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JMeida】你看那个拿剑的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JMeida】你看那个拿剑的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三少爷的剑》的票房失利,不过再次证明大家对市场的判断没错。武侠已入黄昏,徐克都回天乏术。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当初那个演三少爷的尔冬升,导演了自己的《三少爷的剑》。但从主演到导演的升级魔法,无法挽回票房的颓势,上映6天,票房堪堪过了7000万。

武侠的过气、老旧、不再令人惊喜,是近年来被反复讨论的话题。进入新世纪,除了《卧虎藏龙》《剑雨》,或许还有前年的《绣春刀》等寥寥佳作外,武侠题材的影视越来越显得“山穷水尽”。

《三少爷的剑》的票房失利,不过再次证明大家对市场的判断没错。武侠已入黄昏,徐克都回天乏术。

在此之后,恐怕有意投拍武侠的公司,更要反复掂量了。今年3月发布的腾讯影业2016年片单中,曾有邀请徐皓峰导演《天涯明月刀》的计划。硬糖君当时还很期待。眼下2016年都快过去,并无此片消息,不知是否考虑到票房因素。

徐皓峰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究竟谁在抛弃武侠?

浮沉

如今还有“六神磊磊读金庸”这样的自媒体大V纵横江湖,用金庸注解当下,且人人能读懂、爱读,实在要感谢那个香港武侠的黄金时代,完成了一代人的武侠启蒙和精神洗礼。

什么是武侠电影?武侠,有武有侠。武是功夫,侠是侠义。大部分观众记忆中经典的武侠电影,都有深深的香港烙印。

1937 年抗战爆发后,上海影视业走向衰落,以邵氏四兄弟为首的邵氏电影公司辗转香港,开启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经济开始复苏,影视市场也相应发展。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内地上映,获得1.4 亿元票房。(没有看错,是80年代的过亿票房,并且由于当时统计方法不成熟,且大量农村地区免费放映,实际票房应该更多)

《少林寺》之后,以少林寺、少林拳、少林武僧为题材,掀起了内地武侠电影的热潮。

1990 年,被称为“新电影中的阴怪派”的导演徐克,凭借《笑傲江湖》在香港武侠电影中崭露头角。在《笑傲江湖》中,徐克进行大胆的创新,片中用弹簧、绳索、钩箭等工具显现飞天遁地、穿林覆水的轻功,以火药爆炸代替仙客的神功,场面宏大、怪异,颠覆了以往一招一式的武侠场景。

1991 年由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开启了“新武侠时代”。之后徐克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了《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新仙鹤神针》及与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系列续作。

这一时期徐克与李连杰,共同掀起香港古装武侠片的浪潮,期间较为著名的影片还有《绝代双骄》、《武状元苏乞儿》、《新流星蝴蝶剑》、《黄飞鸿之鬼脚七》、《方世玉》、《洪熙官》、《边城浪子》、《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新碧血剑》、《太极张三丰》、《六指琴魔》、《刀剑笑》、《东邪西毒》等。

李连杰搭上了香港武侠电影辉煌时代的末班车。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完一部有头无尾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后,他已经敏锐觉察到了武侠电影【盛极而衰】的命运。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这部电影的最后,饰演赵敏的张敏,对着饰演张无忌的李连杰道:“我在大都等你!”

结尾留了伏笔,却没有拍摄第二部。虽有李连杰和导演王晶关系恶化的传言,但更多的证据还是指向了投资方对票房前景的担忧。

武侠突然衰落,进入新世纪,第一位扑街的,是沉浸在新技术中无法自拔的徐克。2001年,改编自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电影《蜀山传》。虽运用了多达1600个特效镜头,却票房惨败。

尽管有随后十年的《七剑》《龙门飞甲》挽尊,但无论是徐克本人还是整个武侠电影圈,都无法再拿出类似《新龙门客栈》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影片。

