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专访】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各:导演要当文学灵感的偷窃者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专访】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各:导演要当文学灵感的偷窃者

纵览伯努瓦·雅各的导演经历,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几乎贯穿于每一部导演作品之中。他本人对此则大感无须惊讶:“从电影诞生以来,其实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

不出意外,伯努瓦·雅各与伊莎贝尔·于佩尔的第六次合作将在2017年1月开始,这次的题材是新版《伊娃》(Eva),一部改编自詹姆斯·契斯(James Hadley Chase)同名小说的作品。

一位是过去二十多年来法国最重要的女性主义导演,一位则是今年凭借电影《她》(Elle)而再次备受全球瞩目的法国影后,过去的35年间,伯努瓦·雅各与于佩尔二人之间已合作五次。从1981年的《鸽之翼》(Les ailes de la colombe)问世开始,《无暇的色彩》(L'école de la chair)、《假随从》、《没有丑闻》,直到2009年的《阿玛利亚别墅》完成拍摄。伯努瓦给予于佩尔充分的表演空间,并提供了足够的信任。

《假随从》

伯努瓦·雅各说:“好的文本是我们合作的一切契机。”在同于佩尔的合作过程中,伯努瓦更愿意扮演一位合作者的角色,据他本人描述,每隔几年他都会找于佩尔碰面,目的是探讨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这往往源于伯努瓦又发现了一本值得改编的文学作品。 

在这类约会过程中,他们会一道设计人物角色。毫无疑问,女主演是伯努瓦镜头下一切故事的核心。并非只有于佩尔才享受到这一待遇,事实上,在伯努瓦·雅各拍摄于1990年以后的所有电影中,“逃离过去的女性”几乎成为永恒的唯一主角。

《阿玛利亚别墅》

伯努瓦·雅各出生在1947年,他成长的年代正值战后法国电影激进转型时期,安德烈·巴赞创办了《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杂志,一批不满于传统“摄影棚电影”的影评人聚集在其名下,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以导演身份构成了“新浪潮电影”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了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他们二人对伯努瓦·雅各的影响至关重要。

1960年代中叶,年仅17岁的伯努瓦·雅各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他在系列片 Angélique 中担任导演助理并崭露头角,并意外般受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赏识,为其担任导演助理。

当时作为作家的杜拉斯早已在法国文坛奠定地位,而《广岛之恋》的电影创作使得她的名气开始蜚声世界。杜拉斯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开始感受到团队合作为她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慰藉,尤其是对于孤独感的治愈。

30年后,在伯努瓦·雅各为杜拉斯量身打造的纪录片《写作》(Écrire)中,杜拉斯提及最多的词语便是孤独。但在当时不满20岁的伯努瓦·雅各眼中,投身电影中的杜拉斯显然从未流露出类似令人不安的情绪。

《写作》

尽管与杜拉斯的合作对于年轻的伯努瓦·雅各来说至关重要,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来自杜拉斯的导演风格的影响。在1960年代的巴黎,以杜拉斯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出身的导演们汇聚于巴黎左岸,他们被贴上“作家电影”或“左岸电影”的标签,与之对应的则是塞纳河右岸的“新浪潮五虎将”们,他们坚持导演个人风格对于电影的完全掌握,被称为“作者电影”。相对而言,后者对于伯努瓦·雅各的影响远大于杜拉斯。

1975年的时候,伯努瓦·雅各开始主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在随后的十五年间,他陆续尝试了不同的题材,拍摄出五部电影。1987年的Les Mendiants遭遇惨痛失败,雅各感到无比沮丧,随后他结识了童星出身的法国演员朱迪丝·哥德雷科,并在她的劝说下,拍摄《苏醒》。

《苏醒》是一次经典的翻身仗,同时也是一个分水岭,这部电影在1990年上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受到主流电影评论界德认可。从此,雅各开始专注于对于女性题材的挖掘。

