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地图并不像常人想的那么简单 七本书带你探索从托勒密到谷歌地球的地图史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地图并不像常人想的那么简单 七本书带你探索从托勒密到谷歌地球的地图史

地图并不是静态的图像,它有着强大的能动性,大到发动战争、划定边界,小到物权保护、出国旅行,地图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用谷歌地图中的“街景”功能领略澳大利亚赫伦岛的海底风光。我们与地图的关系从未如此密不可分,也从未如此危机重重。

1972年12月7日,三位搭乘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的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照片,在这张随后被NASA发布的照片上,人类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然而人类试图用图像呈现这颗星球的努力,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这张现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图上,伟大的巴比伦城雄踞世界的中心。

现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图

即便不考虑测绘与制图技术的限制,地图对地球疆域的再现也很难说是客观的,它作为符号系统的一种,有赖于对庞杂地理信息的筛选和编码:每张地图都选择性地呈现一些事物,遗漏另一些事物,同时,呈现每件事物的方式也是精心策划的。而在这些事物的在场和缺席中,我们可以隐隐探知到权力的幽灵,它让一些东西变得可见,而另一些销声匿迹。正如福柯所说,“知识亦是一种权力的形式,是在科学中立的伪装下对某种价值的展现。”

地图并不是静态的图像,它有着强大的能动性,从大帝国的崛起、殖民地的形成,到民族国家的建立,地图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到发动战争、划定边界,小到物权保护、出国旅行,今天打开谷歌地图发现巴勒斯坦的地名被悄无生息地取消了,明天印着九段线的新版中国护照无法在印尼入境,从地缘政治到日常生活,它影响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空间实践。

为了反对基于鸟瞰视角的空间再现方式及其背后的权力逻辑,以居伊·德波为代表的法国情境主义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了一种新的地图,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尺度,用漫无目的的城市游走(dérive)代替精密的测绘,创作了“巴黎的心理地理学指南”(Psychogeographic Guide of Paris)和“赤裸城市”(The Naked City)。受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两幅地图以拼贴画的形式将作者经常光顾的一些巴黎的商业街区用红色箭头串联起来,箭头的长短则代表了作者对距离的主观感知。情境主义的实验赋予了地图新的功能,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栖居环境的关系,通过这些地图得以呈现。

居伊·德波:巴黎的心理地理学指南

如今,单向输出信息的传统地图已经被强调交互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取代,然而看似开放的平台却导致了更加倾斜的权力结构。垄断了地理信息的互联网巨头不仅能告诉我们“我们在哪儿”,还能决定“我们要去哪儿”。为什么当我们在地图app上搜索“早餐”,第一个跳出来的搜索结果是“麦当劳”而不是“赛百味”?为什么导航为我选择了这条驾车路线而不是另一条?谁有权利监控和收集我的位置信息、推导我的行为模式?可以说,我们与地图的关系从未如此密不可分,也从未如此危机重重。今天推荐的七本书,带你了解地图的历史与现实。

1.《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从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到谷歌地图和虚拟轨道空间,作者布罗顿细数了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十二幅地图。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十二幅地图,作者告诉我们,地图发展的历史并非是不断提高精确程度的连贯过程,而是充满了“断裂和急转”。

究其原因,这些“断裂和急转”并不全然是技术的飞跃造成的,它体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地球实体空间差异化的想象和再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将球体投影到平面的过程中,各个大洲的位置安排及比例缩放。在根据麦卡托投影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上,欧洲有它实际大小的两倍,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整个非洲;而受战后第三世界独立运动的影响,高尔-彼得斯投影法则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面积放得很大。

谷歌地图似乎终结了关于地图客观性的讨论,通过卫星照片和浸入式的街景体验,我们似乎实现了博尔赫斯笔下地图与疆域的合一,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然而作者却提醒我们警惕谷歌地图背后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垄断,它指向着我们与地图这种古老的符号系统之间尚不确定的未来。

2. 《改变世界的100幅地图》

如果说上一本书主要介绍了地图是如何反映世界的,那么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地图是作为社会权力机构(powerful agency)的一部分,是如何塑造了世界。作者从古代世界、古典世界、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帝国时代和现代世界六个历史阶段中选取了100幅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并说明了这些地图是如何强化、影响甚至改变了其所处时代的一些观念和政策。

