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红白
两个星期前庵野秀明作为动画公司Khara的法人以GAINAX拖欠授权费为由,对GAINAX提起了诉讼,看来G社的还债史又要谱写新篇章了。不仅被人追债,更惨的是还被人发现早在十月份时,G社就从原先的办公楼搬到了一个民宅的两居室内。
以前G社的办公楼
每日新闻社也报告称,G社2016前七个月的收入仅仅是五年前的五分之一。早在去年制作《放学后的昴星团》时,G社的美术监督佐佐木洋就曾发推求工作,所以G社也不是在今年才出现的问题。
事实也确实如佐佐木洋所言,在昴星团之后G社的东京本社就再也没有做过正经TV动画工作。仔细想来搬家也对,既然都没有了业务要那么大的办公楼干嘛?面对经济困难G社也不是没有想过办法,比如说在关西分部卖番茄。这也不是G社第一次想怪招来贴补家用了,只是从动画业转行到农业这跨界跨的略大啊。
作为一家曾经出产过《飞跃巅峰》、《EVA》、《天元突破》等佳作的传奇动画制作公司,从1984年成立至今这三十多年历史中,还债一直就是主旋律,这就是一家被债务推着前进的奇葩公司。那么闲话不多说,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梳理G社的奇葩还债史。
G社的还债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1年在大阪举办的第20届日本SF大会(Daicon3),SF大会一直是由大学生举办,当时还是大学生的冈田斗司夫(G社创始人之一、知名评论家、御宅王)和武田康广(G社创始人之一、现任G社董事、京都情报大学教授)对本届在家门口举办的大会非常热心。因为两人都非常喜欢SF作品,所以一心想举办一次出彩的大会。
左:冈田斗司夫 右:武田康广
而当时大会需要一部开幕动画片,于是冈田斗司夫便找到了在大阪艺术学院读书的三人组庵野秀明、山贺博之、赤井孝美。三人也非常想借此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以便离开大阪前往东京奋斗。
天才们的用心努力得到了回报,短片在大会上反响非常好现场来了1300多人。但不幸的是冈田斗司夫并没有控制好大会的举办成本,导致整体预算超标。是的,G社还没有成立几位老兄就已经习惯性亏本了。为了还债几人开始借SF大会的名义出售Daicon的VIDEO,所以说G社的还债史早在81年就已经上映了。
83年几人卷土重来,又申请下了SF大会(Daicon4)的举办权,这次他们还找来了贞本义行、樋口真嗣两大强援,在大家倾力合作下终于做到了收支平衡。同时大会也获得了更大的成功有4000人参加热闹非凡,这个数字现在还是该大会的最高纪录。
Daicon4开场动画
有了这次成功,大家都觉得应该再玩一票大的,可是谁曾想到这一票就玩到了现在。大会结束后冈田找到了制作人井上博明,井上博明当时得知万代有进入动画业的打算,于是便为冈田搭桥万代,双方一拍即合便定下了3亿6千万日元的预算,《王立宇宙军》这个项目就此诞生。
84年年底为了制作《王立宇宙军》动画公司GAINAX正式成立,而这部凝聚了众多天才心血的动画也在业内获得了巨大成功,不过在市场上却反响一般。而且由于G社制作经验不足惯例浪,最终导致本片制作成本高达8亿日元大幅度超过预算,让公司赔的血本无归。
本片也可以说是G社商业元素最少的一部动画,因为当时制作动画的各位谁都没有想着要服务观众,只是单纯打算拍出一部好作品而已。事实上他们也做到了,特别是庵野秀明负责的火箭升空镜头绚烂至极,据传庵野为了画该镜头还专门跑去美国NASA实地取材公款旅游。
亏了这么多钱也不是打打工卖卖碟子就能跑路的,无奈之下G社只能继续做动画还债。既然做剧场版亏本了,那么万代就提议让这群小崽子做OVA,于是便诞生了庵野秀明的监督处女作,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史上最强OVA的《飞跃巅峰》。
由于《王立宇宙军》的失败,G社这次学乖了不少,本着务实的态度选择了美少女加机器人这两个在当年最流行的元素。客观的说,《飞跃巅峰》虽然有很明显服务观众的倾向,但却很好的把美少女福利与热血机器人动画融合到了一起,不仅作画精美,剧情也正能量满满深受观众喜爱。
虽然《飞跃巅峰》拍的很成功,可惜G社死性难改依旧烧钱太狠而导致亏本。以至于最后一集全程是黑白画面,虽然这一集黑白画面获得了大量观众的好评。连续的赔本赚吆喝,也让G社想出了新套路:做游戏。
《電脳学園シリーズ》系列
于是便诞生了G社的第一部游戏《電脳学園シリーズ》,G社也靠着本作不错的销量,适当的填补了亏空。与此同时公司也在计划着自己的第一部TV动画《蓝宝石之谜》。本来这片是宫崎骏老爷子为NHK准备的,但是老爷子当时选择拍摄《天空之城》无暇顾及《蓝宝石之谜》,于是便将本片推给了庵野秀明。
《蓝宝石之谜》是根据凡尔纳《海底两万里》所改编,新奇的科幻元素混搭刺激的冒险故事再加上强大的声优阵容,动画很快就获得了观众的喜爱,成为了1991年日本动画收视率第一。
虽然作品人气大热,但庵野秀明的烧钱本性还是让本片做到一半时经费就差不多用完了。NHK眼看事情不妙,便将动画外包给了制作费用更低的韩国人制作,也就导致孤岛篇(第23~33集)出现了大幅度质量下降。而且由于本片是NHK出资制作,也就是说本片的版权并不是在G社手上,所以就算作品再火G社也拿不到钱,所以债务还是在继续扩大。
当然也不是说G社就彻底放弃治疗了,还记得上文提到的做游戏吗?没错G社制作的GALGAME《美少女梦工厂》意外的大卖,也帮助公司熬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估计没有之后的《EVA》诞生,G社搞不好就成为一家游戏公司了。
