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锅圈上市,中国零售“万店规模”迈入常态化篇章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锅圈上市,中国零售“万店规模”迈入常态化篇章

锅圈上市在即,餐饮赛道一家万店规模企业浮出水面。

文|节点财经  电才

火锅预制菜赛道有望迎来一个新IPO。

10月4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更新其上市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预制菜企业,在经历八年发展后,旗下门店数量已经达到9978家。

在餐饮界,门店数量能达到如此体量的企业屈指可数。为大众所熟知的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绝味鸭脖等连锁餐饮企业达成万店规模所花费的时间远超锅圈,且多聚焦在奶茶、快餐等赛道。锅圈横空出世并迅速规模化,俨然成为预制菜赛道的一匹黑马。

据锅圈更新的招股书,锅圈在2022年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年内利润达到2.4亿元。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四个月锅圈持续录得净利润1.2亿元。

锅圈的成功,既有对当下消费者依赖半成品食材需求的洞察,商业模式的更新,亦有资本力量的助推。从2019年至2022年,锅圈共计获得5轮融资,累计募资近30亿元。锅圈为何备受资本青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IPO的大门前?

01.河南餐饮老兵,靠“在家吃火锅”闯出一个IPO

锅圈的创始人杨明超是一位来自郑州的老餐饮人。在创立锅圈之前,杨明超曾在啤酒代理、烧烤、火锅店等餐饮领域浮浮沉沉十几年。在做出风靡郑州的火锅连锁品牌小板凳火锅后,杨明超逐渐意识到,火锅是一门消费群体广泛,菜品标品化且每年有着稳定增长的大市场。

在洞察到火锅市场上游供应链分散混乱效率低的痛点后,杨明超的创业视角转向了餐饮供应链,于2015年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早期锅圈的业务聚焦在to B端,继效仿海底捞为下游火锅店提供食材服务。但这一to B模式因下游需求过于分散,始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随后锅圈开始涉足to C模式业务,在批发市场设立自己的终端门店。这一做法与海底捞类似,只不过海底捞面向C端消费者的渠道其中就包含自家火锅餐饮门店。

由于自建门店租金、人力成本较重,锅圈选择了加盟商模式。在这一加盟模式下,与蜜雪冰城类似,锅圈的绝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向加盟商销售公司旗下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锅圈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予加盟店经营带有锅圈品牌及商标的权利,但却不收取或依赖加盟费。截至2023年前4个月,锅圈加盟店数量总计达到9838家,加盟店数量已经占到了总门店数量的99.9%。

起初,锅圈的C端门店数量增长并不断迅猛。直至疫情爆发,消费者宅家做饭需求以及社区团购需求激增,锅圈旗下门店数量迅猛扩张起来。“在家吃火锅”以及“好吃不贵”的定位应运而生,精准把握住这快速增长的需求。

锅圈产品的覆盖面也不再局限于火锅食材。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旗下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10个SKU。其中,全国范围内销售的产品中有约95%为锅圈的“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

招股书显示,锅圈2020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29.18亿元、38.8亿元、70.59亿元。近三年锅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5.54%。2023年前4个月,锅圈的营收达到20.78亿元。

公司的盈利水平也逐渐提高。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4个月,锅圈的毛利率分别为11.1% 、9.0% 、17.4% 和21.1%。净利率则分别为-1.5%、-11.6%、-3.4% 和5.8%。

02.三年募资近30亿,锅圈为何得资本青睐?

迅猛扩张下,2020年,锅圈开始走上募资道路。2020年4月,锅圈完成7000万元的A轮前融资,不久后的8月又完成2.53亿元的A轮融资,12月完成3.88亿元的B轮融资。

在A轮融资与B轮融资中,IDG旗下的Famous Wealthy Limited成为最大的认购方,其认购总额达到约2.06亿元;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旗下的Generation One则成为第二大认购方,两轮融资总认购金额约为1.4亿元。

随后的2021年与2022年,锅圈又相继完成18.57亿C-1轮融资以及2.62亿元C-2轮融资。除市场化投资机构外,锅圈背后的投资方还出现了三全食品旗下成都全益以及茅台基金这类产业CVC。

锅圈为何能够成为一众资本的宠儿?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海涛与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无一例外均看中了锅圈所在的火锅市场以及切中的“在家吃火锅”的细分场景。在媒体采访中,张海涛认为,火锅是中国老百姓最爱的吃食没有之一,因此看好锅圈在家庭场景的食材供应。而卫哲则认为,“在家吃火锅”这个市场将会是一个比火锅堂食连锁更大、发展更快的领域。