例如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布思在他的社会学调查《伦敦人民的劳动与生活》一书中用不同颜色在伦敦地图上标记不同的社会阶层,让他自己都大为吃惊的时,居然有35%的伦敦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而社会最底层生活的地区往往与“富人区”相邻。研究结果促使布思为贫困的老年人争取国家养老金,最终促成了养老金法案的实施。

如果将书中的一百幅地图串联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和信息输出的工具,是如何回应并试图解决着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它不断被历史赋予着新的功能,也为历史的进程创造着新的机遇。

3. 《会说谎的地图》

《会说谎的地图》是一本简短通俗的地图批评(map critique)类书籍,适合作为学习地图知识的入门书,作者马克·蒙莫尼尔是美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在第一章的开头,他便开宗明义地指出,“通过地图说谎,不仅很容易,而且不可避免。”好的地图并非不会说谎,只是说善意的谎言而已。

在书的前几章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地图的三要素,制图综合的方法,地图的误差等等,随后的几章则以专题的形式分析了作为广告的地图,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地图,用于区域规划发展的地图和用于国防的地图等等。

作者的笔法轻松平易,不时穿插关于地图的轶事典故。在讲到地图的国防功能时,作者以冷战时期前苏联政府的秘密警察接管制图局为例,从1930年起前苏联就开始发行蓄意篡改过的地图,在这些地图上不仅国界、海岸线、铁路等战略要塞的位置严重失真,连城市街道的地图也难以幸免,在莫斯科的地图上,克格勃大楼在捷尔任斯基广场上消失了,讽刺的是,在美国特工使用的口袋地图上,它的位置却十分精确。

4. 《想象地名》

《想象地名》是一本给文学爱好者的虚拟旅行指南,从《曾达的囚徒》中的浪漫国鲁里坦尼亚,到《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从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亚特兰蒂斯到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从爱丽丝梦游的仙境到多萝西历险的奥兹国……

作者以字典的形式,按照字母顺序集结了1000多个文学作品出现的地点,对这些地点的介绍忠实于原文,并适当地配以作者的评论和“认真”的旅行建议。例如在卡夫卡的城堡词条下,作者就提醒游客“要进入城堡是非常艰难的,即便得到了伯爵本人的邀请,他们也要连续等上好几天才可以跨过那道门槛,才可以观察到城堡外形在微光中的变化”。

除了文字之外,由Graham Greenfield和James Cook分别创作的插画和地图也十分出名。

《想象地名》英文版封面

5. 《岛屿书》

地图的历史本身就点缀着各种虚构的大陆和幻想的岛屿,它们在现实与神话之间闪转腾挪,而制图者本身也是梦旅者,他们总是被存在或不存在的远方诱惑。视觉传达设计师朱迪斯·莎兰斯基从小迷恋那些散落在世界尽头的岛屿和关于原住民、漂流者和囚徒的传说,不同于亲身造访,她选择用文字和图像开启一段似幻似真的荒岛历险。

《岛屿书》被称作一本“反旅行书”,介绍了50个作者“从来没去过也永远不会去”的岛屿,与一般的旅行书不同的是,它并不能激起你动身的欲望,相反,“每次翻动书页,就好比毋需签证地来到一个又一个故事之岛,开始一场场沙发上的虚拟旅行;就这样,阅读《岛屿书》的过程,成为了旅行本身”,有读者评论道。

《岛屿书》中所描写的岛屿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地理信息到民族志研究再到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考究。然而她组织和呈现材料的方式却使她的文字读起来丝毫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诗意。

《岛屿书》插图

 