但新世纪后,随着内地影视产业的发展,国内大导们一起掀起一股大片儿热,武侠成为备受推崇的题材,张艺谋就拍过《英雄》、《十面埋伏》。不过这些片子和当年深入人心的香港武侠片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卧虎藏龙》的巅峰之后,再没有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武侠片。即便是众星云集的《一代宗师》,在北美市场票房也仅为496万美元。此前《卧虎藏龙》和《英雄》分别为1.28亿美元和5371万美元。

2015年,侯孝贤导演精心筹备了25年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尽管斩获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法国戛纳最佳导演奖,投资近亿元,却遭遇票房惨败。而2014年的《绣春刀》在口碑极佳的情况之下,也仅收获9300万票房。曾被誉为“十年内最佳”的武侠片《剑雨》,在当年的国庆档也仅拿下6600万元的票房,同期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却拿下了近3亿元票房。

人们看腻武侠了?

绝境

2016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一项针对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中,观众对武侠片的偏好只占2.2%,在14种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

硬糖君想起上周五晚10点场的《三少爷的剑》,偌大的一个电影院正当高朋满座的时间,却只有凄凄惨惨十余人。

曾经那些怀揣侠义梦想,读金梁古温的人,已经不再倾心武侠。武侠电影差不多已经被观众给“打入冷宫”了。

不是说武侠是成人童话吗?在一大堆观众去看《神奇动物在哪里》回味哈利波特带来的童年之时,为何不看武侠怀旧?

不是观众绝情,而是侠义精神或许真的已经不适合现代语境。八九十年代,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固化的思维一下子飞跃高山大海。谁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侠义精神。自太史公的《游侠列传》起,侠士便以正义一面展露于文字之间,经后世文人墨客的不断完善,赋予了侠士武艺超群、不畏强权、锄强扶弱、重义守信的完美品质。

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被发扬到了极致。纵然知道襄阳城破,可看到郭靖夫妇死守,仍然热血沸腾。大侠,通常肩负起了一族甚至一国的重任。

金庸

 

时过境迁,曾梦想仗剑天涯的少年,如今只希望能买下带学区的三室一厅。那份“兼济天下”的琴心剑胆,也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剑西来的故事,远不如左拥右抱万贯家财走上人生巅峰的YY网文,来得轻松自在。

在一个到底扶不扶老人都成为严肃问题的时候,再去讲侠义精神,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这样的帽子太沉重,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武侠仍然有潜在的大量拥趸,只是没有好作品出现,才万马齐喑?

在武侠电影遭遇寒潮的同时,武侠小说也早已进入冰期。反复被搬上荧幕的,还是烂熟于心的金梁古温等人的旧IP。当琼瑶将自己的作品第一遍影视化的时候,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可当她一遍又一遍的翻新旧作,魔法失灵也是必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金梁古温等人开创了不同于民国的“新武侠时代”。可随着金庸封笔、梁古驾鹤、温瑞安独木不成林,新武侠IP也就无从谈起。虽然后起之秀沧月等不乏佳作,但总体来看,武侠小说的创作人数和阅读群体都在锐减。

这或许类似白话诗的尴尬,八十年代那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诗人。如今在干什么呢?顾城自杀、海子卧轨、舒婷不再写诗,我们能读到的只有“跨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现在的文坛不乏才子,为何无人接过金梁古温的大旗呢?唐诗被唐人做尽,新武侠其实也被这四大家给写绝了。武侠无法开发新的大IP,其本源或许不是没人看,而是写不出。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金庸到后期厌倦了“小人物升级大侠”的模式,于是写了几乎不会武功的韦小宝,可还是没有摆脱“99%运气+1%汗水”的成功模式。到古龙,已经开始让大侠破案,套着推理探索新的道路。可是从《天涯明月刀》开始,他的创作也进入了瓶颈。

那种【人人争唱饮水词,有井水处有金庸】的局面,已成追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源头武侠小说濒临枯竭之时,电影人要找到好故事,真需要抓耳挠腮了。

涅槃

纵览影史,不难发现类型片的周期律:诞生—发展—繁盛—衰落—中兴—再发展—再繁盛—再衰落.........