直到26年后,伯努瓦·雅各在提到这部电影时仍会强调这是自己第二时期创作的开始:“在那以前,我的电影主人公是以男性为主,虽然也有女主人公,但她们与之后电影中的女主演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伯努瓦·雅各的电影风格介于商业电影与剧情电影之间,他对于女性题材的迷恋与对于小说文本的搜罗相得益彰,往往选择前人尝试过的题材,进一步加以改造,2015年的作品《女仆日记》被视为一个典型例证。

《女仆日记》

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克塔夫•米尔博的同名小说,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诞生过两个电影版本,分别由让•雷诺阿和路易斯•布努埃尔导演。雅各版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显然更加现代,作为女仆的主角陷入对自我阶级身份的思考和困扰中,这与此前版本中一心渴望通过婚姻拜托仆从阶级的女仆颇具异趣。

他如此解释自己的尝试:“我认为雷诺阿和布努埃尔拍的两部片子,他们的关注角度和我的是不太一样的。我关注的是在故事中女主人公不得不在命运的迫使下,在处理每一个细节的时候都需要摆脱自己苦难的命运。雷诺阿和布努埃尔感兴趣的可能是小说中的某些章节。”

《无瑕的色彩》

2016年12月,应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之邀,伯努瓦·雅各来到上海,参加由上海师大世界电影研究中心和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第19届“电影学堂·SH 7ème Art”《从小说到电影》主题影展,影展除了展映伯努瓦的新片《永远》与其他几部经典电影外,还包括让-吕克·戈达尔、路易斯·布努埃尔等导演的多部作品。

纵览伯努瓦·雅各的个人影史,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几乎贯穿于每一部导演作品之中。他本人对此则大感无须惊讶:“从电影诞生以来,其实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

对于这个话题,他显然意犹未尽,自顾自琢磨了一会后,伯努瓦·雅各总结似的:“导演是文学灵感的偷窃者,我很喜欢这个说法。作为导演,一定要当这种灵感的偷窃者。”

以下是界面娱乐对于伯努瓦·雅各的专访全文。

界面娱乐:能否简单介绍下这次在中国的行程。

伯努瓦·雅各:这次来中国是应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之邀,我的行程中包括上海和北京。其实6个月前就来过上海了,但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放映了我的什么电影。这次我带着我的新作品《永远》来的,除此以外,还会放映几部从前的作品。

界面娱乐:你曾说过自己认可的第一部长片其实是1987年的Les Mendiants?

伯努瓦·雅各:抱歉,我说的应该是1990年的《苏醒》(La Desenchantee),那是我的第六部电影,我把它视为自己第二次开始电影事业。

界面娱乐:为什么那么说呢?

伯努瓦·雅各:因为之前的五部电影,风格都有点相似,但我当时已经想尝试另一种电影拍摄方式,这在一个导演的生涯中是很常见的。所以我在第六部作品里,尝试了新的方法去进行拍摄。

界面娱乐:在1975年到1990年之间,你一共尝试了六部电影。《苏醒》以前的五部电影,和此后的电影,在题材上会有哪些区别?

伯努瓦·雅各:在1990年之前,我尝试不同的风格和主题。那个时期,我的电影主人公以男性为主,虽然也有女主人公,但与之后电影中的女主演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界面娱乐:你的不少电影属于传统经典题材,但《单身女孩》给人的感觉则相对实验色彩。我想知道在你的成长时期,新浪潮运动对你是否产生过影响?

伯努瓦·雅各:我想反问您一句,新浪潮电影在您看来是一种实验类型的电影吗?

界面娱乐:我想新浪潮电影里重视的个人风格在今天已经成为导演间的常识,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许确实很颠覆。

伯努瓦·雅各:你刚刚说的没错。提到《单身女孩》,它的确不是普通的商业片,我想但凡是尝试这种非重复性的电影拍摄,一定会有一些个人经验成分被用在里面。你提到新浪潮,我本人是很受新浪潮电影影响的。其中受到戈达尔和特吕弗的影响最大。

界面娱乐:他们对你有过哪些影响?

