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同中国电商一样万马奔腾。
即便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其传统的购物商城依旧承载了太多的生意及回忆,伴随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
那么,为何单独在中国冰火两重天?
对此,一位投资人曾反思中国实体经济老板: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原来,无论在狂欢与凄凉的背后,中国实体经济折射出来的问题都让人深思,到底中国的电商与零售业怎么了?
实体经济与电商购物 烈焰与海水的距离
1207亿,同比增长32.3%,这是阿里巴巴在第8个”双11”中交出的答卷,单日交易额千亿元的关卡已经被踩在了脚下,购物的疯狂可想而知。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冷冷清清的线下购物商城——GPLP君的朋友小方最近在长沙逛万达广场的时候发现,除了吃饭的地方门庭若市以外,楼下的服装店都是冷冷清清的,漂亮的衣服孤零零的放在橱窗里无人问津,柜姐们很无聊的在店里溜达,搞得小方都不好意思进店了。
今年的双11,小方在淘宝上“挥霍”了3000块钱。“我是很贤惠的了,”小方说,“我们单位的女孩们少则5000,多则都是上万。”
早几年实体店店主们还傲娇的认为,人们不会愿意不试穿就直接买下衣服。可是现在发现,电商们无理由退货、赠送运费险等等措施已经把“不试穿”的风险成本降到最低了。
传统百货业遭遇电商的碾压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在上下九做生意的吴小姐这几天也准备把她开了3年多的店面转让了,“生意越来越不好,”吴琴对GPLP君抱怨,“很多顾客一来就说,你这个款式淘宝上有,淘宝只买多少多少。”
每次听到这种话吴琴都很生气,“我的版都是从韩国直接进货的,淘宝上的质量怎么能比呢?”
转让之后,吴琴打算去百货店找个工作,多年的买手经验让她对自己的时尚敏感度很有信心。
可是,一条“马莎百货关闭中国门店”的消息让她郁闷万分:上个月,马莎百货发布中报,明确表示将关闭中国市场的全部10家门店。在中国市场奋战了8年终归败下阵来。马莎一直说中国是其重要的国际市场,无奈这一举措也是尴尬无比。
快时尚的崛起与ZARA的神话
正当吴琴一筹莫展之际,朋友建议她可以去zara、H&M、优衣库之类的快时尚服装公司求职。
这让她眼前一亮。
随后吴琴查了一下这些公司的业绩,居然在如此萧条之际增长惊人,真是亮瞎了吴琴的眼睛——
资料显示,ZARA的母公司Inditex集团2016年第一季度营业额达48.8亿欧元,比去年同期上涨12%,该结果超过FactSet分析师早前预计的48.4亿欧元。
据Bernstein分析师Jamie Merriman和Jennifer Wong早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大多数时尚零售商抱怨天气给销售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时,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的业绩结果证明了商业模式的强大力量和其创造卓越业绩的能力。”
在2016年8月1日至9月18日期间,集团实体店铺和网上销售继续展现强势,录得13%的增长,集团表示已经启动全球在线销售记录跟踪体系。今年10月,集团旗下所有品牌都将在土耳其开展电子商务,截止目前集团电商业务已覆盖39个市场。集团CEO Pablo Isla 强调,集团将继续投资将实体店铺,实体店铺与在线销售渠道完全整合至关重要。
而在中国,这些快时尚企业也逆势而上,成为经济萧条当中少见的一道风景线。
而在双十一,优衣库就以2分53秒销售额破亿,当天上午全部商品售罄,整体销售额突破6亿元。
而且,ZARA的西班牙老板——Amancio Ortega还在此基础之上,凭借798亿美元资产超越盖茨,成为新任世界首富。
怎么样?
潮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吧。
对于中国的零售业,我们该如何应对?
看似电商赢得了胜利,击败了零售业成为市场的宠儿,然而,摆在中国电商面前的也同样是困境——增长乏力、模式雷同,缺乏较强的服务能力。
目前,从用户角度来看,目前电商用户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一二线城市的电商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过剩,除阿里、京东之外,综合平台型电商还有亚马逊、一号店、当当、苏宁等等,对于消费者而言,各大平台并无区别,经营模式雷同、经营范围并无二致,各自的核心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同时,伴随着电商平台的多元化、同质化,电商平台获取新客户的成本不断攀升。
对比ZARA的胜利,我们不得不反思,到底中国的电商以及零售业缺乏了什么?
显然,创新则是中国整个零售业不愿启齿的字眼,同时,也导致中国的电商不同于全球任何一个国家,在孤独中前进。
对此,马云曾抛出了“新零售”的概念,“纯电商时代很快会结束,未来的十年、二十年,没有电子商务这一说,只有新零售,也就是说线上线下和物流必须结合在一起,才能诞生真正的新零售。”
然而,缺乏竞争与创新的新零售,不过是“O2O”模式的翻版。
何时中国会有自己的ZRAR与优衣库?
还是以优衣库为例,他们在今年双11采取了“线上线下同价”和“线上商品,门店取货”的两个新策略,线上引流,线下提货,有人认为,这其实就是一种新零售方式。
对此,GPLP君认为,电商与实体零售各有优势与瓶颈,在未来的商业模式探索中,全渠道融合有望成为电商的“最后一公里”的解决方案,实体零售商也可能凭借全渠道融合重获增长。
不过,这些都只是大家最简单的尝试,是否能够解除电商的危机,还得看二者的融合能到什么程度,如果只是简单的引流和提货,消费者玩玩也就腻了。
望中国电商与零售业主能够在反思之余,诞生真正的创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