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一位“90后”经历的众筹平台之死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一位“90后”经历的众筹平台之死

未来股权众筹是趋势,且对私募机构是很好的补充。

这家股权众筹平台的死亡过程,也是当前众筹行业林林总总失败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感慨之余,小陈在网上发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引来众多的关注。对此,近日应众筹之家对小陈进行了专访,他也敞开心扉,一一讲述了自己的教训、体会和心得。而这个失败的平台所经历的每一步坎坷,都值得行业内的公司警醒和反思。

尽管已经成功入职另一家平台,但对于“90后”的小陈,仍然念念不忘一年前自己所在的那家股权众筹平台。那不仅仅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更主要的是,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小陈见证和经历了这家平台合伙人分家、公司萎缩、业务转型、大批裁员、政策打压、投资人撤资……直至最终的关闭。用小陈的话来说,“能经历的都经历了”。

这家股权众筹平台的死亡过程,也是当前众筹行业林林总总失败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感慨之余,小陈在网上发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引来众多的关注。对此,近日应众筹之家对小陈进行了专访,他也敞开心扉,一一讲述了自己的教训、体会和心得。而这个失败的平台所经历的每一步坎坷,都值得行业内的公司警醒和反思。

灾难一:合伙人反目

小陈去年从广州一家不知名的本科院校毕业,专业是市场营销。在校园期间曾做过电商,解除了风投行业,认为股权众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毕业之后回到深圳,小陈毛遂自荐进入深圳一家新创立的股权众筹平台。尽管之前并没有在众筹行业的任何资历,但由于大学实习时曾在康师傅实习过,PPT做的还不错,这竟意外成了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

在小陈去这家平台之前,公司还是采用的最原始的运用Word文档撰写项目方案给投资人看,小陈表示,如果我是投资人我都不会投。因此公司安排小陈先担任投资分析师助理,把平台里的项目材料“包装”展示,在这“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用PPT包装的好看点总没错。

在小陈看来,这家股权众筹平台有一个很不错的开端,在他进来之际,刚刚做完第一个项目,而且速度也很快,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家从事生物新材料的公司事后的发展也很不错,还成功挂牌新三板。但也正是这第一个项目,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分裂。由于负责资金募集的一位联合创始人感觉股权分配不公平,理应获得更多的地位,因而与其他创始人关系闹僵。后来更是自立门户,成立了另一家股权众筹平台。

去年小陈入职该平台,第二天正是这位联合创始人出走的日子。后来的一段时间,这位联合创始人甚至每天都打电话给公司各个员工,从这家平台挖墙脚,展开正面竞争。这使得公司人心浮动,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还令小陈印象深刻的,是这位联合创始人当时也是处于情绪低谷。去年中国股市火爆,这位联合创始人投入重金,但随着股市崩盘,他的股票市值暴跌,亏了将近二三百万,根本就没有心思工作了。在这种矛盾之上建立起来的公司,也注定了未来的路不可能长远。合伙人的反目,让小陈现在都心有余悸,“合伙人对于一个创业公司很重要,合伙人的撤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非常致命的,创业公司一定要选择一些能够认可你的合伙人”。

灾难二:裁员离职 员工队伍剧减

刚入职时,整个公司有22人,但很快队伍就开始大缩水。由于合伙人的出走并撤资,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一下进入资金短缺的境地。于是老板开始着手裁员。此外,面临公司的困境,也有不少员工信心动摇,开始为自己“找后路”。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了6个人,在薪酬大幅降低的同时,工作量却成倍增加了。令小陈感慨的是,有些员工表现了失望之情,因为公司的发展与老板之前的允诺根本不一样,让他们对未来的前景失去了希望。

最开始,公司还请离职的员工吃一顿饭,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都直接走了,悄无声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对于小陈,还是毅然选择了坚守。因为对他这个新人而言,每天都可以在里面学到新东西。他甚至向老板表示,即使最后公司真的关门,他也一定是最后一个走的人。

灾难三:政策突变

公司发展面临困境,而资本寒冬也不期而至,这双重压力使得小陈感受到了更深的寒意。

但是祸不单行。8月份,证监会突然发布《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检查重点内容包括平台上的融资者是否进行公开宣传,在去年的那个时间段,众筹政策的出台让一些平台人心惶惶,就连一些非公开的向特定人群的路演活动也自动退潮。这给了之前野蛮生长的股权众筹行业当头一棒。这一纸通知,使得全国上百家股权众筹平台一夜间全部改头换面,纷纷改名字、改模式,行业面临大洗牌。一时间,包括云筹、大家投等很多大平台纷纷停止了活动,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道未来路该往何处去。

