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注意!金融诈骗花样不断翻新,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打假”公告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注意!金融诈骗花样不断翻新,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打假”公告

市场情绪紧张,警惕“杀猪盘”。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纪瑶

近日,诈骗又盯上公募公司了。

10月23日,中加基金公告称,近期关注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加基金名称,假扮为公司客服人员,以协助婚恋网站清退回款的名义建立微信群并引导投资者下载“中加合办”APP,通过“先购买基金后提现回款”的方式骗取投资者钱财。中加基金提醒投资者,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此类不法行为和不实信息,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支付任何可疑费用,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来源不明的APP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中加基金公告

本月,还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打假”公告。

10月17日,中科沃土基金公告称,近期,中科沃土基金发现有冒用“中科沃土基金”的名义或假冒公司员工提供非法证券咨询服务等手段实施非法证券活动、诈骗等不法行为。

10月11日,泓德基金公告称,近期,泓德基金发现社会上有不法分子冒用“泓德”、“泓德合办”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诱导投资者点击来源不明链接及下载手机客户端(App)等渠道,冒用公司名义出售产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骗取投资者钱财。10月10日,长盛基金、合煦智远基金、京管泰富三家机构也发布了此类公告。

年内,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富国基金、银华基金、信达澳亚、大成基金、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发布了诈骗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并维护好自身权益,并在公告中强调了各自公司的法定名称和官方联络渠道,包括官方网址、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和微信公众号等。

此外,还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在官方平台进行防诈骗教育。

某公募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APP诈骗是不法分子最常用的行骗伎俩,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暂未运营自家公司的APP,不法分子在基金公司无防备之处,窃取他人财产。

除了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者下黑手,不法分子甚至还冒充国家机关、监管机构。

今年6月,不法分子伪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债券”信息及图片,并在网络上传播。对此,财政部在官网上声明,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均为国债,且1997年后已不再发行实物国债,因此不存在金融债券。同时,提示投资者通过财政部官网查询国债发行相关信息。

7月,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明确“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

上述公募人士表示,投资者首先一定要从基金公司官站或者Wind这类金融平台公告栏等正规途径查询信息的准确度;其次,购买基金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产品备案,核实人员资质。若收到电话或短信,一定要确认是否来自官方客服。若要求输入密码或转账信息,需加强警惕,另外也需要加强假冒电话信息甄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注意!金融诈骗花样不断翻新,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打假”公告

市场情绪紧张,警惕“杀猪盘”。

图片来源:界面图库

界面新闻记者 | 纪瑶

近日,诈骗又盯上公募公司了。

10月23日,中加基金公告称,近期关注到有不法分子冒用中加基金名称,假扮为公司客服人员,以协助婚恋网站清退回款的名义建立微信群并引导投资者下载“中加合办”APP,通过“先购买基金后提现回款”的方式骗取投资者钱财。中加基金提醒投资者,请务必提高警惕,切勿相信此类不法行为和不实信息,切勿轻易透露个人信息或支付任何可疑费用,不要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下载来源不明的APP或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图片,保护自身财产安全,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中加基金公告

本月,还有多家基金公司发布“打假”公告。

10月17日,中科沃土基金公告称,近期,中科沃土基金发现有冒用“中科沃土基金”的名义或假冒公司员工提供非法证券咨询服务等手段实施非法证券活动、诈骗等不法行为。

10月11日,泓德基金公告称,近期,泓德基金发现社会上有不法分子冒用“泓德”、“泓德合办”及其工作人员的名义,通过诱导投资者点击来源不明链接及下载手机客户端(App)等渠道,冒用公司名义出售产品,进行非法集资诈骗活动,骗取投资者钱财。10月10日,长盛基金、合煦智远基金、京管泰富三家机构也发布了此类公告。

年内,包括南方基金、工银瑞信、富国基金、银华基金、信达澳亚、大成基金、华泰柏瑞等多家基金公司均发布了诈骗风险提示公告,提醒投资者提高警惕,并维护好自身权益,并在公告中强调了各自公司的法定名称和官方联络渠道,包括官方网址、客服电话、微信服务号和微信公众号等。

此外,还有多家头部基金公司在官方平台进行防诈骗教育。

某公募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APP诈骗是不法分子最常用的行骗伎俩,部分中小基金公司暂未运营自家公司的APP,不法分子在基金公司无防备之处,窃取他人财产。

除了对基金公司的投资者下黑手,不法分子甚至还冒充国家机关、监管机构。

今年6月,不法分子伪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金融债券”信息及图片,并在网络上传播。对此,财政部在官网上声明,财政部发行的债券均为国债,且1997年后已不再发行实物国债,因此不存在金融债券。同时,提示投资者通过财政部官网查询国债发行相关信息。

7月,证监会召开2023年系统年中工作座谈会,明确“进一步加大资本市场防假打假力度”。

上述公募人士表示,投资者首先一定要从基金公司官站或者Wind这类金融平台公告栏等正规途径查询信息的准确度;其次,购买基金要通过正规渠道,查询产品备案,核实人员资质。若收到电话或短信,一定要确认是否来自官方客服。若要求输入密码或转账信息,需加强警惕,另外也需要加强假冒电话信息甄别。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