和老师们都能采用适当的教育措施,允许不同的意见和价值观能够在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并存——不仅仅是教室内,还在社会中,在政府之中,”否则,香港的教育总改革“将不能发挥最大功效”。

翻译:鲍玉菡

来源:theatlantic

原标题:The Rise of Liberal Arts in Hong Kong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