小陈的老板也无奈暂停了所有的股权众筹业务,表示要听党的话,不能顶风作案,而暂时避开风头。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公司开始转型,分为量部分,其一是做FA,即财务顾问。做投资顾问的初衷是为了能让公司拥有现金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其二,也是该公司转型的重点,做一款基于LBS连接投资人与项目方的APP,目的是通过APP去拿到融资。

灾难四:临时撤资」

当时,公司停止了所有的众筹业务,转战于开发APP。事情稍有起色,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面转变。APP1.0版本正在内测,也对接了不少投资人。突然又直转之下,财务合伙人要求撤资。创业公司的初期,对投资人的依赖度高,因为此次的撤资,公司运转几乎处于瘫痪,切断了资金流,由于外包了一些技术人员开发APP,公司还背上了债务。

在小陈工作的3个月的时间内,小陈共经手了20多个项目,其中上线的项目大约有10个。从公司后期的状况来看,这10个项目并不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灾难五:团队短板

尽管身陷泥淖,但大家并没有消沉。留下来的人都非常勤奋,小陈印象深刻的是技术部的两个人,甚至都睡在公司,连牙刷都从家里拿来放在公司。大家还相互鼓励说,公司有了一点起色,要继续坚持做下去。为了节省成本,公司还打算将签了几个月的场地转租出去,另外出去找民房办公。

2015年9月26日,让小陈深刻铭记的一天。这是他身份证上的生日,那天中午他和公司的其他同事都收到了老板的一条短信,通知大家一起吃饭。大家都明白,最不希望看到的那天到来了。吃饭的事后小陈忍不住痛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团队都这么努力,还是这么不公平。

事后回想,小陈反思认为虽然团队努力,但并不能弥补短板的缺陷,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互补性。对于新创公司而言,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联合创始人的离开,募资方面更是捉衿见肘。小陈看来,公司缺少获客渠道,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来解决资金问题,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也导致了公司最终难以为继。

目前,小陈已经入职了另外一家优秀的平台,并以自己的努力和专业,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尽管在第一家平台经历了重重波折和灾难,但回想起来,他依然充满感激。因为对于一个没有行业资历的人,不会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而第一家平台接纳了他,而且给了他学习和前进的空间。而这些经历虽然痛苦,但让他快速成长,让他明白了一家创业公司的种种不易。在小陈看来,成功需要机遇,也与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公司技术再牛逼,没有资金来源,一样走不下去,创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展望:未来股权众筹是趋势  且对私募机构是很好的补充

目前,小陈在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做项目负责人。做了将近一年了,对整个股权众筹领域虽不说是系统,但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了。小陈表示,股权众筹发展的太快了,以前是十万、二十万地投,现在几千、五百都可以投,投资者门槛也越来越低。

在未来,股权众筹肯定是趋势。但是就目前来说,股权众筹好项目少。在股权众筹平台好项目少的原因,小陈总结一下,其一,有好的项目,自己私下就投了,没有放在平台上。其二,很多好的项目被私募拿走了。

小陈表示,未来股权众筹不会去替代私募机构,而是对私募机构的补充。私募机构个人投资者有较高的门槛,要求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而股权众筹具有“小额、大众”的特点,虽然目前股权众筹还是按私募的规定来,但未来,在投资人门槛上或许会降低。且私募机构毕竟可投的领域有限,而股权众筹是对私募机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投资范围上。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统计,从其中已披露募集金额的484支基金中,募集到位的金额共3,236.29亿元人民币,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半年共发生投资案例1,394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事件共计1,243起,涉及金额3,540.96亿元人民币。而由盈灿咨询发布了《2016年全国众筹行业半年报》中,2016年上半年,非公开股权融资项目数为3254个,非公开股权融资成功筹资金额为36.04亿元,上半年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为4.07万人。

在项目方面,股权众筹就是对私募很好的补充。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小陈分享了一些自己筛选项目的技巧。除去自己的标准以老板的逻辑为主外,小陈筛选项目非常注重项目老板的背景。小陈表示,如果一个项目方有大企业的背景,很会为项目加分。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的项目也是他考虑的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一位“90后”经历的众筹平台之死

未来股权众筹是趋势,且对私募机构是很好的补充。

这家股权众筹平台的死亡过程,也是当前众筹行业林林总总失败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感慨之余,小陈在网上发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引来众多的关注。对此,近日应众筹之家对小陈进行了专访,他也敞开心扉,一一讲述了自己的教训、体会和心得。而这个失败的平台所经历的每一步坎坷,都值得行业内的公司警醒和反思。