伯努瓦·雅各:我确定自己要从事电影导演职业的时候,新浪潮这几位代表导演都仍在世,戈达尔和特吕弗他们当时已经看过了我的作品,并且告知我他们很喜欢这些作品。这是鼓励我一直从事电影事业的原因。

界面娱乐:你在不到20岁时就担任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导演助理,她属于当时另一流派的“作家电影”,她们的拍摄方式对你有产生过影响吗?

伯努瓦·雅各:的确像您所说,这两个流派电影区别很大。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并没有受到杜拉斯等所谓“作家电影”的影响,我觉得这两个流派对电影的定义本身就不一样。当我和杜拉斯合作的时候,她对拍摄电影采取的自由态度对我很有启发,但她的电影风格并没有影响到我。

界面娱乐:1993年你为杜拉斯拍摄了纪录片《写作》,其中杜拉斯始终在重复关于孤独的体验,在你从1960年代开始的与她的合作中,曾经感受过她的这类情绪吗?

伯努瓦·雅各:没有,我当时做她助理的时候,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拍电影。据我观察,拍电影对杜拉斯来说是一种逃离她作为作家所必然遭受到的孤独感的一种方式,所以当时我没有体会到她身上的那类情绪。

界面娱乐:法国今天是否还盛行着作家从事电影导演工作?

伯努瓦·雅各:从20世纪开始,这种现象就很普遍了,我指的是作家们梦想成为导演。拍摄电影既可以宣传他们的文学作品,也能满足他们从事另一种艺术创作的愿望。其实在电影诞生以前,欧洲的作家们早已开始兼职创作剧本,他们的作品会在戏剧舞台上上演。

现在数码设备在电影行业变得普及,转型成导演对于作家们来说好像更容易了。不过我个人认为,拍电影的愿望可能更多还是出自作家们的幻觉。他们认为自己写出来作品,也一定能拍摄出来,事实未必如此。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家的稿费并不丰厚,作为导演也许会挣得更多一些。

界面娱乐:杜拉斯在电影领域不是也取得了成就吗?

伯努瓦·雅各:你看现在这么多希望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导演,真正的作家反而更少了,而且我们很少看见导演回头转型成作家的。杜拉斯是特别的一个,她拍电影是出于逃避孤独的目的,当她拥有一个拍摄团队时,她感受到了有人陪伴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当她开始接触到电影行业之后,她就失去了过去在孤独中写作的状态。后来的她就更习惯于先将电影拍出来,再在其基础上汲取灵感,加工文学作品。

界面娱乐:你的电影往往根植于文学作品,这是你个人的偏好,还是法国导演们的整体特征?

伯努瓦·雅各:电影诞生以来,就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不管是名家名作还是一些不知名的故事,都会成为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好莱坞电影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去购买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学作品的版权,用来改编,这在早期好莱坞作品题材中可以看到。

电影作品对文学灵感的汲取之多,数量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要比喻的话,导演们拿走文学灵感的行为很像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导演是书本灵感的偷窃者,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因为作为一个导演,一定要去成为这种灵感的偷窃者。

界面娱乐:你的电影总是关注女性如何逃离自己的过去,其中这些女主角面临不同的时代背景,你如何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女性的内心世界?

伯努瓦·雅各:我会给每部电影的女主人公设定一个属于时代的背景,其中会包括困境,通常这个女主人公会比较年轻,偶尔也会有例外。总之,我希望我的女主人公们能在故事中克服自己的困境,从而给观众展示两个不同的状态。

界面娱乐:你已经和于佩尔合作五次了,跨度长达30年,能聊聊你们的合作方式吗?

伯努瓦·雅各:对于于佩尔的角色设定,我们一般是集体决定的,这其实是很复杂的过程。通常而言,我与于佩尔在完成一次合作后,过几年会约在一起碰个头,目的是希望再次合作一部电影,通常会是因为一本新小说的机缘。发现了好的小说是我们这类约会的前提,也是关于电影的一切契机。

界面娱乐:我注意到,最近几年你的拍片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到了一年一部的产量。发生了什么?

伯努瓦·雅各:这是由于近年来电影创作的条件允许我这么做。如果条件更合适,那么一年拍摄两部电影我应该也可以做到。

界面娱乐:你指的条件是?

