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很火,而他“逃跑、转移”的消息更是甚嚣尘上。对于此事,智库君第一时间连线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企业高官,他的话可谓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也引发了汽车圈和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讨论与反思。
智库君/文
近来,“中国玻璃大王”曹德旺很火,而他“逃跑、转移”的消息更是甚嚣尘上。
作为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只是在美国莫瑞恩投资了工厂,而这是今年10月初的事情,本来舆论的关注度并不高。但是,曹德旺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些“大实话”,而这些话恰恰戳中了中国实体经济的痛点,因而一时间在舆论中激起千层浪,“跑路”也成为一些媒体为曹德旺在美国投资贴上的标签。
在舆论发酵了几天之后,12月21日和22日,新华社与人民日报先后发表评论——《要看到“中国制造”的后劲儿》、《中国经济容得下企业家讲问题》。新华社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制造”前景产生悲观。人民日报指出:曹德旺在美国的投资更应该理解为一个企业家在对国内国际市场进行比较权衡后,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的产业布局。以曹德旺为代表的企业家敢于提出问题,也正说明对中国经济仍然有信心。
福耀玻璃作为中国第一大汽车玻璃生产商,其在汽车零部件的地位不言而喻。对于此事,智库君第一时间连线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企业高官,他的话可谓画龙点睛、一语中的,也引发了汽车圈和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讨论与反思。
一位车企高官眼中的曹德旺
我认识老曹很多年了,他是我们最早的一级供应商,是很好的供应商。我认为曹德旺的决策是对的,因为他要提高竞争力,要接近客户,他在美国设厂,无可厚非。
确实,自从奥巴马上台要实现美国制造业的回归,美国的政策、税收等方面已经超过我们,所以在美国建厂成本将越来越低、特别是美国市场很大,可以采用自动化的设备,那么人工成本就成为一个次要的因素。
现在很多媒体给曹德旺带上很多帽子,是不合适的。实际上,曹德旺和福耀玻璃的大部分业务都在中国,其中有很多产品也用来出口。
还有一点,既然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很多年了,国际化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合理地配置产能,要在全世界合理的布局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所以现在不应该去指责曹德旺、应该反思中国的政策、中国的税负是否有利于中国的制造业做强做大。
中国零部件企业不强是中国汽车业不强的原因之一,福耀是中国零部件的标杆,应该鼓励与支持,应该鼓励中国零部件企业走出去,特别是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今天,应提前布局才对。
反思“曹德旺事件”
基于此,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的专家们也按耐不住,分别就“曹德旺逃跑”与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发展两个问题各抒己见。看罢真是酣畅淋淋,为了让来自汽车圈内的声音更加原汁原味,智库君在这里就不亮出具体专家的名字,请看讨论:
智库君:各位老师,如何看待曹德旺“逃跑”一事?有什么评价?
专家A:1、我们的民族企业家,不应该也不可能担负起民族的责任,追逐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本质。所以,曹的行为,没有错,何过之有!2、福耀玻璃这几年做得风生水起,可圈可点可赞;3、该公司这几年在海外主动布局,坚定不移走国际化道路,恰恰是零部件企业应该学习的,坦率的说,汽车产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是落后了的,与我们的体量不匹配。曹总这几年,在公益方面做了这么多的貢献,不值得尊敬吗?只是老曹有点口无遮拦。从政府角度看,也要反思啊,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环境!
