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高一女生:遭遇性侵,我张嘴就咬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高一女生:遭遇性侵,我张嘴就咬

因为父权文化,女孩子被“吓”怕了,当她们遇到性侵时,恐惧的念头就占了上风,自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

施暴者特征白描

笑容阴邪、衣服破旧、动作迅速

综合分析建议

点赞!女孩镇静、家长报警、警察及时处理、医院配合验伤

性教育很重要

正确认识性,才能避免多重心理伤害

事件描述

那是在我高一的暑假,下午4点多补课结束,我骑自行车回家,经过初中校门口,停车去买东西,余光看到有个穿白背心和深色裤衩的人骑车经过,看了我一眼。

我有点奇怪但没在意,上路继续骑到我家楼下,这时那个人骑到我前面,回头看了我一眼,表情有些邪笑,但我没多想,就拐进去打开单元楼的防盗门。那个人骑着车也拐进来,把车停在单元外,趁我锁车先上了楼梯。那人看起来30岁左右,衣服很破旧,但不脏。

我家小区很大,出入口有岗亭,有保安值班。那个年代有防盗门的单元楼不多,所以也不是很有警戒心,有陌生人上楼我只是感觉有点怪。他蹭蹭蹭很快就上去了,我以为是找楼上哪家邻居的,没多想。

我上到3楼,看到那人在一家门口站着。他看到我走上来,就往下匆匆地走,我正诧异,他突然回头把我抱住,一只手伸下去,并拢五指,隔着内裤使劲往阴道口插。

他的指甲很长,掐得很痛,但位置不对,没有插进阴道。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因为手在推开他,只有嘴可以做武器,就怒气冲冲地咬他的肩膀。我使了很大力气,他因为疼,掐在阴道口的力气更大了。

那一刻我觉得这人已经进入禽兽状态,感觉这不是办法,于是放开口大喊,没有喊救命,就是愤怒的嘶吼。

那个楼道很小,邻居都是我父母同事,夏天有的人家只是关着纱门,我那个声音应该很多人能听到,但没人出来。不过我这一喊,他松手了,放开我就往下跑。我满腔愤怒还没消,忍着痛怒骂着追下去。他自行车没锁,下楼上车飞驰而去,我一路追出去200米,但跑不过自行车,而且身体也痛,就停下来了,回家上楼。

回家正好我妈在,我跟我妈说我被人性骚扰了,快点报警。我妈报了警,警车5分钟就开到了,小区保安带着警察来我们家,保安们也神色很慌张地问发生了什么。当时警察神色很关切,问了大致经过,就叫我妈带我去医院验伤,然后拿验伤病历去派出所报案,做笔录。

警察走后,我妈叫了出租车带我去最近的医院,女医生看了一下,说发现几处外阴掐伤,擦了碘酒,给我做了肛门指检,翻了一下跟我妈说处女膜完整,填写了病历交给我们。我们拿了病历去报案,警察做笔录,听我描述经过。我怒气未消,不停地强调他就是想捅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他就是想捅进去,但没找对位置,还有内裤挡着,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伤。我回去看内裤上真的有好几个血印,后来还在小阴唇靠阴道口处留了块疤痕组织,稍稍有点凸起。后来男朋友摸到会问,为了避免被认为是什么疾病,我会跟男朋友说这事。

做完笔录,警察给我看一个惯犯的照片,问是不是他。我看照片上的人40多岁的样子,就说不是。后面,警察说了很多这时候应该怎样应对,说我当时处理不太对,比如说咬肩膀,不能给他带来可见伤疤,不容易辨认,应该抓脸。当然,他们强调保命才是重要的,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喊,我的反应有激怒对方,幸好他没带刀,否则后果会更惨。

报完警后回家,第一件事是给初中班主任打电话,因为我是在初中门口被盯上的,我要告诉她这件事,叫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电话里我说我被侮辱了,在校门口被盯上的,已经报警,警察也说那附近要小心,有人尾随女学生,所以打电话希望她提醒学生注意。

打完电话给老师后,我第二个告诉的人,是住在对街的闺蜜,一方面提醒她小心,另一方面我觉得复述这个事件,对我平复心情有帮助。

我不能非常确定地说一点心理创伤都没有,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除了头几天的应激反应外,没有受到创伤。

首先,我明确知道是对方在犯罪,错在他,我没错。其次,我觉得这是随机事件,罪犯是临时起意,是我运气不好,不用太害怕。

高二我开始学习跆拳道,在临近高三时,我父母还能同意我去练武,应该跟这个事件有关。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我对性社会学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性骚扰。

我觉得事情本身是严重的,但是因为我从小对性知识比较感兴趣,11岁就从青少年生理知识丛书中开始了解,后来又偷看家里的性医学书,所以发生事件时有知识储备,应激状态过去后还算冷静,我想性知识对减轻事件后果是有帮助的。