徐皓峰一直没有停止对武学的探索,也一直在拍摄武侠电影。然而业内,哪怕是拍摄了《道士下山》的陈凯歌,也在采访中坦言,“从《黄飞鸿》以后武侠电影只有一部《功夫》不错。”

对此,徐皓峰并没有回避,“因为这二十多年来是武侠电影的一个衰落期和转移期,其实在1992年之后武侠电影的风潮就过去了,武侠片就变成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了,周星驰拍了一部武侠片,陈导拍了一部武侠片,张导拍了一部武侠片,武侠电影作为一个商业的类型它在整体上已经走向末路了。”

洪金宝曾说:“功夫片不像之前有那么多观众热衷,但这只是个过渡。”徐浩峰认同洪金宝的说法:“其实功夫电影已经死了几次,不要着急,一定能找出方法。”

观众对于武侠的厌倦,可能只是对旧套路的审美疲劳。武侠与观众,就像帝王夫妻,恩情未断,只要嬛嬛去一趟感业寺,学习一些新花样,还是有可能重返后宫、母仪天下的。

既然90年代的武侠太多写意,那么就一刀一剑重归真实。2005年徐克的《七剑》就做到了写意和写实的平衡。风火连城的部下与傅青主、武元英在污水中打斗,全无半点《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的轻灵优雅。

既然无法开发新IP,把经典翻拍好也不错。都说翻拍不如原版,虽有《倩女幽魂》和《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的失败,也不乏《霍元甲》《龙门飞甲》旧瓶装新酒的新颖。

《霍元甲》中打败外国人,为国争光已经不是核心,放弃武力追求内心的安宁的主题,虽然流于说教,还是在枯枝上开出了新的花朵。

《龙门飞甲》在故事的精彩性上不输前作《新龙门客栈》,侠客和厂花最后的决战也达到了前作未及的新高度。虽然加入宝藏情节,奈何讲的是雷同故事,卖的是同样情怀。观众的非议,使得《龙门飞甲》的口碑远逊前作。

既然大家喜欢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为何不将侠客改装一番呢?温瑞安说:“电影《四大名捕》是导演陈嘉上的,不是我的。”刘亦菲饰演的,坐在轮椅上的女版无情,真有一种X战警系列老教授的既视感。这类加入科幻色彩的武侠,大多饱受诟病。就连评分不错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也搞出了“洛阳出城是大海”的地理乌龙。要真是如此,我国在唐代就成了海上霸主了,哪里轮得到西方去发现新大陆?

既然大家喜欢文艺小清新,为何不让大侠也玛丽苏一次呢?《一代宗师》和《刺客聂隐娘》是其中的代表作。《一代宗师》中不再喊打喊杀,而是搞出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高浓缩鸡汤。《聂隐娘》在戛纳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却丢了票房。

武侠,彻底陷入要么叫座不叫好,要么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既然大家厌倦套路,那就来品尝一下导演的个人风格吧。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就是典型。在他的电影中,更多是崩坏的武林,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看完《三少爷的剑》,硬糖君第一个感想竟然是:要是黄霑还活着该多好啊!我们记忆中的武侠,不应该都是能够唱出“沧海一声笑”的武侠吗?

这提醒我们一个严峻的事实:无论是徐克、王家卫还是尔冬升,他们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正逐渐老去,而拍武侠的还是他们。

武侠的黄昏是否已经真的到来?如果不是,期待它凤凰涅槃。如果是,大可不必过悲。即便是残阳如血,那也是这个题材影片对我们最后的深情告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JMeida】你看那个拿剑的人,他好像一条狗啊

《三少爷的剑》的票房失利,不过再次证明大家对市场的判断没错。武侠已入黄昏,徐克都回天乏术。

作者:谢明宏 编辑:李春晖

当初那个演三少爷的尔冬升,导演了自己的《三少爷的剑》。但从主演到导演的升级魔法,无法挽回票房的颓势,上映6天,票房堪堪过了7000万。

武侠的过气、老旧、不再令人惊喜,是近年来被反复讨论的话题。进入新世纪,除了《卧虎藏龙》《剑雨》,或许还有前年的《绣春刀》等寥寥佳作外,武侠题材的影视越来越显得“山穷水尽”。