伯努瓦·雅各:需要各方面的人员,演员的档期,还需要上百万欧元的经费,通常一个制片人或投资人找到我,他们会抱着盈利的目的。我想近年来他们对我的投资变频繁了,与这些因素有关系。再早一点,我通常是四年才拍摄一部电影。

界面娱乐:迄今为止有过中国的电影公司向你发出邀约吗?

伯努瓦·雅各:我的下一部电影是法国和外国合拍的电影,投资方里有吕克·贝松名下的欧罗巴影业(EuropaCorp),这家公司和中国资本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不知道我这么说算不算回答了你的问题。

界面娱乐:你曾经提到过自己会反复观摩沟口健二的作品,为什么你这么看重他?

伯努瓦·雅各:个人爱好。当然沟口健二本身就很有名了,他算对我的影响最深的导演之一。直到现在,即使我是第五十次重看他的作品,我仍然会有新的感觉。

界面娱乐:我知道你与贾樟柯交情不浅,对于中国当代的导演,还有你特别看重的吗?

伯努瓦·雅各:王兵,我很喜欢王兵导演的作品。其实不只是我,法国有位很有名的影评人傅东(Jean-Michel Frodon),也是《电影手册》的前主编,他很关注贾樟柯,最近出了一本关于贾樟柯电影的书。

界面娱乐:这次中国之行会不会与这几位导演见面?

伯努瓦·雅各:我四月份来中国的时候和贾樟柯导演见过面,吃了一顿饭,这次按照行程应该无法见到他们。但昨天我在机场的时候,我感觉好像看到贾樟柯了。也许那只是我自己的幻觉。(大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专访】法国导演伯努瓦·雅各:导演要当文学灵感的偷窃者

纵览伯努瓦·雅各的导演经历,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几乎贯穿于每一部导演作品之中。他本人对此则大感无须惊讶:“从电影诞生以来,其实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

不出意外,伯努瓦·雅各与伊莎贝尔·于佩尔的第六次合作将在2017年1月开始,这次的题材是新版《伊娃》(Eva),一部改编自詹姆斯·契斯(James Hadley Chase)同名小说的作品。

一位是过去二十多年来法国最重要的女性主义导演,一位则是今年凭借电影《她》(Elle)而再次备受全球瞩目的法国影后,过去的35年间,伯努瓦·雅各与于佩尔二人之间已合作五次。从1981年的《鸽之翼》(Les ailes de la colombe)问世开始,《无暇的色彩》(L'école de la chair)、《假随从》、《没有丑闻》,直到2009年的《阿玛利亚别墅》完成拍摄。伯努瓦给予于佩尔充分的表演空间,并提供了足够的信任。

《假随从》

伯努瓦·雅各说:“好的文本是我们合作的一切契机。”在同于佩尔的合作过程中,伯努瓦更愿意扮演一位合作者的角色,据他本人描述,每隔几年他都会找于佩尔碰面,目的是探讨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这往往源于伯努瓦又发现了一本值得改编的文学作品。 

在这类约会过程中,他们会一道设计人物角色。毫无疑问,女主演是伯努瓦镜头下一切故事的核心。并非只有于佩尔才享受到这一待遇,事实上,在伯努瓦·雅各拍摄于1990年以后的所有电影中,“逃离过去的女性”几乎成为永恒的唯一主角。

《阿玛利亚别墅》

伯努瓦·雅各出生在1947年,他成长的年代正值战后法国电影激进转型时期,安德烈·巴赞创办了《电影手册》(Cahiers du cinéma)杂志,一批不满于传统“摄影棚电影”的影评人聚集在其名下,他们中的不少人后来以导演身份构成了“新浪潮电影”的中坚力量,其中包括了弗朗索瓦·特吕弗、让·吕克·戈达尔——他们二人对伯努瓦·雅各的影响至关重要。

1960年代中叶,年仅17岁的伯努瓦·雅各正式进入电影行业, 他在系列片 Angélique 中担任导演助理并崭露头角,并意外般受到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赏识,为其担任导演助理。