专家B:1、曹德旺没跑只是海外投资,这本是常识,只是在美联储加息资金外流背景下,老曹大谈美国投资环境如何具有比较优势,容易让人产生他的资金外流美国的联想。加上年初上一轮人民币贬值时“别让李嘉诚跑了”成为网络热词,这一轮贬值“曹德旺跑了”就成了与之呼应的流行语。实则是违背常识,牵强附会,不值得一驳。2、企业全球化经营,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表现,赚世界各地的钱,也是各国政府梦寐以求的目标。如果韩国没有三星现代,日本没有丰田松下等一大批巨头的全球化经营,他们的经济和国力都不可想象。3、全球化经营的最高阶段是全球本地化投资运营,汽车及零配件行业受供应链时效的要求尤其需要本地化运营。因此,曹德旺在美国投资是适应全球化经营的需要,也是福耀集团具备国际化竞争力的表现,应该值得肯定和鼓励!4、如果说唯一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时点发声需谨慎,容易被误读。
专家C:大多数企业家是以将企业做大做强为己任的。也就是说他们时刻在关心着有利于枝繁叶茂的生存土壤和环境。我在美国期间是克林顿任期,许多政策有利于工会。雷米公司平均蓝领工人48美元/小时,而德尔福每小时付70多美元(含各种福利)。当时美国爱国情绪高涨,要求制造业为美国人民服务的呼声较高。但雷米仍将工厂办搬到了墨西哥、巴西、波兰、韩国和中国,每小时人工成本降至仅几美元,但却延迟了公司倒闭。
近年来我国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而更重要的是虚拟经济、房地产泡沫和税负影响了人们创新的积极性、拉低了除房地产外各行业投资的意愿。老百姓的钱压在房子上,刺激经济增长的消费日趋下降。雾霾又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这些应该是资本和企业出走的部分原因。从另一角度讲,改革必须开放:1990年代的留学潮换来了今的归国潮,去时手空空,来时带斩获。李嘉诚来大陆投资是爱国,部分资金转投英国就是叛国,这种观点是否有些武断?政治家应着力打造良好的产业生态和适合居住的条件,相信企业家的决定和爱国初心。
专家D:应该是媒体过度解读了曹先生在美国建厂一事。既然美国、欧洲、日韩企业可以在中国设厂,中国企业同样可以在国外市场设厂。美国是第二大汽车市场,福耀玻璃在美国建厂有助于贴近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给美国市场的客户。同时立足于美国市场,打开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也许在美国市场设厂也有助于他们技术和制造水平的快速升级。
专家E:中国汽车产业最薄弱的环节是零部件,难得有几家做到国际级,现在还能走出国门,百分之百好事。至于他对中美两国投资条件税收征管的差别的议论说的是实际情况,没有可指责的。
专家F:1、逃跑是偏狭的帽子。2、这是一个企业的理性决策。3、福耀的成长也折射了中国企业的成长。
专家G:我觉得“逃跑”背后的狭隘民族主义情绪很不好,我们应该创造一种求真求实、理性思考的氛围,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需要更多像曹这样的优秀企业家,我们应该思考如何给他们松绑发挥更大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扣帽子或棒杀,这种非理性的网络舆论氛围是文革流弊的延续。
专家H:曹总的一番生动形象的话,捅开了中国制造业的痛点,引起了整个国内制造业的共鸣。加上特朗普上台后的回流新政,中国彻底晕菜了,找不到下一步的出路何在。工业转型和技术升级谈何容易,不是工业界的事,与整个教育体系和科技体系密切相关。工业4.0就别先吹了,眼前制造业的生存是大问题。
智库君:各位老师,对于中国本土零部件企业的生存状态和出路有什么要说的?
专家A:像福耀玻璃一样,走出去,在成熟市场上去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可以走吉利之路——收购国际品牌,借用国际品牌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中国自主品牌的整车厂提升很快,对零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本土零部件企业也得跟上节奏,不掉队。
专家B:从市场角度看,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所以转型正当时:这几年国际并购重组的成功案例,多是零部件企业。故,应该主动出击。做强零部件,就是做强汽车产业!
专家C:1、是中国制造业生存状态的缩影。2、自身潜力的巿场化路线提升上找出路。3、中国制造业大环境短期内改变的可能性不大。
专家D:总体来说,整体上仍是最好发展期,面临车市高速增长,本土汽车品牌崛起和销量突破,智能化和新能源新技术与外资基本同一起跑线三大机遇。挑战在于,竞争加剧,强者愈强,马太效应会越来越显现,外资在传统领域集成技术和规模优势越来越大,本土供应商技术能力依然是短板。
结束语:
曹德旺是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人物之一,福耀玻璃是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代表,而曹德旺带领的福耀玻璃的发展路径是中国零部件企业发展的缩影。此刻,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焦灼,以及特朗普上台之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时候关注中国民族企业,包括中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全球化道路、真实的生存状态和出路。
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部分成员(排名不分前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战略研究院院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苏 晖 原北京亚运村汽车市场总经理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
林 雷 新华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
梅松林 J.D. 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副总裁兼董事总经理
沈 军 埃森哲战略咨询董事总经理
陈文凯 养车无忧网创始人及CEO
王 华 法国里昂商学院副校长
周方裕 拜科(中国)咨询公司副总裁
李安定 新华社高级记者
何 仑 国际商报汽车主编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王 炜 建元资本创始人
张君毅 蔚来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合伙人
汪大总 春晖资本董事长、前北汽集团总经理
夏治冰 挖金科技创始人、原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精进电动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