《三少爷的剑》的票房失利,不过再次证明大家对市场的判断没错。武侠已入黄昏,徐克都回天乏术。

在此之后,恐怕有意投拍武侠的公司,更要反复掂量了。今年3月发布的腾讯影业2016年片单中,曾有邀请徐皓峰导演《天涯明月刀》的计划。硬糖君当时还很期待。眼下2016年都快过去,并无此片消息,不知是否考虑到票房因素。

徐皓峰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究竟谁在抛弃武侠?

浮沉

如今还有“六神磊磊读金庸”这样的自媒体大V纵横江湖,用金庸注解当下,且人人能读懂、爱读,实在要感谢那个香港武侠的黄金时代,完成了一代人的武侠启蒙和精神洗礼。

什么是武侠电影?武侠,有武有侠。武是功夫,侠是侠义。大部分观众记忆中经典的武侠电影,都有深深的香港烙印。

1937 年抗战爆发后,上海影视业走向衰落,以邵氏四兄弟为首的邵氏电影公司辗转香港,开启了香港武侠电影的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期,内地经济开始复苏,影视市场也相应发展。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在内地上映,获得1.4 亿元票房。(没有看错,是80年代的过亿票房,并且由于当时统计方法不成熟,且大量农村地区免费放映,实际票房应该更多)

《少林寺》之后,以少林寺、少林拳、少林武僧为题材,掀起了内地武侠电影的热潮。

1990 年,被称为“新电影中的阴怪派”的导演徐克,凭借《笑傲江湖》在香港武侠电影中崭露头角。在《笑傲江湖》中,徐克进行大胆的创新,片中用弹簧、绳索、钩箭等工具显现飞天遁地、穿林覆水的轻功,以火药爆炸代替仙客的神功,场面宏大、怪异,颠覆了以往一招一式的武侠场景。

1991 年由徐克导演、李连杰主演的《黄飞鸿》开启了“新武侠时代”。之后徐克一发不可收拾,相继创作了《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新仙鹤神针》及与李连杰合作的黄飞鸿系列续作。

这一时期徐克与李连杰,共同掀起香港古装武侠片的浪潮,期间较为著名的影片还有《绝代双骄》、《武状元苏乞儿》、《新流星蝴蝶剑》、《黄飞鸿之鬼脚七》、《方世玉》、《洪熙官》、《边城浪子》、《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新碧血剑》、《太极张三丰》、《六指琴魔》、《刀剑笑》、《东邪西毒》等。

李连杰搭上了香港武侠电影辉煌时代的末班车。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完一部有头无尾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后,他已经敏锐觉察到了武侠电影【盛极而衰】的命运。

《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

这部电影的最后,饰演赵敏的张敏,对着饰演张无忌的李连杰道:“我在大都等你!”

结尾留了伏笔,却没有拍摄第二部。虽有李连杰和导演王晶关系恶化的传言,但更多的证据还是指向了投资方对票房前景的担忧。

武侠突然衰落,进入新世纪,第一位扑街的,是沉浸在新技术中无法自拔的徐克。2001年,改编自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电影《蜀山传》。虽运用了多达1600个特效镜头,却票房惨败。

尽管有随后十年的《七剑》《龙门飞甲》挽尊,但无论是徐克本人还是整个武侠电影圈,都无法再拿出类似《新龙门客栈》这样叫好又叫座的现象级影片。

但新世纪后,随着内地影视产业的发展,国内大导们一起掀起一股大片儿热,武侠成为备受推崇的题材,张艺谋就拍过《英雄》、《十面埋伏》。不过这些片子和当年深入人心的香港武侠片还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在《卧虎藏龙》的巅峰之后,再没有大规模打入国际市场的武侠片。即便是众星云集的《一代宗师》,在北美市场票房也仅为496万美元。此前《卧虎藏龙》和《英雄》分别为1.28亿美元和5371万美元。

