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CCER还是绿证,谁该拥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环境属性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CCER还是绿证,谁该拥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环境属性

CCER首批项目方法即将发布,所涉及的四个领域中,光热发电、海上风电亦被绿证新规囊括。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郁娟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首批项目方法学或于近期发布,包括造林碳汇、红树林植被修复、并网光热发电、海上风电四个领域。

9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作出上述报道。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下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也证实了该消息。

据徐华清介绍,上述四个领域的项目方法学“基础较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已于9月上旬,将上述项目方法学建议移交生态环境部内司局及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拟于近期视情况由生态环境部发布。

上述四个领域被列入CCER项目方法学,意味着这些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按照方法学要求设计、审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以及核算、核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减排量,即可以纳入CCER交易标的。

由此,可再生能源项目发电量的环境属性未来到底归属于绿证还是CCER,这一问题再次备受业内关注。环境属性通常代表减排项目有益于环境的价值或特征。

目前,多个国家部委拟发布或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对于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规定不一。

2023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征求意见稿,CCER项目范围拟包括“可再生能源”。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1044号)(下称1044号文),其中明确,“绿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并将绿证可开发范围扩大至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类别。

2023年9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但尚未正式颁布。

如上述征求意见稿中的“项目范围”条文落地,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环境属性将同时面临两个归属:CCER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

光热发电和海上风电,作为拟获批的首批CCER方法学,将受到冲击。

绿色属性的可信度,是全球减排项目开发、减排交易市场设计的常见议题。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曾在界面新闻直播中介绍:“不管是促进国内企业减排还是接受国际的认可,都离不开准确、科学和透明的统计核算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避免重复计算。”

如果不解决开发时环境属性重复计算的问题,会导致绿证跟CCER同时在国际上认可受限。”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也在同一直播中表示。

1044号文刊发后,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上述文件表述不统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生态环境部之间应当协同。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在近日界面新闻专访中表示,该中心在选择CCER方法学领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国家政策上比较支持的方向;二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领域;三是原来争议不大的项目方法学,即比较成熟的;四是有一定的减排潜力。

据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在此次CCER方法学遴选中,生物质能项目因存在争议暂未获准。

(界面新闻记者戴晶晶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CCER还是绿证,谁该拥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环境属性

CCER首批项目方法即将发布,所涉及的四个领域中,光热发电、海上风电亦被绿证新规囊括。

图片来源:界面新闻

界面新闻见习记者 郁娟

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首批项目方法学或于近期发布,包括造林碳汇、红树林植被修复、并网光热发电、海上风电四个领域。

9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作出上述报道。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下称国家气候战略中心)主任徐华清在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也证实了该消息。

据徐华清介绍,上述四个领域的项目方法学“基础较好”。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已于9月上旬,将上述项目方法学建议移交生态环境部内司局及有关部委征求意见,拟于近期视情况由生态环境部发布。

上述四个领域被列入CCER项目方法学,意味着这些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可以按照方法学要求设计、审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以及核算、核查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的减排量,即可以纳入CCER交易标的。

由此,可再生能源项目发电量的环境属性未来到底归属于绿证还是CCER,这一问题再次备受业内关注。环境属性通常代表减排项目有益于环境的价值或特征。

目前,多个国家部委拟发布或已发布的政策文件中,对于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规定不一。

2023年7月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根据该征求意见稿,CCER项目范围拟包括“可再生能源”。

2023年8月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1044号)(下称1044号文),其中明确,“绿证是中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并将绿证可开发范围扩大至几乎所有可再生能源项目类别。

2023年9月15日,生态环境部宣布原则通过《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但尚未正式颁布。

如上述征求意见稿中的“项目范围”条文落地,可再生能源电量的环境属性将同时面临两个归属:CCER以及绿色电力证书(下称绿证)。

光热发电和海上风电,作为拟获批的首批CCER方法学,将受到冲击。

绿色属性的可信度,是全球减排项目开发、减排交易市场设计的常见议题。

能源基金会低碳转型项目主任杜譞曾在界面新闻直播中介绍:“不管是促进国内企业减排还是接受国际的认可,都离不开准确、科学和透明的统计核算制度,在设计的时候就要避免重复计算。”

如果不解决开发时环境属性重复计算的问题,会导致绿证跟CCER同时在国际上认可受限。”中国碳中和五十人论坛特邀研究员、北京电链科技有限公司双碳事业部总监郑颖也在同一直播中表示。

1044号文刊发后,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曾对界面新闻记者分析,上述文件表述不统一,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和生态环境部之间应当协同。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副主任马爱民在近日界面新闻专访中表示,该中心在选择CCER方法学领域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一是国家政策上比较支持的方向;二是社会比较关注的领域;三是原来争议不大的项目方法学,即比较成熟的;四是有一定的减排潜力。

据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在此次CCER方法学遴选中,生物质能项目因存在争议暂未获准。

(界面新闻记者戴晶晶对本文亦有贡献)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