尽管已经成功入职另一家平台,但对于“90后”的小陈,仍然念念不忘一年前自己所在的那家股权众筹平台。那不仅仅是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更主要的是,在短短3个月时间内,小陈见证和经历了这家平台合伙人分家、公司萎缩、业务转型、大批裁员、政策打压、投资人撤资……直至最终的关闭。用小陈的话来说,“能经历的都经历了”。

这家股权众筹平台的死亡过程,也是当前众筹行业林林总总失败企业的一个典型缩影。感慨之余,小陈在网上发帖描述了自己的经历,引来众多的关注。对此,近日应众筹之家对小陈进行了专访,他也敞开心扉,一一讲述了自己的教训、体会和心得。而这个失败的平台所经历的每一步坎坷,都值得行业内的公司警醒和反思。

灾难一:合伙人反目

小陈去年从广州一家不知名的本科院校毕业,专业是市场营销。在校园期间曾做过电商,解除了风投行业,认为股权众筹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毕业之后回到深圳,小陈毛遂自荐进入深圳一家新创立的股权众筹平台。尽管之前并没有在众筹行业的任何资历,但由于大学实习时曾在康师傅实习过,PPT做的还不错,这竟意外成了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

在小陈去这家平台之前,公司还是采用的最原始的运用Word文档撰写项目方案给投资人看,小陈表示,如果我是投资人我都不会投。因此公司安排小陈先担任投资分析师助理,把平台里的项目材料“包装”展示,在这“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用PPT包装的好看点总没错。

在小陈看来,这家股权众筹平台有一个很不错的开端,在他进来之际,刚刚做完第一个项目,而且速度也很快,只用了一个月时间。这家从事生物新材料的公司事后的发展也很不错,还成功挂牌新三板。但也正是这第一个项目,给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直接导致了公司的分裂。由于负责资金募集的一位联合创始人感觉股权分配不公平,理应获得更多的地位,因而与其他创始人关系闹僵。后来更是自立门户,成立了另一家股权众筹平台。

去年小陈入职该平台,第二天正是这位联合创始人出走的日子。后来的一段时间,这位联合创始人甚至每天都打电话给公司各个员工,从这家平台挖墙脚,展开正面竞争。这使得公司人心浮动,业务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还令小陈印象深刻的,是这位联合创始人当时也是处于情绪低谷。去年中国股市火爆,这位联合创始人投入重金,但随着股市崩盘,他的股票市值暴跌,亏了将近二三百万,根本就没有心思工作了。在这种矛盾之上建立起来的公司,也注定了未来的路不可能长远。合伙人的反目,让小陈现在都心有余悸,“合伙人对于一个创业公司很重要,合伙人的撤资对于创业公司来说也是非常致命的,创业公司一定要选择一些能够认可你的合伙人”。

灾难二:裁员离职 员工队伍剧减

刚入职时,整个公司有22人,但很快队伍就开始大缩水。由于合伙人的出走并撤资,公司资金链断裂,公司一下进入资金短缺的境地。于是老板开始着手裁员。此外,面临公司的困境,也有不少员工信心动摇,开始为自己“找后路”。到最后,公司只剩下了6个人,在薪酬大幅降低的同时,工作量却成倍增加了。令小陈感慨的是,有些员工表现了失望之情,因为公司的发展与老板之前的允诺根本不一样,让他们对未来的前景失去了希望。

最开始,公司还请离职的员工吃一顿饭,但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离开,都直接走了,悄无声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对于小陈,还是毅然选择了坚守。因为对他这个新人而言,每天都可以在里面学到新东西。他甚至向老板表示,即使最后公司真的关门,他也一定是最后一个走的人。

灾难三:政策突变

公司发展面临困境,而资本寒冬也不期而至,这双重压力使得小陈感受到了更深的寒意。

但是祸不单行。8月份,证监会突然发布《关于对通过互联网开展股权融资活动的机构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通知中表示检查重点内容包括平台上的融资者是否进行公开宣传,在去年的那个时间段,众筹政策的出台让一些平台人心惶惶,就连一些非公开的向特定人群的路演活动也自动退潮。这给了之前野蛮生长的股权众筹行业当头一棒。这一纸通知,使得全国上百家股权众筹平台一夜间全部改头换面,纷纷改名字、改模式,行业面临大洗牌。一时间,包括云筹、大家投等很多大平台纷纷停止了活动,大家都人心惶惶,不知道未来路该往何处去。