这张图是《美少女梦工厂》登陆PS2平台后的封面,据传本作是最早的美少女养成游戏
虽然游戏大卖缓解了压力,但是在1992年公司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社长冈田斗司夫因为社内矛盾退社,归隐宅林专心当起了宅男,而元老前田正宏与樋口真嗣也一起退社成立了新动画公司GONZO,GONZO也很好的继承了G社有钱玩命浪的良好品质。
由于《强袭魔女》等作品烧钱太狠,GONZO在08年出现了30多亿日元的财务亏损,最终还是靠着旭通广告的收购才得以存活
因为这次变动加上宫崎勤事件(藏有大量色情动画,连续诱杀四名女童导致日本社会对阿宅和ACG行业形成极大偏见)的影响,也让G社沉寂到了1995年。不过这几年的沉寂就像是一个英雄回归必将经历挫折一样,1995年日本动画史迎来了一部足以称为传奇的动画《EVA》,这部动画不仅救活了G社,也给当时死气沉沉的日本动画业带来了全新商法“制作委员会”制度。
1995年庵野秀明在之前制作现场认识的制作人大月俊伦找到了他,说需要庵野秀明给他一个动画企划。而当时G社有着《王立宇宙军》的续集《苍之URU》和《EVA》两个企划,很显然前者花费要比后者高很多,所以大家就选择了《EVA》。
山贺博之一直都说要做《苍之URU》,可是到现在也没个影
虽然企划已经决定,但G社这样的无底洞已经在业界出了名谁也不敢投资。俗话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大月俊伦就琢磨着要不我们就成立一个制作委员会,大家一起出钱风险公担,赚钱再按比例分配。要说这个“制作委员会”制度也是当时被逼没招才想出来的办法,估计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个制度会被日本动画业沿用至今。
历史上第一个制作委员会:Project Eva.
更让人惊喜的是《EVA》这部披着机器人外壳的心理剧居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宗教元素配上各种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加上两位女主角的经典形象,让《EVA》成为影响一代动画宅的传奇动画。就算是这么火的动画,庵野秀明依旧没改烧钱本色,所以动画后期出现了很多黑白画面和大量实拍照片静止帧,还有那传说中的一分钟静止镜头。
虽然这些奇奇怪怪的意识流表现手法,让动画更加晦涩难懂,但动画的人气反而不断高涨。现如今EVA的各项周边收入加起来早已高达上千亿日元,也被大家戏称为EVA圈钱计划。随着EVA的大卖,G社终于也还干净了自己身上的债,真是可喜可贺啊!
无债一身轻的G社又开始浪了起来,在庵野秀明拍完《彼氏彼女的故事》后鹤卷和哉的《FLCL》正式登场。虽然本片素质相当高,但同样因为过于宅向而不受普通大众的喜爱,所以本片在商业上也是大失败。
不过之后G社相继拍摄了《魔力女管家》、《飞跃巅峰2》、《我的主人爱作怪》等作品,均获得了较为不错的商业成绩。但客观来说除了《飞跃巅峰2》以外其他动画的制作质量并没有达到《FLCL》之前作品的水平,感觉没有了债务压力的G社有些没有动力。
当然在2007年今石洋之还是为我们带来了燃破天际的《天元突破》,然而在第二年庵野秀明就以更好的管理EVA为由带着鹤卷和哉、摩砂雪、平松祯史、贞本义行、铃木俊二等人成立了新的动画公司Khara。这也是1992年之后G社第二次大规模减员,与第一次相比这次简直就是扒下了G社一层皮,也让G社之后的作品水平大不如前。
其实说G社在此之后作品水平不高有些片面,因为G社依旧能拍出了《吊带袜天使》这样风格独特的作品,但谁都看得出来自从庵野秀明带着大批骨干跑路后,G社已经很难再回到当年的水平了。
或许是因为公司一直的碌碌无为,或许是因为制作理解上的冲突,2011年G社第三波退社风波到来,这一次也基本抽空了G社的人才储备。大冢雅彦与今石洋之出走成立了Trigger,顺带挖走了吉成曜、雨宫哲、芳垣裕介、すしお、米山舞,锦织敦史、赤井俊文等人也相继被A1挖跑。
独立之后的Trigger第一部TV动画就获得了大部分观众的认可,本作也很好的继承了《天元突破》的燃系风格
这一次大规模人员流失,也让这家过去创造过无数佳片的公司元气大伤,到现在也没有恢复过来。现如今又被Khara追债,感觉好像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
从84年至今,这家由几位资深宅男凭兴趣创立的动画公司有过无数的辉煌,但也正是因为大家都是凭兴趣做动画,难免在管理上显得不专业。多次动画还没做完经费就已花完,肯定不是把锅甩给庵野秀明就能解释清楚的。三次的人员流失,也不可能只是因为追求不同而分手。
同样有着宫崎骏、高畑勋这样烧钱大户的吉卜力,却因为有着铃木敏夫这样能力出众的管理者,所以没有被高昂的制作费用拖垮。要知道在没有吉卜力之前的宫崎骏与高畑勋,同样也是在哪家公司做动画,哪家公司就药丸。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在动画公司Topcraft制作完成《风之谷》后该公司就为此解体。
虽然G社与吉卜力一样都有着众多才华横溢的动画人,但却没有一个擅长经营的制作人来掌控全局。所以G社这三十年佳作众多,但公司却日薄西山的原因,或许就是缺一个铃木敏夫这样的引路人吧。最后再为大家放上Daicon3和Daicon4两届大会的开场短片,各位拜拜~~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