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当前天文学的命名体系 反映了女性在科学界的弱势地位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当前天文学的命名体系 反映了女性在科学界的弱势地位

天文学在命名方法上依赖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而在这些神话体系里女性总是被暴力和羞辱所困扰。

不平等的合作关系:天文学家赫歇尔兄妹。 图片来源:Wellcome images/Wikipedia

在发表于1968年的诗歌《天文馆》(Planetarium)当中,诗人艾德里安·里奇(Adrienne Rich)以天文学的视角透视了女性身份认同的危机。她之所以写作这首诗,乃是源于受到19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卡罗琳·赫歇尔(Caroline Herschel)一系列事迹的触动:她最早出生于德国,曾发现过8颗彗星、3处星云,更同时受到普鲁士国王和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AS)的褒扬。不过,相较于她那位发现了天王星的哥哥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她在知名度上就差得很远了。

在这首诗的开头,里奇将卡罗琳塑造为一个“有着怪物外表的女人”和“一只有着女人外表的怪物”。里奇说,在古典西方神话当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拥有着如此这般的形象——“为戒除冲动而苦修”——而许多星辰的命名即是来自于这些女性。诗当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卡罗琳透过精心抛光过的望远镜观察夜空,发现那些妻子、女儿以及性感女郎们都被渲染成了怪物的形象,就像她自己一样,而这种污名化仅仅是因为她们违反了他人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期望。

时至今日,天文学仍是为数不多在命名方法上,仍旧高度依赖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学科领域。宇宙学与神话学的历史则更加久远,它们几乎是与整个人类历史交织在一起,如此一来,天文学家们很难免除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的影响。然而,古典的神话体系具有极度厌女(misogynistic)的倾向,以此来为天体命名或将会对学界风气产生负面影响,淡化诸如卡罗琳这样的杰出女性的贡献。男性神祗们拥有着几乎无穷无尽的力量,而其女性神祗们则通常被暴力与羞辱所困扰。

譬如,北天星座仙后座(Cassiopeia)的命名就有着这样的特点。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位神秘的衣索比亚皇后,这位皇后因恋栈权位而遭到了海王波塞冬的惩罚。而这位皇后的女儿安德鲁美达(Andromeda)亦因此而连带受累,她赤裸着身子被绑在一块巨石上,任由海怪蹂躏。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最终拯救了安德鲁美达并娶其为妻,但天空中的那个仙后座就没有这种结局了,她可还被绑在巨石上。

普雷阿德斯(Pleiades,汉语中亦常见“昴星团”的说法,因其位于三垣二十八宿当中的昴宿——译者注)——或称“七姐妹”(the Seven Sisters)星团——归属于金牛座。这七姐妹在神话中原本一起在夜空中跳舞,但却受到猎户奥利翁(Orion)的觊觎,追了她们整整七年。为协助七姐妹逃脱,宙斯就将她们都变成了天上的星辰——不过猎户座也照样在天上追赶着她们。

反过来,男性天文学家将会在天空中发现许多光辉灿烂的正面男性形象:以他们命名的星座背后大多是古典英雄或是征服者的传奇故事,不见一丝恭顺与屈从。哪怕在今天,NASA在命名太空船或探空任务时也经常使用这些男性角色的名字,例如有一架火星探索船仍然叫奥利翁——也就是那个死追着七姐妹不放的猎户。相应地,无人飞船的命名则分别来源于开普勒、伽利略、哥白尼及卡西尼等知名男性科学家,唯独忽略掉了卡罗琳这样的女性。某些命名看起来在性别上不太敏感,但实质上也充斥着男性气质:例如旅行者(Voyager)与先驱者(Pioneer)这两艘飞船的名字其实来源于那些背井离乡、四处探险的男性英雄人物。