当时作为作家的杜拉斯早已在法国文坛奠定地位,而《广岛之恋》的电影创作使得她的名气开始蜚声世界。杜拉斯在拍摄电影的过程中开始感受到团队合作为她带来的意想不到的慰藉,尤其是对于孤独感的治愈。

30年后,在伯努瓦·雅各为杜拉斯量身打造的纪录片《写作》(Écrire)中,杜拉斯提及最多的词语便是孤独。但在当时不满20岁的伯努瓦·雅各眼中,投身电影中的杜拉斯显然从未流露出类似令人不安的情绪。

《写作》

尽管与杜拉斯的合作对于年轻的伯努瓦·雅各来说至关重要,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受到了来自杜拉斯的导演风格的影响。在1960年代的巴黎,以杜拉斯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出身的导演们汇聚于巴黎左岸,他们被贴上“作家电影”或“左岸电影”的标签,与之对应的则是塞纳河右岸的“新浪潮五虎将”们,他们坚持导演个人风格对于电影的完全掌握,被称为“作者电影”。相对而言,后者对于伯努瓦·雅各的影响远大于杜拉斯。

1975年的时候,伯努瓦·雅各开始主导自己的第一部电影,在随后的十五年间,他陆续尝试了不同的题材,拍摄出五部电影。1987年的Les Mendiants遭遇惨痛失败,雅各感到无比沮丧,随后他结识了童星出身的法国演员朱迪丝·哥德雷科,并在她的劝说下,拍摄《苏醒》。

《苏醒》是一次经典的翻身仗,同时也是一个分水岭,这部电影在1990年上映,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受到主流电影评论界德认可。从此,雅各开始专注于对于女性题材的挖掘。

直到26年后,伯努瓦·雅各在提到这部电影时仍会强调这是自己第二时期创作的开始:“在那以前,我的电影主人公是以男性为主,虽然也有女主人公,但她们与之后电影中的女主演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伯努瓦·雅各的电影风格介于商业电影与剧情电影之间,他对于女性题材的迷恋与对于小说文本的搜罗相得益彰,往往选择前人尝试过的题材,进一步加以改造,2015年的作品《女仆日记》被视为一个典型例证。

《女仆日记》

这部电影改编自奥克塔夫•米尔博的同名小说,早在数十年前就已经诞生过两个电影版本,分别由让•雷诺阿和路易斯•布努埃尔导演。雅各版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显然更加现代,作为女仆的主角陷入对自我阶级身份的思考和困扰中,这与此前版本中一心渴望通过婚姻拜托仆从阶级的女仆颇具异趣。

他如此解释自己的尝试:“我认为雷诺阿和布努埃尔拍的两部片子,他们的关注角度和我的是不太一样的。我关注的是在故事中女主人公不得不在命运的迫使下,在处理每一个细节的时候都需要摆脱自己苦难的命运。雷诺阿和布努埃尔感兴趣的可能是小说中的某些章节。”

《无瑕的色彩》

2016年12月,应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之邀,伯努瓦·雅各来到上海,参加由上海师大世界电影研究中心和法国驻沪总领事馆共同主办的第19届“电影学堂·SH 7ème Art”《从小说到电影》主题影展,影展除了展映伯努瓦的新片《永远》与其他几部经典电影外,还包括让-吕克·戈达尔、路易斯·布努埃尔等导演的多部作品。

纵览伯努瓦·雅各的个人影史,对于文学作品的改编几乎贯穿于每一部导演作品之中。他本人对此则大感无须惊讶:“从电影诞生以来,其实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

对于这个话题,他显然意犹未尽,自顾自琢磨了一会后,伯努瓦·雅各总结似的:“导演是文学灵感的偷窃者,我很喜欢这个说法。作为导演,一定要当这种灵感的偷窃者。”

以下是界面娱乐对于伯努瓦·雅各的专访全文。

界面娱乐:能否简单介绍下这次在中国的行程。

伯努瓦·雅各:这次来中国是应法国驻中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之邀,我的行程中包括上海和北京。其实6个月前就来过上海了,但我已经不记得当时放映了我的什么电影。这次我带着我的新作品《永远》来的,除此以外,还会放映几部从前的作品。

界面娱乐:你曾说过自己认可的第一部长片其实是1987年的Les Mendiants?