我父母除了带我去报警以外,没有做其他处理。他们应该也不知道要做怎样的心理疏导,所以只有不主动提起,之后他们从来没再提起过。那个时候我因为知识储备够,能够自己消化掉这件事,所以也没什么影响,我对他们也没有怨言。

综合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个女孩子的镇静。多数突然受到陌生人性侵的女孩子,通常反应是吓呆了、吓傻了。

当然这不是她们的错,因为父权文化从这些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她们对男人的恐惧意识。父母会说:男人很强大,女人很弱小,女人打不过男人;天黑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出去,遇到坏男人就糟糕了……。

于是,女孩子被“吓”怕了,当她们遇到性侵时,恐惧的念头就占了上风,自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

然而这个女孩子,却是“愤怒”占了上风,所以才可能那么冷静地跟歹徒搏斗,丝毫没有慌张。她对外界求助,也不是喊“救命”,而是在大声嘶吼,这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喊救命,施暴者可能在极度恐慌中更强地伤害受暴者,如果有刀具,甚至可能夺其性命;但大声嘶吼,一样可以起到唤起别人注意的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没有邻居出来查看,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在公众中倡导反抗暴力、人人有责的意识。

应该为处理这个案件的所有人点赞。女孩子勇敢镇静,母亲及时报警,小区保安立即关注,警察认真接待,医院配合验伤,警察最后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当然,最需要点赞的是受到暴力攻击的女孩子,她回到家后仍然很镇定,首先做的是报告老师、告诉闺蜜,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以免再有人受到伤害。

这个女孩子为何会如此勇敢?一部分原因是她对自己进行了性教育,自学了相关的性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性教育多么重要,从这个案件就可以看出来了。

性侵犯是否带来长期深远的伤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理解性侵。如果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事”,那它就真的可能是“天大的事”,而如果像这个女孩子一样想:“我没有错,这是施暴者的错,我什么也没有损失,我还是我。”那么,这件事就不会给当事人留下不可弥合的创伤,就仅仅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意外。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女孩子没有留下创伤,是因为性侵没有“成功”。然而事实上,许多同样“没有成功”的性侵受害者,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女孩子自身拥有科学的性知识,没有“谈性色变”的保守态度,这些才是使得她免受伤害的关键。

整理:小冰

分析:方刚

摘自《亲密关系暴力如何伤害我们-94个案例》,有删改原文标题《高一女生遭遇性侵之后》

橙雨伞公益获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高一女生:遭遇性侵,我张嘴就咬

因为父权文化,女孩子被“吓”怕了,当她们遇到性侵时,恐惧的念头就占了上风,自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

施暴者特征白描

笑容阴邪、衣服破旧、动作迅速

综合分析建议

点赞!女孩镇静、家长报警、警察及时处理、医院配合验伤

性教育很重要

正确认识性,才能避免多重心理伤害

事件描述

那是在我高一的暑假,下午4点多补课结束,我骑自行车回家,经过初中校门口,停车去买东西,余光看到有个穿白背心和深色裤衩的人骑车经过,看了我一眼。

我有点奇怪但没在意,上路继续骑到我家楼下,这时那个人骑到我前面,回头看了我一眼,表情有些邪笑,但我没多想,就拐进去打开单元楼的防盗门。那个人骑着车也拐进来,把车停在单元外,趁我锁车先上了楼梯。那人看起来30岁左右,衣服很破旧,但不脏。

我家小区很大,出入口有岗亭,有保安值班。那个年代有防盗门的单元楼不多,所以也不是很有警戒心,有陌生人上楼我只是感觉有点怪。他蹭蹭蹭很快就上去了,我以为是找楼上哪家邻居的,没多想。

我上到3楼,看到那人在一家门口站着。他看到我走上来,就往下匆匆地走,我正诧异,他突然回头把我抱住,一只手伸下去,并拢五指,隔着内裤使劲往阴道口插。

他的指甲很长,掐得很痛,但位置不对,没有插进阴道。我第一反应是愤怒,因为手在推开他,只有嘴可以做武器,就怒气冲冲地咬他的肩膀。我使了很大力气,他因为疼,掐在阴道口的力气更大了。

那一刻我觉得这人已经进入禽兽状态,感觉这不是办法,于是放开口大喊,没有喊救命,就是愤怒的嘶吼。

那个楼道很小,邻居都是我父母同事,夏天有的人家只是关着纱门,我那个声音应该很多人能听到,但没人出来。不过我这一喊,他松手了,放开我就往下跑。我满腔愤怒还没消,忍着痛怒骂着追下去。他自行车没锁,下楼上车飞驰而去,我一路追出去200米,但跑不过自行车,而且身体也痛,就停下来了,回家上楼。

回家正好我妈在,我跟我妈说我被人性骚扰了,快点报警。我妈报了警,警车5分钟就开到了,小区保安带着警察来我们家,保安们也神色很慌张地问发生了什么。当时警察神色很关切,问了大致经过,就叫我妈带我去医院验伤,然后拿验伤病历去派出所报案,做笔录。

