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再提移动支付安全 央行:构建电信网络欺诈风险管理体系

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支付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支付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风险意识薄弱已成为导致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部分从业机构对信息泄露与电信网络欺诈的影响范围、严重程度估计不足,防范措施不到位。风险意识错位、缺位,已成为导致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2015年末,央行出台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微信支付、财付通、支付宝等网络支付平台必须进行系统升级改造;同时规定到7月1号,全网支付平台都将必须严格遵守用户实名认证制度。

界面记者询问接近监管人士得知,今年年底,北京市要求落实100%实名制,但目前进展并不理想。以徐玉玉案为代表的信息泄露、电信欺诈仍不能通过实名制一项措施控制住。

支付产业仍然面临以安全问题为首的诸多挑战,令央行再次发声,表示将积极推动解决支付产业面对的安全问题。

范一飞分析了安全问题的症结:一,信息泄露已成为支付安全问题的风险源头;二,是电信网络欺诈已成为当前造成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要渠道;三,是财产损失已成为支付安全问题的直接危害,线上、线下支付交易安全亟待加强;四,是风险意识薄弱已成为导致支付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

针对上述问题,范一飞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案,一是树立以安全为根基的发展理念;二是合力构建电信网络欺诈风险管理体系,要强化部门协同联动;二是加强个人信息安全保护,要加快信息安全保护技术研究与应用,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从源头控制信息泄露风险,三是从账户管理、身份认证、转账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支付交易安全强度,确保用户资金安全,四是五是持续开展支付安全宣传教育。

针对以上四点方案,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中国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专家朱巍表示,我国电信欺诈与个人信息保护在立法层面并不存在空白,刑法修正案7、刑法修正案9、行政法、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技术均已完善,网络实名制更是欺诈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

“在法律完备的基础上,各部门一直在等成体系化的平台,让各部门实现联动。”朱巍表示,部分地区先行。以上海为例,当地公安机关和银行的配合很清晰。此次央行发声再议支付安全,下一步专门针对电信诈骗的横向联动机制将下发各部委。

对此,范一飞表示:“人民银行作为支付行业的监管者,将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与有关部门齐抓共管,推动支付产业各方携手合作,共筑支付安全防线。”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