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循环经济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循环经济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循环经济能够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和巨额的社会财富,相当于让GDP额外增长1%。

文|创瞰巴黎 Marina Julienne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经济活动所生产的大部分材料、水和能源不是被浪费,就是被丢弃,并未实现“物尽其用”。而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是探索如何以回收、翻新或修复的形式使得资源获得新生,保留甚至创造价值。因此,循环经济可被视为一种资源重塑方式,将不需要或被浪费的废弃物重新打造为宝贵的资源。但是,理想的循环经济真的能实现吗?

一览:

  • 循环经济能让产品和废弃物以回收材料或翻新产品的形式获得新生。
  •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循环经济能够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和巨额的社会财富,相当于让GDP额外增长1%。
  • 然而,回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由于经济在不断增长,原材料的消耗不可避免。
  • 此外,多数公司推崇的都是弱循环:他们只满足于细枝末节的微调,并不会改良自身的商业模式。
  • 我们需要从弱循环转向强循环,增加产品耐用性,并提升产品使用频率。

01 循环经济的概念存在多久了?

循环经济的概念其实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但真正得到推广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麦肯锡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并将循环经济概念提上了2012年[1]达沃斯论坛的议程。自那之后,EMF便开始在全球大力推行这一概念。循环经济报告一经发布,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便做出了迅速回应。例如,法国于2013年成立了国家循环经济研究所(INEC),同年,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ADEME)发布了第一份相关报告[2]。毋庸置疑,EMF的报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报告中呈现了大量的图表、数字和情景假设,在想象的空间里描绘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场景,让人们不由自主想要参与变革之中。这可谓打造了一个理性乌托邦。

循环经济报告为我们绘制了一个象征永恒的圆形,它所代表的循环理念与旧有线性经济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循环意味着产品和废弃物在生命周期结束后,能以回收、翻新或修复的形式获得新生,这一过程也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和巨额的社会财富。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估计,能让GDP 额外增长1%!法国于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循环经济大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政界人士、商界领袖、经济学家、生态倡导者、社会和团结经济支持者及公众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新的乌托邦!但很不幸,人们把循环经济想得太简单了。

02 您为什么称它为理性乌托邦?

首先,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重复使用,其次,循环利用本身也有个限度。考虑到材料的降解不可避免,在利用回收材料制造新产品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添加新材料,进而带来能源消耗。产品的使用也是如此,尽管可以定期维护和修理,但产品终有生命完结的一天。正如墒增定律所示:万物终将归于湮灭。此外,许多产品都是被“散”出去的,例如,撒在农田里的化肥,或是涂在墙上的油漆均不可回收。而且,由于有些废弃物体积太小,可能就此消失在大自然中,或是与其他废弃物一起被填埋,并没有走到回收利用的那一步。

即便未来的技术足够发达,能够从产品中回收所有的原生材料和次生材料,也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为15亿部,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为6.8亿。十年间,需要提取的金属量上升了1.5倍!回收利用只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部分需求,因此,无限循环利用材料,无需原生资源的观点并不正确。欧洲环境署(EEA)最近的一份报告[3]指出,过去30年间,材料碳足迹与GDP增长之间彼此关联。换句话说,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步履高度一致。

03 可是,当前有不少公司都以材料的回收、循环和翻新为业务,而且取得了不俗表现……

对,很多想法都是好的,但推广起来却十分困难。要想让回收的东西产生价值,你必须在回收后对其进行分类、清理、修复,然后再循环利用——但上述举措均需要良好的组织能力和相关渠道。如果该链条中的某个环节缺失或失效,循环就不再成立。以垃圾分拣中心为例,由于那里噪音大、气味难闻,还有火灾风险,因此很难招聘到员工,毕竟工作环境差强人意。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拿走有价值的部分后将产品随意丢弃,拒绝对产品进行清理。

04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乌托邦走向现实呢?

我们需要区分弱循环和强循环的概念。多数公司推崇的都是弱循环:他们只满足于细枝末节的微调,并不会改良自身的商业模式。它们会优化流程,甚至可能会对产品进行维护和回收,却不会放弃提升产量。因此,这些战略从本质上无视了地球的发展之道。我们需要以节约和延长产品及基础设施寿命的原则为基础,重点关注强循环。例如,电钻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2分钟[4],法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闲置的烤奶酪机。强循环的难点不在于减少财富的生产,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财富。该理念基于两大支柱:通过生态设计增加产品耐用性,并提升产品使用频率。

05 企业是否大规模推行了上述变革?

