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2015年过山车式的股票行情,我们又迎来了2016年楼市的起伏,不少房企大佬的身价也随着市场行情的波动发了变化。
股票被资本巨头视为香饽饽的万科股票接连上涨,给王石带来了7000万的浮盈;势头正劲的恒大,让许家印在财富榜上的排名不断上升;而通过负债进行扩展的融创,虽然股价短时间承受了压力,让孙宏斌有一定的亏损,但多笔收购让融创补充了不少项目与土地。
万科
王石从股票上赚了7000万,但他失去的是一家市值2500亿元地产龙头公司的控制权。
2015年初到2016年12月12日,万科的股价在资本巨头的掠夺下一路走高,其累计涨幅高达67.34%。然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王石仅0.07%的持股比例,按最新的股东持股数计算,万科创始人王石的身价“仅”上涨了7000余万元。
除了万科,另一家股价涨幅超过60%的房企是恒大。
通过大规模并购收购的资本动作,恒大的无论销售面积还是销售金额都有一个质的提升。恒大金融、能源、地产、体育的多元化发展,也给股价提供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虽然目前的股价已经从股灾开始时跌去不少,但它仍以66.88%的涨幅仅次于万科。
值得注意的王石对万科的持股比例仅不到0.07%,而许家印持有超过74%的恒大股票。这意味着,1年以来的股价涨幅给许家印带来200余亿的身价。
从胡润财富榜也可以看出,近年来许家印的财富连续上升,其排名也实现三连涨。
碧桂园杨惠妍的身价的涨幅也较为可观,从2015年初至今,累计涨幅达45.16%。碧桂园致力于发展近郊大盘园区项目,近来更是进军海外。一连串动作让碧桂园前十月的销售额同比上涨170.2%。
而碧桂园海外项目更是携手比亚迪打造轨道交通,这也给碧桂园股价提供了支撑。
蓝光作为本土知名房企,近年来发力于高端市场,其打造的雍景系类产品标志着蓝光的转型之路的开始。
但蓝光的眼光不仅于此,蓝光自从借壳迪康药业上市之后,一直着力于3D打印的医疗应用。近期,受益于3D血管打印技术的突破,蓝光的股票连续涨停。从财报数据来看,蓝光的房地产业务毛利率仅22.51%,但医疗业务的毛利率高达56.14%。
杨铿持有56.51%的蓝光发展股票,累计6.09%的股价涨幅为其带来6亿元的浮盈。
随着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越来越高,预计蓝光未来的转型与发展将更多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
龙湖的股价表现较为稳定,自2015年以来,其股价上涨2.10%。吴亚军&蔡葵共同持有的73.15%的龙湖股票累计有近9亿元的盈利。
从财报报表上看,龙湖依旧是各大房企的标杆之一,负债率逐年下降,目前已经不到70%,主营利润率接连上升,可见龙湖的股价具备足够的财务的支撑。
融创的股价是调查的六大房企中唯一下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融创在房地产市场的动作不大。
作为孙宏斌带领的狼性房企,融创通过提高负债的方式进行了多笔并购与收购。
今年1月份,融创收购了多个苏州项目;5月,融创又以43.94亿元收购莱蒙国际上海、南京、杭州、深圳及惠州的7个项目公司的所有股权;8月,融创收购杭州本土房企金成50%的股权和债券,由此获得海南博鳌金湾项目和杭州西溪海项目;9月,融创再度出手,收购融科智地旗下41家公司的股权和债券,总代价约137.88亿元;后来,融创又认购了金科20%的股份……
一连串的收购让融创的财务报表并不算好看,评级机构也将融创的评级进行了下调。从股价上来讲,近两年的时候里,融创的股价跌去18.12%,给持股53.22%的孙宏斌带来了29亿元的亏损。
但这样敢于负债、敢于走不同路线的战略恰恰是融创的风格,预计随着收购项目的逐步变现与整合,融创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纵观各大房企持股比例可以发现,融创、蓝光、碧桂园、龙湖、恒大的掌门人均持股超过50%,尤其是恒大许家印持有74.23%的恒大股权。反观万科,王石不到0.07%的持股确实让万科很难防御资本的进攻。
万科的股票被资本巨头互相追逐,其股价涨幅自然排在首位,除融创外,其余房企也均有不同程度的涨幅。
持股比例与股价涨跌直接影响了各大房企掌门人的身价,万科虽然股价涨幅较大,但由于王石持股比例很低,所以王石的身价变化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许家印不仅持股比例位列第一,其股价涨幅也不可谓不大。高持股比例与大的股价涨幅,让许家印身价爆涨213.4亿元。与恒大类似的是碧桂园,杨惠妍以同样的方式让自己的身价上涨了约182.54亿元。
过去的英雄时代已经落幕,现在逐步进入的是金融资本的统治时期。而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或许高持股比例、公司多元化的想象空间才是未来企业安全发展的必要条件。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