小陈的老板也无奈暂停了所有的股权众筹业务,表示要听党的话,不能顶风作案,而暂时避开风头。为了继续生存下去,公司开始转型,分为量部分,其一是做FA,即财务顾问。做投资顾问的初衷是为了能让公司拥有现金流,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其二,也是该公司转型的重点,做一款基于LBS连接投资人与项目方的APP,目的是通过APP去拿到融资。

灾难四:临时撤资」

当时,公司停止了所有的众筹业务,转战于开发APP。事情稍有起色,一切似乎在往好的方面转变。APP1.0版本正在内测,也对接了不少投资人。突然又直转之下,财务合伙人要求撤资。创业公司的初期,对投资人的依赖度高,因为此次的撤资,公司运转几乎处于瘫痪,切断了资金流,由于外包了一些技术人员开发APP,公司还背上了债务。

在小陈工作的3个月的时间内,小陈共经手了20多个项目,其中上线的项目大约有10个。从公司后期的状况来看,这10个项目并不能维持公司的正常运转。

灾难五:团队短板

尽管身陷泥淖,但大家并没有消沉。留下来的人都非常勤奋,小陈印象深刻的是技术部的两个人,甚至都睡在公司,连牙刷都从家里拿来放在公司。大家还相互鼓励说,公司有了一点起色,要继续坚持做下去。为了节省成本,公司还打算将签了几个月的场地转租出去,另外出去找民房办公。

2015年9月26日,让小陈深刻铭记的一天。这是他身份证上的生日,那天中午他和公司的其他同事都收到了老板的一条短信,通知大家一起吃饭。大家都明白,最不希望看到的那天到来了。吃饭的事后小陈忍不住痛哭,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为什么团队都这么努力,还是这么不公平。

事后回想,小陈反思认为虽然团队努力,但并不能弥补短板的缺陷,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互补性。对于新创公司而言,资源是有限的,尤其是随着联合创始人的离开,募资方面更是捉衿见肘。小陈看来,公司缺少获客渠道,仅仅依靠个人的能力来解决资金问题,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也导致了公司最终难以为继。

目前,小陈已经入职了另外一家优秀的平台,并以自己的努力和专业,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尽管在第一家平台经历了重重波折和灾难,但回想起来,他依然充满感激。因为对于一个没有行业资历的人,不会有机会进入这个领域,而第一家平台接纳了他,而且给了他学习和前进的空间。而这些经历虽然痛苦,但让他快速成长,让他明白了一家创业公司的种种不易。在小陈看来,成功需要机遇,也与运气有很大的关系,公司技术再牛逼,没有资金来源,一样走不下去,创业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展望:未来股权众筹是趋势  且对私募机构是很好的补充

目前,小陈在一家股权众筹平台做项目负责人。做了将近一年了,对整个股权众筹领域虽不说是系统,但也有一些自己的见解了。小陈表示,股权众筹发展的太快了,以前是十万、二十万地投,现在几千、五百都可以投,投资者门槛也越来越低。

在未来,股权众筹肯定是趋势。但是就目前来说,股权众筹好项目少。在股权众筹平台好项目少的原因,小陈总结一下,其一,有好的项目,自己私下就投了,没有放在平台上。其二,很多好的项目被私募拿走了。

小陈表示,未来股权众筹不会去替代私募机构,而是对私募机构的补充。私募机构个人投资者有较高的门槛,要求金融资产不低于300 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 万元的个人。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而股权众筹具有“小额、大众”的特点,虽然目前股权众筹还是按私募的规定来,但未来,在投资人门槛上或许会降低。且私募机构毕竟可投的领域有限,而股权众筹是对私募机构一个很好的补充在投资范围上。

据清科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数据统计,从其中已披露募集金额的484支基金中,募集到位的金额共3,236.29亿元人民币,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上半年共发生投资案例1,394起,其中披露金额的投资事件共计1,243起,涉及金额3,540.96亿元人民币。而由盈灿咨询发布了《2016年全国众筹行业半年报》中,2016年上半年,非公开股权融资项目数为3254个,非公开股权融资成功筹资金额为36.04亿元,上半年非公开股权融资投资人次为4.07万人。

在项目方面,股权众筹就是对私募很好的补充。同时,作为项目负责人,小陈分享了一些自己筛选项目的技巧。除去自己的标准以老板的逻辑为主外,小陈筛选项目非常注重项目老板的背景。小陈表示,如果一个项目方有大企业的背景,很会为项目加分。同时一些新兴的行业的项目也是他考虑的重点。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