法国电器企业Fnac-Darty内部培训了2500多名维修人员,能为法国各地的客户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服务。凭借这一点,他们在法国电气和电子产品市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法国颁布《反浪费及循环经济法》(AGEC法),并推出可修复性指数(reparability index)后,公司也借势推出了针对其所有产品的维修订购套餐Darty Max,仅用一年时间便售出了50万份。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售出200万份套餐。与此同时,他们还尝试制定了一份“最可持续产品清单”,希望能够指导消费者和供应商选择,并尽可能将供应范围缩小到最具可持续性的产品上。公司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逐步将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目前与亚马逊等平台的竞争非常激烈)转向服务销售,以建立客户忠诚度。

“功能经济”指销售产品性能,而非产品本身,这种极具前景的模式正愈发受到公司的欢迎。为了打造这种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服务模式,公司既要生产基于生态设计,易于维护、修理和回收的产品,又要在各地建立技术人员网络,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回望过去,米其林曾推出过一款“轮胎即服务”产品,主要面向专业客户(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等)提供轮胎保养、维修(螺纹加工和切槽)以及报废回收服务。

06 政府支持这种做法吗?

公共机构发布的指令时常自相矛盾。一方面,提倡循环经济和节约(如AGEC法),但另一方面,又鼓励“绿色”技术的发展(如电动汽车、海上风力涡轮机、小型核电站、绿氢等),但这些技术会消耗很多材料,因此污染转移不可避免(法国2030投资计划就是如此)。在“绿色”增长方案中,人们默认未来一定会开发出“清洁”技术,因此生产和消费得以无限期增长。然而,面对绿色技术解决方案(高技术含量),以及基于节约和生态设计原则的强循环转型(低技术含量)这两种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做出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循环经济是否只是“空中楼阁”?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循环经济能够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和巨额的社会财富,相当于让GDP额外增长1%。

文|创瞰巴黎 Marina Julienne

编辑|Meister Xia

导读

经济活动所生产的大部分材料、水和能源不是被浪费,就是被丢弃,并未实现“物尽其用”。而循环经济模式的核心,是探索如何以回收、翻新或修复的形式使得资源获得新生,保留甚至创造价值。因此,循环经济可被视为一种资源重塑方式,将不需要或被浪费的废弃物重新打造为宝贵的资源。但是,理想的循环经济真的能实现吗?

一览:

  • 循环经济能让产品和废弃物以回收材料或翻新产品的形式获得新生。
  • 据欧盟委员会估计,循环经济能够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就业机会和巨额的社会财富,相当于让GDP额外增长1%。
  • 然而,回收只能满足部分需求,由于经济在不断增长,原材料的消耗不可避免。
  • 此外,多数公司推崇的都是弱循环:他们只满足于细枝末节的微调,并不会改良自身的商业模式。
  • 我们需要从弱循环转向强循环,增加产品耐用性,并提升产品使用频率。

01 循环经济的概念存在多久了?

循环经济的概念其实很早之前就被提出,但真正得到推广是在2010年前后。当时,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EMF)与麦肯锡合作撰写了一份报告,并将循环经济概念提上了2012年[1]达沃斯论坛的议程。自那之后,EMF便开始在全球大力推行这一概念。循环经济报告一经发布,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便做出了迅速回应。例如,法国于2013年成立了国家循环经济研究所(INEC),同年,法国环境与能源控制署(ADEME)发布了第一份相关报告[2]。毋庸置疑,EMF的报告发挥了关键性作用: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报告中呈现了大量的图表、数字和情景假设,在想象的空间里描绘了一个切合实际的场景,让人们不由自主想要参与变革之中。这可谓打造了一个理性乌托邦。

循环经济报告为我们绘制了一个象征永恒的圆形,它所代表的循环理念与旧有线性经济模式形成了鲜明对比。循环意味着产品和废弃物在生命周期结束后,能以回收、翻新或修复的形式获得新生,这一过程也能创造数百万个就业岗位和巨额的社会财富。据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估计,能让GDP 额外增长1%!法国于2014年举办了第一届循环经济大会,并取得了圆满成功。当时,政界人士、商界领袖、经济学家、生态倡导者、社会和团结经济支持者及公众部门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一新的乌托邦!但很不幸,人们把循环经济想得太简单了。

02 您为什么称它为理性乌托邦?