警察走后,我妈叫了出租车带我去最近的医院,女医生看了一下,说发现几处外阴掐伤,擦了碘酒,给我做了肛门指检,翻了一下跟我妈说处女膜完整,填写了病历交给我们。我们拿了病历去报案,警察做笔录,听我描述经过。我怒气未消,不停地强调他就是想捅进去。

现在回想起来,他就是想捅进去,但没找对位置,还有内裤挡着,才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伤。我回去看内裤上真的有好几个血印,后来还在小阴唇靠阴道口处留了块疤痕组织,稍稍有点凸起。后来男朋友摸到会问,为了避免被认为是什么疾病,我会跟男朋友说这事。

做完笔录,警察给我看一个惯犯的照片,问是不是他。我看照片上的人40多岁的样子,就说不是。后面,警察说了很多这时候应该怎样应对,说我当时处理不太对,比如说咬肩膀,不能给他带来可见伤疤,不容易辨认,应该抓脸。当然,他们强调保命才是重要的,应该在第一时间就喊,我的反应有激怒对方,幸好他没带刀,否则后果会更惨。

报完警后回家,第一件事是给初中班主任打电话,因为我是在初中门口被盯上的,我要告诉她这件事,叫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电话里我说我被侮辱了,在校门口被盯上的,已经报警,警察也说那附近要小心,有人尾随女学生,所以打电话希望她提醒学生注意。

打完电话给老师后,我第二个告诉的人,是住在对街的闺蜜,一方面提醒她小心,另一方面我觉得复述这个事件,对我平复心情有帮助。

我不能非常确定地说一点心理创伤都没有,但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除了头几天的应激反应外,没有受到创伤。

首先,我明确知道是对方在犯罪,错在他,我没错。其次,我觉得这是随机事件,罪犯是临时起意,是我运气不好,不用太害怕。

高二我开始学习跆拳道,在临近高三时,我父母还能同意我去练武,应该跟这个事件有关。另外一个影响就是,我对性社会学产生了兴趣,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性骚扰。

我觉得事情本身是严重的,但是因为我从小对性知识比较感兴趣,11岁就从青少年生理知识丛书中开始了解,后来又偷看家里的性医学书,所以发生事件时有知识储备,应激状态过去后还算冷静,我想性知识对减轻事件后果是有帮助的。

我父母除了带我去报警以外,没有做其他处理。他们应该也不知道要做怎样的心理疏导,所以只有不主动提起,之后他们从来没再提起过。那个时候我因为知识储备够,能够自己消化掉这件事,所以也没什么影响,我对他们也没有怨言。

综合分析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们吃惊的是这个女孩子的镇静。多数突然受到陌生人性侵的女孩子,通常反应是吓呆了、吓傻了。

当然这不是她们的错,因为父权文化从这些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她们对男人的恐惧意识。父母会说:男人很强大,女人很弱小,女人打不过男人;天黑的时候不要一个人出去,遇到坏男人就糟糕了……。

于是,女孩子被“吓”怕了,当她们遇到性侵时,恐惧的念头就占了上风,自然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抵抗。

然而这个女孩子,却是“愤怒”占了上风,所以才可能那么冷静地跟歹徒搏斗,丝毫没有慌张。她对外界求助,也不是喊“救命”,而是在大声嘶吼,这是正确的选择。如果喊救命,施暴者可能在极度恐慌中更强地伤害受暴者,如果有刀具,甚至可能夺其性命;但大声嘶吼,一样可以起到唤起别人注意的目的。

然而,遗憾的是,没有邻居出来查看,这也提醒我们,需要在公众中倡导反抗暴力、人人有责的意识。

应该为处理这个案件的所有人点赞。女孩子勇敢镇静,母亲及时报警,小区保安立即关注,警察认真接待,医院配合验伤,警察最后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建议。

当然,最需要点赞的是受到暴力攻击的女孩子,她回到家后仍然很镇定,首先做的是报告老师、告诉闺蜜,让更多的人提高警惕,以免再有人受到伤害。

这个女孩子为何会如此勇敢?一部分原因是她对自己进行了性教育,自学了相关的性知识,所谓知识就是力量。所以性教育多么重要,从这个案件就可以看出来了。

性侵犯是否带来长期深远的伤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来理解性侵。如果认为这是一件“天大的事”,那它就真的可能是“天大的事”,而如果像这个女孩子一样想:“我没有错,这是施暴者的错,我什么也没有损失,我还是我。”那么,这件事就不会给当事人留下不可弥合的创伤,就仅仅是一个成长过程中的意外。

有人可能会说,这个女孩子没有留下创伤,是因为性侵没有“成功”。然而事实上,许多同样“没有成功”的性侵受害者,也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更重要的还是女孩子自身拥有科学的性知识,没有“谈性色变”的保守态度,这些才是使得她免受伤害的关键。

整理:小冰

分析:方刚

摘自《亲密关系暴力如何伤害我们-94个案例》,有删改原文标题《高一女生遭遇性侵之后》

橙雨伞公益获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自行联系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