伯努瓦·雅各:抱歉,我说的应该是1990年的《苏醒》(La Desenchantee),那是我的第六部电影,我把它视为自己第二次开始电影事业。

界面娱乐:为什么那么说呢?

伯努瓦·雅各:因为之前的五部电影,风格都有点相似,但我当时已经想尝试另一种电影拍摄方式,这在一个导演的生涯中是很常见的。所以我在第六部作品里,尝试了新的方法去进行拍摄。

界面娱乐:在1975年到1990年之间,你一共尝试了六部电影。《苏醒》以前的五部电影,和此后的电影,在题材上会有哪些区别?

伯努瓦·雅各:在1990年之前,我尝试不同的风格和主题。那个时期,我的电影主人公以男性为主,虽然也有女主人公,但与之后电影中的女主演所表达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界面娱乐:你的不少电影属于传统经典题材,但《单身女孩》给人的感觉则相对实验色彩。我想知道在你的成长时期,新浪潮运动对你是否产生过影响?

伯努瓦·雅各:我想反问您一句,新浪潮电影在您看来是一种实验类型的电影吗?

界面娱乐:我想新浪潮电影里重视的个人风格在今天已经成为导演间的常识,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许确实很颠覆。

伯努瓦·雅各:你刚刚说的没错。提到《单身女孩》,它的确不是普通的商业片,我想但凡是尝试这种非重复性的电影拍摄,一定会有一些个人经验成分被用在里面。你提到新浪潮,我本人是很受新浪潮电影影响的。其中受到戈达尔和特吕弗的影响最大。

界面娱乐:他们对你有过哪些影响?

伯努瓦·雅各:我确定自己要从事电影导演职业的时候,新浪潮这几位代表导演都仍在世,戈达尔和特吕弗他们当时已经看过了我的作品,并且告知我他们很喜欢这些作品。这是鼓励我一直从事电影事业的原因。

界面娱乐:你在不到20岁时就担任了玛格丽特·杜拉斯的导演助理,她属于当时另一流派的“作家电影”,她们的拍摄方式对你有产生过影响吗?

伯努瓦·雅各:的确像您所说,这两个流派电影区别很大。在我的电影生涯中,并没有受到杜拉斯等所谓“作家电影”的影响,我觉得这两个流派对电影的定义本身就不一样。当我和杜拉斯合作的时候,她对拍摄电影采取的自由态度对我很有启发,但她的电影风格并没有影响到我。

界面娱乐:1993年你为杜拉斯拍摄了纪录片《写作》,其中杜拉斯始终在重复关于孤独的体验,在你从1960年代开始的与她的合作中,曾经感受过她的这类情绪吗?

伯努瓦·雅各:没有,我当时做她助理的时候,我们工作的内容是拍电影。据我观察,拍电影对杜拉斯来说是一种逃离她作为作家所必然遭受到的孤独感的一种方式,所以当时我没有体会到她身上的那类情绪。

界面娱乐:法国今天是否还盛行着作家从事电影导演工作?

伯努瓦·雅各:从20世纪开始,这种现象就很普遍了,我指的是作家们梦想成为导演。拍摄电影既可以宣传他们的文学作品,也能满足他们从事另一种艺术创作的愿望。其实在电影诞生以前,欧洲的作家们早已开始兼职创作剧本,他们的作品会在戏剧舞台上上演。

现在数码设备在电影行业变得普及,转型成导演对于作家们来说好像更容易了。不过我个人认为,拍电影的愿望可能更多还是出自作家们的幻觉。他们认为自己写出来作品,也一定能拍摄出来,事实未必如此。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作家的稿费并不丰厚,作为导演也许会挣得更多一些。

界面娱乐:杜拉斯在电影领域不是也取得了成就吗?