2015年,侯孝贤导演精心筹备了25年的电影《刺客聂隐娘》,尽管斩获了金马奖最佳影片和法国戛纳最佳导演奖,投资近亿元,却遭遇票房惨败。而2014年的《绣春刀》在口碑极佳的情况之下,也仅收获9300万票房。曾被誉为“十年内最佳”的武侠片《剑雨》,在当年的国庆档也仅拿下6600万元的票房,同期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却拿下了近3亿元票房。

人们看腻武侠了?

绝境

2016年的《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在一项针对当下中国电影观众类型偏好的调查中,观众对武侠片的偏好只占2.2%,在14种列出的类型片中居倒数第二。

硬糖君想起上周五晚10点场的《三少爷的剑》,偌大的一个电影院正当高朋满座的时间,却只有凄凄惨惨十余人。

曾经那些怀揣侠义梦想,读金梁古温的人,已经不再倾心武侠。武侠电影差不多已经被观众给“打入冷宫”了。

不是说武侠是成人童话吗?在一大堆观众去看《神奇动物在哪里》回味哈利波特带来的童年之时,为何不看武侠怀旧?

不是观众绝情,而是侠义精神或许真的已经不适合现代语境。八九十年代,改革浪潮席卷全国,固化的思维一下子飞跃高山大海。谁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中国人自古就不缺乏侠义精神。自太史公的《游侠列传》起,侠士便以正义一面展露于文字之间,经后世文人墨客的不断完善,赋予了侠士武艺超群、不畏强权、锄强扶弱、重义守信的完美品质。

金庸、梁羽生的作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被发扬到了极致。纵然知道襄阳城破,可看到郭靖夫妇死守,仍然热血沸腾。大侠,通常肩负起了一族甚至一国的重任。

金庸

 

时过境迁,曾梦想仗剑天涯的少年,如今只希望能买下带学区的三室一厅。那份“兼济天下”的琴心剑胆,也就成了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一剑西来的故事,远不如左拥右抱万贯家财走上人生巅峰的YY网文,来得轻松自在。

在一个到底扶不扶老人都成为严肃问题的时候,再去讲侠义精神,显得格格不入。

或许这样的帽子太沉重,有没有这样一种情况:武侠仍然有潜在的大量拥趸,只是没有好作品出现,才万马齐喑?

在武侠电影遭遇寒潮的同时,武侠小说也早已进入冰期。反复被搬上荧幕的,还是烂熟于心的金梁古温等人的旧IP。当琼瑶将自己的作品第一遍影视化的时候,取得了现象级的成功。可当她一遍又一遍的翻新旧作,魔法失灵也是必然。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金梁古温等人开创了不同于民国的“新武侠时代”。可随着金庸封笔、梁古驾鹤、温瑞安独木不成林,新武侠IP也就无从谈起。虽然后起之秀沧月等不乏佳作,但总体来看,武侠小说的创作人数和阅读群体都在锐减。

这或许类似白话诗的尴尬,八十年代那批我们耳熟能详的的诗人。如今在干什么呢?顾城自杀、海子卧轨、舒婷不再写诗,我们能读到的只有“跨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现在的文坛不乏才子,为何无人接过金梁古温的大旗呢?唐诗被唐人做尽,新武侠其实也被这四大家给写绝了。武侠无法开发新的大IP,其本源或许不是没人看,而是写不出。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

金庸到后期厌倦了“小人物升级大侠”的模式,于是写了几乎不会武功的韦小宝,可还是没有摆脱“99%运气+1%汗水”的成功模式。到古龙,已经开始让大侠破案,套着推理探索新的道路。可是从《天涯明月刀》开始,他的创作也进入了瓶颈。

那种【人人争唱饮水词,有井水处有金庸】的局面,已成追忆。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当源头武侠小说濒临枯竭之时,电影人要找到好故事,真需要抓耳挠腮了。

涅槃

纵览影史,不难发现类型片的周期律:诞生—发展—繁盛—衰落—中兴—再发展—再繁盛—再衰落.........