近年来,消费领域中预制菜赛道发展火热。纵使大消费领域整体投融资不甚理想,但预制菜赛道的资本投资热情却并没有减少。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预制菜投融资事件达到31起,与2021年持平;单项事件融资金额大多为千万级别,共计有13起。而火锅,又是预制菜赛道中最大的品类。

除了踩中风口发现需求外,锅圈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也是使其脱颖而出的关键。目前锅圈旗下产品95%以上是“锅圈食汇”自有品牌。锅圈采取的模式是“单品单厂”,即不同单品不同供应商,尽可能让一家供应商专注生产提升效率,同时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例如,锅圈的虾滑供应来自逮虾记,肉丸供应来自丸来丸去,火锅底料来自澄明食品等。锅圈自身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强了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目前,锅圈的上游供应商已多达500多家。

此外,因火锅食材属于生鲜品类,对物流以及仓储要求较高,锅圈在物流与仓储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锅圈与提供综合仓储及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供应商合作,实现在全中国的广泛地域覆盖,大多数订单实现了从第三方仓库到门店次日达。

在下游门店管理方面,锅圈则实施数字化门店管理和会员管理系统。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日均在线订单由2020年的6,193笔增加至2022年的68,831笔。截至2023年4月30日,我们的注册会员数量达到约22.4百万名。

当前,锅圈将自身定位为“供应链孵化平台”,并计划孵化“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对锅圈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挑战。

近年来,国内零售业对于“万店规模”的追逐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在蜜雪冰城成为“万店规模”领军者之后,国内其他奶茶品牌如茶百道、古茗等也纷纷亮出自己的“万店规模”计划。锅圈一旦成功上市,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零售行业进入“万店规模”常态化时代。通过对供应链的变革提升对大规模连锁门店的掌控力与效率,将成为未来“万店规模”零售企业的标配。中国的零售消费,也终将回归赚钱这一本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锅圈上市,中国零售“万店规模”迈入常态化篇章

锅圈上市在即,餐饮赛道一家万店规模企业浮出水面。

文|节点财经  电才

火锅预制菜赛道有望迎来一个新IPO。

10月4日,锅圈食品(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锅圈”)通过港交所聆讯并更新其上市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5年的预制菜企业,在经历八年发展后,旗下门店数量已经达到9978家。

在餐饮界,门店数量能达到如此体量的企业屈指可数。为大众所熟知的蜜雪冰城、正新鸡排、绝味鸭脖等连锁餐饮企业达成万店规模所花费的时间远超锅圈,且多聚焦在奶茶、快餐等赛道。锅圈横空出世并迅速规模化,俨然成为预制菜赛道的一匹黑马。

据锅圈更新的招股书,锅圈在2022年顺利实现扭亏为盈,年内利润达到2.4亿元。截至2023年4月30日止四个月锅圈持续录得净利润1.2亿元。

锅圈的成功,既有对当下消费者依赖半成品食材需求的洞察,商业模式的更新,亦有资本力量的助推。从2019年至2022年,锅圈共计获得5轮融资,累计募资近30亿元。锅圈为何备受资本青睐?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到IPO的大门前?

01.河南餐饮老兵,靠“在家吃火锅”闯出一个IPO

锅圈的创始人杨明超是一位来自郑州的老餐饮人。在创立锅圈之前,杨明超曾在啤酒代理、烧烤、火锅店等餐饮领域浮浮沉沉十几年。在做出风靡郑州的火锅连锁品牌小板凳火锅后,杨明超逐渐意识到,火锅是一门消费群体广泛,菜品标品化且每年有着稳定增长的大市场。

在洞察到火锅市场上游供应链分散混乱效率低的痛点后,杨明超的创业视角转向了餐饮供应链,于2015年成立河南锅圈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早期锅圈的业务聚焦在to B端,继效仿海底捞为下游火锅店提供食材服务。但这一to B模式因下游需求过于分散,始终难以形成规模效应。随后锅圈开始涉足to C模式业务,在批发市场设立自己的终端门店。这一做法与海底捞类似,只不过海底捞面向C端消费者的渠道其中就包含自家火锅餐饮门店。

由于自建门店租金、人力成本较重,锅圈选择了加盟商模式。在这一加盟模式下,与蜜雪冰城类似,锅圈的绝大部分收益来自于向加盟商销售公司旗下的产品。值得一提的是,锅圈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授予加盟店经营带有锅圈品牌及商标的权利,但却不收取或依赖加盟费。截至2023年前4个月,锅圈加盟店数量总计达到9838家,加盟店数量已经占到了总门店数量的99.9%。