伯努瓦·雅各:你看现在这么多希望改变自己的身份,成为导演,真正的作家反而更少了,而且我们很少看见导演回头转型成作家的。杜拉斯是特别的一个,她拍电影是出于逃避孤独的目的,当她拥有一个拍摄团队时,她感受到了有人陪伴的感觉。但另一方面,当她开始接触到电影行业之后,她就失去了过去在孤独中写作的状态。后来的她就更习惯于先将电影拍出来,再在其基础上汲取灵感,加工文学作品。

界面娱乐:你的电影往往根植于文学作品,这是你个人的偏好,还是法国导演们的整体特征?

伯努瓦·雅各:电影诞生以来,就很少有剧本不是从小说里改编过来的。不管是名家名作还是一些不知名的故事,都会成为电影创作的灵感来源。在好莱坞电影出现的时候,他们就去购买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学作品的版权,用来改编,这在早期好莱坞作品题材中可以看到。

电影作品对文学灵感的汲取之多,数量是无法想象的。如果要比喻的话,导演们拿走文学灵感的行为很像英法联军在圆明园中的所作所为。可以说,导演是书本灵感的偷窃者,我很喜欢这个说法。因为作为一个导演,一定要去成为这种灵感的偷窃者。

界面娱乐:你的电影总是关注女性如何逃离自己的过去,其中这些女主角面临不同的时代背景,你如何去把握不同时代的女性的内心世界?

伯努瓦·雅各:我会给每部电影的女主人公设定一个属于时代的背景,其中会包括困境,通常这个女主人公会比较年轻,偶尔也会有例外。总之,我希望我的女主人公们能在故事中克服自己的困境,从而给观众展示两个不同的状态。

界面娱乐:你已经和于佩尔合作五次了,跨度长达30年,能聊聊你们的合作方式吗?

伯努瓦·雅各:对于于佩尔的角色设定,我们一般是集体决定的,这其实是很复杂的过程。通常而言,我与于佩尔在完成一次合作后,过几年会约在一起碰个头,目的是希望再次合作一部电影,通常会是因为一本新小说的机缘。发现了好的小说是我们这类约会的前提,也是关于电影的一切契机。

界面娱乐:我注意到,最近几年你的拍片速度越来越快,几乎到了一年一部的产量。发生了什么?

伯努瓦·雅各:这是由于近年来电影创作的条件允许我这么做。如果条件更合适,那么一年拍摄两部电影我应该也可以做到。

界面娱乐:你指的条件是?

伯努瓦·雅各:需要各方面的人员,演员的档期,还需要上百万欧元的经费,通常一个制片人或投资人找到我,他们会抱着盈利的目的。我想近年来他们对我的投资变频繁了,与这些因素有关系。再早一点,我通常是四年才拍摄一部电影。

界面娱乐:迄今为止有过中国的电影公司向你发出邀约吗?

伯努瓦·雅各:我的下一部电影是法国和外国合拍的电影,投资方里有吕克·贝松名下的欧罗巴影业(EuropaCorp),这家公司和中国资本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我不知道我这么说算不算回答了你的问题。

界面娱乐:你曾经提到过自己会反复观摩沟口健二的作品,为什么你这么看重他?

伯努瓦·雅各:个人爱好。当然沟口健二本身就很有名了,他算对我的影响最深的导演之一。直到现在,即使我是第五十次重看他的作品,我仍然会有新的感觉。

界面娱乐:我知道你与贾樟柯交情不浅,对于中国当代的导演,还有你特别看重的吗?

伯努瓦·雅各:王兵,我很喜欢王兵导演的作品。其实不只是我,法国有位很有名的影评人傅东(Jean-Michel Frodon),也是《电影手册》的前主编,他很关注贾樟柯,最近出了一本关于贾樟柯电影的书。

界面娱乐:这次中国之行会不会与这几位导演见面?

伯努瓦·雅各:我四月份来中国的时候和贾樟柯导演见过面,吃了一顿饭,这次按照行程应该无法见到他们。但昨天我在机场的时候,我感觉好像看到贾樟柯了。也许那只是我自己的幻觉。(大笑)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