6. 《不停息的大都会:纽约地图集(Nonstop Metropolis: a New York City Atlas)》

作为全世界最自恋的城市之一,纽约充满了傲慢却可爱的城市沙文主义。如果说狭义的纽约是曼哈顿岛,更狭义的纽约就是曼哈顿下城的几个街区,而这本书则用26张地图告诉我们,在大多数的纽约客心中,越南粉比披萨重要,Bachata(一种发源于多米尼加的民间舞蹈)比百老汇重要。正如作者所说,“高度紧张的白人中上阶层只占纽约人口的很小一部分,这些地图能让我们了解,究竟是谁,在这座城市里生活”。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其中最有趣的一张地图莫过于与曼哈顿一河之隔的斯塔恩岛,那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种族构成,来自斯里兰卡、利比亚、俄罗斯和中国的新移民陆续加入了原本以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为主的人口。但是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无法否认,斯塔恩岛上的嘻哈天团是武当派的功夫传人,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开设的武馆、超市、美甲店和中文学校,及其背后的移民历史和文化融合的故事。

少林的隐秘世界:武当派的斯塔恩岛

 

7. 《时间地图学:时间线的历史(Cartographies of Time: A History of the Timeline)》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地图的书,甚至不是一本关于空间的书,它的主题是时间,是对时间的图示,或者简单地说,它是一本关于“线”的书。

这似乎验证了柏格森的理论,我们总是用空间去理解时间,用距离的变化来表示光阴的流逝,而在关于时间的空间再现中,线几乎无处不在,它充满了各种文本、图像、设备,垄断了我们对时间的想象。甚至,线性比喻对于电子表都仍然成立,因为我们对数字的理解本身就是基于将它们转化为一条线上的若干个点。

在最简单直接的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很多利用制图技术将时间——或者说将历史年表——可视化的尝试,例如书中提到的,18世纪的英国神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绘制的“新历史图表”,这是一种用图形而非文字记述历史的方法,从这一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时间的地图。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新世界图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地图并不像常人想的那么简单 七本书带你探索从托勒密到谷歌地球的地图史

地图并不是静态的图像,它有着强大的能动性,大到发动战争、划定边界,小到物权保护、出国旅行,地图的作用都不可或缺。

用谷歌地图中的“街景”功能领略澳大利亚赫伦岛的海底风光。我们与地图的关系从未如此密不可分,也从未如此危机重重。

1972年12月7日,三位搭乘阿波罗17号宇宙飞船登陆月球的宇航员拍下了一张照片,在这张随后被NASA发布的照片上,人类第一次完整地看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这颗蔚蓝色的星球。然而人类试图用图像呈现这颗星球的努力,从2500年前就开始了。在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这张现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图上,伟大的巴比伦城雄踞世界的中心。

现存最古老的世界地图

即便不考虑测绘与制图技术的限制,地图对地球疆域的再现也很难说是客观的,它作为符号系统的一种,有赖于对庞杂地理信息的筛选和编码:每张地图都选择性地呈现一些事物,遗漏另一些事物,同时,呈现每件事物的方式也是精心策划的。而在这些事物的在场和缺席中,我们可以隐隐探知到权力的幽灵,它让一些东西变得可见,而另一些销声匿迹。正如福柯所说,“知识亦是一种权力的形式,是在科学中立的伪装下对某种价值的展现。”

地图并不是静态的图像,它有着强大的能动性,从大帝国的崛起、殖民地的形成,到民族国家的建立,地图都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大到发动战争、划定边界,小到物权保护、出国旅行,今天打开谷歌地图发现巴勒斯坦的地名被悄无生息地取消了,明天印着九段线的新版中国护照无法在印尼入境,从地缘政治到日常生活,它影响着不同形式不同规模的空间实践。

为了反对基于鸟瞰视角的空间再现方式及其背后的权力逻辑,以居伊·德波为代表的法国情境主义者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了一种新的地图,他们以自己的身体为尺度,用漫无目的的城市游走(dérive)代替精密的测绘,创作了“巴黎的心理地理学指南”(Psychogeographic Guide of Paris)和“赤裸城市”(The Naked City)。受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影响,这两幅地图以拼贴画的形式将作者经常光顾的一些巴黎的商业街区用红色箭头串联起来,箭头的长短则代表了作者对距离的主观感知。情境主义的实验赋予了地图新的功能,人类的行为、情感和栖居环境的关系,通过这些地图得以呈现。