例外当然是有一些的:譬如火星车“索杰纳”号(Sojourner)的名字就来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权活动家、废奴主义者索杰纳·特鲁斯(Sojourner Truth),不过这个命名并非学界人士的原初想法,而是接到一名12岁女孩的抗议信之后才有了如此的改动;探索月球背阴面的飞船“阿尔忒弥斯”(Artemis)号的命名来源于古希腊的狩猎、贞操及生育女神。显然,这些命名仍包含某种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例如阿尔忒弥斯的形象经常与贞洁、母性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征联系在一起。另一艘目前负责探索木星的无人飞船“朱诺”(Juno)号的名字则源自于一位古罗马女神,她是朱庇特的妻子,拥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够穿过云层和迷雾来监视丈夫是否有不忠之举。在某种隐喻性的意义上讲,朱诺号飞船的任务与此几乎如出一辙(木星是气体巨行星,其内核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理论上没有坚固如地壳一样的表面,隐喻一说即源于此——译者注)。除此之外,负责探索太阳系边缘的NASA任务行动主管(Mission Operations Manager)爱丽丝·鲍曼(Alice Bowman)亦常被人们简称为“MOM”。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即便使用女性名字为太空飞船等命名,许多刻板印象也仍然贯穿其中。

正如卡罗琳·赫歇尔透过望远镜所看到的一样,她的身份认同其实依附于她所工作的那个领域中的强势男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卡罗琳一向把自己定性为哥哥的助手,而非一名独立从事研究的天文学家。她在1879年写道:“我微不足道,一无所有,只不过是哥哥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工具而已,我的发现要归功于他。”在现行的天文学命名体系所描绘的那个宇宙当中,女性要么变成怪物,要么就安分地做一个家庭主妇,而卡罗琳——不出所料地——显然是以后者来定义自己的。

如今,由古典神话中的厌女倾向(misogyny)所主导的天文学命名传统依然顽强。太空飞船及星座的命名方法看似琐屑,实则折射出一种充斥着男性霸权(male-dominated)的文化环境。对此而言,简单地改用女性名称为天体命名是无济于事的,天文学界必须对自身的形象建构方式进行充分的反思,逐渐摒除那些歧视女性的话语及叙事模式。

(翻译:林达)

来源:Aeon

原标题:The struggle of women in science is written in the stars

最新更新时间:08/18 10:0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当前天文学的命名体系 反映了女性在科学界的弱势地位

天文学在命名方法上依赖于古希腊罗马神话,而在这些神话体系里女性总是被暴力和羞辱所困扰。

不平等的合作关系:天文学家赫歇尔兄妹。 图片来源:Wellcome images/Wikipedia

在发表于1968年的诗歌《天文馆》(Planetarium)当中,诗人艾德里安·里奇(Adrienne Rich)以天文学的视角透视了女性身份认同的危机。她之所以写作这首诗,乃是源于受到19世纪英国天文学家卡罗琳·赫歇尔(Caroline Herschel)一系列事迹的触动:她最早出生于德国,曾发现过8颗彗星、3处星云,更同时受到普鲁士国王和英国皇家天文学会(RAS)的褒扬。不过,相较于她那位发现了天王星的哥哥威廉·赫歇尔(William Herschel),她在知名度上就差得很远了。

在这首诗的开头,里奇将卡罗琳塑造为一个“有着怪物外表的女人”和“一只有着女人外表的怪物”。里奇说,在古典西方神话当中,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拥有着如此这般的形象——“为戒除冲动而苦修”——而许多星辰的命名即是来自于这些女性。诗当中还有这样的描述:卡罗琳透过精心抛光过的望远镜观察夜空,发现那些妻子、女儿以及性感女郎们都被渲染成了怪物的形象,就像她自己一样,而这种污名化仅仅是因为她们违反了他人对女性性别角色的期望。

时至今日,天文学仍是为数不多在命名方法上,仍旧高度依赖古希腊罗马神话的学科领域。宇宙学与神话学的历史则更加久远,它们几乎是与整个人类历史交织在一起,如此一来,天文学家们很难免除这个源远流长的传统的影响。然而,古典的神话体系具有极度厌女(misogynistic)的倾向,以此来为天体命名或将会对学界风气产生负面影响,淡化诸如卡罗琳这样的杰出女性的贡献。男性神祗们拥有着几乎无穷无尽的力量,而其女性神祗们则通常被暴力与羞辱所困扰。