首先,不是所有东西都能重复使用,其次,循环利用本身也有个限度。考虑到材料的降解不可避免,在利用回收材料制造新产品的过程中,肯定需要添加新材料,进而带来能源消耗。产品的使用也是如此,尽管可以定期维护和修理,但产品终有生命完结的一天。正如墒增定律所示:万物终将归于湮灭。此外,许多产品都是被“散”出去的,例如,撒在农田里的化肥,或是涂在墙上的油漆均不可回收。而且,由于有些废弃物体积太小,可能就此消失在大自然中,或是与其他废弃物一起被填埋,并没有走到回收利用的那一步。

即便未来的技术足够发达,能够从产品中回收所有的原生材料和次生材料,也无法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的销量为15亿部,而这一数字在2012年仅为6.8亿。十年间,需要提取的金属量上升了1.5倍!回收利用只能满足经济增长的部分需求,因此,无限循环利用材料,无需原生资源的观点并不正确。欧洲环境署(EEA)最近的一份报告[3]指出,过去30年间,材料碳足迹与GDP增长之间彼此关联。换句话说,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与经济增长的步履高度一致。

03 可是,当前有不少公司都以材料的回收、循环和翻新为业务,而且取得了不俗表现……

对,很多想法都是好的,但推广起来却十分困难。要想让回收的东西产生价值,你必须在回收后对其进行分类、清理、修复,然后再循环利用——但上述举措均需要良好的组织能力和相关渠道。如果该链条中的某个环节缺失或失效,循环就不再成立。以垃圾分拣中心为例,由于那里噪音大、气味难闻,还有火灾风险,因此很难招聘到员工,毕竟工作环境差强人意。此外,还有一些不法分子会在拿走有价值的部分后将产品随意丢弃,拒绝对产品进行清理。

04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从乌托邦走向现实呢?

我们需要区分弱循环和强循环的概念。多数公司推崇的都是弱循环:他们只满足于细枝末节的微调,并不会改良自身的商业模式。它们会优化流程,甚至可能会对产品进行维护和回收,却不会放弃提升产量。因此,这些战略从本质上无视了地球的发展之道。我们需要以节约和延长产品及基础设施寿命的原则为基础,重点关注强循环。例如,电钻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平均使用时间只有12分钟[4],法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闲置的烤奶酪机。强循环的难点不在于减少财富的生产,而是以不同的方式创造财富。该理念基于两大支柱:通过生态设计增加产品耐用性,并提升产品使用频率。

05 企业是否大规模推行了上述变革?

法国电器企业Fnac-Darty内部培训了2500多名维修人员,能为法国各地的客户提供稳定的高质量服务。凭借这一点,他们在法国电气和电子产品市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在法国颁布《反浪费及循环经济法》(AGEC法),并推出可修复性指数(reparability index)后,公司也借势推出了针对其所有产品的维修订购套餐Darty Max,仅用一年时间便售出了50万份。公司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售出200万份套餐。与此同时,他们还尝试制定了一份“最可持续产品清单”,希望能够指导消费者和供应商选择,并尽可能将供应范围缩小到最具可持续性的产品上。公司希望借助这种方式逐步将商业模式从产品销售(目前与亚马逊等平台的竞争非常激烈)转向服务销售,以建立客户忠诚度。

“功能经济”指销售产品性能,而非产品本身,这种极具前景的模式正愈发受到公司的欢迎。为了打造这种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服务模式,公司既要生产基于生态设计,易于维护、修理和回收的产品,又要在各地建立技术人员网络,为客户提供相关服务。回望过去,米其林曾推出过一款“轮胎即服务”产品,主要面向专业客户(重型卡车和公共汽车等)提供轮胎保养、维修(螺纹加工和切槽)以及报废回收服务。

06 政府支持这种做法吗?

公共机构发布的指令时常自相矛盾。一方面,提倡循环经济和节约(如AGEC法),但另一方面,又鼓励“绿色”技术的发展(如电动汽车、海上风力涡轮机、小型核电站、绿氢等),但这些技术会消耗很多材料,因此污染转移不可避免(法国2030投资计划就是如此)。在“绿色”增长方案中,人们默认未来一定会开发出“清洁”技术,因此生产和消费得以无限期增长。然而,面对绿色技术解决方案(高技术含量),以及基于节约和生态设计原则的强循环转型(低技术含量)这两种未来,我们必须坚定做出选择。

本文为转载内容,授权事宜请联系原著作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