居伊·德波:巴黎的心理地理学指南

如今,单向输出信息的传统地图已经被强调交互性的地理信息系统(GIS)所取代,然而看似开放的平台却导致了更加倾斜的权力结构。垄断了地理信息的互联网巨头不仅能告诉我们“我们在哪儿”,还能决定“我们要去哪儿”。为什么当我们在地图app上搜索“早餐”,第一个跳出来的搜索结果是“麦当劳”而不是“赛百味”?为什么导航为我选择了这条驾车路线而不是另一条?谁有权利监控和收集我的位置信息、推导我的行为模式?可以说,我们与地图的关系从未如此密不可分,也从未如此危机重重。今天推荐的七本书,带你了解地图的历史与现实。

1.《十二幅地图中的世界史》

从托勒密的《地理学指南》到谷歌地图和虚拟轨道空间,作者布罗顿细数了两千年来最重要的十二幅地图。通过分析和比较这十二幅地图,作者告诉我们,地图发展的历史并非是不断提高精确程度的连贯过程,而是充满了“断裂和急转”。

究其原因,这些“断裂和急转”并不全然是技术的飞跃造成的,它体现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对地球实体空间差异化的想象和再现。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在将球体投影到平面的过程中,各个大洲的位置安排及比例缩放。在根据麦卡托投影法绘制的世界地图上,欧洲有它实际大小的两倍,格陵兰岛的面积相当于整个非洲;而受战后第三世界独立运动的影响,高尔-彼得斯投影法则将非洲和拉丁美洲的面积放得很大。

谷歌地图似乎终结了关于地图客观性的讨论,通过卫星照片和浸入式的街景体验,我们似乎实现了博尔赫斯笔下地图与疆域的合一,真实与虚拟的边界变得愈发模糊。然而作者却提醒我们警惕谷歌地图背后的数据收集和信息垄断,它指向着我们与地图这种古老的符号系统之间尚不确定的未来。

2. 《改变世界的100幅地图》

如果说上一本书主要介绍了地图是如何反映世界的,那么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地图是作为社会权力机构(powerful agency)的一部分,是如何塑造了世界。作者从古代世界、古典世界、中世纪、地理大发现时代、帝国时代和现代世界六个历史阶段中选取了100幅最具代表性的地图,并说明了这些地图是如何强化、影响甚至改变了其所处时代的一些观念和政策。

例如维多利亚时代晚期的社会活动家查尔斯·布思在他的社会学调查《伦敦人民的劳动与生活》一书中用不同颜色在伦敦地图上标记不同的社会阶层,让他自己都大为吃惊的时,居然有35%的伦敦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而社会最底层生活的地区往往与“富人区”相邻。研究结果促使布思为贫困的老年人争取国家养老金,最终促成了养老金法案的实施。

如果将书中的一百幅地图串联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地图作为一种知识生产和信息输出的工具,是如何回应并试图解决着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问题,它不断被历史赋予着新的功能,也为历史的进程创造着新的机遇。

3. 《会说谎的地图》

《会说谎的地图》是一本简短通俗的地图批评(map critique)类书籍,适合作为学习地图知识的入门书,作者马克·蒙莫尼尔是美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在第一章的开头,他便开宗明义地指出,“通过地图说谎,不仅很容易,而且不可避免。”好的地图并非不会说谎,只是说善意的谎言而已。

在书的前几章中,作者介绍了关于地图的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地图的三要素,制图综合的方法,地图的误差等等,随后的几章则以专题的形式分析了作为广告的地图,作为政治宣传工具的地图,用于区域规划发展的地图和用于国防的地图等等。

作者的笔法轻松平易,不时穿插关于地图的轶事典故。在讲到地图的国防功能时,作者以冷战时期前苏联政府的秘密警察接管制图局为例,从1930年起前苏联就开始发行蓄意篡改过的地图,在这些地图上不仅国界、海岸线、铁路等战略要塞的位置严重失真,连城市街道的地图也难以幸免,在莫斯科的地图上,克格勃大楼在捷尔任斯基广场上消失了,讽刺的是,在美国特工使用的口袋地图上,它的位置却十分精确。