起初,锅圈的C端门店数量增长并不断迅猛。直至疫情爆发,消费者宅家做饭需求以及社区团购需求激增,锅圈旗下门店数量迅猛扩张起来。“在家吃火锅”以及“好吃不贵”的定位应运而生,精准把握住这快速增长的需求。

锅圈产品的覆盖面也不再局限于火锅食材。截至2023年4月30日,锅圈旗下的产品组合包括八大类别,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饮料、一人食、即烹餐包、生鲜食品、西餐和零食,合共710个SKU。其中,全国范围内销售的产品中有约95%为锅圈的“锅圈食汇”自有品牌产品。

招股书显示,锅圈2020年至2022年营收分别为29.18亿元、38.8亿元、70.59亿元。近三年锅圈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5.54%。2023年前4个月,锅圈的营收达到20.78亿元。

公司的盈利水平也逐渐提高。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4个月,锅圈的毛利率分别为11.1% 、9.0% 、17.4% 和21.1%。净利率则分别为-1.5%、-11.6%、-3.4% 和5.8%。

02.三年募资近30亿,锅圈为何得资本青睐?

迅猛扩张下,2020年,锅圈开始走上募资道路。2020年4月,锅圈完成7000万元的A轮前融资,不久后的8月又完成2.53亿元的A轮融资,12月完成3.88亿元的B轮融资。

在A轮融资与B轮融资中,IDG旗下的Famous Wealthy Limited成为最大的认购方,其认购总额达到约2.06亿元;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前阿里巴巴总裁卫哲旗下的Generation One则成为第二大认购方,两轮融资总认购金额约为1.4亿元。

随后的2021年与2022年,锅圈又相继完成18.57亿C-1轮融资以及2.62亿元C-2轮融资。除市场化投资机构外,锅圈背后的投资方还出现了三全食品旗下成都全益以及茅台基金这类产业CVC。

锅圈为何能够成为一众资本的宠儿?

IDG资本董事总经理张海涛与嘉御基金创始合伙人卫哲无一例外均看中了锅圈所在的火锅市场以及切中的“在家吃火锅”的细分场景。在媒体采访中,张海涛认为,火锅是中国老百姓最爱的吃食没有之一,因此看好锅圈在家庭场景的食材供应。而卫哲则认为,“在家吃火锅”这个市场将会是一个比火锅堂食连锁更大、发展更快的领域。

近年来,消费领域中预制菜赛道发展火热。纵使大消费领域整体投融资不甚理想,但预制菜赛道的资本投资热情却并没有减少。红餐大数据显示,2022年国内预制菜投融资事件达到31起,与2021年持平;单项事件融资金额大多为千万级别,共计有13起。而火锅,又是预制菜赛道中最大的品类。

除了踩中风口发现需求外,锅圈在供应链管理上的能力也是使其脱颖而出的关键。目前锅圈旗下产品95%以上是“锅圈食汇”自有品牌。锅圈采取的模式是“单品单厂”,即不同单品不同供应商,尽可能让一家供应商专注生产提升效率,同时降低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

例如,锅圈的虾滑供应来自逮虾记,肉丸供应来自丸来丸去,火锅底料来自澄明食品等。锅圈自身也通过投资的方式加强了对上游供应商的控制。目前,锅圈的上游供应商已多达500多家。

此外,因火锅食材属于生鲜品类,对物流以及仓储要求较高,锅圈在物流与仓储上也下了一番功夫。锅圈与提供综合仓储及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供应商合作,实现在全中国的广泛地域覆盖,大多数订单实现了从第三方仓库到门店次日达。

在下游门店管理方面,锅圈则实施数字化门店管理和会员管理系统。招股书显示,公司的日均在线订单由2020年的6,193笔增加至2022年的68,831笔。截至2023年4月30日,我们的注册会员数量达到约22.4百万名。

当前,锅圈将自身定位为“供应链孵化平台”,并计划孵化“100个10亿新食品品牌”。对锅圈而言,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想象空间与挑战。

近年来,国内零售业对于“万店规模”的追逐逐渐成为一种风潮。在蜜雪冰城成为“万店规模”领军者之后,国内其他奶茶品牌如茶百道、古茗等也纷纷亮出自己的“万店规模”计划。锅圈一旦成功上市,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中国零售行业进入“万店规模”常态化时代。通过对供应链的变革提升对大规模连锁门店的掌控力与效率,将成为未来“万店规模”零售企业的标配。中国的零售消费,也终将回归赚钱这一本质。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