譬如,北天星座仙后座(Cassiopeia)的命名就有着这样的特点。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位神秘的衣索比亚皇后,这位皇后因恋栈权位而遭到了海王波塞冬的惩罚。而这位皇后的女儿安德鲁美达(Andromeda)亦因此而连带受累,她赤裸着身子被绑在一块巨石上,任由海怪蹂躏。在古希腊神话当中,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最终拯救了安德鲁美达并娶其为妻,但天空中的那个仙后座就没有这种结局了,她可还被绑在巨石上。

普雷阿德斯(Pleiades,汉语中亦常见“昴星团”的说法,因其位于三垣二十八宿当中的昴宿——译者注)——或称“七姐妹”(the Seven Sisters)星团——归属于金牛座。这七姐妹在神话中原本一起在夜空中跳舞,但却受到猎户奥利翁(Orion)的觊觎,追了她们整整七年。为协助七姐妹逃脱,宙斯就将她们都变成了天上的星辰——不过猎户座也照样在天上追赶着她们。

反过来,男性天文学家将会在天空中发现许多光辉灿烂的正面男性形象:以他们命名的星座背后大多是古典英雄或是征服者的传奇故事,不见一丝恭顺与屈从。哪怕在今天,NASA在命名太空船或探空任务时也经常使用这些男性角色的名字,例如有一架火星探索船仍然叫奥利翁——也就是那个死追着七姐妹不放的猎户。相应地,无人飞船的命名则分别来源于开普勒、伽利略、哥白尼及卡西尼等知名男性科学家,唯独忽略掉了卡罗琳这样的女性。某些命名看起来在性别上不太敏感,但实质上也充斥着男性气质:例如旅行者(Voyager)与先驱者(Pioneer)这两艘飞船的名字其实来源于那些背井离乡、四处探险的男性英雄人物。

例外当然是有一些的:譬如火星车“索杰纳”号(Sojourner)的名字就来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权活动家、废奴主义者索杰纳·特鲁斯(Sojourner Truth),不过这个命名并非学界人士的原初想法,而是接到一名12岁女孩的抗议信之后才有了如此的改动;探索月球背阴面的飞船“阿尔忒弥斯”(Artemis)号的命名来源于古希腊的狩猎、贞操及生育女神。显然,这些命名仍包含某种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例如阿尔忒弥斯的形象经常与贞洁、母性等传统意义上的女性特征联系在一起。另一艘目前负责探索木星的无人飞船“朱诺”(Juno)号的名字则源自于一位古罗马女神,她是朱庇特的妻子,拥有极强的洞察力,能够穿过云层和迷雾来监视丈夫是否有不忠之举。在某种隐喻性的意义上讲,朱诺号飞船的任务与此几乎如出一辙(木星是气体巨行星,其内核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理论上没有坚固如地壳一样的表面,隐喻一说即源于此——译者注)。除此之外,负责探索太阳系边缘的NASA任务行动主管(Mission Operations Manager)爱丽丝·鲍曼(Alice Bowman)亦常被人们简称为“MOM”。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即便使用女性名字为太空飞船等命名,许多刻板印象也仍然贯穿其中。

正如卡罗琳·赫歇尔透过望远镜所看到的一样,她的身份认同其实依附于她所工作的那个领域中的强势男性。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卡罗琳一向把自己定性为哥哥的助手,而非一名独立从事研究的天文学家。她在1879年写道:“我微不足道,一无所有,只不过是哥哥为自己量身打造的工具而已,我的发现要归功于他。”在现行的天文学命名体系所描绘的那个宇宙当中,女性要么变成怪物,要么就安分地做一个家庭主妇,而卡罗琳——不出所料地——显然是以后者来定义自己的。

如今,由古典神话中的厌女倾向(misogyny)所主导的天文学命名传统依然顽强。太空飞船及星座的命名方法看似琐屑,实则折射出一种充斥着男性霸权(male-dominated)的文化环境。对此而言,简单地改用女性名称为天体命名是无济于事的,天文学界必须对自身的形象建构方式进行充分的反思,逐渐摒除那些歧视女性的话语及叙事模式。

(翻译:林达)

来源:Aeon

原标题:The struggle of women in science is written in the stars

最新更新时间:08/18 10:04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