4. 《想象地名》

《想象地名》是一本给文学爱好者的虚拟旅行指南,从《曾达的囚徒》中的浪漫国鲁里坦尼亚,到《消失的地平线》中的香格里拉,从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亚特兰蒂斯到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从爱丽丝梦游的仙境到多萝西历险的奥兹国……

作者以字典的形式,按照字母顺序集结了1000多个文学作品出现的地点,对这些地点的介绍忠实于原文,并适当地配以作者的评论和“认真”的旅行建议。例如在卡夫卡的城堡词条下,作者就提醒游客“要进入城堡是非常艰难的,即便得到了伯爵本人的邀请,他们也要连续等上好几天才可以跨过那道门槛,才可以观察到城堡外形在微光中的变化”。

除了文字之外,由Graham Greenfield和James Cook分别创作的插画和地图也十分出名。

《想象地名》英文版封面

5. 《岛屿书》

地图的历史本身就点缀着各种虚构的大陆和幻想的岛屿,它们在现实与神话之间闪转腾挪,而制图者本身也是梦旅者,他们总是被存在或不存在的远方诱惑。视觉传达设计师朱迪斯·莎兰斯基从小迷恋那些散落在世界尽头的岛屿和关于原住民、漂流者和囚徒的传说,不同于亲身造访,她选择用文字和图像开启一段似幻似真的荒岛历险。

《岛屿书》被称作一本“反旅行书”,介绍了50个作者“从来没去过也永远不会去”的岛屿,与一般的旅行书不同的是,它并不能激起你动身的欲望,相反,“每次翻动书页,就好比毋需签证地来到一个又一个故事之岛,开始一场场沙发上的虚拟旅行;就这样,阅读《岛屿书》的过程,成为了旅行本身”,有读者评论道。

《岛屿书》中所描写的岛屿都是真实存在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地理信息到民族志研究再到文学作品,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考究。然而她组织和呈现材料的方式却使她的文字读起来丝毫不枯燥,反而有一种化繁为简的诗意。

《岛屿书》插图

 

6. 《不停息的大都会:纽约地图集(Nonstop Metropolis: a New York City Atlas)》

作为全世界最自恋的城市之一,纽约充满了傲慢却可爱的城市沙文主义。如果说狭义的纽约是曼哈顿岛,更狭义的纽约就是曼哈顿下城的几个街区,而这本书则用26张地图告诉我们,在大多数的纽约客心中,越南粉比披萨重要,Bachata(一种发源于多米尼加的民间舞蹈)比百老汇重要。正如作者所说,“高度紧张的白人中上阶层只占纽约人口的很小一部分,这些地图能让我们了解,究竟是谁,在这座城市里生活”。

对于中国读者而言,其中最有趣的一张地图莫过于与曼哈顿一河之隔的斯塔恩岛,那里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多元的种族构成,来自斯里兰卡、利比亚、俄罗斯和中国的新移民陆续加入了原本以爱尔兰裔和意大利裔为主的人口。但是无论你来自哪里,都无法否认,斯塔恩岛上的嘻哈天团是武当派的功夫传人,在这张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华人开设的武馆、超市、美甲店和中文学校,及其背后的移民历史和文化融合的故事。

少林的隐秘世界:武当派的斯塔恩岛

 

7. 《时间地图学:时间线的历史(Cartographies of Time: A History of the Timeline)》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一本关于地图的书,甚至不是一本关于空间的书,它的主题是时间,是对时间的图示,或者简单地说,它是一本关于“线”的书。

这似乎验证了柏格森的理论,我们总是用空间去理解时间,用距离的变化来表示光阴的流逝,而在关于时间的空间再现中,线几乎无处不在,它充满了各种文本、图像、设备,垄断了我们对时间的想象。甚至,线性比喻对于电子表都仍然成立,因为我们对数字的理解本身就是基于将它们转化为一条线上的若干个点。

在最简单直接的一条直线的基础上,又演化出了很多利用制图技术将时间——或者说将历史年表——可视化的尝试,例如书中提到的,18世纪的英国神学家约瑟夫·普利斯特里绘制的“新历史图表”,这是一种用图形而非文字记述历史的方法,从这一意义上,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时间的地图。

约瑟夫·普利斯特里:新世界图表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