徐皓峰一直没有停止对武学的探索,也一直在拍摄武侠电影。然而业内,哪怕是拍摄了《道士下山》的陈凯歌,也在采访中坦言,“从《黄飞鸿》以后武侠电影只有一部《功夫》不错。”

对此,徐皓峰并没有回避,“因为这二十多年来是武侠电影的一个衰落期和转移期,其实在1992年之后武侠电影的风潮就过去了,武侠片就变成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了,周星驰拍了一部武侠片,陈导拍了一部武侠片,张导拍了一部武侠片,武侠电影作为一个商业的类型它在整体上已经走向末路了。”

洪金宝曾说:“功夫片不像之前有那么多观众热衷,但这只是个过渡。”徐浩峰认同洪金宝的说法:“其实功夫电影已经死了几次,不要着急,一定能找出方法。”

观众对于武侠的厌倦,可能只是对旧套路的审美疲劳。武侠与观众,就像帝王夫妻,恩情未断,只要嬛嬛去一趟感业寺,学习一些新花样,还是有可能重返后宫、母仪天下的。

既然90年代的武侠太多写意,那么就一刀一剑重归真实。2005年徐克的《七剑》就做到了写意和写实的平衡。风火连城的部下与傅青主、武元英在污水中打斗,全无半点《笑傲江湖》中东方不败的轻灵优雅。

既然无法开发新IP,把经典翻拍好也不错。都说翻拍不如原版,虽有《倩女幽魂》和《白发魔女之明月天国》的失败,也不乏《霍元甲》《龙门飞甲》旧瓶装新酒的新颖。

《霍元甲》中打败外国人,为国争光已经不是核心,放弃武力追求内心的安宁的主题,虽然流于说教,还是在枯枝上开出了新的花朵。

《龙门飞甲》在故事的精彩性上不输前作《新龙门客栈》,侠客和厂花最后的决战也达到了前作未及的新高度。虽然加入宝藏情节,奈何讲的是雷同故事,卖的是同样情怀。观众的非议,使得《龙门飞甲》的口碑远逊前作。

既然大家喜欢好莱坞的超级英雄,为何不将侠客改装一番呢?温瑞安说:“电影《四大名捕》是导演陈嘉上的,不是我的。”刘亦菲饰演的,坐在轮椅上的女版无情,真有一种X战警系列老教授的既视感。这类加入科幻色彩的武侠,大多饱受诟病。就连评分不错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也搞出了“洛阳出城是大海”的地理乌龙。要真是如此,我国在唐代就成了海上霸主了,哪里轮得到西方去发现新大陆?

既然大家喜欢文艺小清新,为何不让大侠也玛丽苏一次呢?《一代宗师》和《刺客聂隐娘》是其中的代表作。《一代宗师》中不再喊打喊杀,而是搞出了“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高浓缩鸡汤。《聂隐娘》在戛纳拿下了最佳导演奖,却丢了票房。

武侠,彻底陷入要么叫座不叫好,要么叫好不叫座的怪圈。

既然大家厌倦套路,那就来品尝一下导演的个人风格吧。徐皓峰的《倭寇的踪迹》、《箭士柳白猿》、《师父》就是典型。在他的电影中,更多是崩坏的武林,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看完《三少爷的剑》,硬糖君第一个感想竟然是:要是黄霑还活着该多好啊!我们记忆中的武侠,不应该都是能够唱出“沧海一声笑”的武侠吗?

这提醒我们一个严峻的事实:无论是徐克、王家卫还是尔冬升,他们都是香港电影黄金时代的中流砥柱。这些人正逐渐老去,而拍武侠的还是他们。

武侠的黄昏是否已经真的到来?如果不是,期待它凤凰涅槃。如果是,大可不必过悲。即便是残阳如血,那也是这个题材影片对我们最后的深情告白。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