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

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为何选择上海?

扫一扫下载界面新闻APP

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为何选择上海?

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地上海后,也能引领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STEM教育。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落户中国。

据教育部消息,当地时间11月9日,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

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

其主要职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幼儿到成人各个阶段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全民教育,发挥STEM教育领域信息交流中心、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能力建设中心的作用。

各国代表认为,中国在上海设立一类中心,是对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对于全球应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快实现教育2030目标十分关键。教育2030目标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11月1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有助于加强STEM教育的研究和推广,让STEM教育在学校里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早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6届会议经充分磋商,一致通过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STEM教育一类机构的决议。

在上海成立这一组织有其历史原因和地区优势。

上海的STEM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久。2014年,上海发起成立了STEM+研究中心,并将STEM+教育研究列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长周期实证教育研究基地项目。

2014年9月,STEM+研究中心从徐汇区的七所小学开始课堂实践。到2016年,上海参加STEM+教育项目的改革实验学校已达到100所,学段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据《上海教育》杂志报道,9月1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透露,目前STEM+教育的600多所实验学校覆盖各区,学段贯穿幼儿园至高中。

谈及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为何选择落户上海,熊丙奇认为,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处于领先位置,落地上海后,也能引领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STEM教育。

中国代表团团长、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议通过决议后的发言中表示:“新研究所的设立对于提升教科文组织在相关领域领导力、实现本组织宗旨使命、应对当前复杂挑战、推动全球教育变革将产生积极影响。”

怀进鹏进一步指出:“委员会的决议标志着本组织推进STEM教育工作的新起点,新的研究所必将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推动STEM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STEM教育是整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教育方式,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倡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通过协作学习方式,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兼顾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协作与合作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同年,中国政府在《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30年,跻身创新国家前列,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培训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

基于项目制的跨学科学习的STEM教育,也是各国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到,产业链韧性排名前十的主要国家中,美国领先,中国位列第二,美国得分为中国1.2倍。整体来看,中国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表现方面优势明显,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

创新资源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但在人才资本方面,中国居于第七位,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

这一差距与教育投入有关,2012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报告》指出,在“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指标上,中国在38个国家排名倒数第六。

另一方面,人才资本弱,也与中国劳动力人口基数较大相关。

《报告》建议,中国需提升教育水平,加强STEM领域的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鼓励人才集聚,畅通人才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流动的通道。

“双减”政策颁布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重要议题。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STEM教育正成为一种可以推广的学习方法。

“总体来看,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受到了分数、升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待教育持功利态度,跟升学无关的科目就无法得到重视。推动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摆脱应试、功利化和短视的教育倾向。”熊丙奇称。

市场端,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青少年STEAM教育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STEM教育市场规模达422亿。其中机器人编程类259亿元,软件编程类147亿元,科学素养类16亿元,预计2024年总市场规模可达66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

评论

暂无评论哦,快来评价一下吧!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

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首次落户中国,为何选择上海?

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落地上海后,也能引领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STEM教育。

图源:视觉中国

界面新闻记者|陈振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落户中国。

据教育部消息,当地时间11月9日,正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2届大会通过一项决议——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UNESCO IISTEM)。

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是教科文组织在全球设立的第10个一类中心,也是在欧美之外首个全球性一类中心。

其主要职能是促进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从幼儿到成人各个阶段包容、公平、适切和优质的全民教育,发挥STEM教育领域信息交流中心、网络中心、资源中心和能力建设中心的作用。

各国代表认为,中国在上海设立一类中心,是对教科文组织的大力支持,对于全球应对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加快实现教育2030目标十分关键。教育2030目标为:“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

11月11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界面教育,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有助于加强STEM教育的研究和推广,让STEM教育在学校里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创新思维。

早在今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6届会议经充分磋商,一致通过在中国上海设立教科文组织STEM教育一类机构的决议。

在上海成立这一组织有其历史原因和地区优势。

上海的STEM教育改革已有十年之久。2014年,上海发起成立了STEM+研究中心,并将STEM+教育研究列为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长周期实证教育研究基地项目。

2014年9月,STEM+研究中心从徐汇区的七所小学开始课堂实践。到2016年,上海参加STEM+教育项目的改革实验学校已达到100所,学段贯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

据《上海教育》杂志报道,9月18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杨振峰透露,目前STEM+教育的600多所实验学校覆盖各区,学段贯穿幼儿园至高中。

谈及教科文组织一类中心为何选择落户上海,熊丙奇认为,在全国范围内,上海的基础教育改革处于领先位置,落地上海后,也能引领全国其他地区的学校开展STEM教育。

中国代表团团长、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会议通过决议后的发言中表示:“新研究所的设立对于提升教科文组织在相关领域领导力、实现本组织宗旨使命、应对当前复杂挑战、推动全球教育变革将产生积极影响。”

怀进鹏进一步指出:“委员会的决议标志着本组织推进STEM教育工作的新起点,新的研究所必将汇聚全球智慧与力量,推动STEM教育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作出重要贡献。”

STEM教育是整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多领域知识的综合教育方式,强调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倡导学生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通过协作学习方式,运用多学科知识与技能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兼顾批判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协作与合作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早在2016年,教育部就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到,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中的应用。

同年,中国政府在《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明确指出,到2020年,中国进入创新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

到2030年,跻身创新国家前列,实现发展驱动力的根本转换。推进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在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培训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发现、培养、集聚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

基于项目制的跨学科学习的STEM教育,也是各国培养创新创造性人才的关键。

近日,全球化智库(CCG)发布《人才、创新与产业链韧性报告(2023)》(下称《报告》)提到,产业链韧性排名前十的主要国家中,美国领先,中国位列第二,美国得分为中国1.2倍。整体来看,中国在制造业表现、产业总体情况、企业活力表现方面优势明显,在人才资本方面暂处弱势。

创新资源方面,中国仅次于美国,位列第二。但在人才资本方面,中国居于第七位,暂处弱势,创新投入仍需持续加强,中国产业链韧性仍面临挑战。

这一差距与教育投入有关,2012年以来,中国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保持在4%以上。《报告》指出,在“公共教育经费支出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这一指标上,中国在38个国家排名倒数第六。

另一方面,人才资本弱,也与中国劳动力人口基数较大相关。

《报告》建议,中国需提升教育水平,加强STEM领域的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开展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升人才的技术水平;鼓励人才集聚,畅通人才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流动的通道。

“双减”政策颁布后,教育教学改革成为重要议题。在众多的教学实践中,STEM教育正成为一种可以推广的学习方法。

“总体来看,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受到了分数、升学的影响,很多学生和家长对待教育持功利态度,跟升学无关的科目就无法得到重视。推动学科素养,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最重要的是摆脱应试、功利化和短视的教育倾向。”熊丙奇称。

市场端,艾瑞咨询发布《2022年中国青少年STEAM教育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STEM教育市场规模达422亿。其中机器人编程类259亿元,软件编程类147亿元,科学素养类16亿元,预计2024年总市场规模可达660亿元。

未经正式授权严禁转载本文,侵权必究。