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接下来会有很多中欧高层对话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接下来会有很多中欧高层对话

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

9月21日,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现场。图源:全球化智库(CCG)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子象

“这个协定处于‘重新评估’(reassess)状态。世界变了,我们面临很多挑战,”9月21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论坛上,当被问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有无新进展时,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 Albinana)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我们接下来会有很多高层对话和访问。”

CAI代表着中欧合作的高光时刻之一。2020年12月30日,经过7年、历时35轮的谈判后,中国、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CAI谈判。然而,5个月后,由于涉疆议题引发的相互制裁,欧洲议会单方面冻结了协议。上周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信号。9月13日,欧盟宣布将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遭到了中国和欧洲汽车厂商的共同反对。

9月21日,在CCG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多位欧洲国家驻华大使和中国代表们齐聚一堂,就动荡时期的中欧合作的风险与前景等话题进行坦诚交流。

针对反补贴调查,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在论坛上回应称,调查还没有开始,“我们无法预测结果”。另外,各国都有权利申诉,如果国家和企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他们有权利上诉。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在6月份的欧洲理事会上,欧盟确认并批准了对中国的“三重定位”——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在论坛上称,在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应对能源挑战、控制通胀、加强竞争力、实现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中国都是欧盟的最佳伙伴。对中国扣上的这三顶帽子既不合理也不合逻辑,“就像三色红绿灯同时亮起时,没有司机敢开车前行。”这不仅使中方感到十分困惑,就连欧洲政治家、企业家和民众也思想混乱、无所适从。

“你们知道律师和工程师之间的区别吗?当我做大使时,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律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向他们的客户收钱;工程师是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去解决问题。我希望欧洲大使们、欧盟协调员能够让复杂的问题简单点,这样我们才能往前走,来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吴红波说。

而中欧关系何以遇冷?多位欧洲国家大使在论坛上均提到,俄乌冲突和对人权的不同理解是欧盟内部最关心的议题,“很遗憾,它们影响了中欧关系”。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欧贸易仍然紧密,贸易额不断创新高。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2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达到8563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2.8%。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除了气候变化这一公认的重要合作领域,一些新领域的合作也得到关注。吴红波表示,绿色经济、绿色转型、数字化及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业,这些新领域都需要释放更多合作潜力。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则提到了期待AI等新技术的使用和限制、数据流动和安全以及健康卫生等领域的更多合作。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Thomas Ostrup Moller)提到了新的全球化或全球化2.0的概念。他表示,仍然支持全球化和开放贸易,这给欧盟和中国都带来了好处。但是经济安全的概念正在泛化,这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一个应对措施,即比较平衡的全球化2.0。但是在重塑经贸关系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全球化1.0版本中的一些好处,比如创新、生产力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持续、诚实和公开的对话论坛,而不是政治口号。

三年新冠疫情的阻隔已经过去,中欧高层间的交流正重回正轨。自去年以来,欧盟、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访中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也访问了德国和法国。外长、副外长级别的代表团访问更是与日俱增。

中国商务部21日下午发布消息称,经中欧双方商定,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接下来会有很多中欧高层对话

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

9月21日,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现场。图源:全球化智库(CCG)

界面新闻记者 | 刘子象

“这个协定处于‘重新评估’(reassess)状态。世界变了,我们面临很多挑战,”9月21日,在全球化智库(CCG)举办的论坛上,当被问及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有无新进展时,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Jorge Toledo Albinana)对界面新闻记者说,“但我们接下来会有很多高层对话和访问。”

CAI代表着中欧合作的高光时刻之一。2020年12月30日,经过7年、历时35轮的谈判后,中国、德国、法国、欧盟领导人举行视频会晤,共同宣布如期完成CAI谈判。然而,5个月后,由于涉疆议题引发的相互制裁,欧洲议会单方面冻结了协议。上周又出现了一个令人困惑的信号。9月13日,欧盟宣布将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这遭到了中国和欧洲汽车厂商的共同反对。

9月21日,在CCG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上,多位欧洲国家驻华大使和中国代表们齐聚一堂,就动荡时期的中欧合作的风险与前景等话题进行坦诚交流。

针对反补贴调查,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在论坛上回应称,调查还没有开始,“我们无法预测结果”。另外,各国都有权利申诉,如果国家和企业认为这是不公平的,他们有权利上诉。

今年是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周年。在6月份的欧洲理事会上,欧盟确认并批准了对中国的“三重定位”——伙伴、竞争者、制度性对手。

中国政府欧洲事务特别代表吴红波在论坛上称,在经济发展、金融稳定、应对能源挑战、控制通胀、加强竞争力、实现绿色和数字化转型等方面,中国都是欧盟的最佳伙伴。对中国扣上的这三顶帽子既不合理也不合逻辑,“就像三色红绿灯同时亮起时,没有司机敢开车前行。”这不仅使中方感到十分困惑,就连欧洲政治家、企业家和民众也思想混乱、无所适从。

“你们知道律师和工程师之间的区别吗?当我做大使时,有人曾问过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律师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向他们的客户收钱;工程师是让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去解决问题。我希望欧洲大使们、欧盟协调员能够让复杂的问题简单点,这样我们才能往前走,来进行进一步的合作。”吴红波说。

而中欧关系何以遇冷?多位欧洲国家大使在论坛上均提到,俄乌冲突和对人权的不同理解是欧盟内部最关心的议题,“很遗憾,它们影响了中欧关系”。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中欧贸易仍然紧密,贸易额不断创新高。据欧盟统计局数据,2022年欧盟27国对华贸易额达到8563亿欧元,较上年增长22.8%。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和第三大出口市场。

除了气候变化这一公认的重要合作领域,一些新领域的合作也得到关注。吴红波表示,绿色经济、绿色转型、数字化及人工智能,以及高端制造业,这些新领域都需要释放更多合作潜力。德国驻华大使傅融(Patricia Flor)则提到了期待AI等新技术的使用和限制、数据流动和安全以及健康卫生等领域的更多合作。

丹麦驻华大使马磊(Thomas Ostrup Moller)提到了新的全球化或全球化2.0的概念。他表示,仍然支持全球化和开放贸易,这给欧盟和中国都带来了好处。但是经济安全的概念正在泛化,这增加了经济运行的成本,带来了风险,因此需要一个应对措施,即比较平衡的全球化2.0。但是在重塑经贸关系的同时,也不能丢掉全球化1.0版本中的一些好处,比如创新、生产力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持续、诚实和公开的对话论坛,而不是政治口号。

三年新冠疫情的阻隔已经过去,中欧高层间的交流正重回正轨。自去年以来,欧盟、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的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访中国,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也访问了德国和法国。外长、副外长级别的代表团访问更是与日俱增。

中国商务部21日下午发布消息称,经中欧双方商定,第十次中欧经贸高层对话将于9月25日在北京举行。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